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物流2.7亿美元加码即时配送业务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09 17:09
收购交易概述 - 京东物流以2.7亿美元收购京东集团旗下从事本地即时配送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2] - 收购标的为原达达集团的即时配送业务(达达秒送)[2] - 交易公告后,京东物流股价当日上涨超4% [2] 收购的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拓展公司解决方案及服务组合,补充现有产品矩阵及业务版图 [2] - 交易将助力公司巩固产品竞争力、开拓新商机、推动业务增长,并加强“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 [2] - 提升京东物流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可为京东秒送、淘宝闪购、抖音小时达等多个平台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2] 目标业务财务表现 - 目标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除税后净利润为752万元,已转向盈利经营 [3] - 达达秒送2024年净收入为58.05亿元,较2023年的40.15亿元增长44.6% [3] - 达达2024年总净收入为96.64亿元,同比下滑8%,主要因京东秒送收入同比下滑40.6%至38.59亿元 [3] 行业背景与公司布局 - 即时零售行业预计在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4] - 京东外卖全职骑手规模在2025年第二季度已突破15万人 [4] - 京东外卖已与超10000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并自2025年3月1日起逐步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4]
京东物流2.7亿美元加码即时配送业务
第一财经· 2025-10-09 16:57
2025.10. 09 本文字数:1239,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陆涵之 此前,达达已经完成私有化并由京东全资拥有。4月1日,达达发布公告宣布已与母公司签署合并计 划,成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由京东全资拥有。 对于本次收购,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京东物流本次收购是为了提升其作为第三 方的物流服务能力,收购达达后可以给包括京东秒送、淘宝闪购、抖音小时达在内的多个平台提供即 时配送的物流服务。 从业绩表现看,达达的即时配送业务有着较大潜力。京东物流在公告中表示,目标业务在2025年上 半年除税后净利润为752万元,已转向盈利经营。根据达达此前的财报,本地即时配送业务达达秒送 是达达旗下增长较快的业务。达达2024年财报显示,2024年总净收入为96.64亿元,同比下滑8%。 达达秒送产生的净收入由2023年的40.15亿元增长44.6%至2024年的58.05亿元,增长主要是因为向 各连锁商家提供的同城配送服务订单量增加。业绩下滑是因为京东秒送收入同比下滑40.6%至38.59 亿元,主要是因为在线广告及营销服务收入减少,以及履行服务及其他收入减少。 今年以来,京东持续布局 ...
滴滴国庆中秋出行报告出炉:异地打车需求上涨89%,租车订单突破历史峰值
凤凰网· 2025-10-09 13:32
数据显示,跨城、跨省的"向外探索"成为长假主流。假期异地打车需求较节前激增89%,其中超过三分 之二的需求来自省外用户。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出行距离超过800公里的长线游需求同比上涨22%, 而"95后"与"00后"贡献了其中47%的需求,已然成为长线出游的绝对主力。在热门目的地方面,重庆超 越众多一线城市,跃升为全国打车需求最高的城市。 与此同时,"向内悠闲"的生活化度假方式也在重构本地消费图景。相较于奔波于各大景点,越来越多人 选择在"附近"享受假期。数据显示,前往运动场所和室内休闲场所的打车需求同比分别上涨36%和 35%。节庆活动对周边出行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中秋夜多个城市灯会的举办,拉动场地周边打车需求 较节前上涨超过85%;多地音乐节、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更是让举办地附近打-行需求同比暴涨超10倍。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即时零售领域,滴滴快送订单量同比去年假期增长202%,鲜花、蛋糕、行李等个性 化配送需求旺盛。 文旅深度融合催生了诸多消费新热点。报告显示,旅游景点打车需求较节前大涨185%。一些非传统旅 游城市或特色文旅项目表现抢眼,例如景德镇因一位"鸡排哥"吸引大量年轻游客打卡,其摊位周边的打 车需求同 ...
步步高:公司暂时没有恢复即时零售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1:56
(记者 王晓波)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1.步步高是否有即时零售业务?若有则请举例几家能在 京东美团淘宝任何一家能搜到的门店2.目前自有品牌商品是否有采用胖东来供应链?3.目前有几家门店 正在改造?改造后相比改造前的门店营业额提升大约百分之多少? 步步高(002251.SZ)10月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1、目前公司还不成熟,暂时没有恢复即时零售 业务。未来成熟后即时零售业务希望能有机会和优秀平台及企业合作;2、步步高自有品牌同等条件下 优先采用胖东来系供应链,如部分果汁,洗衣液等爆款产品;3、最新调改门店长沙洋湖荟聚店已于9月 21日开业。 ...
茅台下场即时配送!吃喝板块继续回调,食品ETF(515710)盘中跌超1%!资金越跌越买
新浪基金· 2025-10-09 11:17
吃喝板块今日(10月9日)继续回调,反映吃喝板块整体走势的食品ETF(515710)开盘走弱后持续低 位震荡,盘中场内价格跌幅一度达到1.62%,截至发稿,跌0.97%。 展望后市,国盛证券指出,白酒方面,中秋国庆旺季动销环比修复,婚宴及大众聚饮场景坚挺,头部酒 企表现更佳,供给端持续发力、报表端持续出清,中长期行业价值凸显。短期看弹性、中长期看龙头; 大众品方面,假期期间餐饮礼赠市场整体回暖,产品创新加速,渠道竞争激烈但新渠道结构优势凸显, 重点关注优秀成长个股。 国信证券表示,随着二季度酒类消费政策影响逐步变弱,酒类、餐饮供应链等需求步入复苏阶段,供给 端也将出现积极信号,比如白酒产区政府降速共识形成,四季度飞天茅台价格等板块核心景气指标均有 改善空间。从历史经验来看,四季度宏观政策密集,在基本面低基数、资本市场低预期、机构持仓较 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背景下,任何供需两端的变化均有可能催化股价上行,比如白酒经销商大会释放 降速预期,看好四季度板块投资机会。 成份股方面,白酒跌幅居前,截至发稿,金徽酒、山西汾酒、古井贡酒大跌超3%,泸州老窖、盐津铺 子、东鹏饮料等跌超2%,拖累板块走势。 资金面上,吃喝板块 ...
为什么双十一越来越提前了?
36氪· 2025-10-09 08:10
双十一时间线的演变 - 2009年首次双十一单日销售额为5200万元,随后几年销售额呈几何级数增长:2010年9.36亿元,2011年33亿元,2012年191亿元 [1] - 2012年天猫首次将活动延长至11月11日之前的几天,形成"双十一周期"雏形,2015年发展为从11月1日开始的系列活动 [2] - 2020年天猫首次采用"双节棍"模式,将活动分为两波,第一波从10月21日开始预售,第二波从11月4日到11日,使双十一从单日促销扩展为长达20多天的购物季 [2][3] - 2025年双十一起始日期为10月9日,相比2024年的10月14日提前了五天,京东618购物节也经历了从单日到整个6月甚至5月底开始预热的类似扩展 [1][4] 平台与商家驱动因素 - 平台延长活动周期以缓解系统压力和物流拥堵,早期单日爆发导致服务器崩溃、银行支付系统瘫痪及快递积压近一周 [6] - 更长的周期为平台创造更多营销触点、广告曝光和用户渗透机会,同时帮助商家分批次进行新品推广、库存清理和利润冲刺 [6][7] - 预售制为商家提供更高经营确定性,推动库存回归健康水位,提升对平台粘性,电商竞争白热化迫使平台通过提前启动活动抢占消费者心智和钱包份额 [7][8] - 双十一提前反映中国电商行业从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转变,线上用户增长见顶促使平台深耕单用户价值,通过延长活动时间挖掘消费潜力 [9] 双十一增长趋势变化 - 天猫双十一交易额同比增速从2010年的1772%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8.5%,2020年因首次统计整个活动周期成交额增速反弹至85.62% [10] - 2022年起天猫不再对外公布总交易额,最后一次公布是2021年,总交易额为5403亿元 [10] - 行业竞争从"一味低价"转向"价格力"竞争,即每个价格带的竞争力,即时零售成为新增长引擎,天猫超市闪购服务扩展至31城,京东秒送打通"小时达"全场景 [10][11] - 即时零售使3C、生鲜等品类复购率提升30%-56.3%,下单用户人均消费金额增长近40%,AI渗透至全链路,从前端购物助手到后端仓储物流优化 [11] 行业竞争格局与消费者体验 - 双十一参与者从创始者淘宝扩展至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平台,商家数量和商品品类逐年递增 [5] - 消费者期待高性价比商品和购物满足感,但厌烦满减叠券的复杂计算、先涨后降的虚假优惠及预售锁资后面临的售后维权难问题 [12] - 行业需聚焦透明规则、实在优惠和靠谱售后,优化消费体验而非在"提前启动"上内卷或在营销话术上玩花样 [13][14][15][16]
外卖大战到直播电商,董海锋在高校的这番话,很有意思!
搜狐财经· 2025-10-08 18:24
补贴大战与竞争格局 - 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内投入500亿进行补贴,引发行业价格战 [2] - 竞争迅速升级,淘宝闪购与美团投放“满25减21”等无门槛外卖券,部分商品触及“零元购”,导致美团系统因订单量激增而宕机 [2] - 截至当晚22点54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 [2] - 京东高调加入战局,启动“双百计划”并承诺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商家 [2] - 高盛预测未来12个月阿里外卖业务可能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利润可能被削减250亿元,三家公司股价集体下挫至四月低点 [2] - 淘宝闪购在启动500亿补贴后,日订单数迅速超越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日活跃用户突破2亿 [5] - 京东外卖宣布覆盖355个城市,峰值订单量达2500万单 [5] - 分析机构估算市场份额格局可能演变为美团、阿里、京东三足鼎立,比例大致为4.5:4.5:1 [5] - 三家公司仅在第二季度单季投入就高达250亿元,消耗战烈度超越以往 [5] 战略意图与生态对抗 - 京东试点餐饮外卖业务,以“免佣”、“补贴”口号直指美团核心腹地 [3] - 美团迅速应战,跟进补贴巩固市场地位,同时进行战略收缩聚焦核心业务,并强化“美团闪购”品牌,通过硬折扣超市等业务对标盒马与京东七鲜,深度渗透供应链 [3] - 阿里巴巴采取“组合拳”策略,整合饿了么、高德、淘鲜达和盒马力量,高德地图上线的“扫街榜”功能直接指向美团的到店业务 [5] - 美团的核心逻辑是以“吃”为核心,利用高频外卖流量向到店、酒旅、闪购等本地生活场景辐射扩张 [11] - 京东的逻辑是依托其强大的“供应链+履约”优势,试图融合远场物流与分钟级即时零售服务 [13] - 阿里的逻辑聚焦于“协同阵型”,力图打通高德、饿了么、盒马等不同业态的流量与数据 [13] - 竞争已超越单一业务层面,成为系统对系统、生态对生态的全面决战 [15] 监管介入与行业反思 - 市场监管总局于7月18日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理性竞争 [5]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指出当前订单量存在泡沫,行业需回归理性,无休止的“内卷”对整个生态构成伤害 [5] 行业逻辑演变与新趋势 - 互联网行业竞争逻辑正经历深层迭代,从过去的“信息分发”到移动时代的“服务分发”,下一个“风口”可能转向“数据分发” [9] - 在整体流量增长触顶背景下,PC端因超过5亿月活跃用户规模和不菲的入口价值,重新回到抖音、快手等巨头视野 [9]
酒类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商业模式与发展前景预测(30页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07 20:19
本文为节选内容 更多报告,关注公众号:大消费市场调研 即时零售定义为消费者驱动的"供给革命",核心价值是从"卖产品"向"卖场景"转变。我们将消费者需求按照时间、动机维度划分为四个象限,即时零售渠 道满足消费者"全天候"的消费场景需求,在提供商品(功能、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情绪、精神消费)和体验(便利、个性化)。供给侧的品牌 方、制造商以及平台商通过布局即时零售渠道建立更强的消费者粘性。 • 需求端,生活方式迭代催化酒类即时零售需求。即时零售渠道以18-40岁用为主,该年龄段也是饮酒主力人群,在情绪升维(小酌满足感官需求和放松身 心)、追求效率(为便利性和时效性付费)等生活方式推动下,酒类在即时零售渠道的渗透将持续提升。 • 供给端,平台模式整合资源,自营模式深耕垂类。即时零售供给端主要分为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一方面实体零售"外卖化"为平台提供丰富的上游资 源,一方面互联网头部公司为抢夺到家市场份额将即时零售业务战略升级,如美团创新闪电仓模式,并布局歪马等垂类门店。 • 我们测算2030年酒类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00-900亿元,年复合增速10-17%。根据美团闪购,2024年酒类即时零售市场规模360亿 ...
淘抖快摩拳擦掌,这届双11 有什么变化?
搜狐财经· 2025-10-07 14:19
2009年:天猫商城"双11"销售额为0.52亿元。 2019年:双十一全网当日成交额为4101亿元。 2024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总额为14418亿元。 ...... 起源于2009年的双十一,如今已走过了16个年头。作为中国电商行业每年的标志性"大考",它已从最初的"光棍节"促销,演变成一场全民参与、全球瞩目 的商业盛事。 这场盛事的规模与影响力,从其销售额增长了约27725.92倍的事实中可见一斑。 01 电商平台蠢蠢欲动 提前布局"双11" 相比此前"双11"大促,今年"双11"各电商平台的抢跑姿态尤为突出。 抖音最早开始布局备战。早在9月8日,抖音启动了"抖音商城中秋&双11活动"的招商,释出货架场、内容场及更多定制玩法,帮助平台全量商家提前锁定 大促好生意。该大促在9月16日开跑,直到11月11日收官。 | | 多电商平台近两年"双11"开启时间 | | | --- | --- | --- | | 平台 | 2025年 | 2024年 | | 抖音 > | 9 月16日开跑 | 10月8日全面开启"双 11" | | 快手 | 10月7日开启预售 | 10月 16日"双 11"预售 女儿 | | 京 ...
国庆假期依然空荡,这代人为什么不爱逛超市了?
吴晓波频道· 2025-10-05 08:2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传统实体超市面临严重衰退,2024年全国大型实体超市净关店数量达到687家,较2023年增长23.6%,近六成连锁超市销售额出现下滑 [5] - 传统超市的渠道、便利和商业模式三大优势正被瓦解,其SKU以快消品为主(占比超70%),但在电商平台(如天猫超市、京东超市)动辄上百万SKU的竞争下显得微不足道 [10] - 即时零售的兴起严重冲击超市便利性,美团、阿里、京东三家大厂为开拓即时零售市场,在过去半年合计投入超过200亿,美团宣布2024年7月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非餐饮品类订单达2000万单,淘宝闪购同日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单,占比16% [10][12] - 传统超市的“二房东”商业模式存在基因缺陷,利润主要依赖向供应商收取上架费、管理费等,导致商品价格缺乏竞争力,且服务体验差,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超市的投诉接近20万条,超一半为买到变质食物或假冒伪劣产品 [15][16] 成功转型模式分析 - 会员仓储超市模式表现突出,通过付费会员制筛选客群,角色从“二房东”转变为“选品官”,山姆会员店2024年净销售额达10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20%,会员数量达860万人,创历史新高,2024年会员仓储店重点快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5% [22][23][24] - “云超市”或“闪电仓”模式追求极致效率,以几百平的仓库取代上千平超市,降低租金成本,美团平台入驻的闪电仓数量从8个月前的3万家增长至2024年6月底的5万家,预计2027年将超过10万家 [25] - “胖东来式”改造核心在于提供情绪价值,通过改革盈利模式(取消新品费、进场费等)、升级产品线、提升服务(如员工减工时涨工资、提供免费服务和“不满意就退货”政策)来实现,2024年完成调改的零售店铺整体销售额翻了3倍,生鲜品类总销售额是调改前的7.7倍 [28][29][31] - 硬折扣模式依靠极简SKU(1000-2000个)和供应链降本增效打出极致低价,满足“质价比”需求,目前中国硬折扣市场渗透率仅为8%,25%的中国消费者更频繁光顾折扣店,赛道潜力巨大 [33][34] 转型路径的核心共性与本质 - 成功转型路径均基于消费者需求选品,摒弃“大而全”,追求“少而精”,同时注重降本增效,从供应链效率中获取利润 [36] - 转型的本质是让传统商超回归零售业初心,即依靠买卖价差盈利 [37] 转型面临的困难 - 大规模调改带来阵痛,以永辉为例,2024年上半年调改124家门店,关停227家亏损门店,砍掉一半供应商,导致营收同比下滑20%,近三年首次同期亏损,净亏损超过2亿元 [41] - 硬折扣模式毛利率较低,信达证券研报显示其毛利率水平在10%至15%,低于超市行业平均毛利,需在低价、高品质与合理利润间艰难平衡 [41] - 传统商超转型线上面临挑战,“店仓一体”模式资产重、成本高(租金、人工、供应链),超市行业平均毛利率约20%,难以覆盖仓库租金、打包配送和平台抽成等额外成本,而闪电仓模式坪效高,其单店盈利模型显示毛利率仍可达30%左右 [42][44] - 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商超在转型即时零售时,面临拣货效率低、线上运营经验不足等障碍,从零开始竞争难度大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