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乔锋智能(301603):助力公司开启第二增长极(首次覆盖):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兴产业市场开拓顺利
江海证券· 2025-11-14 21:17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投资评级为“买入”(首次)[1] - 当前股价为75.54元,目标价为123.50元,目标期限为12个月,潜在上涨空间约63.5%[1] - 核心观点:乔锋智能作为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受益于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公司业绩有望维持稳健增长,并开启第二增长曲线[3][6][9]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 乔锋智能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中高端数控机床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数控机床全产业链布局[15] - 公司总部位于东莞市,在东莞、南京、银川设有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已取得超200项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10大品类、20大系列的全系机型[6][16][19] - 公司产品系列涵盖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等,中高端机型品类多达八十多种,可满足不同材质、精度和尺寸工件的加工需求[20][24][26][28] - 立式加工中心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5H1营收占比提升至83.81%,2025H1毛利率为32.98%[31][33]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且集中,实际控制人蒋修华和王海燕夫妇合计持股67.43%,蒋修华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36][39] 财务表现与业绩增长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21.02%;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1.33%;扣非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23.50%[6][40]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1亿元,同比增长56.71%;归母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83.55%;扣非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83.12%[6][41] - 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69.98%;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169.04%[6][41] - 公司销售毛利率水平基本稳定,2025Q1-3销售净利率回升至14.81%,同比提升17.59个百分点[45]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下降至4.25%,管理费用率下降至3.14%,研发费用率下降至3.88%[48] - 2025Q1-3研发费用为72.62百万元,同比增长17.70%[49] 下游行业需求分析 - 消费电子行业迎来新一轮周期,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至12.4亿部,2024-2029年CAGR维持在1.5%[6][84] - Canalys预测2025年AI PC出货量突破1亿台,占比升至40%;2028年进一步增至2.05亿台,占总量70%,2024-2028年AI PC市场CAGR高达44%[6][86] - Global Market Insight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由2025年2098亿美元增至2034年9952亿美元,期间CAGR达18.9%[6][88] - 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破1100万辆,渗透率逾46%,根据《路线图3.0》规划,新能源渗透率将超80%[6][92] - 智能驾驶市场化提速,《路线图3.0》规划2030年L3/L4乘用车占比达35%,2040年L4普及、L5入市[6][95] - 业界预计固态电池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规模量产阶段[6][98] 人形机器人产业机遇 - 根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0年销量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超640亿元;2035年销量超500万台,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9][99] - 公司2025年6月参股开普勒机器人,联合两家上市公司完成A轮融资,以股权为纽带深度绑定本体及上下游[9] - 依托高端机床长期积累,为人形核心零部件提供高精度批量加工方案;目前部分机床产品已成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并有相应应用案例及客户[9]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 我国国产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占有率达到44%,较2018年39%提升5个百分点,相对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数控化水平,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63] - 2025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64.20万台,同比增长15.10%,2025年有望成为机床更新大周期的真正起点[64][67]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9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元[66] - 2024年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12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31亿元[75][76] - 政策持续加码,助推机床中高端产品国产替代加速,包括《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80][81][8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86亿元、36.67亿元、47.39亿元,增速分别为41.25%、47.55%、29.22%[8][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3亿元、5.97亿元、7.76亿元,增速分别为86.40%、56.04%、30.00%[8][9]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3.17元、4.94元、6.43元,对应当前股价75.54元,PE分别为24倍、15倍、12倍[8][9] - 给予2026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23.5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9]
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高测股份设立机器人公司助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11-14 21:16
公司战略举措 - 高测股份于2025年11月13日投资1亿元设立高测智慧(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 [1] - 此举体现了公司把握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的战略眼光 [1] 行业背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 [1] - 国家持续加大对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 [1] - 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 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在精密切割、精密磨削、电镀化学等领域的技术经验为进军机器人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1] - 特别是在精密磨削设备、金属材料研发方面的技术优势可实现快速技术迁移 [1] 新业务进展 - 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新型低蠕变高耐磨复合金属腱绳已获市场认可并形成小批量订单 [2] - 行星滚柱丝杠磨削设备的研发稳步推进 [2] - 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定制研发也在有序开展 [2] 主营业务与财务支撑 - 公司光伏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三季度报告显示已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 [2] - 稳健的经营基本面为新兴业务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与抗风险能力 [2] - 传统业务稳健发展与新兴业务快速突破的格局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双重保障 [2]
硬蛋创新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破100亿元 同比增长42%
证券日报网· 2025-11-14 21:12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累计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2% [1] - 经营溢利约4亿元,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1] - 业绩强劲增长得益于AI算力供应链业务需求旺盛以及自研业务商业化提速 [1] 核心业务与合作伙伴 - 公司是AI算力供应链核心供应商,深度合作NVIDIA、Xilinx、Intel、AMD、Sandisk、Microsoft等芯片原厂 [1] - 业务聚焦于AI基础设施和AI智能终端两大领域 [1] - 为美团等头部互联网企业提供高性能GPU集群解决方案,并参与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1] 自研业务进展 - 基于原厂授权开发的SOM产品已落地海关、银行等高标准场景并实现批量交付 [2] - 自研产品带来更高毛利率,有效优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业务结构 [2] - SOM产品商业化显著提速,正构筑未来核心增长极 [1][2]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将围绕新一代AI核心芯片持续迭代升级SOM产品矩阵 [2] - 目标是将SOM产品打造为驱动未来增长的核心支柱 [2] - 公司推动向更高价值的技术整合平台迈进 [1]
技术迁移破局!高测股份设立机器人公司,以三大核心技术叩开人形机器人大门
证券时报网· 2025-11-14 20:4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海南高测出资1亿元在上海闵行区设立全资孙公司高测智慧(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加工设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1] - 此举标志着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淀正式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1] - 公司战略旨在将机器人业务打造成为继光伏、泛半导体之后的新增长极[2] 核心技术能力 - 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布局以"技术复用"为核心逻辑[1] - 公司构建的精密切割、精密磨削、电镀化学三大平台化技术体系已形成"研发场景快速迁移"的核心能力[1] - 技术迁移能力成为公司从光伏领域到泛半导体领域,再到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跨领域拓展的关键[1] 技术迁移具体应用 - 依托钨丝、钢丝材料研发技术,快速推出低蠕变高耐磨复合金属腱绳[1] - 基于高精密磨削技术积累,推进行星滚柱丝杠磨削设备研发[1] - 凭借精密机械设计制造优势,布局减速器定制研发[1] - 设立专项机器人公司旨在进一步释放技术势能,将三大技术体系的积累转化为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1] 主营业务支撑 - 公司主营光伏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三季度单季度已经实现扭亏为盈[1] - 光伏业务的盈利改善为公司人形机器人新业务的研发及拓展提供了坚实后盾[1] 行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政策与市场双重红利[2] - 公司通过设立专业子公司深耕赛道加码布局,展现出前瞻性的产业眼光和依托核心技术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定力[2]
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订单暴增 国内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千亿大市场
新浪财经· 2025-11-14 20:14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核心零部件决定着整机的性能和成本。今年以来,国内机器人核心零部 件厂商订单猛增,产能持续扩张,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在广东深圳的一家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企业生产基地里,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核心零部件减速器,过去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而 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需求明显上升,订单量相较于去年实现了两倍以上增长。业内人士表示,人形 机器人产业正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成为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之后的新增长点,在这一趋势的带 动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与销量也出现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器人核 心零部件减速器产量同比增长1.2倍。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4亿元,到2035年将达 到约1400亿元。(央视财经) ...
北交所市场点评:新能源驱动市场活跃度提升
西部证券· 2025-11-14 19:1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4] 核心观点 - 北交所市场整体呈现活跃态势,资金对北交所板块关注度显著提升 [4] - 新能源产业链表现强势,带动北交所内相关领域公司同步受益 [4] - 全球货币宽松周期延续,小市值风格显著占优,北交所上市公司以专精特新、细分领域龙头为主,契合当前市场风险偏好 [4] - 北证50指数成交额较近期均值明显放大,换手率维持高位,板块流动性改善,市场交投情绪升温 [4] - 自924行情以来,北交所板块凭借高弹性、高波动特征吸引资金关注,随着专精特新指数推出、新股发行稳步推进及并购重组项目落地,板块长期投资价值逐步显现 [4] 行情复盘 - 11月13日北证A股成交金额达238.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9.52亿元 [1][8] - 北证50指数收盘价为1529.62,上涨2.62%,PE_TTM为72.59倍 [1][8]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收盘价为2531.88,上涨1.86% [1][8] - 当日北交所282家公司中229家上涨,9家平盘,44家下跌 [1][18] - 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天宏锂电(30.0%)、美登科技(13.6%)、德瑞锂电(12.1%)、泰鹏智能(11.8%)、安达科技(10.5%) [1][18] - 跌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瑞星股份(-4.7%)、驰诚股份(-3.5%)、三元基因(-3.4%)、利通科技(-3.2%)、汉维科技(-3.0%) [1][18] - 北证A股日换手率为4.4%,高于科创板(2.3%)和上证主板(1.3%) [16] 重要新闻 - 我国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2][21] - 宇树科技推出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G1-D,身高范围约1260-1680mm,移动速度≤1.5m/s [2][22] 重点公司公告 - 科创新材已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475万元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 [3][23] - 智新电子取得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为一种热缩管热缩装置 [3][24] - 巨能股份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金额合计5000万元,未到期余额为5000万元 [3][24] - 派特尔聘任洪锦鸿先生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25]
柯力传感:构筑传感器“产业森林”,开拓人形机器人新市场
第一财经· 2025-11-14 18:44
行业概况与市场前景 - 传感器是联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键桥梁,被誉为工业神经的末梢,是现代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 [1] - 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3644.7亿元,预计到2026年有望增至5547.2亿元,三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15% [2] - 人形机器人被工信部文件指出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4] - 传感器占人形机器人成本的30%,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智能传感器市场有望水涨船高 [5] 公司核心业务与战略 - 柯力传感以称重传感器发家,通过锁定冶金、化工、物流等高端应用场景,长期维持40%以上的高毛利率水平,维持国内市场份额首位长达14年 [2] - 公司通过“产业投资化、产业园区化、产业集团化、产业生态化和产业资本化”战略对传感器产业进行综合布局 [5] - 对外投资已成为公司拓展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动力,2024年通过投资完成了对七家企业的控股和两家企业的参股,为产业从力学传感器向非力学传感器领域拓展打下基础 [3] - 公司逐渐构筑起包含电流、振动、温度以及光栅传感器的“产业森林”,成为国内传感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1][3]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公司通过不断推进产品创新,陆续试制了多维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微型测力传感器等新的力学传感器产品 [2] - 在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客户对产品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公司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研发高端力学传感器 [2] - 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机器人关节,六维力传感器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手腕脚踝,扭矩传感器用于机器人的旋转关节 [5] - 通过对人形机器人多传感器的融合发展,能使传感器拥有更小体积和更高精度,成本上也更为可控 [6]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 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得以感知世界并作出自主决策和精细化行动的基石,其技术发展是提升人形机器人智力水平和适应能力的关键 [4] - 人形机器人需要在非结构化的开放环境中实现全尺度感知,并协调数十个自由度的复杂本体运动,对传感器的通用性、精细度和融合算法提出极致要求 [6] - 视觉、触觉、力/力矩、姿态(IMU)、位置(编码器)等传感器是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要需要用到的传感器类型 [6] - 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下,传感器的耐久性、柔韧性有极高技术要求,在达到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实现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6]
卡倍亿与人形机器人企业矩阵超智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11-14 18:17
合作公告概述 - 卡倍亿与人形机器人企业上海矩阵超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于11月14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双方将在技术创新、供应链协同与产业共建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 [1] 合作方背景 - 矩阵超智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特斯拉、英伟达、OpenAI等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资深专家,具备全栈自研能力 [1] - 矩阵超智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Matrix-1人形机器人展现了高度拟人的运动控制与智能交互能力 [1] - 卡倍亿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线缆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线缆、数据线缆、机器人线缆领域拥有深厚技术沉淀和成熟制造体系 [1] 合作内容与目标 - 卡倍亿目标是成为矩阵超智在机器人线缆、线束、电池Pack、关节模组及整机组装等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2] - 双方将通过技术协同、联合开发、供应链优化等方式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构建安全高效可靠的产业生态 [2] - 合作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品从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2]
卡倍亿与矩阵超智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推进人形机器人业务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11-14 17:49
合作公告 - 卡倍亿与上海矩阵超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围绕技术创新、供应链协同与产业共建展开 [1] - 合作目标是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快速发展 [1] 合作方背景:矩阵超智 - 矩阵超智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新锐力量,具备全栈自研能力 [1] - 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特斯拉、英伟达、OpenAI等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资深专家 [1] - 公司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具备高度拟人运动控制与智能交互能力的Matrix-1人形机器人 [1] 合作方背景:卡倍亿 - 卡倍亿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线缆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线缆、数据线缆、机器人线缆等领域有深厚技术沉淀 [1] - 公司具备完整的研发、测试与量产能力,产品品质与供应链管理水平广受行业认可 [1] 合作具体内容 - 卡倍亿目标成为矩阵超智在机器人线缆、线束、电池Pack、关节模组及整机组装等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2] - 双方将通过技术协同、联合开发、供应链优化等方式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 [2] - 合作旨在构建安全、高效、可靠的产业生态 [2] 行业意义与前景 - 人形机器人是融合人工智能、精密制造、新材料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性产业 [2] - 此次合作被视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重要实践 [2] - 双方将围绕产品开发与场景落地展开多层次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2]
埃夫特:目前启智机器人自研的人形机器人作为感知、控制及操作等智能化及算法验证的硬件载体在进行迭代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17:47
公司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 - 公司子公司启智机器人正在对自研的人形机器人进行迭代升级 [2] - 该人形机器人主要作为感知、控制及操作等智能化及算法验证的硬件载体 [2] - 更多项目计划和产品发布情况需以公司公开信息披露为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