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变革、出海与政策红利叠加港股IPO好戏连台
证券时报· 2025-06-05 01:40
港股IPO市场爆发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募资410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IPO,股价开盘后超越A股 [1] - 今年以来港股IPO募资总额达776亿港元,同比激增7倍,接近2024年全年募资额的90% [1] - 恒瑞医药、吉宏股份等龙头企业相继登陆港股,推动市场持续升温 [1] 驱动因素分析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资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 [1] - 港交所深化市场改革,推出"科企专线"吸引科技企业 [2] - 港股IPO定价水平与A股定增相当,流程和审核更快 [5] 硬科技企业崛起 - 港交所新增18C章节,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上市 [3] - 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机器人、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已上市 [3] - 泽景电子、英矽智能、天域半导体等知名科技企业蓄势待发 [3] 内地企业全球化布局 - 中国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4] - 港交所优化上市机制,A股公司快速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工作日 [4] - 宁德时代90%募资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恒瑞医药明确赴港上市是其"出海"战略关键一步 [4] 香港金融地位提升 - 逾百家大型企业进入上市筹备队列,潜在流动性需求达1500-1800亿港元 [6][7] - 2025年预计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1300-1500亿港元 [7] - 优质公司聚集吸引资金沉淀,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7] 国际资本桥梁作用 - 香港拥有对内地企业较友好的投资者,作为国际资本与内地企业的桥梁 [8] - 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能吸引国际资本,融入全球供应链和市场 [8] - "双循环"战略下香港在内循环和外循环中的桥梁作用愈发重要 [8]
回暖信号?5月IPO受理单数创阶段新高,年内43只新股“零破发”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00
IPO受理情况 - 2024年1月至5月共有27单IPO项目获得受理,其中5月单月新增16单,超出前四个月总和 [1] - 北交所以18单占据受理总量的六成以上,科创板3家,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创业板各2家 [1] - 2024年1月至5月沪深交易所IPO项目"零受理",北交所仅受理2单 [1] 行业分布与政策导向 - 受理企业多为符合"新质生产力"导向的行业,如5月30日创业板首批新增受理的三瑞智能、宏明电子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4] - 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傲拓科技、未盈利科技企业昂瑞微的科创板IPO陆续获受理 [4] - 证监会明确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技术先进型企业迎来政策窗口期 [4][6] 募资规模与市场表现 - 华润控股以245亿元募资额成为A股近三年最大IPO,27单项目中4家募资额在10亿至20亿区间,22家在10亿元以下 [4] - 年内上市的43只新股首日全部上涨且"0破发",江南新材首日涨幅超606%,弘景光电单签浮盈达5.91万元居首 [5] 市场动态与未来趋势 - IPO受理加速反映企业上市信心增强,但需关注长期质量导向与政策动态,节奏受财报周期、行业景气度等阶段性因素影响 [5] - 2025年A股IPO数量预计稳中有升,上会企业集中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卡脖子赛道,审核质量把控持续严格 [6] - "A+H"模式成为今年IPO市场主题,大量优秀A股公司赴港上市,宁德时代推动二次上市热潮 [6]
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聚焦港股新CP,关注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港股消费ETF(51323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14:44
港股消费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午盘涨幅超1% [1] - 港股消费ETF(513230)现涨1.25%,成交额逼近4500万元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现涨近1% [1] 政策与基本面支撑 - 4月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两新"政策与消费激励政策兑现良好,拉动下游消费增长并支撑中游设备制造业 [1] - 5月PMI制造业景气回暖,出口订单反弹,新动能和消费品表现突出 [1] - 中国基本面韧性为市场提供底部支撑 [1] 行业投资方向 - 看好"新质内需成长"方向,聚焦服务消费、新消费等 [1] - 港股消费ETF(513230)覆盖电商+新消费赛道,相对A股更具稀缺性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囊括软硬科技龙头,相对A股更具稀缺性 [2] 港股科技板块前景 - 港股科技龙头标的稀缺性有望受益于AI产业变革 [1] - 港股龙头互联网企业资本开支和云业务收入同步强劲增长 [1] - 2025年港股科技板块盈利增长确定性较强,恒生科技ROE有改善空间,可能带动估值抬升 [1]
专访科勒资本北京办公室总经理杨战:创新引领叠加市场沃土,中国硬科技资产吸引力重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7:41
私募股权市场活跃度温和复苏 -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存量规模约15万亿元,私募二级市场增长潜力有望加速释放 [1] - 政府引导基金、军民融合基金及银行系AIC基金为市场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3] - 半导体、AI等硬科技赛道逆势坚挺,退出渠道多元化(港股IPO活跃、并购交易量增加、S交易达成) [3] 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兴趣回升 - 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兴趣回升,宇树科技份额"一股难求",DeepSeek突破受外资LP关注 [3] - 北美资金受地缘政治影响收缩,欧洲、中东及东南亚资本成为重要补充 [4] - 中国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如DeepSeek、宇树科技),内需市场扩大增强投资吸引力 [5]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综合影响 - 外资带来资金、技术理念和全球化视野,推动中国企业从模仿走向创新 [6] - 双币基金管理人促进高端人才回归和国际人才交流,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6] - 政策确定性是外资关注重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短期内仍存在 [6] 私募二级市场发展现状与挑战 - 科勒资本完成中国首只外资私募二级市场人民币基金(CCSRMB I)关账,并领投2.29亿元GP主导交易 [7] - 市场呈现早期特征:买方服务能力单一,卖方诉求多元,中介机构专业服务不足 [8] - 有限合伙制份额转让需全体合伙人同意,操作不便制约市场发展 [8] 中国私募二级市场潜力与展望 - 中国私募二级市场发展需要长期资本、专业人才和监管优化共同推动 [8] - 海外成熟市场S基金年交易规模突破千亿美元,中国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 [9]
专访心资本创始合伙人韩彦:全球创新迈入“中国时间”,国际资本重构价值版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7:28
每经记者|姚亚楠 每经编辑|李凯 赵云 全球资本正在重新发现"中国价值"。 今年以来,随着DeepSeek等中国硬科技企业在国际舞台的亮眼表现,国际投资界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 显著升温。心资本创始合伙人韩彦近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他密集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投资 人的交流、咨询请求,其中有家族办公室代表直接"打飞的"来华实地考察,这种热情在以往并不多见。 "2025年很可能成为国际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关键转折点。"韩彦预判,深谙中国发展潜力的东南亚资 本、以中东国家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以及在地缘政治重构中寻求新平衡的欧洲资本,将会以前 所未有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这不仅仅是短期的投资热潮,而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国际资本风向标转向中国 开年以来,随着DeepSeek等中国科技明星项目在全球崭露头角,韩彦开始密集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投资 人、家族办公室各类交流、咨询请求,"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这些中国科技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韩彦 说,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这些国际投资者不再需要他"科普"中国公司的技术实力,他们早已通过各类 报道和深度分析,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科技实力的飞速崛起。 其中,东南亚投资者的热情尤为高涨, ...
财达证券每日市场观察-20250603
财达证券· 2025-06-03 16:52
核心观点 - 周五指数下挫成交额减少 行业多数下跌 市场弱势运行强度低于预期 反弹预期可能夭折 操作需重回防守姿态 可短线有限参与创新药、芯片设计等反弹明显行业 军工板块可逢低关注 [1] 市场回顾 市场概况 - 5月30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 创业板指领跌 沪指跌0.47% 深成指跌0.85% 创业板指跌0.96% [3] 资金面 - 5月30日上证净流出126.78亿元 深证净流出46.41亿元 主力资金流入前三板块为化学制药、养殖业、医疗服务 流出排名前三板块为半导体、电网设备、通用设备 [4] 消息面 - 工信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到2026年建立完备体系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5] - 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将发布若干重大金融政策 [6][7] - 工信部提出强化企业培育 优化行业生态 培育有竞争力的算力服务企业 推动产业链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 [8] 行业动态 - 农业农村部召开座谈会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水产种业发展 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 健全机制 壮大主体 推进改革 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9] - 4月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3.5亿人次 同比增长3.4% 1 - 4月完成227.4亿人次 同比增长3.8% [10] - 4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16亿个 环比增长23.94% 1 - 4月共计核发8.78亿个 4月全国交易绿证5940万个 1 - 4月交易2.59亿个 4月绿证单独交易3201万个 交易平均价格为2.31元/个 环比增长63.24% [11] 基金动态 - 年内已有14家基金管理人董事长变更 19家总经理变更 [12][13]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成立 首期规模达100亿元 专注“硬科技”投资 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14]
对话杭州资本孙刚锋:耐心资本的关键是态度而非时间
36氪· 2025-06-03 16:23
杭州国资投资模式的核心观点 - 杭州国资从单纯资本供给者向创新创业生态构建者转型,通过苗圃式培育增加投资机会[6][13] - 杭州模式是城市禀赋、人才储备、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共创的自然产物,非政策主导或豪赌型投资[6] - 国资定位为"耐心资本",但需平衡退出机制以维持资金循环[37][39][40] 杭州资本的发展历程 - 2018年完成平台架构设计,2023年核心任务转向赋能产业生态,通过科创债拓宽融资渠道[14] - 早期通过引导基金母基金参与子基金投资,覆盖宇树科技等3家"六小龙"企业[12] - 2018-2022年过渡期积累实业资产,目前控股杭氧、汽轮等实体企业[15][16] 投资策略与产业布局 - 重点布局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硬科技产业[23] - 早期项目成功率超50%,采用"面"式投资逻辑,投100个项目预期成功10个[20][21] - 投资决策采用德国式团队平衡机制,避免个人主导[26][27] 国资与市场化机构的差异 - 国资收益率容忍度更低(6%-8% vs 市场化机构10%),因可带来就业、GDP等综合收益[30] - 国资适合长周期确定性领域(如高铁),民营资本适合灵活赛道(如赛车)[36] - 明确投资第一性原则,禁止以招商为目的的被动投资[29] 创新生态构建 - 过去十年最成功举措是创新资源储备,包括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机构集聚[18] - 通过杭创营培育早期项目,强调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三方协同[22] - 监管分寸把握良好,自由裁量空间体现行政能力与营商环境优势[31][32] 国资角色定位 - 反对行政垄断式扩张,主张通过市场竞争进入领域[34][35] - 保持对民营企业的非控制性合作,不要求主导权[33] - 资本工具赋能实业,如为杭氧拓展新领域提供支持[16]
北京300亿母基金诞生
投资界· 2025-06-03 15:38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成立 - 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诚通控股集团牵头组建的诚通科创投资基金完成工商登记,成为首批中央企业创投母基金 [4] - 基金规划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将投向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硬科技赛道 [4][5][6] - 基金采用"央企资本+产业龙头+地方资源"架构,由中国诚通联合中国石化、中国航油及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 [6] 基金投资策略 - 锚定"硬科技"主航道,重点布局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领域,采用"股权投资+生态孵化"组合策略 [7] - 重点关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瞄准央企未来3-5年甚至10年以上的核心技术需求,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公司 [8] - 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孵化器等合作,构建科创孵化和产业投融资机制,解决科研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8][9] 央企创投基金政策背景 - 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支持央企设立创投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1] - 央企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到15年,较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一倍,为培育科技创新企业预留充足时间 [12] - 中国国新也与杭州市政府签约设立国新创投基金,重点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1] 央企创投基金的战略意义 - 央企创投基金可发挥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大、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等优势,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11] - 推动中央企业打造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产业投融资体系,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2]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 [13]
6月公募新发市场迎“小高峰”;公募最新调研聚焦硬科技与全球化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5:28
今日基金新闻速览 - 6月公募新发市场迎来"小高峰",共有89只基金进入发售期,部分公募新发数量超过5只,端午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有41只基金启幕,涉及易方达、博时、富国等头部公募 [1] - 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年内涨幅12.62%,但近期出现高位震荡,基金经理提醒关注底层资产运营、现金流分派率等核心指标 [1] - 5月份公募调研侧重硬科技与全球化,156家公募调研629只个股,累计4791次,半导体、自动化设备等行业为核心方向,企业"出海"战略为高频关键词 [1] 知名基金经理动态 - 恒越基金宋佳龄认为新兴消费领域(潮玩盲盒、黄金珠宝、宠物经济等)将持续涌现新标的,股价严格跟随业绩数据,下半年多数企业仍有新品规划 [2] ETF行情点评 -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沪指涨0.43%,深成指涨0.16%,创业板指涨0.48%,沪深两市成交额1.14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2.3亿元 [3] - 黄金股ETF全线走强,最高涨3.89%,珠宝首饰、美容护理、贵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 [4] - 汽车零部件ETF领跌1.94%,家电相关ETF多只进入跌幅榜前列 [5] -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具备共通点,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汽车零部件"第二曲线",催化产业链估值提升 [6] 明日重点关注新发基金 - 景顺长城成长同行混合(混合型-偏股),基金经理农冰立,业绩基准为中证A500指数收益率×60%等 [7][8] - 招商价值严选混合(混合型-偏股),基金经理朱红裕,业绩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等 [9][10]
6月市场或延续震荡,“双龙头”构建“稳中求进”组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4:16
市场结构性特征与投资策略 - A股市场5月三大股指整体收涨但波动加剧行业轮动加快 [1] - 6月市场或延续震荡走势市场主线有望逐步聚焦核心资产 [1] - 核心-卫星策略被推荐为当前市场较优解兼顾稳定性和成长性 [1] 核心-卫星双龙头策略构成 - 核心资产为中证A500ETF龙头(563800)跟踪中证A500指数涵盖A股各行业龙头企业近1年年化收益率7.53%相对沪深300超额0.45% [2] - 卫星资产为科创50ETF龙头(588060)跟踪科创50指数聚焦"硬科技"龙头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高 [2] - 中证A500ETF龙头规模超190亿元沪市同类居首年内日均成交额超20亿元 [2] - 科创50ETF龙头份额超90亿份年内日均成交额近2亿元 [2] 指数表现与估值数据 - 中证A500指数年内跌幅2.3%市盈率14倍处于发布以来48%分位数 [3] - 科创50指数年内跌幅1.2%市盈率138倍处于发布以来99%分位数 [3] 策略操作建议 - 建议采取定投方式平滑建仓成本并定期进行组合再平衡 [2] - 卫星仓位涨幅显著超过核心仓位时可适当止盈持有周期建议不少于1年 [2] - 投资者可根据资产状况和风险偏好调整配比如保守型可提高核心仓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