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锦秋基金完成对宇树科技投资 | Jinqiu Spotlight
锦秋集· 2025-06-19 22:28
公司融资与投资方 - 锦秋基金已完成对宇树科技的投资 该公司是12年期的AI Fund 以长期主义为核心投资理念 专注于具有突破性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1] - 宇树科技近期完成C轮融资 由移动旗下基金 腾讯 锦秋基金 阿里 蚂蚁 吉利资本共同领投 绝大部分老股东跟投 [1] - 锦秋基金合伙人表示 宇树在四足和人形机器人领域量产出货全球第一 为具身智能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平台 在研究和学术社区建立了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1]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宇树科技是世界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 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并最早实现行业落地 专注于消费级 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运动控制 机器人感知等领域具有卓越领先性 四足机器人销量占全球出货量的60-70% 大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全球领先 业务覆盖全球50%以上国家和地区 [2] - 公司全自研电机 减速器 控制器 激光雷达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高性能感知及运动控制算法 整合机器人全产业链 在足式机器人领域达到全球技术领先 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200余项 其中授权180余项 [2] 公司应用场景与市场表现 - 自2017年起 公司致力于推动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在不同行业应用 包括科研 农业 工业领域 以及电力巡检 勘测探索和公共救援等关键领域 [2] - 公司产品多次亮相重大活动 包括2021年央视春晚 2022冬奥会开幕式 2023年Super Bowl赛前表演 2023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以及2025蛇年央视春晚 并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报道 [3] 投资机构专项计划 - 锦秋基金设有"Soil种子专项计划" 专为早期AI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帮助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应用 [4]
以退为进?微软“放话”:与OpenAI谈不好,那就不谈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6-19 10:15
微软与OpenAI谈判动态 - 微软公开表态若谈判无法达成一致将终止合作 公司认为现有合同条款已足够有利 可维持对OpenAI技术访问权至2030年 [1] - 当前合同赋予微软独家销售OpenAI模型权利 并在920亿美元收入上限内获得20%分成 [1] - 微软不愿在技术访问权和收入分成方面让步 更关注收入流失问题而非股权比例 [2] 股权分配博弈 - 微软已投资超过130亿美元 谈判中要求持股比例介于20%至49%之间 [2] - 2019年初始协议规定微软享有销售OpenAI模型的独家权利 并获得20%收入分成 [2] - 重新谈判条款包括Azure独家销售权 计算基础设施优先权 以及通用人工智能前获取知识产权的权限 [2] OpenAI面临的生存压力 - OpenAI必须在年底前完成营利性实体转换 否则面临投资者撤资风险 软银可能削减100亿美元投资 [3] - 公司曾考虑指控微软存在反竞争行为 但意识到终止合作对微软影响有限 [3] - 微软已开始实现AI模型多元化 5月向客户提供xAI的Grok模型 削弱OpenAI的独家地位 [3]
从投资智驾到布局算力,集成灶“四小龙”的跨界生存实验:科技大冒险商业化存疑
华夏时报· 2025-06-17 21:15
行业背景与转型动因 - 房产市场低迷对厨电行业尤其是集成灶领域产生持续负面效应,倒逼头部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 [2] - 集成灶行业曾受益于2022年前房地产繁荣周期实现高速增长,但随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进入转型阵痛期 [2] - 即便未来房地产市场回暖,厨电市场增长引擎已转向集成烹饪中心等新兴品类,迫使集成灶企业必须进行产品升级或跨界发展 [2] - 2024年集成灶市场累计零售额173亿元同比下滑30.6%,2025年一季度零售额同比下降34.5% [11][12] 企业跨界布局案例 - 浙江美大以1.1亿元投资智驾企业魔视智能,取得4.8657%股权,正式跨界智能驾驶领域 [3] - 火星人通过产业基金投资通用人形机器人企业星动纪元及商用仿人机器人企业戴盟机器人 [6] - 亿田智能成立亿算智能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与地方政府签署十万卡算力集群合作协议 [7] - 帅丰电器选择相对保守路径,围绕厨房场景延伸至整橱和全屋定制产品 [8] 企业经营与市场表现 - 浙江美大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47.54%和76.21% [9] - 火星人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5.68%和95.49% [9] - 亿田智能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2.73%和85.17% [9] - 帅丰电器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8.29%和68.21% [9]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集成烹饪中心2024年线下市场(灶蒸烤部分)同比增长超100%,对集成灶形成替代性冲击 [12] - 方太、老板、华帝等传统厨电头部企业重点布局集成烹饪中心赛道 [12] - 三四线城市集成灶仍有一定发展空间,但需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应对集成烹饪中心挤压 [12] 政策与市场展望 - 2025年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为地产后周期行业复苏奠定基础 [10] - 以8-10年为换新周期,奥维云网预计最早2026年才会迎来集成灶大换新 [11] - 以旧换新政策对集成灶市场拉动效果有限,行业进入艰难调整期 [11]
突破多智能体系统边界,开源方案OWL超越OpenAI Deep Research,获17k star
机器之心· 2025-06-17 11:22
核心观点 - 港大与camel-ai等机构联合提出Workforce多智能体框架及OWL训练方法,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69.70%准确率,超越商业系统及开源方案[1][18] - 该框架通过解耦设计解决多智能体系统跨领域迁移难题,实现模块化架构与低成本迁移[8][12] - OWL训练方法通过两阶段优化(SFT+DPO)显著提升规划器性能,使Qwen2.5-32B模型准确率从36.36%提升至52.73%[19][21] 技术架构 - **解耦设计**:分为领域无关规划器(Planner Agent)、智能协调器(Coordinator Agent)和可替换工作节点(Worker Nodes)[11] - **模块化优势**:仅需更换工作节点即可适应新领域,核心规划机制保持不变,迁移成本降低70%以上[12] - **通信机制**:协调器通过共享"任务通道"管理任务依赖与中间结果整合[11] 训练方法 - **两阶段训练**: 1 监督微调(SFT)使用1599个高质量轨迹数据集初始化规划器[19] 2 强化学习优化(DPO)提升决策质量,使规划器超越简单模仿[19] - **性能提升**:OWL训练使Qwen2.5-32B模型超越未训练的72B模型(49.09% vs 52.73%)[21] 性能表现 - **GAIA基准**:Workforce框架在validation集pass@1达69.70%,超越OpenAI Deep Research(67.36%)和所有开源系统[18] - **多维度优势**:Level 1任务准确率84.91%(Claude-3.7-Sonnet),Level 3达42.31%[20] - **自我纠错**:任务失败时触发动态调整机制,重新规划后性能持续提升[25] 应用挑战 - **现实问题**:需处理信息源差异(如不同答案)、时效性(动态变化)、语言歧义性(模糊查询)及网络限制[23][26] - **稳定性**:在多能力任务中保持性能稳定,单智能体方法性能下降超30%[25] 行业影响 - **开源生态**:代码已获GitHub 17k star,加速行业应用落地[2][4] - **通用AI路径**:模块化设计为通用AI助手提供可扩展基础,降低部署门槛70%[25][27]
北京何以成为独角兽企业成长沃土?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0:23
北京独角兽企业概况 - 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总数量和总估值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 [1] - 2024年新晋2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治疗等) [1] - 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3年即成为独角兽企业 [1] - 北京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71.3%,较2020年增长28.3%,保持年均7%增速 [1] 技术创新与成果 - 北京独角兽企业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创造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全球首个模拟人类操作手机/电脑的自主智能体、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全球首颗RISC-V边缘计算芯片 [1] - AI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学影像系统已在社区医院广泛应用 [2] - 无人驾驶领域率先开展网约车、定点接驳等全车无人驾驶远程测试 [2] - 商业航天领域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在泰国完成通信网络试验验证 [2] 政策支持与培育体系 - 北京实施"独角兽十条"政策,涵盖上市服务、空间保障、人才落户等支持(如股权激励分期纳税、混合用地、应届毕业生落户单列) [2] - 建立市领导牵头的投资统筹机制,引导资本投向硬科技独角兽企业 [2] - 通过"政府+市场"双管家服务队伍年均解决企业需求近300项 [3] - 五年来38家独角兽企业上市 [3] 孵化与产业生态 - 北京拥有孵化机构500余家(含25家标杆孵化器、69家国家级孵化器),孵化独角兽企业超30家 [3] - 40家特色产业园集聚独角兽企业50余家 [3] - 北京市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平台支持潜在独角兽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3]
像人类一样灵活抓取 机器人咋做到的?
科技日报· 2025-06-17 07:53
机器人手系统F-TAC Hand的突破性进展 - 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国际首个同时具备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和完整运动能力的机器人手系统F-TAC Hand [1] - 该成果发表在《自然·机器智能》期刊上,实现高分辨率触觉感知机器手类人适应性抓取 [1] 技术突破与创新设计 - F-TAC Hand在保持机械手完整运动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手掌表面70%区域的高分辨率触觉覆盖 [3] - 触觉传感器空间分辨率达0.1毫米,每平方厘米约有10000个触觉像素,远超商用机器人手 [3] - 将17个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以6种不同配置集成,传感器既是感知元件又是结构部件 [4] - 开发基于概率模型的算法,涵盖人类常见的19种抓取类型,实现与人类相似的抓取方式 [4] 性能表现与应用前景 - F-TAC Hand能在约100毫秒内感知情况并快速切换到替代策略 [5] - 相比无触觉反馈系统,平均成功率从53.5%提升至100% [5] - 在辅助手术、高精密组装、航空航天、应急响应等领域有广泛落地场景 [5] - 未来将深化触觉感知与机器人控制的结合,探索更智能的体感交互范式 [6]
新技术带来发展新优势(一周科技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42
新能源与材料技术 - 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高校团队实现平方米级钙钛矿组件稳定量产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1] - 民营企业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现象增多 部分领域已进入技术"无人区"[1] - 宁德时代计划年内实现所有电池工厂碳中和 目前760艘电动船舶搭载其电池 4吨级电动飞机通过AS9100认证[1] 农业与生物技术创新 - 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浪潮信息应用AI加速育种 "华航香银针"水稻育种周期从传统8-10年缩短至4年[2] - 国际团队研发纳米粒子载体药物输送系统 精度达发丝千分之一 可精准靶向肺部病灶[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 中科院团队证实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可形成类人概念表征系统 为构建具身智能提供理论框架[2] - 北京大学等机构开发"全手触觉机器人仿生手" 实现触觉反馈驱动的精确操作[3] - 具身智能理论推动机器人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强调环境交互对智能决策的影响[3]
豪掷148亿美金、七位数薪资挖人、发布世界模型V-JEPA 2……扎克伯格终于坐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6-12 17:14
Meta的AI战略布局 - Meta拟以148亿美元收购Scale AI约49%股份 若交易完成将成为公司史上最大外部投资 交易结构采用现金直接购买现有股东股份以避免反垄断审查 [2] - Scale AI估值将达300亿美元 2024年营收8.7亿美元 预计2025年超20亿美元 客户包括OpenAI、微软、通用汽车等 [3] - 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将卸任CEO并加入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 该实验室由扎克伯格亲自组建 计划2025年投入650亿美元 [4][5] 人才与研发动态 - Meta向OpenAI和谷歌研究人员提供七至九位数薪酬方案 已成功挖角谷歌DeepMind顶级研究员Jack Rae等人才 [5] - 公司推出12亿参数世界模型V-JEPA 2 基于自监督学习训练 使用超100万小时视频和100万张图像数据 具备物理世界推理能力 [10][11] - V-JEPA 2采用两阶段训练 第一阶段学习基础物理规律 第二阶段引入62小时机器人控制数据 已开源并部署实验室机器人 [11][12] 行业竞争与合作伙伴 - Meta通过投资Scale AI获取高质量数据库 并探索国防军事应用 其Defense Llama模型已获五角大楼委托测试 [6][7] - 公司打破单干策略 首次大规模投资外部AI企业 此前曾参与Scale AI的10亿美元F轮融资 [6] - 行业呈现Transformer学派与世界模型学派之争 Meta通过V-JEPA 2推动后者发展 目标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10][12]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V-JEPA 2实现"现实抽象数字双胞胎"概念 可应用于自动驾驶、仓储机器人等领域 显著降低训练数据需求 [10][11] - Meta同步发布IntPhys 2等三大基准测试 用于评估模型物理世界理解能力 强化行业标准制定话语权 [12] - Defense Llama基于Llama 3开发 专门支持美国国家安全任务 包括军事行动规划和对手弱点分析 [6]
蔡崇信:DeepSeek取得突破后,阿里巴巴工程师春节无休全力追赶AI浪潮
硬AI· 2025-06-12 15:04
阿里巴巴AI战略与竞争态势 - 公司在DeepSeek发布R1模型后意识到AI领域落后,工程团队取消春节假期加速开发,几周内推出Qwen系列模型[1][2][3] - Qwen系列模型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大型语言模型之一,公司全面转向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3] - 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约53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3] 开源策略与云计算协同 - 选择开源Qwen系列模型以推动AI应用普及,带动训练和推理需求增长,从而促进云计算业务发展[3][4] - 开源策略已与苹果公司建立合作,为iPhone提供AI技术支持[4] 公司经营现状与挑战 - 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仅同比增长7%,AI领域大规模投资的回报仍不确定[4] - 2023年公司经历"巨大考验时期",存在扩张过快、方向迷失等问题[4] - 尽管面临挑战,管理层对未来发展保持乐观态度,认为公司"正走在一条非常好的路上"[4] 中国AI行业竞争特点 - 中国消费互联网环境充满活力,工程师群体存在激烈竞争文化,持续推动AI领域创新[2][3] - 行业竞争表现为快速响应机制,如阿里巴巴在竞品发布后迅速调整资源推出对标产品[1][2][3]
刚刚,LeCun亲自出镜,Meta推出新世界模型!
机器之心· 2025-06-12 08:53
Meta的AI战略布局 - 公司组建"超级智能团队"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并提供9位数薪酬吸引人才[3] - 推出基于视频训练的世界模型V-JEPA 2 旨在开发能像人类一样认知世界的AI系统[4][5] - 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强调世界模型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 可帮助AI理解物理规律并进行任务规划[6] V-JEPA 2技术特性 - 模型架构包含12亿参数 基于联合嵌入预测架构(JEPA)构建[8] - 包含编码器和预测器两大组件 通过自监督学习无需人工标注[16][18][19] - 训练分两阶段:使用超100万小时视频和100万张图像进行预训练 再用62小时机器人数据微调[20][21][25] 模型性能表现 - 在抓取任务(Grasp)成功率从8%提升至45% 放置任务(Pick-and-place)从13%提升至73%[12] - 动作预测任务(Epic-Kitchens-100)准确率达39.7% 超越前最佳27.6%[12] - 在Hugging Face物理推理榜单排名第一 超越GPT-4o等模型[34] 应用场景拓展 - 适用于辅助技术、混合现实指导、个性化教育等场景[6] - 在机器人领域实现零样本规划 新环境物体操作成功率65%-80%[26] - 对自动驾驶和家庭服务机器人具有重大意义[7] 新发布的基准测试 - IntPhys 2测试物理合理性判断 人类准确率85%-95%而当前模型接近随机水平[28] - MVPBench通过最小变化对减少模型作弊 评估真实物理理解能力[29] - CausalVQA专注视频因果关系理解 揭示模型在反事实推理方面的不足[32][33] 未来研究方向 - 开发跨多时间尺度的分层JEPA模型 应对复杂任务分解需求[36] - 探索多模态JEPA模型 整合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信息[36] - 持续优化在物理推理和因果理解方面与人类表现的差距[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