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

搜索文档
丽尚国潮2024年盈利7255.25万元 运营管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21:3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66亿元,净利润7255.2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0元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7亿元,净利润5884.9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8元 [1] - 专业市场管理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毛利率为76.10% [2] - 商贸百货零售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 [2] - 新零售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2639.16万元 [2] 业务运营情况 - 杭州环北专业市场2024年出租率约为96.5%,南京环北专业市场出租率约为95.6% [2] - 采批及物流双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商户活跃度与交易量双升 [1] - 商贸零售业务平稳向好,积极盘活资产,招商工作高质量推进 [1] - 亚欧商厦新引进小米之家、三星手机、科沃斯等新兴时尚品牌 [2] - 自营酒店建设有序开展,主营板块营业收入稳中有增 [1] 战略布局与行业环境 - 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在运营管理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2024年政府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1] - 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通知》,聚焦首发经济 [3]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改革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3] - 券商研报认为扩大内需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强化内循环、扩容内需消费将成市场下阶段重点 [3] 业务创新与数字化 - 亚欧商厦通过深度精细化运营持续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利用数字化手段触达商圈消费者 [2] - 公司在新零售业务领域积极探索,完善全渠道供应链体系,加大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投入 [2] - 商贸百货零售业务深挖本地文化,优化购物动线、丰富业态品类、增加柜位坪效 [2]
丽尚国潮(600738):于变局中坚守,核心业务筑牢护城河
新浪财经· 2025-04-29 20:5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024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2552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0元[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7428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8849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8元[1] - 专业市场管理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41,92268万元,毛利率7610%[2] - 商贸百货零售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12,28134万元[3] - 新零售业务2024年收入2,63916万元[3] 核心业务分析 - 专业市场管理业务中杭州环北市场出租率965%,南京环北市场出租率956%,均位于核心商圈[2] - 兰州亚欧商厦通过引进小米之家、三星手机、科沃斯等品牌优化业态,提升坪效[3] - 公司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拓展广告传媒业务布局新零售领域[3] 行业政策环境 - 商务部等六部门推出"购在中国"系列活动聚焦首发经济四大领域[4] -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改革完善消费体制机制[4] - 机构认为消费板块具有"低预期低估值"和消费韧性特征,防御性价值凸显[4] 发展战略展望 - 公司计划在商业资产运营领域持续深耕并拓展业务版图[5] - 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和战略布局提升市场份额[5]
各地如何大力提振消费?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17:59
经济政策与消费提振 - 北京市二季度将出台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激活消费"主引擎"[1] - 2024年我国GDP达134.9万亿元增长5%,一季度GDP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3] -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名义增长5.3%实际增长5.1%[3] - 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8] 地方消费激励措施 - 浙江省计划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为80万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4] - 河北省计划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4] - 海南省计划2027年休闲渔业消费达80亿元,海洋旅游接待游客超1800万人次[11] - 北京市将深化"演艺之都"建设,推进环球影城二期等重大项目[9] 消费市场表现 - 清明节期间北京玉渊潭公园日均游客超10万人次,樱花冰激凌单日销量达1.6万支[2] -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6] - 截至4月8日消费者累计购买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571万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08.5万份[9] 消费升级趋势 - 义乌小商品城商户年销售晴雨伞500万把,产品款式达3000种[7] - 消博会设立"新消费科技展区",展示AI按摩椅和智能新能源汽车[8]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12类产品,数码产品补贴达销售价格15%[8] 消费环境优化 - 2024年我国食品抽检合格率99.2%,药品抽检合格率超99%[12] - 云南省计划公示放心消费单位48000家以上,发展无理由退货单位5000家[13] - 北京市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重点查处九大领域违法行为[13] 专家观点 - 服务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包括健康、体育、文旅、教育、养老等领域[16] - 需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6] - 要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消费者信心和意愿[16]
瑞达期货沪铜产业日报-20250429
瑞达期货· 2025-04-29 17: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沪铜基本面或处于供给增速小幅放缓需求稳步提振消费预期向好阶段,期权市场情绪偏空隐含波动率略升,技术上60分钟MACD双线位于0轴上方绿柱收敛,操作建议轻仓逢低短多交易并注意控制节奏及交易风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沪铜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77,600元/吨,环比+20元/吨;LME3个月铜9,438美元/吨,环比+60美元/吨 [2] - 沪铜主力合约隔月价差250元/吨,环比+20元/吨;主力合约持仓量164,818手,环比-249手 [2] - 沪铜期货前20名持仓-5,315手,环比+5,841手;LME铜库存202,800吨,环比-650吨 [2] - 上期所库存阴极铜116,753吨,环比-54,858吨;上期所仓单阴极铜34,042吨,环比-2,856吨 [2] 现货市场 - SMM1铜现货78,035元/吨,环比+470元/吨;长江有色市场1铜现货78,125元/吨,环比+615元/吨 [2] - 上海电解铜CIF(提单)113美元/吨,环比0美元/吨;洋山铜均溢价96美元/吨,环比+0.5美元/吨 [2] - CU主力合约基差435元/吨,环比+450元/吨;LME铜升贴水(0 - 3)28.6美元/吨,环比+12.19美元/吨 [2] 上游情况 - 进口铜矿石及精矿239.39万吨,环比+21.1万吨;国铜冶炼厂粗炼费(TC)-42.52美元/千吨,环比-7.81美元/千吨 [2] - 铜精矿江西67,760元/金属吨,环比-680元/金属吨;铜精矿云南68,460元/金属吨,环比-680元/金属吨 [2] - 粗铜南方加工费1,100元/吨,环比0元/吨;粗铜北方加工费800元/吨,环比0元/吨 [2] 产业情况 - 精炼铜产量124.8万吨,环比+0.6万吨;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470,000吨,环比+50,000吨 [2] - 铜社会库存41.82万吨,环比+0.43万吨;废铜1光亮铜线上海54,690元/吨,环比-400元/吨 [2] - 江西铜业硫酸(98%)出厂价490元/吨,环比0元/吨;废铜2铜(94 - 96%)上海66,200元/吨,环比-450元/吨 [2] 下游及应用 - 铜材产量212.52万吨,环比-14.76万吨;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值956亿元,环比+519.8亿元 [2] -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值19,904.17亿元,环比+9,184.43亿元;集成电路当月值4,197,199.9万块,环比-80,202.9万块 [2] 期权情况 - 沪铜20日历史波动率32.16%,环比-0.04%;40日历史波动率24.57%,环比-0.01% [2] - 当月平值IV隐含波动率17.64%,环比+0.0034%;平值期权购沽比0.84,环比-0.0236 [2] 行业消息 - 发改委将加力推动既定政策落地见效,出台稳就业稳经济举措,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定向增发购车指标,做好政策预研储备 [2] - 央行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货币政策工具 [2] - 国新办发布会介绍政策措施,多部门表态推动政策落地,包括降准降息、推动消费、支持外贸等 [2] 观点总结 - 沪铜主力合约震荡持仓量减少,现货升水基差走强;国际上特朗普关税政策及美财长贸易协议消息,国内政策积极 [2] - 铜精矿加工费回落,中美贸易使废铜进口停止,冶炼原料供应趋紧 [2] - 受原料和检修影响,国内冶炼厂产能增速或放缓,进出口使全球铜供需回落,国内精炼铜供给增量或放缓 [2] - 宏观积极,扩大内需政策使下游铜材开工维持高位;国内精炼铜社会库存拐点确认,下游开工提升出现快速去库 [2]
扩大内需重磅信号再现:140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正在路上,购车指标、大城市停车位也将增加
华夏时报· 2025-04-29 17:15
华夏时报记者刘诗萌北京报道 近日,美国向全球多国推出一系列规模大、范围广、破坏性强的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秩序稳定造成严 重冲击。面对不确定性加剧的外部环境,中国在一季度经济开门红的基础上,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保持 经济平稳运行、实现今年5%的发展目标,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统筹国内经济工作 和国际经贸斗争,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 化的不确定性。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改委、商务部、央行、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在会上发布了稳就业稳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主要包括支持就业、稳定外贸发展、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和营造 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五个方面。其中明确提出,将陆续下达1400亿元左右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实施育 儿补贴制度、定向增发购车指标、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等等。 另外,在扩大投 ...
都市车界|定向增发购车指标、优化限行限购:汽车消费潜能释放新引擎
齐鲁晚报· 2025-04-29 10:3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指导限购城市 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这一政策旨在解决部分家庭长期摇号未中 以及无车家庭的用车需求,通过精准施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回应民生需求,提振消费信心 当前,部分城市仍存在汽车限购、限行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此次政策调 整,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限行措施,降低消费门槛,调整限行时间和区域,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 的汽车购买需求。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还能提升汽车使用的便利性。 政策落地效果显著。北京2024年曾定向增发2万个新能源指标,中签家庭购车周期平均缩短3年以上;天 津2024年针对无车家庭定向配置3万个普通车指标,带动当月新车销量环比增长18%。更值得关注的 是,广州、杭州等城市通过"阶梯摇号""久摇不中直接申领"等机制,使累计摇号72次以上的个人中签率 提升至80%以上,真正实现了"久摇必中"。 二、从"总量控制"到"动态调节" 政策调整的另一大突破在于优化限行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管理从"购买限制"向"使用管理" ...
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09:38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出台五方面举措: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2] - 具体措施包括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以工代赈、加强就业公共服务 [2] - 外贸支持政策包括"一业一策"帮扶出口企业、扩大服务产品出海、鼓励外资境内再投资 [2] - 消费促进措施涵盖扩大服务消费、强化老年人照护、推动汽车消费扩容、构建技能导向薪酬制度 [2] - 投资领域将完善消费基础设施、提振民间投资、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2] 外贸支持政策 - 商务部将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对受关税影响企业提供市场渠道、国内消费、财政金融、服务保障四方面支持 [3] - 实施"三增三减":增加财政资金/信贷/内贸险支持,减免房屋租金/展位费/流量费 [3] -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优化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服务,推动低成本资金直达小微外贸企业 [3] - 发挥广交会等展会平台作用,加大国内展会费用减免,加强国际展会资金帮扶 [3] 扩大内需潜力 - 中国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40万亿元,年设备更新需求超5万亿元 [4] -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万亿级投资需求 [4] - 未来5年需更新改造燃气/排水管道60万公里,创造4万亿元投资需求 [4] - 将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4] - 指导限购城市定向增发购车指标给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 [4] 职业技能培训 - 2023-2027年将开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大规模培训 [6] - 推行"岗位需求+培训+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 [6] - 构建技能导向薪酬制度,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指引 [6] - 推动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工资分配重要参考,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 [6]
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多方协同共促产业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04-29 08:22
经济发展态势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 [1] -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42万辆,同比增长36.4%,高技术产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2.0% [2] - 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动能加速成长,形成"供给创新-需求升级-供给再创新"良性循环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央财政制造业专项资金安排118.78亿元、增长14.5%,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扩大至8000亿至1万亿元 [2] - 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2025年将达45%,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6.2% [3] - 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量同比增长19.8%,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2.0% [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钢铁行业通过氢基竖炉技术实现碳排放减少60%以上,化工行业利用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原料 [3] - 中央财政支持传统产业"智改数转",2025年推动更多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3] - 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和服务化延伸是传统产业升级的三大路径 [3] 资本市场与证券公司角色 - 北交所2025年IPO平均融资额翻番,证券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 [5] - 证券公司可通过产业基金、知识产权证券化、跨境服务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6] - 绿色金融工具如碳中和债券、ESG基金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 [6] 政策支持方向 - 可能出台税收优惠加码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 [4] - 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5] - 监管部门或放宽券商直投子公司投资范围,允许参与早期科技项目投资 [6]
坚定发展信心 增强工作韧劲以高质量发展成果落实好挑大梁责任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许昆林主持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4-29 07:23
文章核心观点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审议相关方案,研究安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强调要统一思想行动,从多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1][2][3] 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 统一思想行动,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 - 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激发群众消费意愿,让内需成经济增长主动力 [2] - 优化发展环境和政策供给,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2] - 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推进开放创新试点 [2] - 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2] - 做好民生工作,落实稳就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 [2]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稳就业、促增收、强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推出消费惠民措施 [3] - 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兴休闲消费,打造电商平台企业,建设“苏字号”品牌方阵 [3] -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活力潜力 [3] 营商环境建设 - 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紧扣“五个环境”建设,聚焦三个维度深化改革创新 [3] - 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畅通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回应经营主体关切 [3] - 推动政策集成创新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稳预期强信心 [3]
常态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预研储备 充分备足预案 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工具箱将不断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4-29 06:45
●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彭扬 "以上政策都注重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赵辰 昕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会同各有关方面抓好若干举措落实,同时将常态化、敞口式做好 政策预研储备,充分备足预案,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增量储备 政策。 赵辰昕表示,将加力推动既定政策落地见效,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用好今年国家层面5万亿元投资 资金、加快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这些政策大部分将在二季度落地,并不断强化政策取向一致 性。 "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我们将锚定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对实现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他说。 更好发挥内需主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商务部 副部长盛秋平表示,下一步,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围绕"两稳"政策措施,推出细化举措,进一步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强大国内市场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4月2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出台实施稳就业稳经 济推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