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和讯投顾黄儒琛:短线操作方面,目前有两种玩法
和讯财经· 2025-07-17 09:22
(原标题:和讯投顾黄儒琛:短线操作方面,目前有两种玩法) 短线操作方面,目前有两种玩法,但连板接力的性价比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远远低于容量核心走趋势。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连板高度难以打开, 二是监管要求市场节奏上要走慢牛。所以符合当下市场要求的短线玩法只能是容量趋势玩法,只要趋势不破,就多点耐心持有;一旦趋势破位, 就直接离场。短线接力的情况目前也存在,不过仅在抱团核心个股中轮动体现,并非题材持续表现,所以这个操作节奏很难把握,还是那句话, 如果操作不顺,不妨空仓观察市场。 7月17日,和讯投顾黄儒琛称,从节点来看,若把周二视为市场冰点,那今天就是冰点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冰点阶段诞生的首板个股进行二进三 的关键节点。昨天那些扛住市场分歧且涨停的品种,若能顺利晋级300,其所代表的题材大概率具备赚钱效应。 目前来看,具备潜力的候选题材有城市更新、人形机器人、AI算力、创新药以及弹性金融。如果这些题材中能形成较强的梯队效应,那么市场盘 面风格可能会发生切换;要是表现较弱,出现断板且有负反馈,但后排仍有活跃个股,那就说明有新的题材方向要加入到市场轮动之中。 昨天市场看似是抢修复接分歧,但实际走势可能是冰点转修复再转分歧 ...
全球制药业洞察 | 关税犹存不确定,药企争相“表忠心”
彭博Bloomberg· 2025-07-17 09:21
本文来自彭博终端,终端用户可运行NSN SYA3F7DWRGG0 阅读原文。非终端用户可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预约演示。 全球市场版图日新月异,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为您的企业战略助力。在 制药与生物技术领域,无论是全球行业资讯与热点,还是制药管线里程碑及催化剂事件、财务 预测…… BI涵盖广泛且深度的关键信息,旨在为您的决策提供可靠且具有竞争力的洞见支撑。 扫描二维码 立即订阅 彭博生物制药双周报 "我们在美国拥有相当规模的制造能力。大致而言,我们在美国市场所需的所有原料药都在美 国本土生产。" Argenx首席执行官Tim Van Hauwermeiren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敞口很小,我们绝大部分囊性纤维化(CF)药物生产都在美国进行,大部分 知识产权集中在美国和英国。" 本期主题: 药品关税不确定性犹存 美国供应链成为焦点 (彭博行业研究)——制药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强调其全球网络和业务布局,同时承诺 未来1 0年将加大在美投资,希望借此避免下半年可能面临的生物制药新关税。但很多情况都 要看一项国家安全调查的结果,目前新关税的具体形式和力度都还不明朗。 现有美国 ...
赛默飞将收购赛诺菲美国新泽西州生产基地,为后者生产关键药物
快讯· 2025-07-17 09:10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7月16日宣布,将扩大与赛诺菲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扩大美国药品生产规模。 交易条款未披露。根据协议,赛默飞将收购赛诺菲位于美国新泽西州里奇菲尔德的无菌生产基地,并将 继续为赛诺菲生产一系列疗法。赛默飞还将扩大该基地的使用范围,以满足制药和生物技术客户对美国 生产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此次交易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但需满足惯例成交条件。(智通财经) ...
正向循环贯通,产业拐点确立
湘财证券· 2025-07-17 09: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新药产业拐点来临,开启业绩驱动中长期行情,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 [4][34][47] - 投资逻辑由分母驱动转向分子驱动,分子成主导因素,分母边际影响有望减弱 [35] - 构建临床需求、技术平台、产品力三维选股框架,重点推荐Pharma转型创新兑现和Biotech持续成长两条投资主线 [5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三大维度验证创新药产业拐点来临 - **产业维度**:中国创新药产业跨入光复之坡阶段,修复行情已开启,2025.1.1 - 2025.7.12恒生生科涨幅61.3%、恒生医疗涨幅53.5%等,2024.9.24 - 2025.7.12恒生生科涨幅59.9%、恒生医疗涨幅50.5%等 [10][12][13] - **业绩维度**: - **产品商业化**:2024样本创新药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逐年收窄,2024营业收入高于5亿元样本创新药公司数量占比53% [16][21] - **国际化海外商业化**:国产创新药开启国际化,如泽布替尼2024年销售额26.4亿美元、同比+105%等 [25] - **国际化海外授权**:中国海外BD交易金额/全球医药BD交易金额整体占比显著上升,首付款大幅上升,如2025年5月20日SSGJ - 707项目首付款9亿美元、总金额43.5亿美元 [27] - **政策维度**:创新政策持续支持产业发展,首个商保创新药目录落地,国内市场天花板打开,预计2035年创新药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 [30] - **本章小结**:产业拐点来临,海外增量+国内市场打开,成长驱动大级别行情,投资逻辑由分母驱动转向分子驱动,短期第一阶段演绎超跌修复逻辑 [34][35] 围绕核心技术周期配置FIC和BIC - **下一代免疫疗法**:有望驱动新一轮生物技术周期,中国创新药企业主导下一代免疫疗法技术迭代,如PD - 1/VEGF新一轮技术周期中国企业主导 [37][41] - **投资框架**:构建技术平台、产品力、临床需求三维选股框架,考虑老龄化下肿瘤、慢病等临床需求变化 [42] - **本章小结**:选股框架考虑技术周期、产品力、需求 [44] 投资建议 - **投资逻辑**: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产业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基本面边际变化支撑二级市场回暖,长期板块有望业绩和估值双重提升 [47][48][49] - **具体建议**: - **盈利元年**:创新产品商业化,头部企业开启盈利周期 [50] -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全球突破性临床数据带动海外授权市场活跃 [50] - **支付政策落地元年**:首个丙类医保目录推出,推动市场规模扩容 [50] - **全产业链支持政策深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支持创新药政策有望有新举措 [50] - **投资主线**:推荐Pharma转型创新兑现(关注华东医药、奥赛康、健康元)和Biotech持续成长、产品海外注册催化两类公司 [50]
创新药行业:正向循环贯通 产业拐点确立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07
一、投资逻辑: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 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 基本面边际变化持续支撑二级市场回暖。 1、盈利元年:创新产品陆续商业化,头部创新药企业开启盈利周期。 2、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全球突破性临床数据陆续读出,带动海外授权市场持续活跃,研发成果加速兑 现。 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释放 1、支付政策落地元年:首个丙类医保目录年内推出,支付政策变化开启有望持续推动创新药市场规模 扩容。 2、全产业链支持政策持续深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进一步支持创新药政策有望落地新举措。 从中期维度来看,行业需求端确定性优势显著,供给端产业及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改善,整体供需格局不 断优化,持续看好创新药投资机会。 二、投资建议:国内创新药产业步入盈利驱动新周期,我们构建了临床需求、技术平台、产品力三维选 股框架,重点推荐两条投资主线。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 ...
众生药业(002317):业绩增长恢复 关注GLP-1的对外授权
新浪财经· 2025-07-17 08:32
投资要点 集采影响逐步落地,非经常因素影响减少 公司2025 年上半年净利1.7-2.1 亿元,同比增长94.49%–140.25%,主要原因是2024 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影响。扣非净利预计增长3.64%–26.67%,复方血栓通胶囊在2024 年已在全国多省完成执行,业 绩影响逐步减弱。 众生药业发布公告:预计2025 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24 年同期增长94.49%~ 140.25%。 RAY1225 注射液是公司自主研发的GLP-1/GIP 双重受体激动剂,其减重、降糖和改善心脏-肾-代谢指标 结果已在美国ADA 大会发布,目前正快速推进国内肥胖/超重的三期临床,首例患者已入组,项目推进 迅速。 RAY1225 为双周制剂,其24 周用药治疗数据, 6mg 和9mg 体重较基线变化百分比≥5%和≥10% 的减重达标率数值上均高于替尔泊肽,存在出海潜力。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 年收入分别为27.12、29.97、32.90 亿元,EPS 分别为0.39、0.49、0.60 元,当前股 价对应PE 分别为40.9、32.7、26.5 倍, RAY1225 具备出海 ...
特斯拉Model Y L官宣!特朗普称暂不打算解雇鲍威尔……盘前重要消息一览
证券时报· 2025-07-17 08:18
政策与规划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1][2] - 商务部发布通知落实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鼓励加大在华投资 [2] - 河南省出台措施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引导资源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 [4] 能源与农业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15.06亿千瓦,较去年增加0.55亿千瓦 [3] - 7家骨干钾肥流通企业联合倡议增加钾肥供应、降价让利销售,推动肥价回归合理水平 [1][3] 金融市场 - 香港交易所刊发讨论文件,拟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3] - 邮储银行拟出资100亿元设立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8] - 山推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14] 汽车与科技 - 特斯拉Model Y L将于今年秋季上市交付,是一款大六座豪华纯电SUV [1][7] - 英伟达CEO表示中国开源AI正成为全球AI革命的催化剂,数百项目采用Omniverse平台构建数字孪生 [4] - 欧盟中国商会汽车工作组与欧盟机构就电动汽车关税政策等议题进行交流 [5] 公司动态 - 精工钢构签约沙特5.5亿元吉达体育场及周边体育村项目,用于足球世界杯赛事 [9] - 美迪凯拟20亿韩元收购海硕力、INNOWAVE VIETNAM 100%股权,进入三星供应链 [12] - 广生堂GST-HG131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11] - 钟薛高食品新增破产审查信息 [15] 行业研究 - 锡价中枢有望抬升,供给偏紧叠加需求景气,建议布局手握优质资源的龙头企业 [16] - 价值股在下半年仍具吸引力,高分红、高股息股票可能受青睐 [17][18]
百诚医药净利预降100%或靠补助盈利 股价破发近三年楼金芳拟最高增持1亿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2
自2024年修正业绩陷入亏损后,百诚医药(301096)(301096.SZ)还没缓过劲来。 7月15日晚间,百诚医药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盈利0元至600万元,比上 年同期下降95.53%至100%;扣非净利润亏损900万元至1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7.31%至 112.18%。 其中,百诚医药表示,报告期内,预计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500万元,主要为计 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收入。 近年来,百诚医药股价低迷,2022年10月至今,公司近三年收盘价一直处于破发状态。 近期,百诚医药控股股东楼金芳拟增持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消息发布后,公 司股价保持在震荡中上涨。 2024年修正业绩后转亏 百诚医药是一家以技术开发为核心,集创新性、全价值链、平台化、共融型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医药研 发企业,主要为各类制药企业、医药研发投资企业提供:医药技术受托研发服务(CRO业务);研发技术 成果转化服务;定制研发生产服务(CDMO)。 7月15日晚间,百诚医药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盈利0元至600万元,比上 年同期下降9 ...
不再锚定“最低价”,国家药品集采迎八大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7-17 00:04
2025.07. 17 本文字数:3708,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 经 郭晋晖 7月15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下称"联采办")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 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正式启动。国家医保局当日召开 媒体通气会,介绍下一步优化集采的措施考虑,并公布了拟纳入第十一批集采的55个品种。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 品带量采购已完成拟采购品种遴选,即将开展医疗机构报量工作。 第一财经记者在会后与多位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整理和分析了"新集采"的八 大变化及对各方的影响:其中,不再锚定"最低价"、医生可按药品品牌报量、提高投标资质门槛、强 化质量监管等举措,均是对年初社会关切的回应,以保障患者能用上质量高、疗效好的仿制药。 第一财经采访的上述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十一批集采首次对外公开了品种遴选过程,尊重临床医生 的意见,程序上更加公开透明。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此次品种遴选也在努力满足患者、医疗机 构、企业的多方需求。 "新集采"八大变化之一,是首次对外公开集 ...
科兴“宫斗”背后,第一大股东的算盘→
第一财经· 2025-07-17 00:04
强新科技是李嘉强于2011年创立的生物科技公司,而强新资本是强新科技集团旗下投资公司。 上述人士还说,李嘉强曾在美国创办过四家生物科技公司,均已出售。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强新科技是一家不包含任何海外投资人的中国创新药企,尚未对外公开融资,创立的初衷是为了实 现"首个完全由中国人主导的创新药从零到一的突破"。 2025.07. 17 本文字数:810,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 一财经 钱童心 7月16日,就风口浪尖的科兴生物股权之争,接近此事件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兴生物现任 董事长李嘉强并无意长期担任董事长职位,而是希望在确保所有股东能有公平待遇的前提下,尽快终 结科兴的纷争。 目前,李嘉强控制的强新资本与关联公司持有科兴生物约三分之一的股份,是科兴生物的第一大股 东。 过去七年,李嘉强卷入科兴无休止的股权纷争中。接近此事件的人士表示,他希望终结这场"宫斗"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转移精力,推动强新科技原创药的研发上市。 推荐阅读 三小时搬800箱,一台机器人或可替代约1.4~2名工人!实探智元机器人落地工厂 在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全球资本市场都在紧盯中国研发的创新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