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

搜索文档
5月30日周五《新闻联播》要闻21条
快讯· 2025-05-30 20:18
科技发展 - 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1]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京举行 [8] 经济数据 - 今年前4个月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 [4] - 前4个月软件业务收入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10] - 2024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超3.6万亿元 [11] 贸易与政策 - 我国加快推进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 [12] - 美上诉法院恢复实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 研究称美关税政策已给数十家全球大型企业造成超340亿美元损失 [17] - 美国经济一季度萎缩 美媒称关税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 [17] 国际动态 - 上海首开直飞中亚客运航线 [13] - 国际调解院公约签署仪式在香港举行 [14] - 胡塞武装称再袭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 [20] 行业动态 - 2025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周举行 [15]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央视网· 2025-05-30 20:01
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1] - 中国科学院量子创新研究院潘建伟团队研制世界首颗中高轨量子卫星 可实现全天实时洲际量子通信 [1] - 量子京沪干线已服务金融政务等领域保密通信 "九章号""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展示超强计算能力 [1] - 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40岁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原创成果 [1] - 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形成全球最完整学科体系和最大规模人才体系 [2] 科技政策与体制改革 - 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 [2] - 中央成立科技委员会并重组科学技术部 推动科技管理体制系统性重构 [2] - 党的二十大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 -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 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突破 - 中国天眼FAST发现上千颗脉冲星 [2] - 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实现1亿度上千秒等离子体稳定运行 [2] - 首次实现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制备 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2] - 首口超万米科探井向地球深部进军 "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 [3]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 天问二号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 [3] 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 - 集成电路先进材料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3] -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壮大 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3] - 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 [3] - 新质生产力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 [3]
丁薛祥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座谈会时强调 坚守初心使命 勇攀科技高峰 更好肩负起科技强国建设重任
快讯· 2025-05-30 19:47
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之际,"赓续科学精神·砥砺强国征程"座谈会30日下午在京举行。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讲述藏品背后的科学家故事
新华网· 2025-05-30 19:31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温竞华)"两弹一星"元勋在核试验基地的合影、病毒学专家侯云德的入党 志愿书手稿、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的"八一勋章"……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30日在京举行, 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生动展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践行科学家精神 的鲜活形象。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捐赠入藏仪式,为钱七虎等科学家代表、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 等科学家亲属代表颁发捐赠入藏证书。"共和国的脊梁"文艺展演入选名单、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 推广行动"剧目名单等一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宣传精品也在现场发布。 本次活动恰逢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正式启动实施15周年。一 年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累计接待公众超17万人次,策划推出14个专题展并举办巡展,展示中国科学家 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采集工程累计验收入库550余位科学家的数十万件实物原件和数字化资料、百 万分钟音视频资料,初步形成"采、藏、研、展、教、宣"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聚焦"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由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央宣 传部联合举办。 ...
科技报国正当时
科技日报· 2025-05-30 09:20
中国科技工作者与创新成果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研制团队攻克月球逆行轨道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2][3] - 围绕月壤已发表100多篇科技论文[4] - "梦想"号钻探船具备1.1万米最大钻深能力,150余家单位、3000多名建设者参与研发[2][5] 重大工程与自主技术突破 - 深中通道集成"桥岛隧水下互通"结构,60多个单位、1.5万名建设者参与[5] - 鸿蒙系统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实现国产自主可控[6] - C919商业运营两年覆盖中国16个城市,并开通上海至香港跨境航线[6] 科技人才与政策支持 -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1.2亿人居世界首位[7]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80%[8]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权"下放,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9] 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 - 宇树科技机器人迭代后成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产品[10] - 星环聚能等离子体电流提升至480千安,加速可控核聚变研究[10][11] - 纬景储能突破长时储能技术,降低新能源使用成本[11]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新华网· 2025-05-29 08:26
科技领域代表科研成就 -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介绍该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最多、作业时间最长、潜浮速度最快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10909米[3] - 近五年来"奋斗者"号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与4个国家合作对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科学考察,获得万米海底环境数据并发现深海生物新物种[3] - 未来将持续推动载人深潜的智能化、谱系化和体系化,服务深海探测、保护和开发工作[3] 电磁兼容研究突破 -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团队发现电磁发射内在规律,首次提出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将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4] - 团队曾在科尔沁草原连续几天采集电磁环境数据,致力于解决真问题[4] 干旱区生态保护研究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团队近30年研究新疆干旱区生物资源,探索生物适应不利环境的生存密码[5] - 参与国家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评估新疆高质量发展生态承载力并提供发展路线图[5] 科普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 -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开发物理实验仪器被国内百余所高校引进,参与"天宫课堂"等科普活动[5] -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夏立雪带领平均年龄32岁团队突破人工智能算力瓶颈,推动技术普惠[6] - 目标实现人工智能在中国高效落地和广泛普及,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6]
“烽火报国路•逐梦新征程”融媒行动启动
南京日报· 2025-05-28 21:17
纪念活动启动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融媒行动在南京正式启动,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地档案馆参与,近20家在宁企业积极响应[1] - 活动由南京市档案馆、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博物总馆联合主办,将通过寻访、展陈等多种形式串联南京工业从抗战时期西迁救国到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历史脉络[1] 企业历史回顾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前身永利铔厂在抗战期间多次遭受日军炮弹轰炸被迫迁移到四川,硝酸塔被日军掠夺,抗战胜利后追索回南京[3] -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金陵兵工厂、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江南汽车公司等多家企业也曾西迁,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生产[5] - 抗战胜利后众多企业回迁南京,在解放后迎来迅速发展[5] 工业遗产保护 - 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成立南京工业遗产档案文化研究中心,并与近20家企业代表签署南京工业遗产档案战略合作协议[5][7] -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将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现代能源体系[5] 新时代发展 - 南京理工大学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研究院赠送新型155mm车载加榴炮模型,彰显南京从"实业救国"到"科技强国"的跨越[9][11] - 南化公司生产区中历史悠久的硝酸塔与现代化化工设备相映成辉,体现厚重历史与新质生产力的碰撞[11]
复旦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 徐青森宣读贺信并讲话 朱忠明讲话
解放日报· 2025-05-28 09:45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 - 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徐青森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出席并发言 [1]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主持大会,校长金力致辞,兄弟高校代表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及校友代表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等发言 [3]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充分肯定复旦大学办学成绩,并对学校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体现党中央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 [2] - 贺信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复旦大学办学治校指明方向,强调强化使命担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五点要求 [2] 教育部对复旦大学的期望 - 教育部希望复旦大学深化知识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2] - 教育部将全力支持复旦大学建设,推动其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上海市政府对复旦大学的支持 - 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表示,复旦大学与上海血脉相连,上海将支持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 [3] - 希望复旦大学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领航者,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3]
内蒙古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精彩纷呈
内蒙古日报· 2025-05-26 09:41
5月24日,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在阿拉善盟举办。 据了解,在科技活动周期间,阿拉善盟将举办航空航天科普讲座;自治区医疗、农牧业专家组成的 科普小分队将深入阿拉善左旗苏木(镇)、社区,开展义务诊疗和实地技术指导,把实用科技与惠民政 策送到基层一线;阿拉善左旗部分苏木(镇)将开展沙产业专题科普,邀请专家针对肉苁蓉、锁阳等特 色产业开展"线上线下课堂讲座+现场教学"技术培训等系列科技活动。同时,阿拉善盟科研机构、高校 及高新技术企业将开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生产线,邀请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阿拉善盟 还将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惠民服务等群众性实践活动,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网络平台将同 步推出短视频等高质量科普作品,并开展直播活动,打造"云端"科技体验,强化公众参与感。 当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多功能体育场 启幕,活动现场设置了自治区科技成果展区、沙漠生态科技成果展区、航天科技成果和科普作品展区等 六大科技主题展区。活动采用"沉浸式观展+交互式体验"模式,重点展示自治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自 治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特色科普成果及 ...
山东启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5-25 15:15
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山东启动开展系列活动,热烈庆祝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活动从5月上旬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 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将围绕主题集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广大科技 工作者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省科协围绕这一主题,将开展全国科 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以及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科技报国为民风采集中宣传系列活动 等。 举办科技报国为民风采集中宣传系列活动也是今年主题活动的重点内容。省科协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 场"科技工作者与媒体记者见面会",同时在主流媒体开设人物宣传专题,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聚力科技 攻关,勇于创新创造的鲜活故事。 5月28日的主场活动上,将邀请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成员作主题宣讲,启动"两弹一星"精 神永放光芒——中国原子城历史图片展,同时对科学家故事舞台剧优秀剧目等进行推介,省科协党校还 将与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共建山东省科协党校"红色引领"学习教育基地。 聚焦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为科技工作者搭台赋能主线,省科协设计"展览+宣讲+展演+为科技工作者 办实事"立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