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

搜索文档
朱俊生:从支付方到服务方 保险破解创新药支付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1:47
医保基金压力与创新药支付挑战 - 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医疗费用攀升导致医保基金压力日益凸显 [1] - 细胞治疗、基因疗法等前沿技术涌现,患者对创新药及个性化医疗需求增加,但基础医保"保基本"定位难以覆盖高昂费用 [1] - 医保目录内项目保障水平较高(职工医保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84.6%,居民医保68.1%),但目录外药品及诊疗项目是患者经济负担主因 [3] 商业健康保险的角色与现状 - 商业健康保险被赋予破解创新药支付难题、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使命 [2] - 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商保目录)建设加速推进,作为基本医保目录重要补充,为创新药械、高端医疗服务提供支付保障 [2] - 2023年商业健康保险(医疗险+重疾险)仅支付约0.38万亿元,赔付占比不足7%,医疗险占比降至5%,个人医疗险赔付占比仅3% [4] - 创新药市场销售规模达1620亿元(2024年末),商业健康险支付占比7.7%,远低于医保支付(44%)和个人现金支付(49%) [9] 政策推动与支付改革 - 国务院文件强调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 [4] - 中办、国办提出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满足多层次用药保障需求 [5] - 2025年底医保将基本实现住院费用DRG/DIP支付方式全覆盖,医院倾向优先使用医保目录内药品 [7] 商保目录建设与创新药可及性 - 商保目录需与基本医保目录形成互补协同关系,为创新药及高价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9] - 商业健康保险需聚焦医保目录外费用保障,尤其是创新药,以减轻患者负担 [6][8] - 保险需整合医药服务与健康管理,从支付方升级为服务提供方,破解创新药支付难题 [10] 行业痛点与发展方向 - 个人医疗支付比例达27.3%(2023年),较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9-10个百分点 [4] - 直接医疗支出5.7万亿元中个人直接付费占比超40%,商业健康险赔付缺口显著 [4] - 基本医保受"保基本"定位和DRG/DIP控费政策限制,创新药保障缺口明显 [7]
香港医药ETF(513700)早盘冲高涨超2%,信达生物相关报告占ASCO年会报告总数2%,今日大涨超13%
新浪财经· 2025-06-04 10:12
医药股表现 - 信达生物(01801)上涨14.37%,再鼎医药(09688)上涨7.45%,诺诚健华(09969)上涨5.43%,香港医药ETF(513700)上涨2.55% [1] - 信达生物在2025年ASCO年会上口头报告了IBI363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I期研究数据,观察到可控的安全性、令人鼓舞的疗效及长期生存获益趋势 [1] - 信达生物肿瘤管线在ASCO会议上共有8项口头报告,约占大会口头报告总数的2% [1] - 摩根大通上调信达生物目标价34.5%,由55港元升至74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1] 医药行业动态 - 翰森制药与Regeneron达成许可协议,授予其HS-20094的全球独占权(不含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将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9.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和双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 [2] - 招银国际表示,受益于创新药出海交易、国内集采政策优化、创新药丙类医保目录落地、医疗设备招标复苏、内需复苏等积极因素推动,医药行业有望在2025年继续迎来估值修复 [2] 医药ETF及指数 - 香港医药ETF(513700)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该指数选取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医疗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77%,包括百济神州(06160)、药明生物(02269)、信达生物(01801)等 [3] - 香港医药ETF(513700)场外联接A:021088;联接C:021089;联接I:022844 [4]
创新药年内出海交易总额超455亿美元,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盘初上涨,机构:创新药景气度有望持续
搜狐财经· 2025-06-03 10:00
消息面上,据智通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5月,至少6家国内创新药企对外官宣了BD交易 订单,大部分是中外药企之间的跨境合作。重磅BD已然成为催化创新药二级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 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首付款已达到22亿美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6月首个交易日,港股市场开盘走强,医药股上涨。相关ETF方面,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盘初上 涨0.22%,翰森制药涨近4%,石药集团,康方生物、再鼎医药等多股跟涨。 招银国际表示,受益于创新药出海交易、国内集采政策优化、创新药丙类医保目录落地、医疗设备招标 复苏、内需复苏等积极因素推动,医药行业有望在2025年继续迎来估值修复。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紧密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该指数反映港股通生物科技产业上 市公司的运行特征。 最新来看,6月2日,翰森制药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签订了一项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许可人将授予被许可人开发、生产 及商业化HS-20094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内地、香港及 ...
医药要翻身?创新药继续霸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10:36
创新药行业动态 - 近期创新药领域热点频现,中国创新药企业逐步崭露头角并走向世界舞台 [1]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自4月初关税扰动低点以来反弹近15%,今日医药板块继续走强 [1] - ASCO 2025大会摘要公布,中国药企以70余项研究成果入选,国产创新药再次闪耀世界舞台 [3] 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最新涨幅1.86%,报0.603元 [2] - 生物医药ETF(512290)最新涨幅1.17%,报0.950元 [2] - 疫苗ETF(159643)最新涨幅0.89%,报0.568元 [2] - 创业板医药ETF(159377)最新涨幅0.68%,报1.030元 [2] 中国创新药技术突破 - 中国创新药企业在ADC与双抗领域展现出领先的技术突破 [3] - 泽璟制药ZG005(PD-1/TIGIT)在宫颈癌一期数据超预期 [3] - 华海药业HB0025(PD-L1/VEGF)在子宫内膜癌一线早期数据表现优异 [3] - 信达生物双抗CRC及肺鳞癌、中国生物制药安罗序贯头对头替雷利珠、科伦博泰SKB264TNBC数据等超预期 [3] 创新药出海与BD交易 - 三生制药将其PD-1/VEGF双抗以12.5亿美元首付款+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授权给辉瑞,创中国创新药BD首付款纪录 [4] - 辉瑞还需支付双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并认购1亿美元三生制药普通股 [4] - 2024年以来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量质齐升,ADC、双抗、GLP-1类资产涌现大额出海BD交易 [7] - 中美关税摩擦未影响创新药出海势头,目前国内创新药出海主要通过IP转让和BD合作对外授权 [7] 行业未来展望 - 受益于创新药出海交易、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创新药丙类医保目录落地等,创新药板块盈利和估值有望迎来双升 [7] - 国内集采政策优化、医疗设备招标复苏、内需复苏等因素或进一步推动医药板块情绪和估值抬升 [7]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医疗ETF(159828)、生物医药ETF(512290)值得关注 [7]
创新药板块回调,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今日盘中跌超1%,机构称创新药迎历史性授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3:17
创新药行业动态 - 创新药领域达成全球独家开发权协议,首付款高达12.5亿美元,创下国内创新药BD合作首付款纪录,显示国际认可度提升 [1] - 宏观环境上,PPI下行与M1、M2回升共振,有利于医药研发成本与融资环境改善 [1] - 政策端,医保谈判创新药成功率超90%,国产占比持续提升,商保等配套政策也在积极推进 [1] - 基本面上,创新药子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逆势表现优异 [1] - 资金面尽管短期波动,但年内整体持续流入 [1] 创新药板块展望 - 受益于创新药出海交易、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创新药丙类医保目录落地等,创新药板块盈利和估值有望迎来双升 [1] - 在国内集采政策优化、医疗设备招标复苏、内需复苏等积极因素推动下,医药板块的情绪和估值抬升的空间或进一步打开 [1]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 - 跟踪的是SHS创新药(人民币)指数(931409),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2] - 从A股市场中选取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覆盖医药生物行业 [2] - 该指数旨在反映A股市场中创新药相关企业的整体表现,其成分股具有显著的研发投入特征和成长性,能够综合体现创新药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证券表现 [2]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今日盘中涨超2%,医药板块或迎结构性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4:34
创新药沪深港ETF表现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今日盘中涨幅超过2% [1] - 该ETF跟踪SHS创新药(人民币)指数(931409),覆盖A股创新药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成分股具有高研发投入和成长性特征 [2] 海外政策影响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制药企业按"最惠国待遇"定价,可能打破现行国际药价梯度,长期或推动全球药企调整定价策略 [1] - 若美国仿制药市场因价格压缩出现供应短缺,中国具备ANDA批件的仿制药企业或迎来份额提升机会 [1] 中国创新药产业机遇 - 中国创新药具备研发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有望成为BD交易首选,加速向"创新主导"转型 [1] - CXO产业链或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1] - 创新药出海交易、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创新药丙类医保目录落地等因素有望推动板块盈利和估值双升 [1] 医药板块整体趋势 - 国内集采政策优化、医疗设备招标复苏、内需复苏等积极因素或进一步打开医药板块情绪和估值抬升空间 [1]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涨超1.6%,医药板块的情绪和估值抬升的空间或进一步打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2:27
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 - 2024年以来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量质齐升,ADC、双抗、GLP-1类资产涌现大额出海BD交易 [1] - 出海BD的首付款和总包金额明显提升,表明中国创新药不断收获国际MNC认可 [1] - 2025年AACR大会有126家企业亮相,带来近300项研究成果,参会中国企业数量和展示成果数量均达历史新高 [1] - 5月23号2025年ASCO摘要数据即将公布,更多重磅数据有望披露 [1] - 4月中美关税摩擦以来仍有多项药品出海BD交易达成,显示创新药出海势头强劲 [1] - 国内创新药出海主要通过IP转让和BD合作对外授权,主流方式不直接生产销售商品,关税影响有限 [1] 创新药板块发展前景 - 受益于创新药出海交易、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创新药丙类医保目录落地,创新药板块盈利和估值有望双升 [1] - 国内集采政策优化、医疗设备招标复苏、内需复苏等积极因素推动医药板块情绪和估值抬升空间进一步打开 [1]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跟踪SHS创新药(人民币)指数(931409),由中证指数公司编制 [2] - 该指数从A股市场选取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覆盖医药生物行业 [2] - 指数成分股具有显著研发投入特征和成长性,综合体现创新药产业链上市公司证券表现 [2]
医药生物行业2024&2025Q1财报总结:创新与出海驱动结构性机会
2025-05-12 09: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生物行业,细分包括化学制剂、中药、原料药、医疗器械、医药零售、医疗服务、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药品流通、连锁医疗服务与医院等[1][3][5] - **公司**:天宇股份、浙江医药、联影医疗、惠泰医疗、益丰药房、大森林、九州通、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科伦药业、康缘、佐力、中科灵锐、派林生物、华兰生物、通策医疗、爱尔眼科、迈瑞医疗、澳华内镜、领瑞制药、丰盛制药[3][7][10][11][12][13][17][18][19][20][21][22][2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估值与表现**:医药行业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申万医药行业市盈率约 26 倍,远低于近十年中枢估值 36 倍和最高估值 73 倍,仅为申万行业平均估值的 76%,具备估值修复空间;2025 年 4 月 30 日,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上涨 0.18%,跑赢沪深 300 指数 4.35 个百分点,但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 11 位[1][2] - **行业业绩情况** - 2024 年,461 家 A 股上市公司总营收 2.41 万亿元,同比下降 1.4%;归母净利润 1558 亿元,同比下降 14.4%;实现营收同比正增长的有原料药、化学制剂、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仅化学制剂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5] - 2025 年 Q1,全行业营收 5969 亿元,同比下降 4.74%,环比提升 1.78%;归母净利润 504 亿元,同比下降 14.22%,环比大幅提升 1379%;仅医疗服务板块收入同比正增长,中药等板块降幅收窄;原料药和医疗服务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7.17%和 55.88%[6] - **细分板块表现** - 大化学制剂板块表现最佳,年初以来涨幅 8.56%,市盈率约 29 倍,受益于创新政策利好及集采政策缓和预期;中药跌幅最大,为 6.85%,市盈率 23 倍[7] - 原料药出口展现韧性,2024 年出口额 4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1%;全球抗生素市场需求增长,中国维生素产量占全球 86%[1][3][9] - 医疗器械招投标市场 2025 年 Q1 复苏,整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 65%,三级医院增速达 81%;国产替代加速,低值耗材国产化率高,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大[3][24][25][26] - 医药零售行业分化,中小连锁或现关店潮,头部企业加速并购;商务部促健康消费行动有望促进行业发展[3][18] - 医疗服务领域 CRO 企业改善明显,大制药企业外包比例提升,中小型制药公司需求增长;2025 年 Q1 医疗服务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55.88%[3][8][20] - **中国制药企业全球化进展**:2024 年跨境许可交易总额超 423 亿美元;2025 年 Q1 中国医药交易金额占全球一半以上,同比增长超 200%,成为全球医药交易重要引擎,在肥胖、中枢神经系统等领域表现突出[1][12] - **各细分行业挑战与机遇** - 2025 年行业机遇为医保目录扩容、AI 技术应用和创新药扶持政策;挑战为内卷式竞争、药品集采政策和创新药入院进度[4] - 中成药板块经历疫情后回落,2024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下滑,中成集采扩围有影响,但 2025 年 Q1 净利率恢复,在治胃病、慢性病领域有优势[13] - 生物制品板块处于低谷期,2024 年收入下滑 22%,净利润下降 36%,2025 年 Q1 收入同比下降 27%,规模下降 36%,但有长期发展潜力[14] - 血液制品行业供应量有限,进口人血白蛋白增加,加征关税利于国产替代;国内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15][16] - 疫苗市场 2024 年收入和净利润下滑,渗透率低,但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加速,有望随民众健康意识提升迎来机遇[17] - 药品流通领域内部分化,龙头企业承接中小流通商份额,头部企业推动全产业链服务转型[19] - 连锁医疗服务与医院受政策支持,种植牙集采重构竞争格局,头部企业降本增效、数字化升级[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饲料级维生素 D3 价格走出底部区间,维生素 A 价格因部分企业生产受限快速上涨,供应紧张情况有所缓解[9] - 2024 年化学制药板块研发费用率和营销费用明显提升;恒瑞医药 24 年有两款一类创新药获批,共计 17 款新分子实体药物上市[11] - CDE 2024 年受理 2407 个中成品种,同比增长 107%;佐力乌灵系列产品未来有望达 20 亿销售额[13] - 2025 年 Q1 中国医疗器械对海外出口额 988 亿元,同比增长超 8%,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主要出口目的地,占全球总出口额 88%;南美洲和非洲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 24%和 19%;手术衣等低端医用耗材是出口主力,呼吸机等设备出口额同比增长超 15%,内窥镜出口增速高达 41%[27]
核心产品销售崩盘 步长制药困在商誉减值中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20:02
业绩下滑原因 - 核心产品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陆续调出省级医保目录,部分省份仍列入重点监控目录 [2] - 市场竞争激烈且市场开发未达预期 [2] - 2023年谷红注射液收入同比骤降84.89%,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收入分别减少52.84%和55.39%,三者合计收入减少17.46亿元 [4] 商誉减值风险 - 2012-2015年累计斥资63.45亿元高溢价收购吉林天成和通化谷红,形成商誉49.97亿元 [3] - 2022-2024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45.36亿元,截至2024年末剩余商誉账面价值5.35亿元 [4] - 被收购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再降32%,核心产品仍在重点监控目录,未来减值风险高 [4] 核心产品表现 - 2018年三款注射剂合计收入超40亿元,占公司营收近30% [3] - 2024年心脑血管板块营收同比下滑23.36%,毛利率减少6.96个百分点至64.74% [6] - 脑心通胶囊2023年销售额29.37亿元(占营收22.2%),2024年多地要求降价最高19%,36粒和48粒规格销量同比下滑21.69%和25.98% [6] 研发与销售费用 - 2024年研发支出7.17亿元,资本化比例51.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0%,费用化研发支出仅占营收3.13% [7] - 销售费用43.2亿元(同比下降32.12%),市场推广费占比93.28%远高于行业水平 [7] 新业务布局 - 医疗器械等新业务收入贡献不足1%,213个在研项目中仅3款生物药进入上市申报阶段 [7] - 四价流感疫苗2024年集采单价降至78元/支(较2023年降37%),水痘疫苗市场规模仅1.3亿元且面临葛兰素史克50%份额竞争 [8]
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30 09: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1.60亿元,同比增长96.32%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较2024年同期减少3,172万元 [5] - 2024年全年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294.24% [13] - 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7.24亿元,同比减少10.17% [38] 产品商业化进展 - 舒沃哲®和高瑞哲®纳入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5年1月实施 [5] - 高瑞哲®2024年6月获批治疗r/r PTCL,上市半年即纳入医保 [14] - 舒沃哲®2025年1月获FD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EGFR Exon20ins NSCLC [6] - 两款产品2024年销售收入贡献3.60亿元 [38] 研发管线突破 - 舒沃哲®针对NSCLC耐药数据在2025 ELCC大会发布 [6] - DZD8586(BTK抑制剂)获选2025 ASCO口头报告 [7] - DZD6008(EGFR TKI)初步临床数据将在2025 ASCO发布 [7] - 新分子GW5282在中国获批开展I期临床研究 [7]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舒沃哲®是全球唯一同时获中、美BTD的EGFR Exon20ins NSCLC药物 [15] - 高瑞哲®是全球首个治疗PTCL的JAK1抑制剂 [14] - DZD8586为全球首创LYN/BTK双靶点抑制剂 [19] - DZD6008具备完全血脑屏障穿透能力 [20]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4,198亿美元 [27] -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预计2030年达5,484亿元 [27] - 本土药企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转型 [32]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创新药准入 [29] 经营模式特点 - 采用CMO生产模式并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 [25] - 建立覆盖肺癌和血液瘤的专业商业化团队 [24] - 研发团队具备跨国药企20年以上经验 [23] - 同步推进中美双报战略加速全球化布局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