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战
icon
搜索文档
美银调查:投资人正将更多资金投入股市,而非持有现金避险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26
来源:格隆汇APP 此前主导市场情绪的贸易战引发全球衰退担忧大幅减弱,关注度从8月的29%降至12%。取而代之的 是,第二波通膨成为基金经理人最担心的尾部风险。另外,调查显示,47%基金经理人预期美联储将在 未来一年降息4次或更多,其中30%预期降息4次,17%预期降息2次,29%预期降息3次。这一预期明显 高于先前水平。 格隆汇9月17日|根据美国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基金经理人调查,市场对全球经济成长预期显著回升, 同时对美联储大幅降息的押注进一步升温,推动风险偏好显著改善。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指 出,全球基金经理人的现金持有比例连续3月维持在3.9%的低位,而股票配置的净增持比例则达7个月 来最高水平。投资人正将更多资金投入股市,而非持有现金避险。 ...
中方刚说完,美财长就出手:一边谈合作,一边让欧洲加税
搜狐财经· 2025-09-16 22:44
中美会谈成果与分歧 - 中美于9月14日至15日在马德里举行经贸会谈 聚焦技术出口、投资环境和双边贸易合作议题 [1][3][5] - 中方在会谈后第一时间公布成果 强调基于对等和尊重的交流 双方达成部分共识并建立Tik Tok问题基本框架 [3][5] - 中方要求美方取消对中国企业的限制 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5] 美方对欧施压行动 -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会谈结束后立即呼吁欧洲国家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称"需要欧洲帮助才能推进行动" [1][7] - 美方质疑中方对美国科技公司的调查时机 暗示可能影响外资信心 但中方强调此为依法依规的正常监管 [9][11] - 美方试图通过联盟方式应对中国经济竞争 暴露其单边应对能力不足 [13] 欧洲面临的决策压力 - 欧洲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 部分国家希望保持合作 部分持谨慎态度 [14] - 欧洲企业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涉及制造业、汽车和科技等领域 加税措施可能同时冲击中欧企业 [14][16] - 欧洲更倾向通过谈判解决分歧 而非对抗 但美方公开施压迫使欧洲选边站队 [16][18] 全球贸易格局影响 -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 若爆发贸易冲突将冲击全球供应链和普通消费者 [18][30] - 中方坚持稳中求进策略 既保持合作开放性 也明确底线拒绝无条件让步 [23][28] - 美方持续将经济问题安全化、政治化 但难以改变全球贸易基本格局 [25][31]
美国发现一个“秘密”:每次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就去找非洲,为何
搜狐财经· 2025-09-16 15:08
【贸易战始末:中美交锋六年记】 2018年夏天,美国率先打响贸易战第一枪,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主要针对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工业品。中国迅速做出对等反击, 对同等规模的美国农产品开征高额关税,大豆、猪肉等美国农民赖以生存的拳头产品首当其冲。这场交锋在2019年持续升级,美国将征税范围扩大到2000亿 美元中国商品,税率定为10%;中国则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5?0%不等的关税。 【2024-2025年战况升级】 【关税拉锯战白热化】 进入2024年,贸易战火重燃且愈演愈烈。2025年2月重返白宫的特朗普,在上任首日就签署行政令,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再加征10%关税。一个月后的3月3 日,美国将关税大棒挥向中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等商品被纳入打击范围。中国在3月10日祭出反制措施,对美国鸡肉、小麦等 15类农产品统一加征15%关税。 4月成为关税战的转折点:9日美国突然将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上调至84%的惊人高位,中国当天立即跟进实施对等税率。三天后,中国再度加码至125%。5月 的日内瓦会谈带来短暂缓和,双方同意将关税下调至10%。但休战仅维持三个月,8月美国又宣布延 ...
US threats of more tariffs on India may just backfire
The Economic Times· 2025-09-16 14:11
美国对中印关税政策 - 美国计划对中国和印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以打击俄罗斯能源收入 两国是俄罗斯能源最大买家[1][13] - 现有对印度关税已高达50% 特朗普威胁进一步上调税率[6][13] 欧盟及G7联盟立场 - 欧盟内部缺乏共识 亲克里姆林宫的匈牙利可能阻止二级制裁[1][13] - 日本和英国不愿为美国贸易战牺牲在亚洲的利益[1][13] - 部分欧元区制造商支持对华联合阵线 因中国从贸易伙伴转变为直接竞争对手[2][13] 中国产业影响与反制能力 - 中国控制稀土等关键原材料 曾于2010-2015年及近期对美有效运用此优势[5][13] - 对美出口若受关税影响 可能转向欧洲倾销汽车 办公设备 家电和家具[2][13] 印度经济结构与贸易关系 - 印度与英国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正与布鲁塞尔推进协议[5][13] - 日本车企铃木和本田长期在印投资 金融机构三井住友和瑞穗计划扩张[5][13] - 14亿人口未购买任何美国玉米 美商务部长对此表示失望[7][13] 农业贸易争端 - 美国要求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并开放农业市场[7][13] - 印度若同意进口转基因美国玉米和大豆 需先允许本地农民种植高产品种[8][13] - 农业让步可能引发政治风险 莫迪过去11年多次面临农民抗议[10][13] 劳动力市场特征 - 印度缺乏永久城市无产阶级 受制裁影响的纺织 鞋类 珠宝等行业工人来自农村[9][13] - 关税翻倍对农村工人影响有限 但农业让步将剥夺其家庭小农收入或雇农工作[10][13] 地缘政治风险 - 美国行动可能将印度推向中俄阵营 形成由中国主导制成品技术 俄罗斯供应商品的欧亚三角[11][13] - 西方若阻碍3.75亿10-24岁印度青年发展机会 可能重蹈当年对华政策失误[12][13]
中国不买了,美国人无能为力!美方警告:形势极其严峻!特朗普叫嚣联手27国对华征税?
搜狐财经· 2025-09-16 12:20
据报道,美国大豆生产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可能迎来历史性的"危机"时刻。近年来,作为全 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美国大豆产业曾依赖中国这一重要市场,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中国的采购 量几乎断崖式下滑。对美国农民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失去市场的灾难,更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巨震。 而特朗普政府的应对策略又陷入了更深的困境,继而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联合多国对中国进行加税,寻 求一条"反制"之路。 全球大豆供应市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中国,一度是美国大豆出口的最大客户,已经不再下订单。美 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今年的订单为零",这是美国农业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景象。 美国农民的心情从期盼转为绝望:每年一到收获季节,仓库里堆积的大豆总是迎来大量订单,尤其是来 自中国的订单,通常会占到美国大豆出口的半数以上。 然而,随着中国加大对南美大豆的采购,美国的大豆销售逐渐被边缘化。可以说,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 易战中所推行的关税政策,已经让美国的最大客户中国失去了购买的动力。 美国大豆协会也在公开信中表示,今年的43亿蒲式耳大豆产量创下历史第六高,但由于缺少中国订单, 库存压力、仓储成本、资金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让美国农民 ...
降息临近,华尔街几乎放弃了对贸易战的担忧!
华尔街见闻· 2025-09-15 20:30
市场情绪与关注点转变 -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市场情绪 贸易战担忧被彻底抛诸脑后 华尔街将注意力锁定在货币政策前景和人工智能热潮上[1] - 自特朗普4月宣布全球关税攻势以来 标普500指数已飙升32% 大多数预测师预计年底前将进一步上涨[1] - 预期波动率指标处于休眠状态 分析师对2026年上半年的盈利预期正回升至年初水平[1] 盈利预期表现 - 分析师正快速上调盈利预期 自7月触底以来 标普500的2026年盈利预期已连续九周攀升[2] - 目前每股295美元的预期与4月底水平一致 降息的高概率和强劲盈利正推动股市上涨[2] - 第二季度利润增长11% 是季前预期的三倍多 未来三个季度的盈利预期均在上升[3] 通胀与经济数据 - 8月通胀符合预期上升 核心消费价格指数较7月上涨0.3% 同比增长3.1% 使美联储保持在降息轨道上[3] -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宣布旅行需求改善 公司首席执行官对全球经济感觉更加乐观[3] 关税政策影响 - 关税政策效应目前更多体现在ISM价格数据而非消费价格指数中 贸易政策被描述为"微观问题"[4] - 彭博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指数已降至今年最低水平 较4月峰值回落 期间标普500上涨[4] - 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为9% 而理论上公布的税率接近18% 主要源于商品转运或获得官方豁免[4] - 关税问题不再是投资者最关注的焦点 但下一个财报季到来时可能会再次成为关注点[4]
华尔街已将贸易战焦虑“抛在脑后”,聚焦降息与AI提振美股牛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9:09
市场情绪与预期 -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乐观情绪升温 全球贸易战焦虑逐渐消退 [1] - 标普500指数自4月以来累计上涨32% 多数预测人士预计年底前进一步走高 [1] - 市场对未来波动率预期持续低迷 分析师对2026年上半年企业盈利预期回升至年初水平 [1] 企业盈利与指数表现 - 自7月低点后 过去九周内标普500指数2026年盈利预期每周均上升 目前每股盈利预期达295美元 与4月末水平基本持平 [2] - 二季度企业盈利同比增长11% 远超季前预期三倍 未来三个季度盈利预期均处于上调通道 [2] - 分析师盈利预期下调速度创2020年疫情以来最快纪录 但现正迅速上调预期 [1] 驱动因素分析 - 降息高概率和强劲企业盈利是股市上涨核心动力 人工智能热潮提供额外助力 [2] - 消费者需求韧性和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推动盈利增长 [2] - 美联航透露旅行需求改善 首席执行官对全球经济信心明显增强 [2] 通胀与政策环境 - 8月美国通胀水平符合预期 核心CPI环比上涨0.3% 同比上涨3.1% [2] - 美联储降息进程将按计划推进 [2] - 实际关税税率约为9% 远低于18%左右理论公布税率 原因包括转口贸易和关税政策豁免 [3] 贸易政策影响 - 关税政策打压企业信心并缓慢推高消费者价格 但在ISM价格指数中体现比CPI更明显 [3] - 市场韧性部分源于关税不确定性降低 彭博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指数从4月高点回落至年内最低 [3] - 关税问题不再是投资者关注焦点 但下一个财报季可能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4] 政策前景研判 - 贸易战是否升级取决于实际关税税率较低的原因 若因转口贸易则面临针对性关税调整风险 若因政策豁免则意味温和贸易战可能是政策目标 [3] - 关税影响注定在下半年显现 10月投资者将再次关注企业表态 [4]
中国反制有多狠?欧美承担不起联合对中国大帨加征关税的代价!
搜狐财经· 2025-09-15 17:13
中国制造业全球地位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33% 产值达5.7万亿美元 超过美国3.7万亿美元和欧盟3.3万亿美元 大体相当于G7国家总和 [3] - 中国制造业规模使其他地区难以替代 美国曾对中国加征关税但发现制造业回流和军工领域仍依赖中国进口商品如稀土 [3] - 中国对等反制关税后股市大幅反弹 美国股市下跌且美债遭抛售 最终迫使美国谈判达成关税休战 [4] 欧美内部矛盾与贸易关系 - 欧盟与美国贸易协定存在不对等 美国对欧盟加征15%关税 并要求欧盟进行7500亿美元投资和6000亿美元采购 [6] - 75%欧盟民众认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出卖欧盟利益 协议落地依赖欧洲企业 实际兑现投资采购存在不确定性 [6] - 欧盟对外贸易依存度高 若同时得罪中美两大贸易伙伴将面临不可承受之重 欧洲经济压力大不敢冒险 [6] 中国贸易多元化布局 - 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强劲 与金砖国家 上合组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在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合作顺畅 [7] - 中国拥有更广阔贸易大后方 不像欧美在战略政治经济上高度捆绑且同质化 容易互相牵制 [7] 欧美对中国商品依赖度 - 中国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前十类商品中有7类重合 包括家电 光伏组件 汽车零部件和电子设备等工业制成品 [8] - 欧美需求高度重叠 若加征关税后对等反制 两大经济体需求无法通过第三方替代 因产能不足或成本过高 [8] - 欧美制造业回流需三五年时间重建工厂 目前仍依赖中国商品 短期内无法准备好替代供应链 [8][9] 通胀压力与政治风险 - 欧美面临40多年来最严重通货膨胀 通胀问题仍是选民最关心议题 领导人更替与高通胀压力相关 [10] - 加征关税将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供给成本提高 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可能引发通胀反弹和民众不满 [10] - 政治人物忌惮物价上涨影响政治前途 决策时优先考虑国内稳定和利益 [10][11]
交易已清零,中方直接不买了!特朗普愤怒也没用,叫嚣要拉上27国对中国加税100%
搜狐财经· 2025-09-15 10:31
据报道,最近,全球能源市场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局。中国对美国能源的进口几乎归零——液化天然气 (LNG)、原油和煤炭这些原本是美国出口的"支柱"商品,现在一个月下来,连个位数的采购量都没 有。这种突然的"零采购"现象,给美国的能源出口商泼了盆冷水,而特朗普的反应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他不仅喊话要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还试图拉拢全球27个盟友国家一起对中国下狠手。然而,现实 告诉他,这不仅是徒劳的威胁,反而暴露了美国在能源领域的巨大隐患。 编辑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能源市场几乎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之一。随着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崛起,美 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之一,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需求市场——是 美国能源出口的最大买家之一。然而,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选择通过激烈的贸易战手段"刀枪 相见",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打击中国的进口需求。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引发了严重的反作用,尤其在能源 领域的影响尤为深刻。 7月的海关数据出炉后,所有人都傻眼了。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总量几乎为零, 创下了五年来的新低。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如果从数据上看,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波动,而是一种 深 ...
订单清零!特朗普是真没办法了,中方这次不买了,美国人很绝望:中国不买只能搅碎
搜狐财经· 2025-09-15 10:05
大豆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市场 过去从美国采购量占全球市场半壁江山 现已转向巴西等南美国家实现采购多元化[3] - 2025年美国大豆面临近20年来最晚的中国采购订单延迟 尽管供应量已达预期[1] - 巴西通过改善港口设施 铁路运输和仓储能力 确保大豆能高效输送至中国市场[5] 美国大豆行业困境 - 美国大豆协会负责人表示失去中国最大买家使行业陷入严重困境 9月至次年1月出口黄金季节订单迟迟未到[5]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仅短暂上涨 市场反应体现不确定性而非实质改善[3] - 美国农民面临作物价值丧失风险 部分农民将大豆搅碎丢弃在地里[5] 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美国农业界强烈不满 大豆产业链面临崩溃风险[3] - 中国采购策略转变涉及长期产业布局和外交政策 不再单纯依赖美国供应源[3][7] - 特朗普要求增加四倍大豆订单的提议得不到市场响应 暴露美国贸易地位式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