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规级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车规级芯片放量 聚辰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增43.5%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5 12: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49亿元,同比增长11.6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43.50%,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基本每股收益1.30元,同比增长42.86%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2%,同比提升1.85个百分点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9亿元,同比下降10.55%,主要因存货增加及客户账期拉长 [2] - 总资产24.50亿元,同比增长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77亿元,同比增长7.80% [2] 产品与业务进展 - DDR5 SPD芯片、汽车级EEPROM芯片和高性能工业级EEPROM芯片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1] - 汽车级NOR Flash芯片进入多家全球领先汽车电子Tier1供应商体系 [1] - 光学防抖式音圈马达驱动芯片实现商用,搭载于主流智能手机厂商中高端机型 [1] - 产品结构优化推动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5.55个百分点 [1] 研发投入与战略 - 研发投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5%,占营业收入17.86%,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研发重点集中于高性能存储芯片、车规级产品及模拟芯片新技术突破 [2] - 通过"高附加值+差异化"战略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高端存储等长周期市场拓展 [2] - 持续加快新一代存储芯片和模拟芯片研发以夯实技术壁垒 [2]
消费级芯片上车到底靠不靠谱?
36氪· 2025-07-11 19:46
核心观点 - 小米YU7使用消费级高通8gen3芯片引发对"车规级"标准的讨论,但行业早有先例如特斯拉和比亚迪使用非车规级芯片 [1][2] - 车规级芯片需通过AEC-Q100和ISO26262认证,但非安全功能模块可使用仅通过AEC-Q100测试的芯片 [2][3] - 小米YU7座舱核心板通过AEC-Q104系统级车规测试,采用"手机变车规"的整体方案 [4][5] - 消费级芯片性能更强且便宜约160美元,车规级芯片价格200-300美元但可靠性更高 [7][8] - 行业专家认为头部科技公司虽未做传统车规认证,但会进行功能安全测试,质量有保障 [9] 芯片等级与应用现状 - 芯片按标准分为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军工级/航天级5类,车规级需满足AEC-Q100和ISO26262 [2] - 一辆车约1000多张芯片,安全相关部件必须用车规级,非安全部件可放宽标准 [2][3] - 主流车型座舱芯片配置对比显示:特斯拉/小米/大众用消费级,理想/小鹏/蔚来用车规级 [3] - 消费级芯片缺陷率100-500PPM,车规级要求0-10PPM;工作温度范围消费级0-70°C,车规级-40-125°C [7][8] 技术方案差异 - 消费级芯片主频更高(如骁龙8 Gen3达3.3GHz),车规级低频设计(如骁龙8295主频2.5GHz) [7][8] - 车规级需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设计寿命15年以上,消费级仅3-5年 [7][8] - 小米方案通过AEC-Q104测试,该标准针对多芯片模块的系统级验证,关注热耦合/电应力互动等 [4][5] 市场选择与趋势 - 非车规芯片用于座舱最严重风险是黑屏/空调失效,不威胁生命安全 [10] - 消费者可选择高性能消费级芯片或稳定车规级方案,市场已提供多样化选择 [11][12] - 行业认为消费电子芯片质量持续提升,"消费级"与"车规级"的界限未来可能模糊 [12]
从电源到车身控制,南芯如何突破车规核心场景?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3 09:13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585亿元,智能座舱、电驱电控、BMS、电源管理等板块是技术突破与投资焦点 [1] - 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重构,芯片作为核心增量引擎,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1] 南芯科技的产品布局与技术优势 - 公司推出车规级高边开关产品矩阵,覆盖1A~30A电流范围,满足微电机控制至高负载大电流场景需求 [5][7] - 高边开关产品导通电阻低至1.2mΩ-100mΩ,比同类低10%以上,具备浪涌电流应对能力和过压钳位保护 [7] - 产品通过功能安全ASIL-B/D等级开发与审查,集成过流、过温、短路关断等保护机制 [8] - 采用优化设计与先进封装技术,在不增加BOM成本前提下实现更高功能集成度 [9] 车身控制领域的技术突破 - 高边开关在新能源车需求达75颗/辆,支持集成化车身控制,提升响应速度与布线效率 [4] - 推出国内首款量产车规级eFuse、8通道半桥驱动器及高速CAN/CAN FD协议收发器 [11] - CAN收发器引入无损脉宽技术,降低错误帧概率,兼容经典CAN至CAN XL协议演进 [14] - 振铃抑制技术提升信号稳定性,支持高速多节点网络通信 [15] 战略方向与行业定位 - 公司从消费电子向车规级市场延伸,融合模拟与嵌入式技术能力,构建电源、无线充、CAN收发器等系统级解决方案 [19] - 通过协同设计降低客户开发难度,打造简洁、高效、低成本的整车电子方案 [15] - 行业进入技术比拼与效率持久战阶段,公司以长期主义布局车规芯片生态重构 [18][19]
骁龙8 gen3上车了 消规级、车规级SOC有何区别?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8 15:18
智能座舱芯片发展趋势 - 智能座舱兴起推动车机芯片重要性提升,大尺寸多屏幕交互成为主流配置[1] - 座舱域SOC芯片需同时驱动多块高分辨率屏幕,如骁龙8155可同时输出4块2K或3块4K屏幕,在理想L8上驱动5路视频信号[5] - 相比手机SOC只需渲染1-3块屏幕,车机芯片需处理更多屏幕且保持同时激活[5] 车规级与消费级芯片差异 -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AEC-Q系列标准,工作温度范围更宽(如AEC-Q100最高级别-40℃-150℃),抗干扰性能要求更高[10][14][15] - 车规芯片需通过零缺陷可靠性测试,整车失效概率需控制在极低水平(如传统车8000PPM即0.8%失效率被视为不可接受)[16] - 安全性方面需符合ISO 26262标准,关键系统需达到ASIL D级最高安全等级[17] 芯片性能对比 - 骁龙8 Gen3采用4nm制程和1+5+2架构,超大核频率达3.3GHz,性能优于车规级骁龙8295的5nm制程和4+4架构(大核2.5GHz)[18][20] - GPU性能上骁龙8 Gen3的Adreno 750(3.15TFLOPS)优于骁龙8295的Adreno 695(3.1TFLOPS)[22] - 消费级芯片开发周期更短成本更低,但车规芯片需通过严苛认证并设计多重冗余保障安全[22] 多模态处理需求 - 现代车辆需处理多路视频输入(如理想L8达13路摄像头),远超手机最多5路摄像头的处理需求[6] - 座舱域SOC需同时处理ADAS域数据、环视影像、行车记录、车内渲染等多任务,对并行处理能力要求极高[6]
中微半导:长城证券、赢舟资本等多家机构于5月15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5-16 17:40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一季度主营收入2.06亿元,同比上升0.52% [11] - 归母净利润3442.02万元,同比上升19.4% [11] - 扣非净利润3258.01万元,同比上升31.75% [11] - 毛利率34.46%,同比大幅提升 [11] - 毛利率提升原因包括入库晶圆价格下降和新产品更具成本优势 [2] - 负债率7.93%,财务健康 [11]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2215.87万,融券净流入17.61万 [12] 产品与技术发展 - 第二代车规MCU相比第一代在主频、接口、资源上有提升,性价比更好 [3] - 车规级产品分通用和专用两条线布局 [4] - 通用产品从M0+内核向M4、M5内核拓展 [4] - 专用产品针对电机、车灯、电池管理等设计高集成度SoC [4] - 工业控制领域增长主要来自无刷电机驱动控制产品放量 [7] - 机器人领域终端客户包括宇树 [8] 客户与市场拓展 - 车规级芯片已导入长安、赛力斯、红旗、吉利等知名车企 [6] - 车规MCU近期订单显示持续放量 [5] - 公司预计今年营收将超过2021年历史最高水平 [10] 供应链与产能 - 未收到代工厂价格调整通知 [9] - 未与代工厂签订长单 [9] - 主要供应商合作关系稳定,产能有保证 [9]
西安高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智造硅谷"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 西安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2024年突破107万辆,占陕西省总量的89.3%、全国的8.3%,成为全球重要生产基地 [2] - 产业规模约260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80余家产值约2300亿元,服务及商贸业企业100余家营业收入超300亿元 [2] - 已聚集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180余家,形成涵盖整车制造、电池材料、零部件、服务体系的本地化供应链 [2][4]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采用"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市场运作"模式,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增量思维、闭环思维构建生态 [2] - 实施"一企带一链"工程,围绕比亚迪、法士特等链主企业开展链式招商,形成"整车-核心部件-后市场服务"全链条闭环 [4] - 比亚迪新能源整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60%,北极雄芯、富特科技等项目补齐车规级芯片、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短板 [4] 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 - 累计建成20余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覆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架构等关键领域 [3] - 法士特突破高效变速器技术,芯派推动电控技术国产化,比亚迪构建全链条检测验证体系 [3] - 创新"校招共用""订单式培养"模式,联合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高校建立人才定向输送机制 [3] 产业链延伸与升级 - 布局新能源微网产业,落地奇点能源、领充创享等项目,构建"分布式电源+储能+能量转换"新赛道 [4] - 引入仰望U8、宋Plus等高端车型,建设中科创达智能座舱基地,推动电动化+智能化"双轮"驱动 [4] - 未来将聚焦智能网联、氢燃料汽车、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加快引进新整车企业及核心部件项目 [5]
昨夜今晨:商务部回应美国“对等关税”豁免品类 中欧启动电动汽车价格谈判
搜狐财经· 2025-04-14 14:38
美对华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实施125%对等关税框架调整 涵盖智能手机 路由器 计算机设备及电子零部件等关键技术产品[2] - 符合美国《协调关税税则》分类产品可申请豁免资格 进口商需在货物放行后10日内完成申报更正 已结算条目亦可申请退款[2] - 商务部回应称此次调整系美方纠正单边措施的一小步 并敦促其彻底取消错误做法[2] 苹果供应链运营状况 - 供应链厂商澄清中国组装美国iPhone机型产线停工传闻 表示中国产线仍在正常运作[3] - 此前分析师推测产线复工情况可能反映美国是否临时调整对华关税政策[3]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谈判 - 中欧双方启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 旨在通过设定最低价格机制解决欧盟对华征收反补贴税矛盾[4] - 欧盟原计划自2024年10月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关税[4] 广汽集团芯片技术突破 - 广汽集团推出12款自主研发车规级芯片 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 制动及安全系统等领域[5] - C01芯片为国内首款16核多域融合中央处理器 支持L3级以上自动驾驶[5] - G-T01芯片系国内首款车规级千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 延迟低于1微秒 G-T02为全球首款16Gbps带宽SerDes芯片 G-K01通过ASIL-D功能安全认证[5] - 公司同步发起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 联合中兴微电子 矽力杰等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5] 星纪魅族海外市场拓展 - 星纪魅族进军中东市场 推出Meizu 21系列智能手机 StarV Air2智能眼镜及StarV Ring2智能指环等产品[6] - 智能眼镜新增阿拉伯语实时翻译功能 支持14种语言交互[6] - 产品已覆盖亚太 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计划依托Flyme全生态海外战略拓展中东枢纽市场[6] 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美团非餐饮品类日订单量突破1800万单 将推出即时零售独立品牌[7] - 美团闪购业务升级为一级入口 整合超市便利 3C数码等品类 强化30分钟送万物服务能力[7] - 美团闪购2024年日均单量达1000万 2025年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23%[7]
国产芯片又有大消息
Wind万得· 2025-04-14 06:30
国产芯片领域利好事件 - 广汽集团发布12款车规级芯片,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领域,与中兴微电子、裕太微电子等公司联合开发 [2] - 多家机构认为广汽发布标志着国产车规级芯片从"替代"向"引领"转变,智能化、安全领域技术突破为行业树立标杆 [2]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业内认为将抑制美资模拟芯片进口,利好国产模拟芯片发展 [2] - A股半导体板块爆发,多个芯片指数涨幅在6%上下,半导体精选指数涨6.66%,汽车芯片指数涨6.49% [3] 对芯片产业的影响 - 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广汽发布的C01芯片和GK01芯片具有"国内首款"或"全球首款"技术突破,预计2025年国产汽车芯片自给率从10%提升至25% [5] - 重构汽车芯片产业链生态:广汽联合8家企业开发芯片并发布"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推动产业链向"车企主导、芯片商协同"转型 [6] - 技术突破与行业标准制定:广汽发布的G-T02芯片和G-K01芯片在数据传输和功能安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能推动国内车规芯片标准升级 [7] 对A股相关个股的影响 - 直接利好广汽集团及产业链合作伙伴:预计2025年芯片自给将贡献营收增量150亿元,对应净利润增长20% [9] - 国产芯片板块市场情绪或将进一步提振:A股半导体板块已启动上涨,模拟芯片公司纳芯微、圣邦股份等涨停 [9] - 2025年国内车规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相关上市公司如北京君正、芯联集成将迎来估值重构 [9]
广汽一口气发布12款芯片,覆盖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全等领域
巨潮资讯· 2025-04-13 10:16
芯片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C01、G-T01、G-T02等12款车规级芯片,与中兴微电子、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矽力杰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发 [2] - C01芯片是国内首款自主设计的16核心多域融合中央计算处理芯片 [2] - G-T01芯片是国内首款车规级千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拥有最高容量 [2] - G-T02芯片是全球首款带宽达16Gbps的SerDes芯片 [2] - G-K01芯片是全球首款符合ASIL-D功能安全等级的6核RISC-V芯片 [2] 技术应用 - 芯片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领域 [2] - 电源管理芯片可提高电能利用率,大幅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2] - G-T01芯片能降低制动反应时间,提升驾驶安全 [2] - C01芯片提升整车集成安全性能,增强极端情况应对能力 [2] 行业影响 - 芯片发布标志着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 [3] -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自主创新 [3] - 公司发布"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3] - 打造整车-控制器-芯片端到端联动验证平台,实施"一芯多源"策略保障供应链安全 [3]
广汽集团首款L3级别汽车计划于2025年内上市,与滴滴合作有新进展
第一财经网· 2025-04-13 09:1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智能驾驶成新车竞争焦点,广汽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系列规划和动作,同时注重智驾安全并发布车规级安全芯片及相关计划 [1][2][3] 分组1:智能驾驶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预计达65%,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预计达76% [1] - 随着智驾渗透率加大,车企竞争着眼于L4级别高阶自动驾驶技术 [2] 分组2:广汽集团自动驾驶规划 - 2025年4季度,广汽L3自动驾驶车型将上市销售 [1] - 2025年下线交付L4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 [2] - 2026年成为推进L4自动驾驶产品规模化运营的车企 [2] - 2027年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L4自动驾驶车型 [2] 分组3:广汽与滴滴合作情况 - 2023年广汽战略投资滴滴自动驾驶,2024年广汽埃安与滴滴合资成立安滴科技 [2] - 双方合作开发的首款L4自动驾驶车已亮相,计划2025年底量产交付,2026年在广州、北京等局部区域实现AI+量产+运营的市场验证 [2] 分组4:滴滴自动驾驶发展计划 - 第一个5年(2016 - 2021年)从0 - 1构建L4自动驾驶核心技术 [2] - 第二个5年在中国市场完成L4自动驾驶从商业到技术的0 - 1验证 [2] - 第三个5年(2027 - 2032年)在全球寻找适合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土壤进行扩张 [2] 分组5:智能驾驶安全相关 - 智能化转型必须以安全为基石,主机厂有责任让消费者正确理解智能驾驶的潜力和风险 [1] - 广汽发布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加强智驾安全 [1] 分组6:车规级芯片相关 - 广汽集团发布与多家公司联合开发的12款车规级安全芯片,应用于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全等领域 [3] - 广汽发起“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实施打造端到端联动验证平台、“一芯多源”策略等举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