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电网
icon
搜索文档
万控智造: 万控智造:公司章程(2025年7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1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万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WECOM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TD,注册地址为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温州大桥工业园区万控智造大楼 [3] - 公司成立于2022年2月10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首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并于2022年3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3] - 公司注册资本为4.01亿元人民币,股份总数为4.01亿股,全部为普通股,无其他类别股份 [3][7] - 公司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3][4] 公司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电网电气设备、信息传感系统设备、智能化中压开关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 [5] - 业务范围涵盖电气机柜、高低压电气元件、通讯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信息技术服务 [6] - 公司具有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资质,可开展相关国际贸易业务 [6]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包括修改章程、增减注册资本、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需经特别决议通过 [20][33]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52][138] - 审计委员会由3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为独立董事,负责审核财务信息、监督审计工作等事项 [139][140] 股份相关制度 - 公司股份采取股票形式,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原则,同类别股份具有同等权利 [17] - 公司股份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集中存管,股改时股份总数为3.41亿股 [19][7] - 公司限制股份回购情形,仅在减少注册资本、员工持股计划等特定情况下可回购股份,且回购比例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25][26] 股东权利义务 - 股东享有分红权、表决权、知情权等权利,可查阅公司章程、股东会记录等文件 [34] - 控股股东需保持公司独立性,不得占用公司资金或进行非公允关联交易 [43] - 单独或合计持有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持有1%以上股份股东可提出临时提案 [54][59] 信息披露要求 - 公司需及时披露重大交易信息,达到总资产10%或净资产10%且金额超1000万元的交易需经董事会审议并披露 [54][56] - 关联交易金额超净资产0.5%或300万元以上需经独立董事审议并披露,关联担保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124][125] - 公司需聘请律师对股东会程序合法性出具法律意见,并保存会议记录至少10年 [51][136]
广西能源股份:万家灯火背后的硬核守护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9 16:10
服务创新与民生保障 - 公司全面落实"三零""三省"服务,对160千瓦及以下用户实现"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户深化"省力、省时、省钱"服务,2025年1月至5月累计为约1600户用户节约办电成本超200万元 [1] - 构建"互联网+电力服务"体系,整合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等平台,拓展微信、支付宝等7个缴费渠道,实现业务全程线上办理 [1] - 推出"刷脸办电""一证办电"等智慧服务,推动电力服务上门进社区、进企业 [3] 电网建设与投资 - 总投资3.18亿元的贺州市城市配电网改造项目首期工程已建成,二期工程将设计11回10千伏线路实现"手拉手"互联,支持城东新区、文旅新城及东融新区配网自动化 [4] - 供电分公司推进8个电网建设项目,包括已建成的旺高工业区富业南路和新农西路延长线配电线路、110千伏路花输变电工程,以及在建的110千伏里松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桂蝴Ⅰ、Ⅱ线迁改工程 [4]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供电分公司依托19座变电站部署智能化在线监测设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巡检模式由"人巡为主"向"机巡为主"转型,2025年1月至5月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9%,农村达99.95% [5] - 升级10kV全智能开关柜改造工程,单站运维成本降低20%,推行无人机巡线系统,110kV江口开关站实现全景智能无死角监控 [7] - 在174条总长5000公里的10千伏配电线路上配置高精度暂态录波型接地故障指示器,故障查找范围缩小80% [7] 企业服务与营商环境优化 - 供电分公司为66家企业提供项目建设全流程跟踪服务,从现场查勘到系统录入实现无缝衔接 [7] - 深入企业生产车间、配电室全面评估设备健康状况,消除36条安全隐患,处理15处设备缺陷 [8] - 建立"停电事件-设备缺陷-运维短板"全链条分析机制,完成重载线路和变压器改造增容,平均复电时间缩短5% [8][9]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聚焦民生用电无忧、营商环境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可靠供电、智慧用电、贴心服务"的新型电力生态 [11]
新型电力系统报告之四:电网发展回顾及后续展望:特高压稳步推进,隐忧仍在,配网低于预期改革初见端倪
华源证券· 2025-07-08 14: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双碳战略下发电侧清洁化与用电侧电气化趋势明显,电网衔接两者但发展存争议 市场曾回归传统电网框架 特高压建设低于预期 需解决终端需求 配电网投资不足但改革初现端倪 建议关注特高压和配电网核心设备供应商 [4] 各部分总结 特高压 特高压十四五回顾 - 特高压是双碳战略核心环节 但进度低于预期 三北与中东部供需错配使特高压成远距离输送选择 我国技术路线向柔性直流转变 [4][8] - 直流特高压进度低于预期 疫情致前期工作困难 且存在技术和需求问题 技术上输送新能源比例难超50% 需求上中间省份协调难 积极性下降 [16][18] 特高压2030展望 - 到2030年特高压直流技术和经济性无分歧 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或冲击用电需求 终端需求是影响建设的核心原因 [31] - “136号文”可解决省内新能源价格劣势 跨区域需求拉动依赖碳或绿证市场 “136号文”可解决省内新能源价格劣势 跨区域需求拉动依赖碳或绿证市场 [37] 配电网 配电网十四五回顾 - 双碳战略后配电网功能变化 面临技术和商业模式挑战 成为分布式消纳制约因素 [39][40] - 配网投资加大是共识 但实际投资额低于预期 投资比例下滑与风光大基地建设使电网投资向特高压倾斜有关 [41][47] - 分布式光伏和充电桩大规模建设使配网容量不足问题显现 限制了分布式消纳能力 充电桩缺乏问题凸显 [49][59] - 我国输配未分离 源网荷储等新商业模式推行困难 增量配网试点问题制约其推进 源网荷储发展问题急需解决 [66][74] 配电网2030展望 - 源网荷储和增量配电有推动作用 但推进困难 原因是不符合电网利益和市场化机制未解决 [80] - 十四五末期相关政策出台 明确新型经营主体范围 智能微电网概念首次明确 部分省份放开源网荷储反送规定 [81][83] - 2025年5月绿电直连政策发布 规范项目建设 明确多方面规定 有助于体现绿电价值 提高经济性和可行性 [87] 投资分析意见 - 建议关注特高压核心设备供应商 如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 [4][96] - 建议关注配电网核心设备供应商 如三星医疗、四方股份等 [4][96]
数据复盘丨高压快充、跨境支付等概念走强 龙虎榜机构抢筹8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18:28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报3473.13点,涨0.02%,成交额4761.97亿元;深证成指报10435.51点,跌0.7%,成交额7324.53亿元;创业板指报2130.19点,跌1.21%,成交额3465.11亿元;科创50指数报978.29点,跌0.66%,成交额175.19亿元 [1]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2086.5亿元,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199.07亿元 [1] - 沪深两市合计3150只个股上涨,1820只个股下跌,平盘个股169只,停牌个股11只 [3] - 不含当日上市新股,共有79只个股涨停,7只个股跌停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用事业、轻工制造、房地产、环保、纺织服饰、建筑材料、传媒、化工等行业涨幅靠前 [3] - 高压快充、跨境支付、虚拟电厂、智能电网、特高压、租售同权、空气能热泵、冰雪经济、体育产业等概念走势活跃 [3] - 煤炭、医药生物、通信、家电、电子、食品饮料等行业跌幅居前 [3] - 重组蛋白、国资云、创新药、AI手机、存储芯片、水产养殖等概念走势较弱 [3] 涨停个股 - 连续涨停天数大于或等于2天的个股有14只,其中*ST亚振7连板,华光环能、金安国纪、金一文化、华银电力、森林包装均3连板 [6] - 兄弟科技、深南电A、韶能股份、九鼎新材、京北方、退市锦港、信雅达、新中港均2连板 [6] 主力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140.42亿元,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92.68亿元,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出43.46亿元,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入3.55亿元 [7] - 轻工制造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净流入金额为6.74亿元;美容护理、房地产、银行等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 [7]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净流出金额为41.44亿元;医药生物、通信、计算机、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靠前 [7] - 33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青岛金王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净流入金额为6.41亿元 [11] - 58股被主力资金净卖出超1亿元,中际旭创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净流出金额为6.86亿元 [15] 龙虎榜数据 - 机构席位资金合计净卖出约6405.68万元,净买入的个股8只,净卖出的个股12只 [19] - 机构净买入最多的股票是青岛金王,净买入金额约9449.43万元;机构净买入居前的还有逸豪新材、好上好、德生科技等股 [19] - 机构净卖出最多的股票是柳钢股份,净卖出金额约1亿元;机构净卖出居前的还有祥鑫科技、海联金汇、迪森股份等股 [19]
杭州柯林(688611)每日收评(07-03)
和讯财经· 2025-07-03 17:10
股价走势分析 - 综合得分49.79分,趋势偏弱 [1] - 主力成本:当日32.09元,5日31.86元,20日31.51元,60日31.51元 [1] - 短期压力位32.63元,短期支撑位31.75元,中期压力位32.63元,中期支撑位30.46元 [1][2] - 股价跌破短期支撑位,短线观望为宜,中期趋势不明朗 [2] - K线形态呈现“三只乌鸦”,可能见顶回落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611.01万元,占总成交额-18% [2] - 超大单净流出85.98万元,大单净流出525.0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57.16万元 [2] - 北向资金数据暂无 [3] 财务数据 - 每股收益0.04元,营业利润0.06亿元 [2] - 销售毛利率65.591%,净利润4,234,436.62元 [2] - 市盈率数据未披露 [2] 行业关联 - 关联板块:电网设备(0.00%)、区块链(0.57%)、智能电网(0.21%)、特高压(0.21%) [2][3]
开发科技(920029):深耕智能计量技术二十余年,立足欧洲推进全球布局
国信证券· 2025-06-30 22: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3][6][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智能计量市场二十余年,海外收入占比超 90%,2024 年营收规模 29.33 亿元,同比增长 15%,归母净利润 5.9 亿元,同比增长 21% [1] - 全球智能计量市场稳步增长,新兴市场潜力大,公司以欧洲市场为起点,扩大新兴市场布局 [1][2][3]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8.34/9.37/10.55 亿元,同比增长 42%/12%/13%,合理估值区间在 102 - 112.3 元之间,相对于目前股价有 3% - 13%溢价空间 [3][69] 公司概况 - 前身为深科技计量系统事业部,2016 年独立运营,较早开拓欧洲市场,成功将超 9000 万套智能计量终端推向全球 40 多个国家 [7] - 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第一大股东为深科技,持有 52.29%股份,3 个合伙企业为员工持股计划主体 [7] - 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董事长莫尚云、总经理张森辉等高管从业多年 [8][1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电、水、气表等智能计量终端以及 AMI 系统软件,2024 年智能计量终端业务营收规模 28.9 亿元,占比 98.5% [12][15] - 产品能与超 30 余家全球主流厂商产品适配,为客户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以色列国家电力公司等全球主要电力、电网公司 [12] 公司财务 - 2024 年营业收入 29.3 亿元,同比增长 15%,归母净利润 5.9 亿元,同比增长 21%;2025Q1 营业收入 8.1 亿元,同比增长 35%,归母净利润 2.03 亿元,同比增长 60% [13] - 营收结构上,智能计量终端为第一大业务,2024 年营收 28.9 亿元,占比 98.5%;出口为主要收入来源,2024 年境外营收 26.6 亿元,占比 91% [19] - 2024 年毛利率 36%,同比上升 2.3pct,净利率 20.1%,同比上升 1pct;费用率整体平稳,经营活动现金流呈净流入 [23] - 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2024 年为 35.8%,同比上升 1.7pct,2025Q1 因上市降至 27.8% [26] 行业市场 - 全球智能计量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 231.71 亿美元增至 2028 年 363.87 亿美元,CAGR 为 9.5% [2][32] - 欧洲市场智能电表用户基数将从 2024 年 2 亿户增长至 2028 年 2.48 亿户,渗透率达 78%,已进入换代周期 [2][37] - 中国市场国网与南网加快新一代智能电表部署,2024 年国家电网招采总量 8939 万台,同比增长超 25%,中标总金额 249.2 亿元 [2][42] - 亚洲其他市场人口基数大,智能电网建设带动电表需求提升,预计 2022 - 2027 年市场规模从 9.04 亿美元提至 12.07 亿美元,CAGR 为 6% [2][44] - 南美及非洲市场智能电表需求潜力大,应用优势体现在减少窃电等方面 [2][46] 公司市场布局 - 以欧洲市场为起点,第一代智能电表经完整寿命周期验证,2023 年智能电表欧洲市场营收 16.57 亿元,市占率 12.1% [3][49] - 持续对新兴市场进行部署,为多个国家供应产品,在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市占率超 20%,在乌拉圭达 99% [51] - 境外竞争对手主要有兰吉尔、埃创集团等,国内有海兴电力等,公司营收规模位于国内前列 [51]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不断下降,2024 年为 46.58%,第一大客户为以色列国家电力公司,占比 10.55% [53]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智能计量终端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22%/15%/12%,毛利率分别为 36%/35%/35% [56] - 预计 2025 - 2027 年 AMI 系统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25%/0%/0%,毛利率稳定在 60% [57] - 预计 2025 - 2027 年实现营收 35.7/41.0/45.9 亿元,同比增长 21.9%/14.8%/11.9%,毛利率分别为 36.3%/35.3%/35.3% [58][59] 估值与投资建议 - 绝对估值采用 FCFF 估值法,得出公司价值区间为 102 - 112.3 元 [63] - 相对估值选取海兴电力等三家可比公司,给予开发科技 2025 年 17 - 19 倍 PE,对应目标价为 102 - 114 元 [67] - 综合绝对与相对估值,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 102 - 112.3 元之间,相对于目前股价有 3% - 13%溢价空间,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69]
业绩大幅增长,还保持较高毛利率!“小巨人”昊创瑞通上市,以硬核技术撬动万亿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8:27
公司概况 - 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配电设备的高端制造企业,深耕行业18年,正从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蜕变为智能电网生态的核心参与者 [1][2] - 公司定位为"配电技术引领者,智慧能源推动者,绿色发展践行者",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2][4]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智能柱上开关、智能环网柜和箱式变电站,这些产品能让电网更智能、更强大,最终惠及老百姓生活 [2][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6亿元、6.7亿元和8.67亿元,复合增长率24.47% [1][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876.07万元、8740.74万元和1.11亿元,复合增长率27.22% [1][2] - 2024年智能柱上开关、智能环网柜营收比2022年分别增长58.54%、48.92%,箱式变电站同比增长85.96% [2]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5.75%、27.60%和25.67%,始终高于行业均值(22.26%、24.13%、23.57%) [2] 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的零序电流传感器采用三重设计,精度达到5P30级,残留特性控制在5mA以内,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一二次融合技术"将一次设备与二次终端深度集成,故障定位精度提高,自愈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2024年获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5] - 截至2024年末持有专利119项(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29项,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5] - 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速36.69%,2024年研发投入达3232.70万元,研发人员占比11.35% [5] 市场与客户 - 成功进入国家电网供应商体系,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6] - 报告期内来自国家电网的收入占比已连续降低,正在积极开拓新客户资源 [7][8] - 智能环网柜单价较行业均价高出15%-20%,却依然保持85%以上的中标率 [3] 行业前景 - 国家电网"十四五"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 [9] - 南方电网"十四五"配电网规划投资达3200亿元,占总投资约6700亿元的一半 [9] - 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配电网建设投资金额将超过1.52万亿元 [9] - 国家能源局要求"2027年前完成90%地市配电自动化升级" [9] 募投项目 - IPO募投项目全部投向智能配电设备科技创新领域 [10] - "智能环网柜生产建设项目"和"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项目"旨在提升业务规模和自动化水平 [11] - "智能配电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技术优势 [11] - 目前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箱式变电站产能利用率分别达111.04%、97.48%和88.32%,扩产迫在眉睫 [11]
行进中国|海外“织网”记
人民网· 2025-06-30 18:21
公司业务 - 公司专注于智能配用电、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产品及方案的海外销售,业务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 [1] - 公司在缅甸推广光伏发电解决方案,成本仅0 3元/度,远低于当地柴油发电的2元/度,投资回收期仅3年 [3] - 公司为缅甸定制生产逆变器,针对海洋性气候增加三防涂层,产品包括太阳能板、储能电池等,用于构建微型电网 [4] - 公司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实施屋顶光伏分布式发电方案,每小时发电量达6000多度,缓解当地用电紧张 [4] - 公司在巴基斯坦为2万多个家庭安装光伏设备,解决用电难、用电贵问题 [4] 技术优势 - 公司光伏发电解决方案成本优势显著,较传统柴油发电成本降低85% [3] - 逆变器采用三防涂层技术,适应特殊气候条件,提升设备耐用性 [4] 市场拓展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肯尼亚、巴西、印度尼西亚等 [6] - 在肯尼亚内罗毕为大用户提供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保障企业生产用电 [6] - 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投建电力运维公司,提供电力安全保障 [6] - 在印度尼西亚智能电表服务覆盖多个地区 [6] 行业动态 - 中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走出去,巩固核心竞争力 [3] - 浙江形成以嘉兴、义乌为引领的光伏组件产业集群,带动杭州、宁波等地协同发展 [6] 用户案例 - 巴基斯坦用户Anwar安装光伏设备后,年节省电费超40万卢比,显著改善生活 [6] - 缅甸通讯运营商采用公司新能源方案,解决电网供电不足问题 [3]
青岛鼎信通讯取得用于罗氏线圈信号处理电路专利,小电流工况下也能保证计量精度
金融界· 2025-06-27 14:18
专利技术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智电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取得"一种用于罗氏线圈的信号处理电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038043U,申请日期为2024年08月 [1] - 专利属于智能电网领域,具有实时测量、响应速度快、宽电流测量范围的特点,尤其在小电流工况下能保证计量精度 [1] - 专利技术通过无源RC积分电路、低通滤波电路、T型积分电路、隔直电路、可调比例放大电路和抗混叠滤波电路实现信号处理,最终输入采样芯片用于电流计量 [1] 公司背景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65219.0511万人民币,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外投资10家企业,参与招投标2622次,拥有商标41条、专利1287条、行政许可908个 [2] - 青岛智电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48640.38万人民币,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参与招投标142次,拥有专利717条、行政许可20个 [2] - 青岛鼎信通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7500万人民币,主要从事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参与招投标27次,拥有专利253条、行政许可14个 [2]
2025年中国单相智能电表行业生产工艺流程、产业链、需求量、重点企业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需求量将超1亿个,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44
行业概述 -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的重要基础设备,单相智能电表在智能电表中占据主导地位,应用占比超过80% [1][8] - 2024年我国智能电表需求量11195.2万个,较2023年增加2820.9万个,预计2025年需求量有望达到12202.5万个 [6][8] - 2024年单相智能电表市场规模9482.33万个,较2023年增加2703.34万个,预计2025年需求量有望达到10372.13万个 [8] 产品与技术 - 单相智能电表按功能分为普通单相智能电表、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表和单相远程费控微电网智能电能表,后者支持远程费用控制、边缘计算、智能诊断和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协同分析 [4] - 单相远程费控微电网智能电能表技术要求较高,国内市场较为集中,主要企业包括盛德电子、华仪电子和中南仪表 [16][17] - 中国智能电表产品技术将朝着更高精度、更强通信能力、更智能化和更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22]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行业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金属端子和阻燃塑料等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中游为生产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分布式光伏、充电桩计费、智能家居等新兴场景 [10] - 全球智能电表市场格局分散,海外企业如Landis+Gyr、Itron、Elster聚焦欧美高端市场,中国企业凭借成本和渠道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市占率更高 [14]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林洋能源、威胜控股、华立科技、科陆电子、海兴电力、万胜智能、炬华科技、三星医疗电气和许继电气等 [14][15] 代表企业表现 - 林洋能源2024年智能电能表及系统类产品产量944.97万台,销量914.29万台,营业收入27.04亿元,较2023年增加4.31亿元 [18] - 海兴电力2024年智能配用电产品产量1537.37万套,销量1559.13万套,营业收入45.35亿元,较2023年增加5.34亿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