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
搜索文档
鱼跃医疗三季度净利润大降36%,股价一度大跌超过5%|公司观察
第一财经· 2025-10-27 16:37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86亿元,同比增长9.63%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下降近36%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65.45亿元,同比增长8.58% [1]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14.66亿元,同比下降4.28% [1] - 三季报公布后股价一度大跌超过5%,收盘报35.8元/股,逆势下跌3.53% [1] 费用支出分析 -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12.3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3.15% [1] - 销售费用增长主要源于工资奖金、电商平台费、广告费等增加 [1] -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逼近五分之一 [1] - 第三季度单季销售费用为4.2亿元,同比增长33.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2.2% [1] - 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较2024年同期上升近4个百分点 [1] - 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也有一定上涨 [1] 战略投入方向 - 费用增加主要投向研发投入、国内外品牌建设、全球网络布局三个方向 [2] - 研发方面积极布局数字化、可穿戴化产品,并加大研发团队人才引进 [2] - 围绕血糖产品构建以持续血糖监测为中心的全渠道品牌建设 [2] - 全球化战略推动全球销售网络建设和人才招聘,加速属地化 [2] 全球化进展与市场拓展 - 在东南亚市场,泰国区域收入保持强劲增长 [2] - 计划将泰国市场本土化路径推广至印尼、越南等国家 [2] - 在欧美市场继续拓展,并进一步挖掘中东、非洲、独联体等区域市场机会 [2] 运营与财务指标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1.1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55.54% [3] - 应收账款增加主要因销售规模增长,信用期内合理应收款增加 [3] - 有市场观点认为营业收入个位数增长未来较难突破两位数 [3] - 公司目前市盈率约20倍,估值被认为并不低 [3] 行业挑战与公司应对 - 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等营业成本不断上涨是未来发展趋势 [3] - 新品研发、海内外营销体系建设、医院临床拓展、品牌推广等均需大量资金支撑 [3] - 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对管理层管控和平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 公司受益于老龄化的程度仍需持续观察 [3]
归母净利润仅约20亿元!前三季度保利销售破2000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08:54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68.65亿元,同比增长30.65%,但利润总额为-6007.82万元,同比下降102.37%,出现首次非年末结算期亏损 [2]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2亿元,同比下降299.19%,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同比下降296.78% [2]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1737.22亿元,同比下跌4.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9亿元,同比下降75.31%,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2] 销售与行业地位 - 前三季度实现签约金额2017.31亿元,同比减少16.53%,签约面积达1010.4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5.13% [2] - 公司成为2025年前9个月房地产企业销售额排行榜首位,是百强房企中唯一一家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的房企 [2] 土地储备与现金流 - 前三季度新增容积率面积达290万平方米,总获取成本为603亿元,投资全部集中于38个核心城市,其中51%投资金额位于北上广一线城市核心区域 [3] - 前三季度实现销售回笼1941亿元,回笼率为96%,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1226.46亿元 [3]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建拟建项目共549个,在建面积达4483万平方米,待开发面积达4516万平方米 [3] 战略调整与市场分析 - 分析认为公司为缓解现金流问题,主动降价清货,并将收回资金用于获取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高溢价项目,以新项目利润覆盖旧项目亏损 [3] - 研报指出公司作为央企龙头融资优势突出,拿地聚焦核心城市,土储质量持续优化,未来结算利润率有望随拿地毛利率修复而改善 [3]
锐新科技第三季度净利润为760.87万元 同比下降32.32%
犀牛财经· 2025-10-23 14:0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48亿元,同比增长3.25%,但呈现“增收不增利”格局 [1] - 第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0.8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32.32% [1] - 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702.25万元,同比下降33.48% [1] 前三季度累计业绩 - 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营业收入为4.37亿元,同比微增0.38% [1][4] - 累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94.06万元,同比下降26.14% [1] - 累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35.36万元,同比下降26.26% [4] 盈利能力与股东回报指标 - 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同比减少28.57% [1][4] - 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63%,较上年同期下降1.18个百分点 [4] - 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一致,第三季度为0.05元,前三季度为0.17元 [4]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61.92万元,同比锐减41.06% [4]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8.9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90% [4]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7.79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68% [4] 公司治理与市场关注 - 公司完成控制权变更,控股股东变更为开投领盾,实际控制人变为黄山市国资委 [5] - 公司已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 [5] - 作为工业精密铝合金部品领域企业,其盈利能力承压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5]
新荷花十四年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增收不增利 产量数据波动 股权多次转让
搜狐财经· 2025-10-23 09:51
公司上市历程 - 公司曾于2011年过会深交所创业板但后被举报虚增收入并撤回申请,2020年再度冲击创业板并于2021年4月主动撤回,最终于今年转道港交所再度递表 [1][5] - 监管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前期A股申报及撤回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对本次发行上市产生不利影响的事项 [5] - 公司港股上市由广发证券(香港)和农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49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6.34亿元,但利润从2022年的7739.5万元波动至2024年的8911.2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5123.6万元,呈现增收不增利困境 [2] - 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21.1%降至2024年的17.1%,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19.9% [4] - 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净流出46.7万元,2025年上半年转为净流入7543万元 [2] - 贸易应收款及票据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4.07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66亿元,周转天数从155天增至164天 [2] 运营与生产数据 - 公司产量数据波动较大,2022年为5887吨,2024年迅速增至8576吨,两年增长超2500吨 [6] - 作为对比,2019年产量高峰时为3824.87吨,而2010年版本招股书显示2008年至2010年产量从4909.56吨增至6712.55吨 [5][6] - 员工总数持续扩张,从2010年底的207人增至2024年底的616人,其中生产人员从85人增至336人 [6] 股权结构与变动 - 公司创始人江云直接持股31.5%,通过国嘉控制持股15.6%,其子江尔成持股18.1%,父子合计控股65.2%,实控人家族持股比例较2020年的54.95%有所提升 [7] - 上市前夕发生多次股权转让,2024年12月及2025年1月公司回购投资者国药君柏持有的559.07万股股份,回购价格约为每股11.9元,该投资者2019年认购价为每股8.9元 [7] - 2025年3月,持股1.5%的广发信德以1994.1万元将其全部股份转让给股权投资机构上海吉达健 [8] 行业竞争与产品质量 - 公司为中国最大中药饮片产品供应商之一,是行业前五大厂商中增长最快的企业 [2] - 毛利率下降部分原因在于向医疗贸易公司及药店销售占比增加,这些客户利润率较低,同时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及主要品种原材料成本影响 [4] - 公司面临产品质量挑战,2017年部分批次板蓝根产品不合格,2019年生产的紫苏子(炒)质量不符合规定,2024年10月4批次红花不符合规定 [4]
南天信息三季度亏损持续:毛利率9.5%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增加
中国经营报· 2025-10-22 21: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5.11亿元,同比增长32.5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89.69亿元,同比下降119.29% [2]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267.54亿元,同比下降141.85%,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2] - 2025年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19.93亿元、45.80亿元、70.91亿元 [2] - 2025年前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08万元、-500.3万元、-1090万元,亏损持续 [2] 盈利能力与毛利率 - 公司毛利率自2022年开始低于13% [2] - 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毛利率仅为9.5%,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2] - 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 [2] 减值损失与资产质量 - 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较上年同期增加2146.56万元,同比增长86.79% [2] - 减值损失增加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增加 [2] - 公司应收账款自2022年开始接近20亿元,体量较大 [3] - 今年三季度应收账款为17.88亿元,虽相较年初的19.88亿元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同业绝大多数企业 [3] 其他影响因素 - 公司净利润下降部分原因是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 [2] - 计提减值准备较上年同期增加也对净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2]
股价大跌17%,一上市公司董事长被抓,妻子代为履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22:17
核心事件概述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国荣因个人原因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 - 事件发生于10月19日,公司于10月20日盘后发布公告 [1] - 董事会紧急召开会议,决议由董事吴新艳(黄国荣配偶)代为履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职责 [1] 公司治理与运营状况 - 公司表示拥有稳定的管理体系和成熟的治理结构,已针对事项做妥善安排,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1] - 实际控制人黄国荣与吴新艳为夫妻关系,两人合计持有公司超45%股权 [2] - 2024年黄国荣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12.38万元,吴新艳为44.92万元 [2] 资本市场反应 - 10月20日公司股价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收盘放量大跌17.04%,报22.88元/股 [1] - 有投资者质疑消息可能提前泄露,因股价在公告前出现异动 [1] - 记者多次拨打公司证券部电话欲求证信披合规事宜,但截至发稿无人接听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染料中间体、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旗下2,3-二氯吡啶是专利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的核心原材料 [2] - 公司面临增收不增利压力:2024年营收5.05亿元,同比增长1.88%,但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下跌47.63%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5亿元,同比大涨23.08%,但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跌11.66% [2] - 净利润下滑主因是产品价格下降、募投项目产能未充分释放导致毛利率下降,以及利息收入减少 [2]
14年IPO长跑!新荷花冲刺港股:创始人家族高度控股, IPO前突击分红近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8 20:09
公司上市进程 -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向港交所重新递交招股书 拟登陆香港主板 距离其2024年4月3日首次递表失效仅隔半年时间 [1] - 公司曾多次寻求在A股上市但均未成功 包括2011年深交所创业板IPO过会后因被举报财务造假而主动撤回 2020年再次申请创业板IPO后于首轮问询后撤回 2024年4月终止辅导备案后转战港交所 [3] 行业市场地位 - 按2024年中药饮片产品收入计算 新荷花在中国排名第2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0.4%的市场份额 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为2.7% [3] - 公司是前五大市场参与者中增长最快的 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7% [3]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49亿元 但呈现增收不增利趋势 净利润在2023年达到1.04亿元峰值后 2024年同比下滑14.3%至8911万元 [3][4] - 毛利率持续走低 从2022年的21.1%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17.1% 净利润率从2022年的9.9%降至2024年的7.1% [3][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有所改善 营收为6.33亿元 期内利润为5124万元 较上年同期的4373万元同比增长17% 毛利率回升至19.9% [4][5] 业务与产品构成 - 公司是一家中药饮片GMP工厂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中医院、中医诊所、连锁药店和中成药工厂 [3] - 生产10种毒性饮片并提供约760种普通中药饮片 2025年上半年毒性饮片收入为6588万元 占比10.4% 普通饮片收入为5.68亿元 占比89.6% [5]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上市前股权高度集中在创始人江云家族手中 江云直接及通过国嘉投资合计持股47.14% 其子江尔成持股18.15% 江云、国嘉投资、江尔成一共控制65.29%股权 [6] - 其他股东如江平为江云的哥哥 祁国蓉为江尔成的母亲 祁杰为江尔成的舅舅 显示出典型的家族控制特征 [6] 现金流与财务运作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在2024年净流出46.7万元 打破此前净流入态势 [6] - 同期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高达5.58亿元 占营收比例达44.7% [6] - 公司在2022年5月宣派股息1451万元 并于2024年进行了一次高达9373.8万元的股东减资 这通常被视为一种变相分红 [6][7] - 在现金流紧张且IPO拟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营运资金的背景下 上市前的大额分红行为引发对其融资必要性的质疑 [7]
又一户外品牌闯IPO突击分红2.9亿
南方都市报· 2025-10-17 07:19
公司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10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成为年内第二家启动港股上市计划的本土户外服饰品牌 [1] - 在IPO前夕,公司向全体股东突击分红2.9亿元,规模为2022年3500万元分红的8倍以上,导致净资产从2024年末的7.41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87亿元 [6] - 实控人王氏家族通过持股平台合计掌控公司约96.64%的投票权,按此比例计算,该家族或从2.9亿元分红中拿走超八成 [6]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增长亮眼,从2022年的7.32亿元升至2024年的13.02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6.58亿元,同比增幅达85% [1][2] - 净利润呈现波动态势,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0.86亿元、1.39亿元、1.07亿元、0.36亿元,其中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3% [1][3] - 净利率持续承压,从2022年的11.7%逐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5% [1][3] 渠道转型与营销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从2022年的2.26亿元(占总收入30.9%)增至2024年的6.26亿元(占48.1%),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达3.47亿元,占比首次超过线下,升至52.7% [4]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达到5.08亿元,占同期营收比重高达39%,较2022年提升了近12个百分点 [4] - 公司主要依赖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及社交商务平台开展线上营销与销售 [4] 存货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达9.31亿元,较2023年末的2.57亿元激增262%,截至2025年8月末进一步增至11.03亿元 [4][5]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242天大幅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85天,远高于同行安踏的136天和李宁的61天 [5] - 存货规模激增且周转效率低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并可能面临减值风险 [4][5]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公司产品体系涵盖顶尖户外、运动户外与城市轻户外三大系列,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包含687个SKU,可满足滑雪、登山等专业场景及城市场景需求 [2][3]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已成为中国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服饰品牌 [3] - 公司品牌定位已从初期的"羽绒服专家"拓展为覆盖全场景的"户外品质生活品牌" [2] 资金压力与募资计划 - 大额分红后,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充裕状态骤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601万元,同时银行借款增至2.18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上升 [6] - 赴港IPO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全渠道网络升级、产品出海及策略性并购等 [7] - 有投资者担忧部分募集资金可能实际用于缓解因分红造成的短期流动性缺口,而非全部投入长期战略布局 [7]
3亿募资紧急“改道” 莱茵生物陷增收不增利困局
新浪证券· 2025-10-11 16:04
募资项目变更与进展 - 公司于2022年9月完成定增募资9.68亿元,原计划将7.3亿元投入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2.38亿元用于莱茵天然健康产品研究院建设 [2] - 截至2025年6月底,甜叶菊工厂项目进度仅77%,虽已转固但未进入生产季,零产量和零效益,研究院项目进度仅33% [2] - 公司近期将3.15亿元募集资金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几乎全部用于偿还短期债务与支付货款 [2] 财务状况与资金压力 - 公司资金链压力显现,2024年四季度账面货币资金仅1.65亿元,而一年内有息负债高达8.23亿元,资金缺口扩大至6.58亿元 [3] - 自2022年10月起,公司多次将闲置募资用于临时补流,峰值达5.94亿元,占募资总额的61%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37亿元,同比增长15.37%,但归母净利润仅3811万元,同比大跌41.27%,扣非净利润降幅扩大至48.45% [4]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降至23.57%,净利率仅5.22%,双双创下阶段新低,利润下滑受以价换量策略和折旧摊销成本增加影响 [4]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达7.22亿元,同比激增125.43%,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值高达86.24% [4]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07.9天拉长至175.7天,资金回笼效率显著恶化 [4]
元创股份IPO中止:陷入增收不增利瓶颈,王文杰曾涉行贿
搜狐财经· 2025-10-11 08:5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程 - 元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橡胶履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领域[2] - 公司于2024年9月19日在深交所主板首发过会,但于同年9月30日因财务资料过有效期,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2] - 此次上市为公司第二次冲刺,曾于2021年12月申报沪主板上市,后在2022年11月主动撤回申请,并于2023年6月转向深主板[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公司为典型的家族企业,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王文杰及其父王大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合计控制公司95.24%的股份[6] - 公司股权整合始于1999年,经过多次转让,王文杰最终直接持股82.27%,王大元持股4.31%[5][6] - 实际控制人王文杰曾于2011年7月和2012年春节向官员行贿合计32.8852万元,涉及为公司争取财政补贴事项[8][10] - 公司存在财务不规范情况,包括外销业务员代收服务商款项25.56万元,以及报告期内客户通过个人账户支付货款累计达6604.5万元[10] 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61亿元、11.41亿元和13.4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25%、-9.45%和18.19%[12] - 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1.78亿元和1.55亿元,同比增长50.17%、27.90%和-12.94%[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营业收入6.52亿元(同比增长6.74%),而归母净利润为7423.08万元(同比下降2.65%)[15][16] - 2020年至2023年,公司进行了四次现金分红,合计4536万元,大部分由王大元父子获得,但公司仍计划募资6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3][14] 客户集中度与应收账款 -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50.10%、46.56%和49.94%[16] - 沃得农机长期为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销售金额分别为2.84亿元、2.15亿元和3.27亿元,贡献约两成收入[17][18] - 公司与沃得农机披露的交易数据存在差异,2020年至2022年差额分别为407.77万元、1041.62万元和79.2万元[18][20]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高,报告期末分别为4.47亿元、3.55亿元和4.8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30%[22][24] - 对沃得农机的应收账款余额巨大,各期末占比均超40%,分别为2.05亿元、1.51亿元和2.02亿元[24][26][29][31] 研发实力与知识产权 - 公司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713.81万元、908.09万元和977.27万元,研发费用率均低于1%,分别为0.57%、0.80%和0.72%[31][33] - 研发团队规模小,报告期内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4人、14人和16人,占总人数比例不足2.2%,且超五成研发人员为大专以下学历[33][34] - 核心技术人员学历信息披露存在不一致,江灵志的学历从“高中”变为“大专”,徐贤坤的学历从“中专”变为“大专”[37][38] - 公司曾涉及专利侵权诉讼,被永沛得股份有限公司起诉索赔103.35万元,后因原告撤诉而结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