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减污降碳
icon
搜索文档
环保产业协会郭承站:共享减污降碳技术成果,推动全球节能减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1:26
行业合作路径 - 环保产业未来合作的重要路径是"走出去、引进来" [1] - 技术装备材料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具备走出去能力 [1] - 核电技术全球领先 光伏风电技术先进且成本较低 [1] 技术输出优势 - 中国环保产业具备减污降碳技术装备材料的输出能力 [1] - 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形成走出去优势 [1] - 通过服贸会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先进技术装备材料 [1] 全球合作共识 - 减污降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任务 [1] - 需要统筹共享全球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1] - 欢迎全球环保技术专家开展合作 [1]
东营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模式
中国环境报· 2025-09-02 08:56
核心观点 - 东营市作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通过城市 园区 企业多层面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模式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2][12] 试点建设体系 - 建立"2+1+2"试点建设体系:东营区与河口区作为试点城市推进多领域减污降碳工作 东营港省级化工园区打造减污降碳新模式 东营华联石化和东营联合石化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3][14] - 河口区将减污降碳纳入顶层设计 打造黄河三角洲数智碳谷平台项目 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等机构合作开发碳汇资源[4][15] 能源转型项目 - 东营港化工产业园海上风电项目占全市新增绿电60% 年节约100万吨标准煤 减少CO2排放240万吨[16] - 海水淡化项目日减少工业废水直排2万吨 年减少600万吨废水排放 工艺效率提升5% 能耗降低5% 年节电3900兆瓦时 减少CO2排放3286吨[16] 企业节能改造 - 东营联合石化实施节能项目 年节约蒸汽8.6万吨 折合标准煤9300吨 减少CO2排放2.45万吨 VOCs排放24吨[16] - 东营华联石化实施节能改造 年节约标准煤6955吨 减少CO2排放1.82万吨[16] 生态碳汇开发 - 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开展蓝碳交易和碳汇项目开发 将盐碱荒原转化为"碳汇银行"[3][13] - 百万吨级CCUS项目将工业碳排放转化为油田驱油资源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3][13]
服贸会发布第二批129场活动信息
北京晚报· 2025-08-22 16:04
2025年服贸会活动安排 - 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区举办 共129场论坛会议及洽谈推介活动[1] - 主题论坛包括服务贸易发展论坛 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论坛 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 雄安新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大会 电子商务大会等[1] - 专题论坛围绕"两区"建设 消费电商 开放合作 减污降碳等主题展开[1] 洽谈推介活动 - 58场洽谈推介活动包括"北京日" 绿色新质技术产业合作推介会 "海淀之夜" 怀柔区合作交流会等[1] - 活动涵盖数智驱动特大城市交通服务 低空经济论坛 中国企业跨境服务专题推介会等领域[1] - 旨在搭建中外服务贸易合作沟通桥梁[1] 参展企业亮点 - 泡泡玛特作为独家潮流文化品牌合作伙伴参展 设立两大展台[1] - 通过IP产品展示 户外大型装置艺术打卡点等多元互动形式提供趣味体验[1] - 首次推出泡泡玛特甜品屋 将IP形象与创意甜点相融合[1] 主宾省参展情况 - 安徽省作为主宾省在1号馆设置252平方米综合展馆[2] - 集中展示服务贸易发展成效和竞争优势[2] - 举办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会 重点推介安徽省营商环境 合肥市服务业开放试点和大黄山旅游目的地建设[2]
鄂尔多斯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内蒙古日报· 2025-08-19 22:40
试点建设与政策创新 - 鄂尔多斯市协同鄂托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入选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3] - 构建"重点领域协同治理、重点行业深度减排、重点园区示范引领、重点企业创新实践"的工作格局,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3] - 出台《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鄂尔多斯市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办法》等政策,强化顶层设计 [7] 投资与经济效益 - 84项重点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0.99亿元 [3] - GDP达到6363亿元,实现"十四五"以来第3次千亿级跨越 [3] - 单位GDP能耗下降25.8%,碳排放强度下降13.6% [3] 新能源与生态治理 - 创新"光伏治沙"模式,建成光伏治沙项目近1000万千瓦,治理沙化土地超30万亩 [4] - 在建拟建光伏治沙规模近3000万千瓦,预计可治沙超100万亩 [4] - 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20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年可输送清洁电力4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超50% [4][5] 氢能与煤化工转型 - 实施"煤化工+绿氢/绿氧"耦合工程,推动氢能替代多元化试点示范 [5] - 已批复风光制氢项目13个共计939.2万千瓦,其中65万千瓦已建成 [5]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绿氢+煤制烯烃产业基地,年替代煤炭消耗约253万吨,CO2减排量超630万吨 [5] 绿色物流与运输 - 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实施新能源重卡、矿卡替代工程 [6] - 建成氢能和电动重卡应用示范基地,实现煤炭短倒闭环运输 [6] - 投入运营新能源车辆779辆,发运量累计810万吨,2024年矿区充电量达3000万度,减少碳排放约7.8万吨 [6] 环境治理与固废利用 - 643个粉状物料堆场实现全封闭管理,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7] - 建成80个工业固废利用项目,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从2020年5.88t/万元下降到2023年4.05t/万元 [7] - 东胜区乌素生活垃圾处理厂沼气项目年节约煤炭消费近4000吨 [7] 科技创新与研发 - 构筑实验室及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集群,配套专项支持经费 [8] - 转化落地CO2加绿氢制备绿色航煤、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等重大技术成果 [8] - 连续上榜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推出"人才新政30条"和"科技新政30条"2.0版 [8] 碳普惠与公众参与 - 上线"暖城碳惠"微信小程序,打造个人碳账户,建立碳普惠激励机制 [8] - 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低碳场景引导全民参与节能减碳 [8] 空气质量与协同度提升 - "十四五"以来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 [3] - 减污降碳协同度2024年同比提升超过29%,达到86.5分 [3]
闻不见气味 看得见降碳 ——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解锁产业“绿”码
中国化工报· 2025-08-18 21:33
产业转型与升级 - 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启动20个绿色低碳工艺技术改造项目和14个环境治理协同技术项目 实现降碳约1.25万吨[1] - 园区形成"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完整产业链 是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2] - 宏元药业他汀类药物绿色合成技术使单位产品蒸汽用量减少30% 电力用量减少17% 溶剂用量减少40%[2] - 华海药业等6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2] 技术创新与减排成效 - 华海药业川南分公司单位产值碳排放从2020年0.91吨/万元降至2024年0.54吨/万元 降幅达40%[3] - 该公司2024年实现固废资源化3200吨/年 废水减量8万吨/年 产生经济效益约1.24亿元/年[3] - 采用无机渗透汽化膜脱水技术和双效精馏塔技术实现蒸汽节约和余热利用[3] - 建立国内首个医化行业企业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数体系[3] 数字化建设与基础设施 - 园区累计投入1亿元建设"智慧园区"监管平台 覆盖废水/废气/土壤等监测应用场景[4] - 通过三维治水、溯源治气、闭环治废、一码管控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5] - 建设11.19千米空中管廊 集成污水/热网蒸汽等公用工程管道[5] - 园区获评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园区[5]
国七标准渐进,尾气后处理环节或将迎来新一轮迭代周期
华源证券· 2025-08-14 10:28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国七标准渐进,尾气后处理环节或将迎来新一轮迭代周期[3] - 移动源尾气排放污染分担率居前,机动车尾气治理至关重要,机动车NOx排放量占全国NOx排放总量的34%以上,其中重型货车占机动车NOx排放量的80%[4] - 欧七标准生效落地为国标制定提供前瞻指引,其变化趋势包括尾气排放限值加严、新增制动系统与轮胎颗粒物排放要求等[4] - 国七标准下预计2027-2030年汽车后处理市场增量空间分别为244.2/481.3/635.7/733.1亿元,合计超两千亿元[4] 移动源空气污染分担率居前 -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主要源头之一,北京、深圳、成都等大型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占比超过40%[8] - 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其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占移动源排放比例超过70%[12] - 小型客车是CO和HC的主要排放源,重型货车是NOx和PM颗粒物的主要排放源[16] 汽车污染物生成机理及处理技术路径 - 汽油机生成的污染物主要是CO和HC,柴油机生成的污染物主要是NOx和颗粒物[25][30] - 国六标准下汽油机后处理路线为TWC+GPF,柴油机后处理路线为DOC+DPF+SCR+ASC[35] - EGR技术通过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减少NOx生成,柴油车EGR装配率较高,汽油车市场EGR渗透率或有提升空间[37] 历史标准复盘与展望 - 国标排放标准呈现"标准趋严、分段施行、对标国际、部分超越"特点[47] - 国六标准采用WLTC循环替代NEDC循环,测试工况更贴近真实情况[55] - 欧七标准轻型车尾气排放限值与欧六相同,重型车排放限值大幅加严[61] - 欧七新增制动系统与轮胎颗粒物排放要求,并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期[64][66] 国七标准趋势及增量市场 - 国七标准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监管范围扩展至新能源汽车[77] - 国七或新增非尾气排放颗粒物监管,采用NMOG指标替代THC指标[78] - 国七增量部件集中于冷启动工况减排、氮氧化物减排、监测系统升级三个方向[81] - 汽油机增量部件主要是EHC+TWC+氮氧传感器,柴油机增量部件主要是EHC+ccSCR+ASC等[82] - 预计2027-2030年汽油车后处理市场合计新增约1650亿,柴油车后处理市场合计新增约450亿[93][97]
北京前7个月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8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15:07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1至7月PM2.5平均浓度2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 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8天 [1] - 道路尘负荷同比下降22.4% 累计17个工程项目采用基坑气膜密闭技术 [3] - 新增绿色企业669家 绿色企业比率升至28.5% 其中10家获评深绿企业标杆 [2] 新能源汽车推广措施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3.5万辆 通过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激励 [1] - 五环路内实施新能源物流车优先通行政策 通行证办理效率大幅提升 [1] - 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率升至39.5% 开展电动挖掘机试点应用 [1] 工业减排治理进展 - 528家锅炉单位完成环保绩效评级 8家评为A级推动氮氧化物减排 [2] - 实施16项VOCs专项治理措施 推广温拌沥青减少排放 [2] - 600余家餐饮企业完成治理提升 运用在线监控实施综合整治 [3] 政策标准与技术推广 - 明确2025年10月起作业机械需符合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 推荐新能源机械 [1] - 发布沥青搅拌站绿色生产标准 推动老旧机械淘汰更新 [1] - 鼓励夜间错峰加油减少VOCs挥发 多区扩大温拌沥青应用面积 [2]
在台州看见新时代美丽山海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9:43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4 全省排名第三 AQI优良率为94.0% 全省排名第四 PM2.5平均浓度为24.1微克/立方米 [3] - 国控及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8% 超出年度目标3.2个百分点 省控交接断面达标率100% [4] - 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3种(含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8种(含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等19种) [6] 污染治理创新模式 - 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 结合数字化平台"渔省心"实时监控污染物处理流程 [10] - 实施"蓝色循环"模式建立海上收集—再生利用—碳汇交易产业链 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及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 [10][11] - 推行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 采用"物联网+区块链"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及医疗废物处置难题 [4] 减污降碳协同成效 - 医化园区实施20个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及14个环境治理协同项目 实现降碳约1.25万吨 [12] - 发布全国首部海洋蓝碳标准《滨海地区碳收支核算规范》 配套数字化核算系统 将40%以上碳汇收入反哺生态保护 [10] - 入选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试点城市 率先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4] 生态价值转化成果 - 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25个 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1个 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8个 [17] - 天台县塔后村通过水生态治理发展荷塘产业链 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称号 [16] - 仙居县林坑村依托5A级景区资源形成民宿观光康养一体化格局 获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村等荣誉 [17]
点绿成“金”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5
政策试点与绿色金融发展 - 白银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第一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 [1] - 白银市被纳入甘肃省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名单 [1] - 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30.21亿元 较年初增加10.33亿元 同比增长15% [1] 金融机构协同与企业融资对接 - 中国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制定《白银市绿色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方案》 [2] - 按季开展绿色项目融资对接工作 强化长效对接机制 [2] - 推动三家银行向华实生物投放绿色贷款1.5亿元用于绿色新型除草剂研发与生产 [3] - 推动两家银行以5%和6.5%利率向阿尔法植物保护公司发放1900万元绿色贷款用于废水无磷化处理设备更新 [3] - 推动三家银行以不高于3.5%利率向丰宝农化科技公司投放1350万元贷款用于土壤调理修复剂项目 [3] 重点项目融资与绿色技术升级 - 推动银石中科纳米氧化锌项目纳入甘肃省绿色项目库清单 [4] - 建设银行与银石中科达成1.15亿元绿色融资意向 已投放7720万元贷款 利率3.6% 期限10年 [4] - 工商银行白银分行为白银有色集团、靖煤集团技术改造项目发放贷款10.2亿元 [4] - 甘肃银行向宏源开发有限公司投放5.86亿元贷款用于水质净化及污水处理 [7] - 农业银行完成118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全额授信审批 投放贷款2743.45万元 [7] - 中国银行投放3.6亿元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支持"光伏+废石场"项目 利率3.2% 期限20年 [7] - 农发行投放6022万元贷款支持4.5万千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7] - 金融机构为新能源企业批复项目贷款36.79亿元 [7] - 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3笔1.91亿元支持风电和牧光互补项目 [7] 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农发行推出"水资源特许经营+"模式 发放4600万元贷款支持灌区改造 [8] - 兰州银行推出"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产品 筛选2户符合条件企业 [8] - 靖远农商银行通过担保公司向汇勤生物科技投放790万元绿色贷款 给予180基点利率优惠 支持修复治理沙化土地1.3万亩 [8] - 农发行景泰县支行推出"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 授信8000万元 已发放2300万元 [8] - 会宁农商银行投放2000万元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8] 转型金融与产业升级 - 联合多部门制定《白银市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机制方案》 [11] - 制定《铜行业转型实施指南》明确转型项目认定标准 [11][12] - 靖远农商银行为五环运输公司发放620万元绿色信用贷款 累计下调利率160基点 节省融资成本10万元 [12] - 转型金融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支持民营企业"自发自用 余电上网"模式 [12] - 兰州银行累计发放2.57亿元贷款支持靖远高能环境公司危废处理项目 实现CO2年排放量减少12万吨 年处理危废30万吨 [13]
“吃”的是垃圾,产出的是绿电 | 技术创新看长沙
长沙晚报· 2025-08-08 07:32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 公司创新研制"顺推干燥+逆推燃烧燃烬"分段驱动垃圾焚烧炉排炉,集成烟气再循环烘干式工艺等多项技术,焚烧热灼减率达1.26%,远优于国家标准5% [2] - 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焚烧发电量超60万度,年处置垃圾近百万吨,发电量超3亿度,实现碳减排30万吨 [2][3] - 相比传统填埋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减少土地占用,避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时提供电力缓解用电紧张 [2][3] 研发实力与专利技术 - 研发中心汇集200余名中、美、加等国专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烟气治理、土壤修复、固废资源化等领域获专利授权300余件 [4]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污染治理"专项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项 [4] - "水土环境跨介质调控关键技术"国际领先,为南水北调工程和雄安新区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4] 技术应用与项目布局 - 研发成果应用于国际石油湖污染治理、国家重点生态治理、"无废城市"建设等重大标志项目,辐射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 [4] - 公司在湖南和江西等多地布局垃圾发电项目,技术输出覆盖固废处理、清洁能源等领域 [3][5] - 入选长沙市领军企业研发中心名单,聚焦固废智慧收转运、半导体超纯水技术、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攻关 [5] 环保技术突破 - 垃圾焚烧工艺实现渗滤液循环利用、残渣变建材、烟气达欧盟排放标准、飞灰无害化填埋的全流程处理 [2] - 实验室具备检测砷、汞、铅、铬等污染因子的能力,技术团队被称为"重金属捕手" [4] - 研发中心定位"生态环境+先进能源"双轮驱动,打造减污降碳领域全球化创新平台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