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自研

搜索文档
浪人早报 | 小米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7.4%、微信辟谣朋友圈可查看访客记录、字节辟谣大额存款可获实习机会…
新浪科技· 2025-05-28 11:47
小米集团财报 - 第一季度营收1112.93亿元 同比增长47.4% 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 同比增长64.5% 首次突破百亿 [2]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 毛利率达12.4% 创历史新高 [2] - SU7系列累计交付25.8万台 自研芯片表现超预期 [2] - YU7车型保留可拆卸物理按键设计 [6] 拼多多财报 - 第一季度营收956.7亿元 同比增长10% 增速放缓 [2]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169.16亿元 同比下降45% [2] 智能汽车行业动态 - 深蓝汽车因未经许可向48万老车主推送车机开屏广告及购车券引发争议 CEO公开致歉 [4] - 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最新国标全项检测 获中汽研认证 [6] -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强调不打价格战 聚焦价值战与技术战 [8] 消费电子行业 - iPhone 17 Air曝光 厚度5.5毫米 重量146克 搭载A19芯片与4800万像素摄像头 支持120Hz ProMotion [5] - 欧盟裁定苹果App Store仍不符合《数字市场法案》 要求开放替代支付选项 [7] 互联网行业监管 - 中央网信办加强"开盒"乱象整治 要求平台阻断信息传播并完善预警机制 [10][11] - 腾讯澄清微信无访客记录功能 提醒用户防范诈骗 [2] - 字节跳动否认"大额存款换实习机会"传闻 [2]
玄戒O1是向Arm定制的芯片?小米、Arm双双回应……
国际金融报· 2025-05-27 18:14
玄戒O1芯片争议与回应 - 小米公司否认玄戒O1为Arm定制芯片,强调其为自主研发设计,未采用Arm CSS服务 [1][4] - 争议源于Arm官网已删除文章提及"XRING O1定制芯片由Arm计算平台提供支持" [2] - 玄戒O1基于Arm标准IP授权,但多核设计、访存系统及后端物理实现由小米团队自主完成 [4] - Arm官网新文章确认玄戒O1由小米团队打造,采用Armv9.2 Cortex CPU集群等IP,支持3nm工艺 [4] 玄戒O1技术细节 - CPU超大核主频达3.9GHz,通过480种标准单元库重新设计及边缘供电技术实现 [4] - 采用联发科T800外挂基带,Xiaomi 15S Pro续航DOU为1.47天,接近集成基带机型 [6] - 小米承认外挂基带在持续5G使用下对续航有轻微影响,但日常体验与主流旗舰一致 [6] 小米芯片研发进展 - 玄戒T1芯片已集成自研4G基带,但5G基带研发仍需时间 [6] - 智能手机SoC采用多元化供应,联发科占比63%,高通占比35% [7] - 与高通达成多年协议,旗舰机型将持续搭载骁龙8系平台,覆盖多代产品 [7] Arm与小米合作关系 - Arm强调双方自2011年起长期合作,覆盖智能手机至智慧家庭设备 [4] - Arm提供CPU、GPU及互连IP授权,但否认参与玄戒O1的完整解决方案定制 [4]
玄戒O1由小米自主研发!小米、Arm回应争议
是说芯语· 2025-05-27 08:29
小米回应了沸沸扬扬的"玄戒O1是定制芯片"的争议。 Arm CSS全称是计算子系统(Compute Subsystem),最早是在2023年针对Arm Neoverse 基础设施产 品推出的计算子系统 (CSS) ,采用CSS平台研发比普通IP许可研发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研发时间。 对于定制芯片的相关质疑,小米集团副总裁、玄戒负责人朱丹此前回应称,小米是买的Arm IP软核授 权,"CPU/GPU多核及访存的系统级设计完全由小米自主研发,后端设计也是完全由小米自主研发, 并非是基于Arm CSS软核或硬核方案。" Arm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小米的定制芯片玄戒O1由Arm计算平台提供支持,其中部分用词引发网友质 疑,玄戒O1并不是购买Arm的IP来自己研发设计的,而是由Arm基于其CSS 平台为小米定制的,这也 意味着小米称其芯片"自研"是大打折扣。 5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发现,Arm官网重新发布公告,修改此前描述, 确认玄戒O1由小米自主研 发。 Arm表示,小米全新自研芯片采用Arm架构,标志着双方15年合作的里程碑。玄戒O1芯片由小 米旗下玄戒芯片团队打造,采用最新的Armv9.2Cortex CPU集群IP ...
雷军再砸2000亿,一文回顾小米造芯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15:14
小米自研3nm芯片发布 - 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正式发布,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手机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1] - 芯片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在109mm²面积内集成190亿晶体管,配备10核CPU(3.9GHz超大核)和16核GPU,性能功耗达行业第一梯队[4] - 同步发布玄戒T1(首款自研4G手表芯片)及三款搭载自研芯片终端产品(小米15S Pro、Pad 7 Ultra、Watch S4纪念版)[5][6] 芯片战略布局 - 过去四年累计研发投入135亿元,研发团队超2500人,规模居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前三[5] - 未来五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长期目标为至少投资十年、500亿元[6][10] - 战略意义包括:降低高通依赖、优化AI算力适配生态、长期控制整机成本[6] 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 - 自研基带芯片实现突破,玄戒T1集成首款4G基带,标志公司进入通信芯片领域[5] - 芯片技术将强化"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支撑智能汽车(YU7)、AIoT设备等业务协同[6][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1亿元(同比+25.9%),2025年AI研发占比将达25%[9][10] 产品生态与市场表现 - 小米汽车首款SUV YU7预发布,搭载800V高压平台,续航835km(CLTC工况),零百加速3.23秒[7]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增速仍超30%[10] - 高端机型销量占比提升至35%(2024Q4),自研芯片成为突破6000元以上价位段关键[10] 资金与战略规划 - 近期通过配股募资425亿港元,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手机及AIoT生态[9] - 明确六大子战略:高端化、产业能力领先、AI、OS、新零售等,构建三大增长曲线(个人设备/家庭设备/智能汽车)[8] - 技术护城河加速形成,手机/OS/芯片协同效应通过汽车业务放大[10]
商业头条No.74 | “超纲”任务:小米造芯幕后故事
新浪财经· 2025-05-24 10:47
小米自研芯片进展 - 2024年5月23日小米3nm制程手机SoC芯片"玄戒O1"流片成功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手机厂商[1] - 芯片研发团队24小时内完成手机初步验证 采用10核4丛集Arm公版IP架构 超大核主频达3.9GHz[12][14] - 实验室跑分达300万 小米15S Pro实测单核3008分 多核超9500分略优于苹果A18 Pro[17] 小米造芯发展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公司启动造芯 2017年澎湃S1未获市场认可 2019年转战小芯片[2] - 2021年重启大芯片计划 选择旗舰手机SoC作为突破口 成立一级部门"新业务部"[7][10] - 2025年玄戒O1正式发布 研发团队从2021年两三百人扩充至2500人规模[8][9] 技术突破与行业定位 - 重新设计480种以上标准单元库 占3nm工艺标准库总数1/3 完成数百次版本迭代[14] - 采用自主研发应用处理器+外挂基带方案 CPU能效优于天玑9400 接近骁龙8 Elite[14][15] - 定位为技术验证产品 综合性能进入第一梯队 但GPU能效表现稍逊竞品[15] 战略投入与市场考量 - 已累计投入超135亿元 2024年预算60亿元 未来五年计划再投2000亿研发[21] - 雷军测算百万台销量下单机芯片研发成本超1000美元 强调装机量对商业成功的关键性[17] - 团队需直面市场检验 关注用户对发热、功耗等实际体验反馈[17][22]
社论丨开放合作与创新,是赢得科技竞速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01:14
小米自研芯片发布与行业意义 - 小米发布首款自研旗舰手机SoC芯片"玄戒O1" 标志着中国手机厂商未放弃自研芯片道路 [1] - 自研芯片到自产芯片的征途需要更多中国企业共同探索 [1] 外部环境与政策动态 - 美国商务部以违反出口管制为由企图在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 包括特定华为昇腾芯片 [1] - 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措施涉嫌构成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限制 [1] 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与挑战 - 产业面临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技术积累不足、产业链待完善等长期性挑战 [2] - 需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内生性创新 并在逆全球化中构建安全可控产业链 [2] - 芯片制造涉及50多个学科和2000多道工序 任何单一国家难以构建完整生态 [3] AI产业带来的机遇 - 下游AI应用爆发(如DeepSeek)形成新可能性 [2] - AI应用市场规模效应将支撑上游AI芯片研发投入 [2] - 2030年中国AI产业核心规模预计超1万亿元人民币(约1410亿美元) 相关产业规模达10万亿元人民币(约1.4万亿美元) [2] - 中国拥有除美国外最多的大语言模型和AI应用开发者 维持快速扩张的AI生态系统 [2] 产业发展策略与历史规律 - 需采取"自主可控+开放合作"辩证策略 开放合作对良性生态形成至关重要 [3] - 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多元人才供给和众多市场参与者是生态形成关键 [3] - 历史表明技术封锁从来不是自主创新的终点 而是开放创新的新起点(参考德国化工反超英国、日本半导体挑战美国) [3] 未来科技竞争格局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6G通信等前沿领域发展均依赖强大芯片体系支撑 [4] - 充足STEM人才供给和宽容多元的开放创新环境是未来竞争关键 [4] - 搭建开放包容生态体系将赢得AI革命终局 [4]
雷军谈“芯”路历程:十年500亿元豪赌SoC,玄戒O1量产背后,手机巨头上演“烧钱马拉松”
华夏时报· 2025-05-23 21:08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公司发布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跑分达300万,与苹果A18 Pro、高通骁龙8 Gen 4等3nm工艺芯片对齐 [2]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SoC芯片的手机厂商,前三位为苹果、华为、三星 [2] - 创始人雷军强调自研SoC复杂度高,短期内难以超越行业领先者 [2] 芯片技术架构与供应链 - 玄戒O1采用ARM X925双超大核架构,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6% [3] - 芯片采用外挂联发科5G基带方案,未集成通讯模块 [3] - 芯片由台积电代工,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4] - 芯片集成190亿晶体管于109mm²面积,对标苹果A18 Pro的200亿晶体管 [4] 研发投入与行业挑战 - 公司自2021年重启大芯片战略以来已投入135亿元,芯片团队超2500人,2024年研发预算超60亿元 [6] - 公司承诺未来十年至少投入500亿元用于芯片研发 [6] - 行业竞争激烈,过去十几年已有上百家大芯片公司倒闭,目前全球仅三家企业能做先进制程旗舰SoC [6] 市场策略与供应链关系 - 玄戒O1已应用于小米15S Pro手机和小米平板7 Ultra [7] - 公司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达1.68亿部,全球第三 [7] - 2023年小米手机SoC供应商中联发科占63%,高通占35%,紫光展锐占2% [7] - 分析师认为自研芯片将主要用于高端机型,中低端产品仍依赖高通和联发科 [8]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指出手机芯片属于消费类产品,受出口管制影响较小 [5] - 台积电代工标准为单颗芯片晶体管不超过300亿个且不涉及AI计算等场景 [4] - 公司不在美方制裁清单上,这是获得台积电代工的重要原因 [4]
雷军别无选择
36氪· 2025-05-23 18:36
公司发展现状 - 公司市值突破万亿港元,汽车业务带动手机和大家电业务突飞猛进 [1] - 公司手机销量稳居全球前三,汽车成为行业爆款 [3] - 公司首款SUV车型YU7正式亮相,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尺寸大于特斯拉Model Y [5][8] - 公司首款3nm SoC玄戒O1发布,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晶体管规模达190亿 [3][16] 技术研发投入 - 过去5年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1020亿元 [3] - 未来5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4] - 自研芯片玄戒O1采用十核四丛集CPU架构,包含2颗Cortex-X925超大核 [16] - 玄戒O1定制6核低功耗NPU,算力达44 TOPS,针对100多种AI算子进行芯片硬化 [21] 产品创新 - 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NVIDIA DRIVE AGX Thor平台,算力700 TOPS [9] - YU7行业首发天际屏全景显示,投影显示范围达1.1米 [9] - YU7采用电动内翻门把手设计,兼具功能性与易用性 [11] - YU7全系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最大充电倍率5.2C [12] 市场竞争 - SU7打破特斯拉Model 3在20-3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的垄断 [5] - YU7将对标特斯拉Model Y,有望提升公司市值 [6] - 在中国市场4000-5000元价位段,公司智能手机市占率第一 [13]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3nm芯片大规模商用的科技公司 [16] 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人车家全生态"商业闭环,实现协同效应 [5] - 自研芯片助力公司向高端市场突破,对标苹果三星 [13][14] - 芯片自研成为公司在AI时代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 [19][20] - 玄戒O1已应用于手机和平板产品,未来可能扩展至汽车业务 [22][24]
高盛、德银点评小米发布会:玄戒芯片开启公司“硬科技十年路”,YU7或成爆款SUV
华尔街见闻· 2025-05-23 17:28
小米15周年战略产品发布会 - 公司发布玄戒O1芯片、YU7电动SUV、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Ultra等多款重磅新品 [1][2] - 高盛和德银一致看好公司发展前景,分别给予62港元和74港元目标价,潜在上涨空间达16.5%和20% [1][3] 玄戒芯片技术突破 - 玄戒O1是公司首款自研3纳米旗舰SoC芯片,搭载于小米15S Pro和小米Pad 7 Ultra [2] - 同时推出玄戒T1自研4G基带处理器,搭载于小米手表S4 eSIM版本 [2] - 公司计划2025年投入60亿元用于芯片开发,2026-30年间将投资2000亿人民币用于研发 [2] - 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3nm工艺SoC的公司,标志着技术自立迈出关键一步 [1][3] YU7电动SUV产品优势 - YU7定位高端性能纯电动SUV,尺寸达4999/1996/1600毫米,轴距3000毫米,后排空间优于竞品 [6] - 最高速度达253公里/小时,最大功率508kW,性能参数超越同级车型 [6] - 搭载96.3kWh电池,CLTC续航835公里,为中大型纯电SUV中最长 [6] - 配备英伟达Thor-U自动驾驶SoC、禾赛激光雷达等先进硬件 [6]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高盛认为芯片与澎湃系统整合将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1][3] - 德银指出这是公司向全球科技领导者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1][3] - YU7预计2025年交付量达10万台,SU7轿车预计28万台,汽车业务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1][6] - 高盛列出多项股价催化剂:5月27日一季度业绩、6月3日投资者日、6.18购物节和YU7正式发布 [1]
“后来者”小米终破局:自研3nm芯片叫板苹果,未来五年再砸2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5:13
芯片自研突破 - 小米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企业 [1]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在109mm²空间集成190亿个晶体管,配备10核CPU和16核GPU,主频达3.9GHz [3] - 过去四年芯片研发投入超135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在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研发投入和团队规模均居行业前三 [3] 战略布局与投入 - 公司宣布未来五年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追加2000亿元投入,此前五年已实际投入1020亿元 [1][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2025年计划投入超300亿元,其中25%资金将用于AI研发 [8] - 今年通过配股募资425亿港元,资金将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手机及AIoT生态三大领域 [9] 产品生态协同 - 同步发布三款搭载自研芯片的新品:小米15S Pro、小米Pad 7 Ultra和Xiaomi Watch S4 [5] - 自研芯片将助力公司摆脱高通依赖、优化AI算力适配生态、降低整机成本提高利润率 [5]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取得进展,首款SUV车型YU7预发布,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CLTC工况续航达835km [6] 技术发展历程 - 公司2014年启动芯片研发,2017年推出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但遭遇挫折,2021年重启"大芯片"业务 [2] - 除手机SoC外,已陆续推出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影像芯片等"小芯片"产品线 [2] - 玄戒T1作为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发布,集成自研4G基带,标志公司在基带赛道取得突破 [3] 市场表现与预期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预计今年增长仍将超过30% [9] - 高端机型销量占比提升,2024年Q4达35%,自研芯片或成突破6000元以上价位段关键 [9] - 公司形成三大增长曲线:个人智能设备、家庭智能设备和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