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SIC
icon
搜索文档
IP 设计服务展望:2026 年 ASIC 市场动态
2025-05-22 13: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IP/设计服务、ASIC市场 - **公司**:AWS、Google、META、Microsoft、Alchip、eMemory、GUC、Faraday、M31、Andes、Broadcom、Marvell、Apple、OpenAI、xAI、Intel、Bytedance、Li - auto、Furiosa、Qualcomm、MediaTek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各公司ASIC进展 - **AWS**:Trainium 3问题解决,继续与下游供应商接单,预计签署Trainium 4合同,实际项目已启动 [2] - **Google**:从TPU v6到v8进展稳定,规格高于其他CSP的ASIC,TPU v6p和v7p配置不同且ASP可能提升,未来难不与Broadcom合作 [2] - **META**:从MTIA v2向MTIA v3代际迁移,2026年MTIA v2产量10 - 20万片,MTIA v3产量20 - 30万片 [2] - **Microsoft**:Maia v2计划2026年量产50万片,原分配计划改变,Marvell获40万片;Maia v3供应商选择竞争激烈,预计年底出结果,MSFT/GUC团队分配量可能较少 [3][4] - **非CSP公司**:Apple、OpenAI、xAI等系统厂商构建自己的ASIC服务器,多在2H25流片,2H26量产,选择与Broadcom合作的规格高端,2027年非CSP服务器增多,利好Broadcom [7] - **Apple**:加速器预计4Q26量产,2026年出货10万片 [8] - **OpenAI**:3nm ASIC预计9月流片,2026年6月量产,2026年产量30 - 40万片,生命周期1 - 1.5年 [9] - **xAI**:3nm ASIC项目预计2H25流片,2H26量产,2026年产量30 - 40万片 [9] 公司业绩与业务情况 - **GUC**:FY25因Google CPU和加密项目收入可能超预期,Google 3nm服务器CPU收入提前至3Q25,预计成前5大客户;FY26即使无加密收入,代工收入仍有增长,CEO认为Google CPU和第三CSP客户潜在收入高于Maia v2 [10][11] - **M31**:今年重点是前季度签署合同的第二次付款;与Qualcomm合作紧密,Qualcomm 2H25启动2nm智能手机SoC项目,1Q26启动2nm AI PC处理器项目,MediaTek 2nm智能手机SoC项目未启动 [12][13] - **Faraday**:1Q25收入增长源于中国客户购买三星HBM2E的预付款,若客户被列入实体清单,剩余价值小且客户自行处理库存核销 [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展示了多家公司的股票信息,包括市值、评级、价格、目标价、EPS、PE、PB、ROE、股息率等 [6] - 给出了CSPs的ASIC订单分配给设计服务提供商的情况 [15] - 呈现了ASIC的规格信息 [15] - 展示了ASIC MP的时间线 [17] - 给出了2026年各公司ASIC的芯片数量、晶圆发货量和收入贡献估算 [18]
天弘科技:以太网交换机、ASIC服务器双轮驱动-20250521
国金证券· 2025-05-21 0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133.02美元 [4][7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ASIC服务器与以太网ODM交换机主要厂商,有望受益ASIC行业趋势,在ASIC服务器赢得新客户定点,以及ODM收入占比增长带动盈利能力提升,具备较强alpha属性,随着主要ASIC客户新一代产品25H2有望开始放量,公司业绩预期有望持续兑现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深度布局ASIC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AI推理核心受益标的 - 推理算力重要性提升,ASIC产业链有望受益:大语言模型推理成本指数级下降,每美元生成token数量增长,模型能力提升,推理成本降低和算法迭代带动ASIC需求增长,ASIC相比GPU性价比高,可定制开发,提升运算效率、降低功耗和单价 [14][15] - ASIC有望受益客户放量+客户拓展:公司连接与云端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客户优质,增长驱动力来自ASIC服务器与高速以太网交换机在北美CSP放量,目前主要ASIC服务器客户为谷歌,25H1企业终端市场收入承压,25H2有望重回增长,还成为Meta的ASIC服务器供应商,获得一家领先商业化AI公司的ASIC系统项目全栈方案 [27][29][30] - 受益AI以太网组网趋势,交换机业务有望起量:大型云厂商在AI芯片组网中逐渐转向以太网,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以白盒交换机为主,公司作为白牌交换机主要厂商之一,份额有望提升,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有望增长,公司有望受益于客户需求带动的交换机需求增长 [32][39][45] 二、从EMS转向ODM,有望加强客户绑定并保持较强竞争力 - 从EMS转向ODM,盈利能力改善:公司推出“硬件平台解决方案”的ODM业务模式,收入持续增长,带动盈利能力提升,未来ODM业务收入占比有望继续提升,驱动力来自交换机收入增长和ASIC服务器复杂度提升 [50][51][53] - ASIC机柜有望成为主流方案,公司有望受益于加深已有客户绑定+拓展新客户:ASIC逐渐转向机柜形式出货,公司已有客户和新客户的ASIC预计采用机柜形式,公司作为领先企业,有望增强行业地位,获得更多项目导入机会,未来有望更多参与设计,加强与客户绑定,提升盈利能力 [57][60][61] - 全球布局,有望充分降低关税影响:公司产能全球布局,数据中心业务在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有产能布局,出货有望享受协定或低关税,主要数据中心出货产品在关税豁免清单,极端情况下可能将业务转向美国本土或墨西哥 [62][66] 三、ASIC行业β+公司自身α,有望开启强预期、强现实的持续兑现 - 公司作为主要厂商,有望受益ASIC行业趋势,具备较强alpha属性,经营杠杆高,利润弹性大,ODM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向上,市场对公司客户有较强预期,25H2公司ASIC业务和交换机业务有望业绩持续兑现 [67][68] 四、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2.47、139.27、158.84亿美元,同比+16.60%、+23.83%、+14.05%,毛利率分别为11.17%、11.31%、11.23%,连接与云解决方案业务、通信终端市场、企业终端市场、高级技术解决方案收入有不同预测 [69][70][71] -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5.93、7.65、8.71亿美元,同比+38.4%、+29.1%、+13.9%,EPS分别为5.15、6.65、7.57美元,给予公司26年20X PE,对应目标价133.02美元,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74][75]
谁能挑战英伟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2 09:03
英伟达的市场主导地位 - 英伟达在数据中心芯片领域以及ChatGPT和Claude等产品的芯片领域市场份额超过80% [1] - 公司早在ChatGPT推出16年前就开始构建其著名的软件堆栈CUDA [1] - 图形处理器(GPU)赋能人工智能的潜力被公司领导层预见并坚持投入 [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AMD - AMD是英伟达在数据中心AI计算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 [3] - 公司于2024年推出数据中心GPU MI300,比英伟达第二代数据中心GPU出货晚一年多 [3] - 分析师预测AMD市场份额不到15%,软件能力仍落后于英伟达 [3] 定制芯片(ASIC)厂商 - 专用集成电路(ASIC)以低成本专门设计用于特定AI计算工作负载 [4] - 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5年ASIC市场规模将翻一番 [4] - 主要ASIC厂商包括Broadcom、Marvell、Alchip Technologies和MediaTek [4] 云服务提供商 - 亚马逊和谷歌等云服务商设计自己的芯片如Trainium和TPU [6] - 这些芯片提供比英伟达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主要用于内部AI工作负载 [6] - Anthropic和苹果已承诺使用这些云服务商的芯片 [7] 英特尔 - 英特尔在AI时代落后于竞争对手,但拥有Gaudi AI芯片系列 [7] - 2025年第一季度任命新CEO,重组AI芯片运营架构 [7] 华为 - 华为被黄仁勋称为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 [9] - 美国出口限制激励华为加速发展服务于中国AI市场 [9] 初创企业挑战者 - 众多初创公司通过创新设计和商业模式挑战英伟达 [11] - 包括Cerebras、Etched、Groq等国际公司 [11] - 中国寒武纪、海光、龙芯等本土企业也在该领域竞争 [11]
联发科(2454):FY2025Q1业绩点评及法说会纪要:主流&入门市场需求驱动手机业务增长, 25Q1同环比收入均实现增长
华创证券· 2025-05-02 13: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AI&Wifi7导入和关税提前拉货影响,联发科25Q1收入同环比均增长,主流和入门市场需求回暖带动手机业务增长,25H2发布新一代旗舰SoC有望进一步带动份额及asp提升 [2] - 携手英伟达发力ASIC市场,预计26年AI ASIC收入达十亿美元 [3] - 预计25Q2收入区间为1472 - 1594亿新台币,环比下降4%至增长4%,同比增长16% - 25%,预计毛利率为47%(±1.5pct),对中长期增长机会保持乐观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Q1经营情况 总体业绩情况 - 25Q1营收1533亿新台币(QoQ +11.1%,YoY +14.9%),营业利润301亿新台币(QoQ +40.4%,YoY -6.6%),净利润295亿新台币(QoQ +23.3%,YoY -6.7%) [2][7] - 25Q1毛利率48.1%(环比降0.4pct,同比降4.3pct),营业利润率19.6%(环比增4.1pct,同比降4.5pct),净利率19.3%(环比增2.0pct,同比降4.4pct) [7] - 25Q1每股收益为新台币18.43元,高于上季的新台币14.95元,低于去年同期的新台币19.85元,Non - TIFRS每股收益为新台币18.74元 [7] 支出情况 - 25Q1运营支出为438亿新台币,上一季度为456亿新台币,去年同期为377亿新台币 [13] 分业务拆分 手机业务 - 25Q1手机业务占总营收56%,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6%,增长来自主流和入门级市场需求回暖,旗舰产品需求略有下降 [14] - 推出天玑9400 Plus,预计Q2有多款搭载该芯片的手机上市,下半年推出下一代旗舰SoC,预计提升市场份额和平均售价 [14] 智能边缘平台业务 - 25Q1总营收占比39%,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23%,得益于连接和计算设备优化及部分提前的需求 [15] 电源IC业务 - 25Q1总营收占比5%,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9% [16] 公司业绩指引 - 手机业务在旗舰和高端市场增长,但主流和入门级市场需求放缓,移动业务收入预计环比持平或下降 [5][17] - 智能边缘平台业务Q2受益于高端AI平板、消费级ASIC和汽车业务市场份额增长,预计营收环比增长 [5][17] - 电源IC业务Q2受益于消费电子、汽车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市场份额增长,预计营收环比增长 [5][17] - 预计Q2营业收入1472 - 1594亿新台币(环比降4% - 增4%,同比增16% - 25%),预计毛利率为47%(±1.5pct) [17] Q&A环节 - 美国市场直接影响有限,关注其他市场经济潜在影响,对下半年谨慎,因不确定性暂不提供全年业绩展望,但对2025年积极争取成果 [20] - 目前不用“两位数增长”预测,但也不会下降太多 [21] - 专注AI加速器,商业模式灵活,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22] - RTL - in和GDS - in可能更有利,但取决于客户及芯片设计复杂性 [24] - 与NVIDIA在NVLink IP合作处于早期,正协商执行细节 [25] - AI - ASIC项目进展顺利,按计划完成里程碑,未来有挑战但有信心克服 [26] - 积极投资CPO等关键技术领域,具备实现技术目标资源 [27] - 预计2026年AI ASIC收入达十亿美元 [28] - 暂时无法对客户相关内容发表评论 [29] - AI ASIC项目预计提升营业利润率 [30] - 投资重点在AI、ASIC等及相关IP和技术,不提供完整系统解决方案 [31] - 会适应市场趋势,有信心在旗舰设备市场取得成功 [32] - 未观察到中国OEM厂商调整采购策略迹象 [33] - 旗舰产品ASP整体增长,Dimensity 9500系列ASP同比可能持平或略降 [34] - 汽车业务发展良好,预计实现强劲百分比增长,收入增长慢于ASIC业务但潜力可观 [35][36] - 在AI ASIC方面专注核心参与者,寻求全球市场机遇 [36] - 不对特定客户发表评论 [37] - GB10项目市场需求强劲,具体前景咨询NVIDIA [38] - 3nm工艺Chromebook处理器针对教育细分市场升级,非直接与Windows ARM PC芯片竞争 [39] - 基于AP的物联网市场有高端化趋势,联发科乐观 [40] - 见证中国Agent AI生态系统快速发展,无法明确NCP融入时间表,但会提供工具获取份额 [41] - 有信心在2026年底实现HBM3E项目相关收入 [42] - 与客户合作紧密,有信心克服项目问题,ASIC和商用芯片各有利弊,需求都存在 [44] - 对中长期毛利率预期有信心,能应对不利因素 [46]
GPU又赢了?苹果临阵倒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8 09:00
核心观点 - 苹果向NVIDIA订购10亿美元的GB300 NVL72 GPU集群服务器系统,标志着其在AI战略上的重大转变,从依赖自研芯片转向商用GPU [1][3] - 这一决策反映了GPU在生成式AI领域的统治地位,以及NVIDIA在AI硬件生态中的不可替代性 [8][14] - 苹果的转向凸显了在AI竞赛中时间优先级的重要性,自研ASIC的开发周期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16][19] - NVIDIA的财务表现和产品性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硬件领域的领先地位 [8][11] - 尽管ASIC在特定场景下仍有优势,但在当前Gen AI浪潮中,GPU的通用性和生态成熟度使其成为首选解决方案 [16][19] 苹果的AI战略转变 - 苹果长期依赖自研芯片,但在生成式AI领域转向NVIDIA商用GPU,订购约250台NVL72服务器,每台成本370万至400万美元,总价近10亿美元 [3] - 这一转变可能源于自研芯片开发周期长、优化成本高,无法满足市场对高性能计算的迫切需求 [3][16] - 苹果可能采取混合策略:利用NVIDIA GPU进行模型训练,Apple Silicon专注于推理和边缘设备 [6][19] - Siri竞争力下降和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是促使苹果调整AI战略的重要因素 [4][5] NVIDIA的统治地位 - NVIDIA的GPU搭配CUDA生态已成为训练大语言模型的事实标准 [8] - 在截至1月26日的第四季度,NVIDIA实现营收393亿美元,同比增长78%,毛利率高达70%以上 [8] - 约41%的收入来自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四大客户,这些公司表示GPU供应不足是构建AI数据中心的瓶颈 [9] - GB300 NVL72平台集成了72个Blackwell Ultra GPU和36个Grace CPU,与前代相比响应速度提升10倍,能效吞吐率提升5倍,整体AI产出能力跃升50倍 [11] GPU vs ASIC的技术路线之争 - GPU在通用性、灵活性和生态成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适合快速迭代的AI市场 [16][17] - ASIC虽然在某些特定任务上效率更高,但开发周期长(通常需要数年),难以跟上AI领域的快速发展节奏 [16] - 博通和Marvell等ASIC厂商在AI训练领域的竞争力无法与NVIDIA抗衡 [17][18] - 时间窗口成为关键因素,在Gen AI竞争中速度比性能稍逊更为重要 [16][19]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持续增加:Meta计划今年斥资65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全球九大科技公司预计2025年AI总支出达3710亿美元,同比增长44% [9] - 尽管有DeepSeek等初创公司尝试低成本AI方案,但这反而可能增加全球对AI服务和硬件的需求 [9][10] - Blackwell平台的需求强劲,NVIDIA预计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达430亿美元 [14] - AI推理和训练的双轮驱动逻辑进一步强化了NVIDIA的增长势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