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逢低布局,资金连续流入科创50ETF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3:05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表现分化,上证指数微涨0.02%,深证成指下跌0.43%,创业板指下跌0.37% [1] - 科创50ETF(588000)上涨0.61%,报价1.479元,成交额达10.87亿元,换手率1.48% [1] 科创50ETF成分股表现 - 成分股生益电子领涨6.9%,中微公司上涨6.38%,华海清科上涨4%,拓荆科技上涨3.94%,沪硅产业上涨2.11% [1] - 成分股佰维存储领跌4.29%,特宝生物下跌3.44%,百利天恒下跌2.87%,国博电子下跌2.65%,艾力斯下跌2.60% [1] 科创50ETF资金流向 - 科创50ETF连续4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23.95亿元,日均净流入5.99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16.47亿元 [1] 科创50指数行业构成 - 科创50指数持仓高度集中于电子行业(69.3%)和计算机行业(5.17%),合计占比74.47% [1] - 指数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并涉及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等硬科技领域 [1]
陕西:加快秦创原体系化升级、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
经济观察网· 2025-11-04 11:32
经济观察网11月3日,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开幕。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致辞 中表示,下一步,陕西将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以深化"三项改革"为 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关键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以加快秦创原体系化升 级、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切 实把科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同日,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上海分会场暨校友活动在上海同步召开。在推介环节,西安市投资合作局相 关负责人解读了西安在产业扶持、要素保障、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潜力。秦创原创新驱动 平台负责人现场分享了平台成立以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企业等方面的亮点成果。在分享交 流环节,西安人才大使、高校专家、校友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分享了两地发展的实践经验。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在开幕式致辞中说,近年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紧紧结合陕西需 求,对接专家资源,深入基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突破难点,促进了产学研用的紧密融合。中国产学 研合作促进会将进 ...
AI政策重磅释放!科创50ETF(588000)成交额超13亿居同类第一,近5日吸金23亿
搜狐财经· 2025-11-04 10:44
11月4日,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科创50ETF(588000)开盘后冲高后震荡回落,最高涨幅超 1%。盘面上,持仓股中微公司、生益电子等涨超5%;资金上,科创50ETF(588000)近期持续受到资 金青睐,近5个交易日"吸金"23.11亿元,近10个交易日"吸金"13.64亿元,近20个交易日"吸金"41.23亿 元。截至发文,科创50ETF(588000)成交额超13亿元,位居同类产品第一。 科创50ETF(588000)追踪科创50指数,指数持仓电子行业69.3%,计算机行业5.17%,合计74.47%, 与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产业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同时涉及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等 多个细分领域,硬科技含量高,看好中国硬科技长期发展前景的投资者建议持续关注。 相关ETF:科创50ETF(588000)。 每日经济新闻 消息面上,11月3日工信部发文,明确释放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磅政策信号。文章强调, 将全力攻坚AI关键核心技术,夯实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基础底座。具体举措包括:强化算力供给等 核心技术,并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以强化协同调度。同时,政策层面计划出台"人工智能+制 ...
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
陕西日报· 2025-11-04 08:46
论坛活动概况 - 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于11月3日在西安开幕,会期5天,主题为“秦创原引领发展·硬科技驱动未来” [1][4] - 开幕式后计划举行7场平行分会和系列配套活动,包括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会议、无人机产业发展会议、科技金融交流会等 [4] - 开幕式上发布了秦创原平台建设成效、西安硬科技重大突破及陕西省2026年暨“十五五”首批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并进行了重点项目签约 [3] 战略发展方向 - 行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2] - 行业将通过深化“三项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2] - 行业将推动秦创原体系化升级,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以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合作与资源整合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加强与陕西政产学研界的合作,持续助力秦创原“政产学研金介云”协同机制实施 [3] - 合作旨在促进资本、人才、数据在创新链上高效流动,提升核心竞争力,让秦创原经验辐射全国 [3] - 行业将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拓展、产业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 [2]
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ETF新品获批,预计12月启动发行
搜狐财经· 2025-11-03 20:28
产品获批与发行 - 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于11月3日宣布获批,预计12月启动发行 [1] - 该ETF产品于9月29日上报证监会 [1] 公司战略布局 - 该ETF的上报意味着交银施罗德基金时隔14年重启ETF产品线布局 [1] 指数产品特点 - 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为交银施罗德基金与中证指数公司联合首创定制的标杆性产品 [1] - 该指数是全市场首只覆盖沪深港三地、专注战略新兴产业的策略类科技指数 [1] - 指数成分股聚焦电子半导体、通信、创新药、先进制造等硬科技核心领域 [1] - 指数优选研发实力强、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企业,样本高度覆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专精特新企业 [1]
「投资万里行」深入科创名城,为硬科技项目搭建产融对接新平台
搜狐财经· 2025-11-03 17:56
会议概况 - 投资万里行暨投洽X汇月度投资交流会在合肥举办 由投洽会组委会与安徽省商务厅联合主办 [1] - 活动吸引全国投资机构 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与 包括近30家知名投资机构 [1] - 会议包含嘉宾分享 企业路演和实地走访环节 [1][23][25] 平台战略与模式 - 投资万里行十二年来走进全国30多个成员单位近100个市县及园区 [2] - 投洽X汇作为月度平台 与投资万里行共同构建永不落幕的产融生态 [2] - 安徽依托以投带引模式培育大批科创企业 活动为本地产业与全国资本搭建高效桥梁 [4] 资本市场趋势 - 今年一级市场募资端和投资端呈现同比双升态势 [6] - 投资方向逐步转向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硬科技领域 [6] - 创投市场从创新模式周期进入硬核时代 关注点从用户量 GMV转向技术参数 良品率 [6] 企业路演项目 - 七大创新企业进行路演 领域涵盖新能源 AI 文旅科技 [9] - 路演企业包括明天氢能 巡鹰新能源 沉浸科技 九七测评 善达信息 中科太赫兹 华创鸿度 [11][13][15][17][19][21][23] 合作与后续活动 - 会议现场交流热烈 多家企业与投资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3] - 参会机构实地走访科大硅谷 本源量子 东超科技 科大讯飞 [23] - 活动标志投洽会月度活动开启走出去模式 未来将持续推动资本与地方产业深度对接 [25]
创新浙江观察:科创“强援”入局,带来何种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11-02 14:04
基金设立概况 - 浙江社保科创基金正式签约,首期规模达500亿元 [1] - 基金由浙江省、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组建 [1] - 基金定位为面向前沿硬科技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支持 [3][4] 浙江创新生态基础 - 浙江高新企业达4.7万家,比“十三五”末增加2.5万家 [2] -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3家,比“十三五”末增加119家 [2]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比“十三五”末增加1331家 [2] - 创新支持体系包括政策铺路和资本精准滴灌,为创新发展筑牢坚实“基本盘” [2] 基金战略定位与特点 - 基金紧密围绕国家和浙江重大产业政策,体系化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 [3] - 核心优势在于“长期性”与“战略性”双重属性,不追逐短期财务回报,着眼于国家未来产业布局和长期价值创造 [4] - 实现“补位效应”,与市场上已有各类资本形成互补协同,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持链条 [5] - 投资将提升浙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3] 对企业的具体影响 - 基金精准锚定企业发展的“关键缺口”,支持技术正走向临床转化与全球产业化拐点的企业 [6] - 基金出现在“创新启动规模化”的关键阶段,与企业成长路径高度一致 [7] - 基金不仅提供资本支持,还具备推动临床生态协同、政策联动、支付机制预研等能力 [7] - 以启函生物为例,其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该领域唯一拥有正面临床数据的企业 [6]
国元证券李洲峰:硬科技整合进行时,并购重组驱动价值重构与资本协同
券商中国· 2025-11-02 09:55
并购重组市场战略转型 - 并购重组正从规模扩张升级为企业整合资源、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1] - 政策暖风持续吹拂下,硬科技产业整合与跨领域协同正在重塑资本市场的价值坐标系 [1] - 未来并购交易有望向估值更趋理性、交易结构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1] 当前并购市场特征 - “并购六条”实施一年来,A股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数量及金额均同比增长超过100% [2] - 硬科技领域并购愈发勃兴,产业链整合成为主流,跨界并购案例陆续涌现且多属新质生产力范畴 [2] - 并购交易方式更为灵活,出现股份、定向可转债结合现金支付等差异化对价方式 [2] 并购标的筛选标准与买方构成 - 并购买方普遍偏好5000万至3亿元规模的硬科技标的,且对标的仍有盈利要求 [2] - 备受青睐的标的集中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符合国家战略的硬科技领域 [2] - 并购市场上的买方主要集中在行业龙头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上市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平台 [2] 未来并购市场机会与趋势 - 未来一年并购市场的机会将主要集中在产业整合领域,尤其是硬科技等新兴产业的整合 [3] - 随着政策持续发力,跨界并购将保持一定活跃度,跨境并购有望进一步升温 [3] - 并购交易将更加注重质量和协同效应,估值更加理性,交易结构更加多元化 [3] 跨界并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跨界交易撮合难点在于交易双方对交易条件难以达成一致,尤其当买方主营业务与标的关联度不高时 [4] - 一级市场估值虚高导致的标的估值倒挂现象有所缓解,例如半导体行业平均市盈率较之前高点下降 [4] - 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对赌协议等方式设置风险缓冲,并采用多角度评价定价公允性以增加交易灵活性 [4] 证券公司并购业务能力要求与实践 - 并购业务要求证券公司具备专业的估值能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深入的行业研究能力等 [5] - 公司通过建设完善“六个一”并购业务体系,重塑组织架构,打造由撮合型向赋能型升级的现代化服务模式 [5] - 公司围绕省内龙头企业与上市公司启动“六个发动机”,打造了一系列并购典型案例 [5]
自营大赚超1800亿,牛市旗手重仓股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22:47
券商三季度持仓概况 - 截至10月31日,47家券商机构出现在373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约为667.28亿元(以三季度末收盘价计算)[1] - 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自营业务共实现收入1868.57亿元,同比增长43.83%[1] 新进重仓股行业分布 - 三季度券商重仓股中,共有206只为新进个股[3] - 硬件设备行业新进重仓个股数量最多,共新进29只[5] - 化工、机械和医药生物行业新进重仓个股数量也位居前列,分别有18只、17只、17只新进个股[6] 硬件设备行业表现 - Wind硬件设备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过60%[5] - 电连接器厂商陕西华达、EMS供应商光弘科技、模拟芯片龙头雅创电子等多只个股被2家及以上券商同时新进为重仓股[6] 热门概念个股新进持仓 - 化工领域,电子特气龙头凯美特气股价年内涨超3倍,在三季度获中信证券新进持仓185.72万股[6] - 机械领域,3C设备企业创世纪获中信证券新进持仓1768.07万股[6] 传统板块新进持仓 - 邮储银行被国泰海通新进持有1.26亿股,成为三季度单家券商持仓数量最高的新进标的[7] - 国内综合物流龙头中国外运、西北能源企业广汇能源、调味品龙头莲花控股、华东煤电一体化企业新集能源等27只个股新进数量也均超1000万股[7] 增持行业分布 - 三季度共有63只重仓股获得券商增持[10] - 化工和硬件设备行业获增持个股数量居前,各有10只、7只重仓股获增持[10] 化工行业增持逻辑 - 光大证券研究所石化化工团队认为,当前化工行业整体处于盈利底部,PB估值低位,具备修复潜力[10] - 周期性板块如磷化工、钾肥、MDI、钛白粉等受益于产业链整合与成本控制能力,龙头有望在供需格局优化中率先受益[10] 硬件设备行业增持逻辑 - 硬件设备行业被增持个股主要与"AI"、"人形机器人"等近期热门概念题材有关[10] - 高端PCB龙头奥士康、消防报警龙头青鸟消防、液冷板供应商锦富技术、工业互联网龙头股东土科技等获增持[10] 重点增持个股 - 内蒙华电获东方证券大幅增持2194.07万股,被持股数量突破1亿股,位列单家券商增持数量榜首[11] - 中信证券对东北证券增持786.31万股,持股数量达到7163.23万股,位列单家券商增持数量第三[11] 减持情况 - 三季度共有62只重仓股遭减持[10] - 以"高分红"为特点的传媒股中南传媒被东吴证券减持1691.26万股,为单家券商减持力度之最[13] - "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团和特种冶金企业宏达股份则分别被东方证券减持1500万股、被申万宏源证券减持1336.44万股[13] 头部券商持仓策略 - 头部券商多延续"广撒网"式布局,分散持有多只个股[15] - 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所持个股数量居前,分别持有50只、39只和36只个股,持股市值分别达到119.09亿元、141.10亿元、40.31亿元[15] - 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两家券商的持股市值合计占券商总持股市值的近39%[15] 中小券商持仓策略 - 中小券商多采取"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的策略[15] - 首创证券、华龙证券、东海证券、山西证券、金融街证券、财通证券等17家券商集中投资单一标的[15] - 财通证券66.56亿元的持股市值全部集中于永安期货这一单一标的,为后者第一大股东[15] 自营业务收入概况 - 自营业务仍是券商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占营收总收入的44.54%[16] - 37家券商实现正增长,占比近九成[16] 头部券商自营业务表现 - 有6家券商自营业务收入规模超100亿元,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华泰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16.03亿元、203.70亿元、120.81亿元、119.33亿元、109.66亿元和102.23亿元[18] - 这6家券商合计贡献了全部42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过半的收入[18] 中小券商自营业务表现 - 长江证券、国联民生2家中型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倍,分别跑出289.68%、219.16%的"加速度"[18] - 浙商证券和华西证券自营业务收入也实现同比翻番,增速分别达到140.91%和122.91%[18] 国泰海通自营业务表现 - 国泰海通在自营业务收入达到203.70亿元高规模的同时,仍实现了90.11%的快速增长[18] - 这是国泰海通披露完成合并重组后的首份三季报[18]
AI芯片独角兽「燧原科技」更换券商:继续推进科创板上市进程
IPO早知道· 2025-11-01 13:32
上市进程与战略调整 - 公司于11月1日向上海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更换为中信证券,继续推进科创板上市进程 [1][2] - 更换辅导机构主要基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整体战略发展需要 [2] - 公司坚定看好科创板在赋能硬科技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2] 产品与技术实力 - 公司专注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产品,涵盖智能加速卡、大模型一体机、高密度服务器、智算集群等 [3] - 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泛互联网、智算中心、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科学计算、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和场景 [3] - 2025年发布最新一代训推一体产品“燧原L600”,原生支持FP8低精度,可提升训练速度和降低计算成本 [3] - 2024年下半年量产的“燧原S60”目前已出货及订单超过10万片,在国产AI加速卡落地规模方面进入第一梯队 [3] - 燧原S60已支持超过300个应用场景,包括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搜索广告推荐、传统AI模型等 [3] 市场布局与基础设施 - 公司在甘肃省庆阳市建成国内首个万卡推理集群,强化“东数西算”枢纽算力能力 [4] - 无锡太湖亿芯智算中心聚焦AIGC、社交共创、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 [4] - 宜昌点军智算中心通过跨区域、跨网络算力调度,为政务、金融、教育等行业提供AI服务 [4] - 公司还在成都、天津、贵州等地落地,构成国产智算布局的重要支点 [4]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估计为5760亿美元,其中AI芯片销售额占比11%,超过570亿美元 [4] - 预计到2025年,新一代AI芯片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 [4] - 预计到2027年,全球AI芯片市场将增长至4000亿美元,保守估计也将达到1100亿美元 [4] 股东背景与融资情况 - 公司股东阵容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大基金)、地方国资、知名投资机构、民营资本 [5] - 主要股东包括腾讯、武岳峰资本、上海国际集团旗下上海国方、上海国投、红点中国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