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Made in China”到“Brand from China” 中国潮玩开启双向对话
北京商报· 2025-05-25 22:20
行业趋势 - 中国潮玩品牌正从"Made in China"向"Brand from China"转型,成为出海重要力量 [1] - 中国文化IP出海从"试水期"进入"破圈期",未来将向体系化运营、文化对话和技术融合方向发展 [9] 泡泡玛特表现 - LABUBU系列2024年创收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成为现象级爆款 [3] - 2024年东南亚地区营收24亿元,占海外总收入47.4%,增速达618.1% [3] - 2025年一季度整体营收同比增165%-170%,其中国内增95%-100%,海外增475%-480% [4] - LABUBU 3.0系列发售引发全球抢购潮,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并单日跃升114位至总榜第四 [3] 泡泡玛特全球化策略 - 牵手全球设计师针对不同市场定制IP,如无表情MOLLY和泪滴主题CRYBABY引发情感共鸣 [6][8] - 营销上结合统一节点与本地节日,渠道采用"旗舰店+机器人商店+电商平台"组合拳 [6] - 在越南设两家工厂,整合韩国与中国香港供应链实现属地化生产 [6] - 通过数据驱动评估新市场,按"由近到远"原则先进入文化相近的东南亚,再拓展欧美 [8] 其他企业动态 - 卡游推出原创IP《卡游三国》卡牌亮相巴黎,与孩之宝合作推出多语言版《小马宝莉》卡牌在日韩东南亚热销 [4] - 名创优品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加速海外扩张,2024年全球门店达7780家(净增1219家),其中海外3118家 [7] 成功要素 - IP本土化设计结合全球化叙事,如LABUBU通过直耳獠牙形象打破文化壁垒 [3][6] - 利用社交媒体与网红合作推广,如Instagram、TikTok等平台 [6] - 构建"区域总部统筹+本地团队授权"的管理架构确保运营效率 [6]
抖音广告项目合伙人怎么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5-15 01:4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数字营销进入"数据智能"时代,信息流广告竞争焦点转向数据应用与精细化运营 [1] - 主要平台(微信朋友圈、抖音、百度等)日活用户超60亿,但广告主面临流量成本攀升、用户触达低效等痛点 [1] - 流量成本显著上涨:微信朋友圈广告CPM同比上涨18%,抖音单线索成本突破200元 [4] - 用户决策路径碎片化:超70%用户跨越3个以上平台完成决策 [4] - 政策与算法迭代加速,如抖音"素材去重机制"、微信"素材预审系统"要求代理商具备动态运营能力 [4] 代理加盟核心价值 - 数据驱动代理商客户留存率提升50%,ROI高出行业均值40% [3] - 构建"数据采集-分析-应用"闭环,通过智能工具提升运营效率 [3] - 四大核心能力:全域数据融合、AI驱动创意、智能投放引擎、私域长效运营 [3] - 智能投放系统可降低单线索成本25%,某教育代理案例显示获客成本低于市场均值30% [4] - 私域运营通过LTV模型预测用户价值,高价值用户专属客服跟进策略提升复购 [4] 数据技术应用 - 跨平台数据中台整合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数据,构建用户全景画像 [4] - 智能归因分析采用MTA模型,量化各平台贡献值(如小红书种草占比30%、百度搜索转化占比40%) [4] - AI创意系统提升原创率60%,合规检测模型使素材过审率超85% [4] - 动态创意优化(DCO)根据用户实时行为调整素材,点击率提升20%-35% [4] - 实时预警系统监控账户异常,自动触发调整策略 [4] 商业模式创新 - 三种代理类型:数据服务商(技术分成占比超30%)、行业解决方案商、轻量化代运营 [7][9] - 效果对赌模式增强信任,如某医美代理承诺单月线索量提升50%实现90%续约率 [9] - 分润机制按数据调用量或客户消耗分成,技术附加值成为重要收益来源 [9] 高价值行业场景 - 本地生活:抖音POI+微信LBS定向联动到店转化,某案例单月GMV破千万 [9] - 跨境电商:小红书种草+TikTok直播促转化 [9] - 知识付费:百度信息流捕获需求+企微社群提升课程复购 [9] 未来发展方向 - AI+自动化投放普及,智能系统将替代80%人工操作 [7] - 虚实融合营销场景:元宇宙广告、AR互动与信息流结合 [8] - 跨境多平台协同:联动TikTok、Shopify等助力全球化布局 [9]
科拓股份折戟创业板后、转战港股IPO,曾因应收账款逾期等遭监管20问
搜狐财经· 2025-05-02 11:10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月29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民银资本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是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先行者,以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推动城市停车数智化转型,是集数智化解决方案、管理及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停车产业集团,按2024年收入计在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排第二 [1] 财务数据 - 2022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6.49亿元、7.38亿元和8亿元,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1230.3万元、8703万元、8670.9万元 [1] - 2022 - 2024年销售成本分别为3.69625亿元、3.95295亿元、4.32576亿元,毛利分别为2.79605亿元、3.4272亿元、3.66935亿元 [2] - 2022 - 2024年经营溢利分别为2052.4万元、1.05409亿元、1.0229亿元,除税前溢利分别为1816万元、1.02229亿元、9890万元 [2] 上市历史 - 公司曾两度冲击创业板未果,2017年4月首次在创业板提交IPO申请,年底撤单 [2] - 2021年6月再次在创业板提交IPO申请,2022年8月上会,因部分业务原始单据不完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不谨慎、合同管理不规范,IPO被否 [2][3] 深交所问询 - 2022年7月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深交所对公司业务问题、关联关系、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等提出20条疑问 [5]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66983亿元、2.299858亿元和3.071377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各期末未回款金额分别为2297.57万元、4575.51万元和1.102984亿元 [5] - 2021年末,公司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24.91万元,对应坏账准备金额350.17万元,计提项目数量远超2019年、2020年 [5] - 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期后回款情况说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充分性及回款风险,区分业务类型说明应收账款逾期情况 [6]
新股消息 | 科拓股份递表港交所 在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排第二名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06:59
公司概况 - 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递表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民银资本为其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是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的领导者及先行者,以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为核心,推动城市停车数智化转型 [4] - 公司成立于2006年,已发展成为集数智化解决方案、管理及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停车产业集团 [4] 行业地位 -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公司是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最早实现硬件—算法—平台—生态全栈式自主可控的企业 [4]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排名第二 [4] - 公司专注于连接城市停车三要素(人、车和场),提升管理能力、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 业务规模 - 公司累计为超过68,000个停车场及3亿辆车提供支持,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万停车位 [5] - 往绩记录期间服务的停车场数目超过34,000个,2024年临时停车订单及交易额分别达日均210万笔及人民币2,050万元 [5] - 2024年年度交易额累计超过人民币75亿元 [5] 技术创新 - 2006年率先推出车位LED指示灯,引领从盲停向数字引导时代转型 [5] - 2010年首创搭载视频识别技术的找车终端,2012年推广应用视频免取卡收费管理系统,2014年最早实现微信支付停车费 [5] - 2017年创新业务模式,提供无人收费停车场的云远程管理服务 [5] - 2023年推出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首个数智化停车运营系统—永策Pro,以AI驱动行业转型 [5]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收益分别约为6.49亿元、7.38亿元、8亿元人民币 [6] - 同期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230.3万元、8703万元、8670.9万元人民币 [6] - 2024年毛利为3.6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45.9% [7]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02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率为12.8% [7]
智驾市场格局
数说新能源· 2025-04-27 15:50
技术路径分化下的多维竞争力 - 理想汽车采用"端到端+VLM双系统架构",自研MindVLA模型融合空间智能、语言逻辑与行为推理,支持无地图自主泊车与动态路线调整,高速NOA接管率低至0.5次/百公里 [1] - 小鹏汽车以云端大模型+XNet+XPlanner+XBrain架构为核心,端到端模型覆盖50+城市复杂路况,AI天玑系统通过720亿参数云端大模型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算力利用率达98%,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70% [1] - 特斯拉凭借纯视觉Occupancy Network与全球最大影子模式数据闭环(日均训练里程4000万公里),FSD V12端到端模型在北美实现"类L4级"体验,模型泛化能力行业领先 [1] 数据驱动与迭代效率的碾压优势 - 理想汽车依托29.3亿公里智驾总里程与8.1EFLOPS算力集群,实现"每周双版本迭代",2025年目标实现L3级有监督自动驾驶 [2] - 小鹏通过10EFLOPS算力集群与2亿clips训练数据,实现"每2天一迭代",2024年城区智驾体验逼近人类司机水平 [2] - 特斯拉依靠全球超1亿公里真实数据与HW4.0芯片(双芯算力720TOPS),持续优化FSD本地化能力,北美地区接管率仅1.2次/百公里 [2] 市场验证与全球化布局加速 - 理想汽车AD Max用户占比从20%跃升至50%以上,30万以上车型智驾渗透率超75%,计划2025年进入欧洲市场 [3] - 小鹏智驾用户渗透率达97.3%,2024年总里程增长241%,德国高速NGP路测验证全球化能力,并与大众达成战略合作 [3] - 特斯拉FSD中国市占率3个月攀升至18%,Model S全新"全时智能驾驶"技术通过OTA持续升级,巩固高端市场地位 [3] 生态协同与商业模式创新 - 理想汽车通过"家庭场景深度优化"与订阅制服务(AD Max)构建差异化壁垒 [4] - 小鹏以"智驾全系标配+数据变现"模式实现技术普惠,仿真训练反哺算法 [4] - 特斯拉以高毛利软件订阅(毛利率超70%)重塑行业盈利范式,三者在"数据-算法-硬件"闭环中各具优势 [4] 结论:技术、数据与市场的三重制霸 - 理想汽车的认知型自动驾驶、小鹏的云端大模型技术、特斯拉的纯视觉数据闭环,共同构建全球智驾黄金三角 [5] - 三家企业以差异化路径定义行业未来,2025年L3商业化元年或将重塑全球智驾格局,形成"技术领先-市场统治-生态垄断"的终极竞争壁垒 [5]
深度|如何创造伟大的事物?伟大事物诞生的七个非线性逻辑
Z Potentials· 2025-03-31 14:34
在创意事业的万神殿中, 无论是产品设计、艺术、建筑、软件,还是某种创新的混合体,真正的伟大并非源于单一的天才灵感,而是来自潜能的精心培 育。 这是一门近乎神秘的艺术,从如此粗糙的开端出发,以至于你不确定它是泥土还是宝石,然后耐心地揭示其形态,直到他人认出其美。最终,他们会 说:"这太明显了。" 但他们看到的只是最终状态。只有你知道那被隐藏的复杂性——石头可能在任何失误中裂开,并化为瓦砾。 从模糊的产物开始 图片来源: Unsplash 正在培育的概念往往抗拒即时的清晰。它是一个粗糙的形态: 一个半明半暗的走廊,你只能看到轮廓和可能的微弱暗示,要抗拒追求早期完美的冲动。 相反,要感受它的潜力:一个能容纳多个问题的宽广空间,每个问题都在等待被转化为优雅的模式。最佳解似乎总是具有回溯的必然性。 回头看时,伟大往往显得如此自然,以至于难以想象还有其他可能。那位说 "真理是不需要说出的东西"的哲学家,或许正在谈论一个与其环境完美契合的 产品,以至于没有竞争对手能提出更简单的替代方案。 集结信徒,放弃官僚与虚名 我们这个时代最奇怪的幻觉之一,就是将职位和头衔的崇拜凌驾于技能和心态之上。仿佛职位的名称就能召唤创造力的缪斯。 ...
海辰储能赴港IPO:营收129亿、首度盈利
行家说储能· 2025-03-26 14:05
公司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4年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5.1GWh,占全球市场份额11%,位列全球第三 [1] - 全年实现营收129.17亿元,其中储能电池业务贡献79.6亿元,占比61.6% [1] - 净利润2.876亿元,净利率2.2%,首次实现盈利 [1] - 设计产能从2022年5.4GWh跃升至2024年62GWh,三年完成十倍级跨越 [5] - 储能电池出货量相当于2022年的10.6倍,复合增速167% [5]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 毛利率从2022年11.3%提升至2024年17.9%,高于2023年行业平均毛利率16.57% [5] - 储能电池单价从0.8元/Wh降至0.3元/Wh,储能系统单价稳定在0.9元/Wh [11] - 通过"国内卖电芯,海外卖系统"策略避开国内内卷,直击欧美高毛利市场 [7] 全球化布局 - 海外营收占比28.6%(37亿元),覆盖中国、美国、欧洲等核心市场及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6] - 美国产能落地打破"中国电池海外组装"传统路径 [6] - 针对欧洲推出超静音系统,针对中东推出沙漠之鹰适配产品 [15]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储能电池产品线覆盖280Ah、314Ah、587Ah、1175Ah等多规格,适配大型储能及长时储能场景 [12] - 推出全球首款循环寿命超20,000次的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 [12] - 海外首批交付5MWh液冷储能系统,成为行业通用规格 [15] - 发布∞Power 6.25MWh长时储能系统,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 [15]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全球储能电池年复合增长29%,竞争转向技术深度、成本控制与全球化布局 [15]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多维比拼,技术突破与全球产能布局成为关键壁垒 [15]
MarketAxess (MKTX)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2-11 04: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MarketAxes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发展阶段与渠道** - 2024年是技术投资建设年,2025年是交付执行年,需将产品推广给用户[7] - 业务执行有三个渠道:客户 - 交易商渠道、交易商 - 交易商渠道、交易商发起交易渠道 - 客户 - 交易商渠道中,美国公司债券传统RFQ平台占主导,有活跃的全对全解决方案和大量流动性;投资组合交易工具占市场9% - 10%,峰值达13%,虽不吸引大量收入但能推动市场份额;大宗交易产品已在新兴市场、欧洲债券市场推出,美国投资级市场试点,5月将推出新解决方案,已完成超10亿美元债券大宗交易,表现良好[8][9][16] - 交易商 - 交易商渠道中,市场周转率上升,该渠道市场份额从24%增长到29% - 30%,预计二季度推出新的中间市场解决方案,价格有竞争力,将带来增量收入[13][17] 2. **业务重点与策略** - 战略重点转向大宗交易市场,因其是最大的潜在市场,可将电话和聊天交易转为电子交易,对终端客户和部分交易商更高效;从新兴市场推出经验看,交易者希望电子交易且减少信息泄露,公司数据有助于选择交易商,大宗交易命中率达90%,高于传统RFQ的60% - 70%[19][20][22] - 投资组合交易仍有增长,本季度功能已完善,下一步工作是围绕构建和优化投资组合提供独特分析,帮助客户优化定价[26][27] - 交易商发起交易方面,市场占比29%,公司有交易商RFQ和中间市场解决方案;收费将根据交易商规模动态调整,以应对竞争对手Tradeweb的扫单服务[29][33] - 传统RFQ和全对全开放交易仍占主导,自动化套件是吸引客户的解决方案之一,但面临投资组合交易的竞争,市场份额有所流失;公司通过自动化套件保持竞争力,该套件增长良好且应用于所有产品[35][37] 3. **市场环境与电子交易趋势** - 宏观市场使电子交易有吸引力,固定收益资产类别有吸引力,新发行活跃,交易周转率接近历史水平;客户面临费用压力,增加了对电子交易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41][42][45] - 电子交易市场仍有增长空间,若能将大宗交易电子化,市场电子化率有望从目前水平大幅提升,最终可能实现全电子化[45][46] 4. **自动化业务情况** - 自动化业务有增长潜力,客户希望将已电子化的业务自动化;2024年将基本自动RFQ迁移到Pragma算法,提供更多功能和灵活性,但可能影响了客户上线数量;活跃自动化客户数量增长但上季度持平,公司目标是吸引大型客户[50][51][53] 5. **新兴市场业务** - 新兴市场是有吸引力的市场,公司是该市场最大的电子交易平台,将手动交易者转化为电子交易是首次电子化,有网络效应和自动化优势;公司在新兴市场的拉美地区持续增长,是主导的投资组合交易平台,将推出新功能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难以准确衡量,但公司在该市场份额增长,电子采用率可能低于5%[56][57][59] 6. **交易环境与理想市场条件** - 公司业务在高波动性、宽价差市场环境中表现更好,此时全对全和替代流动性解决方案更具优势;理想市场环境是有一定波动性和价差波动,如宣布关税时平台交易活跃;目前各业务协议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仍有表现,投资组合交易和大宗交易市场活跃[60][61][62] 7. **费用与定价情况** - 每百万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高等级债券久期、收益率、高收益债券交易比例、开放交易协议和投资组合交易等;久期延长、收益率下降、高收益债券交易增加、开放交易协议活跃等因素可能使每百万费用增加,但目前部分因素带来逆风;投资组合交易在过去两年使每百万费用减少约5美元,且可能无法恢复[69][71][73] - 客户 - 交易商业务不受价格竞争影响,重点是功能和特性;交易商业务对价格敏感,公司在该领域有一定价格策略,但并非价格战,市场竞争主要是功能、特性和数据的竞争,数据是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77][79][80] 8. **投资与费用管理** - 公司过去五年持续投资,费用增长,2024 - 2025年投资包括通胀因素、可变成本和软件开发等;预计资本支出6500万 - 7000万美元,80%用于开发和软件[85][86][87] - 公司强调有针对性的智能投资,如收购Pragma平台,该平台提升了公司效率和产出,应用于多个业务平台;投资应针对最大潜在市场,如大宗交易市场,避免盲目投资[88][90][9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1月新兴市场的拉美地区业务表现良好,尽管面临关税威胁[57] - 公司CVIX目前约为22%,低于过去十年约40% - 42%的平均水平,低波动性影响了开放交易协议和每百万费用[71][72] - 公司收购Pragma平台后,费用呈阶梯式上升,但带来了积极变化,如推出Pragma算法应用于多个业务平台,提高了自动化工具效率[91][92]
对话 Momenta 曹旭东:超越智驾的摩尔定律
晚点LatePost· 2024-07-09 20: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由曹旭东创立,初期定位为数据驱动+量产自动驾驶的非主流路线[7] - 2018年成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独角兽,但2019-2020年融资停滞[5] - 2021年获得10亿美元融资,占历史总融资额3/4,投资方包括上汽、丰田等巨头[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道路上有近10万辆车搭载其自动驾驶软件,客户包括上汽、比亚迪等[4] - 计划赴美上市,可能成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5] 技术路线与产品 - 采用"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数据飞轮驱动+量产自动驾驶与全无人驾驶并行[41] - 2020年开始预研深度学习决策模块,2022年量产高速NOA时选择深度学习方案[11][33] - 2023年底将视觉模型和决策模型合并为端到端大模型,成为中国首批量产端到端方案的公司[37] - 目前端到端无图NOA已在上汽智己、比亚迪腾势等车型落地[13] - 城市NOA方案2024年性能提升10倍,实现"有路就能开"[18] 行业竞争格局 - 高阶智驾供应商中仅华为和Momenta实现交付,自研车企仅蔚小理[4] - 认为未来全球仅存3-4家智驾Tier1,格局可能是7:2:1的市场分配[25][26] - 主要竞争对手华为在部分城市表现相当,但泛化能力较弱[21] - 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将推动行业洗牌,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效应[22][23] 运营与交付能力 - 以1300人团队同时交付数十个车型,人效高于4000人规模的华为[15] - 交付效率持续提升:首个车型400人1.5年,现新车型仅需几人半年[47] - 建立M-Framework、M-Adapter、M-Box三大工具实现多平台快速适配[51][53] - 坚持"主线产品"策略避免技术路线分叉,通过工具化降低交付成本[49][56] 商业模式与规划 - 硬件BOM成本从2万降至7000-1万,目标未来降至4000-5000[27] - 2024年下半年计划将方案下探至15万元车型[30] - 新增高通芯片合作,拓展油车和混动市场[31] - 目标服务全球1000万辆车/年,对应约20%市场份额[25] 技术理念 - 提出"智驾摩尔定律":软件体验每两年提升10-100倍,硬件成本降一半[16][27] - 端到端技术难点在于提升下限,通过功能场景树+数据产线+评测体系解决[34][36] - 采用"低成本短周期试错"方法验证技术假设[38] - 认为完全无人驾驶需要海量量产车数据,1000辆测试车无法解决长尾问题[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