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长期资金入市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商庆军: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稳步扩大做市商队伍
搜狐财经· 2025-10-29 09:46
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10月29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创新优 化市场功能强化规范监管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商庆军表示,重视 市场动态平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要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北交所发行上市常 态化,完善"全链条"发行监管安排,压实各环节把关责任。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稳步扩大做市商队 伍,为市场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投资便利。同时,积极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 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壮大专业投资者群体。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精准发力、畅 通循环,吸引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中证金牛座) ...
证监会: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稳步扩大做市商队伍
新浪财经· 2025-10-29 09:36
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10月29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创新优 化市场功能强化规范监管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商庆军表示,重视市 场动态平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要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北交所发行上市常态 化,完善"全链条"发行监管安排,压实各环节把关责任。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稳步扩大做市商队 伍,为市场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投资便利。同时,积极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 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壮大专业投资者群体。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精准发力、畅 通循环,吸引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 ...
ETF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2025/10/28)
华宝财富魔方· 2025-10-28 17:16
F FINE ETF网格策略 ETF网格策略重点关注标的 (1) 计算机ETF (159586.SZ)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 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 "'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包含"科技自立 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在内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主要目标,并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该ETF跟踪中证全指 计算机指数,主要集中于AI应用、云服务、IT软硬 件等赛道,在战略性政策红利、Al技术浪潮与信创 产业国产化替代的三轮驱动下,具备长期成长潜 注:回测区间为近 120 交易日,数据或至 2025/10/27;由于数据获取限制,该回测基于每日前复权收 行;该回测假设交易费用为0;回测结果可能与真实交易情况不同;回测结果基于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 (2) 沙特ETF(159329.5Z) 沙特于2016年宣布"2030愿景"计划,旨在 推动其从"石油依赖"向"多元经济"的深度经济 转型。"2030愿景"共提出96项战略目标,其中包 含:将非石油出口的 ...
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证监会)点评:对内稳定,对外开放,以多层次市场改革助力金融强国
大同证券· 2025-10-28 16:33
全球背景与中国资产吸引力 - 国际资金前9个月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资产因质量优、价格低、风险小获重估[2] - 北向资金持续涌入反映全球资金对中国资本市场青睐[2] 多层次市场改革与板块定位 - 科创板改革效应加快显现,科创成长层迎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6] - 创业板改革启动,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企业上市标准[6] - 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定位,畅通新三板与主板对接机制[6] 上市公司质量与内部稳定 - 高质量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稳定基石,将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6] - 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7] - 并购重组被鼓励作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产业整合重要方式[6] 中长期资金与市场生态 - 截至2025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超21万亿元[11] - 中长期资金发挥"压舱石"作用,推动长周期考核和"长钱长投"生态[11] 对外开放与互联互通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放宽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11]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11] 风险防范与投资者保护 - 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执法震慑[11] - 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若干意见[11] 具体投资方向 - 双创板块重点关注芯片、人工智能、通信等方向[1] - 关注并购重组机会和高分红红利股如银行、煤炭、公用事业[1]
证监会明确资本市场改革路线图 吴清:纵深推进板块改革与中长期资金入市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20:13
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 - 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1][5] - 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 [1][5] - 科创板“1+6”政策举措加快显现改革效应,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 [5]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 [1][6]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 [1][6] - 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 [1][6] 中长期资金生态建设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 [1][6] - 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1][6]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1][6] 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 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效率、扩大投资范围 [6] - 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当日落地 [6]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 [6] 风险防控与投资者保护 - 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 [7] - 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 [7] - 发布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推出23项务实举措 [7] 资本市场发展环境 - 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被持续重估和配置 [3] - 新产业新业态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需要更大规模耐心资本和更包容融资环境 [3] - 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大,稳健性和均衡性成为资产配置优先选项 [3]
华联期货股指周报:大盘震荡消化或接近尾声-20251026
华联期货· 2025-10-26 21: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盘震荡消化或接近尾声,建议中线择机加仓,中期看多股指,操作上中线多单剩余多单持有,设好止盈,择机再加仓;期权上,买入看跌期权保护多单 [9] 各部分总结 基本面观点 - 上周大盘震荡攀升创新高,四大指数和风格指数全线上涨,成长风格指数涨幅最大,申万行业多数板块上涨,通信等TMT板块领涨超11%,仅农业和食品饮料收跌 [4] - 2025年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升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0.0%,较上月降0.3个百分点,经济有修复态势但仍在收缩阶段,9月制造业PMI供需两端小幅修复,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回落 [4][28] - 中长期信贷增长率连续28个月回落至6.30%且继续下降 [4][36] - 一季度A股业绩有企稳迹象,4月实施美国对等关系后二季度业绩回落,二三季度抢出口后业绩仍受考验,2025年二季度除IH小幅回升其他三大指数业绩回落 [4][58] - 上证指数估值为16.9474,上轨值为15.58,处于2010年以来91.92分位数,创业板估值相对低位,上证指数估值处于高位 [5][69] 资金面 - 融资融券2024年净流入2748亿,2025年截止10月23日净流入6349亿,前五个交易日净流出62亿 [6][73] - 私募基金总规模今年增加7182亿,7月增加3254亿、8月增加470亿,今年新备案规模3062亿,7月备案规模792亿,8月备案规模428亿 [6][75] - 2025年二季度险资持有A股股票基金市值增加2513亿,上半年增加6419亿 [6][76] - 2025 - 04 - 07到2025 - 10 - 24中ETF规模增加979亿元,上周减少307亿,截止10月24日今年ETF资金净流入9亿 [6][81] - 截止9月30日,2025年新成立股票型基金份额3233亿,三季度份额1370亿;新成立混合型基金份额为1036亿,三季度份额为530亿 [6][84] - 2025年7 - 9月资金从银行体系向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等非银渠道转移 [88] - 截止上周末,2023年IPO融资3565亿,2024年673亿,2025年810亿 [96] - 近一周(2025 - 10 - 17到2025 - 10 - 24)ETF份额增加247.79亿份,总规模增加78.44亿元 [98] - 上周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大幅净减持101亿 [102] - 10月中旬限售股解禁量较大 [103] 政策 - 政治局定调房地产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央行创设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证监会提出并购重组和市值管理有望提升市场活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发布,每年有望为A股新增八千亿长期资金 [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明确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延长考核周期,巩固形成落实增量政策合力 [38]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化债举措,前两部分将增加10万亿元地方化债资金,2024 - 2028年间地方需消化隐性债务总额大幅降至2.3万亿元 [43] - 央行降息降准,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利率等多项措施,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再贷款额度,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 [44][46] 指数行业走势回顾 - 上周四大指数全线上涨,风格指数全线上涨,成长风格涨幅最大,申万行业多数板块上涨,通信等TMT板块领涨,仅农业和食品饮料收跌 [4][16][19] 主力合约和基差走势 - 四大指数企稳反弹,IM贴水高位震荡,IC/IF、IC/IH止跌企稳,IH/IF震荡,IM/IF、IM/IH止跌 [22][24] 各指数营收和净利润 - 深圳成指等部分指数2025年中报营收增速回升,其他指数增速回落或转负;归母净利润方面除上证50指数外多数指数增速回升 [55] 技术面 报告提供了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日线走势图,但未对技术面进行分析总结 [104]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资本市场生态与投资理念正经历深刻重构
环球网· 2025-10-24 16:08
持续提升入市便利度 要让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离不开一个健康、完善的市场生态。近期,资本市场在资产端、交易端和执法端 协同发力,为长期资金营造更友好的投资环境。 资产端来看, 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分红与回购,使一年多次分红逐步成为"标配",沪深300股息率显著提升, 权益市场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在交易端,资本市场持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在近日公开表示,上交所持 续完善ETF产品谱系,加大中低波动产品创新力度,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随着宽基、红利、自由现金流、债券等契 合中长期资金配置的ETF产品日益丰富,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渐提升。并完善适配中长期资金投资的制度环境,研究优 化做市机制,在提升市场活跃度的同时,积极构建从指数到指数化产品,到ETF期权等指数化投资的生态链条。 执法端, 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夯实市场诚信基础。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随着A股三季报的密集披露,一幅清晰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中 长期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涌入市场。从上市险企因投资收益大增而业绩"预喜",到国内ETF ...
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 资本市场生态加速重构
证券时报· 2025-10-24 07:37
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态势 - 权益投资收益大增带动上市险企业绩预喜,新华保险、中国财险、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涨幅在40%至70%左右 [3] - 国内ETF总规模持续创新高,外资大行持续超配A股企业,部分外资在三季度瞄准A股跑步入场,银行股和行业龙头最受青睐 [1][3] - 基金发行持续升温,新发产品数量和募集份额均提升,本周有30只公募基金开启首发,指数产品及主动权益产品占绝对多数 [3] - 保险和银行理财增量资金进场步伐加快,新基金发行全面提速,企业年金入市比例增加,资本市场虹吸效应显现 [3] 政策推动与市场影响 - 以去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发布为始,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加大入市力度 [4]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两项货币工具创设以来,为市场注入活水超数千亿元 [4] - 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提高了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市场估值体系向价值导向回归,为科技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1][4] 市场生态建设举措 - 在资产端着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鼓励分红、回购,一年多次分红逐步成为上市公司标配 [6] - 沪深300股息率提升,权益市场投资价值凸显,加强把好市场入口关、出口关,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支持标杆性高科技企业登陆A股 [6] - 在交易端持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上交所持续完善ETF产品谱系,加大中低波动产品创新力度,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 [6] - 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指数272条,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丰富产品支撑,完善适配中长期资金投资的制度环境,研究优化做市机制 [6] - 在执法端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 [7] 未来发展方向 - 大力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仍是资本市场主旋律 [1][9] - 需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落实长周期考核,打通险资等入市障碍 [9] - 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督促基金公司端正经营理念,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需求的产品,优化产品注册流程,推动指数化产品创新 [9][10] - 建议为长期资金提供精细化对冲工具,如发展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对因市场剧烈波动导致的短期大额亏损给予阶段性流动性支持 [10]
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 资本市场生态加速重构
证券时报· 2025-10-24 01:13
中长期资金入市态势 - 权益投资收益大增带动上市险企三季报预喜,新华保险、中国财险、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涨幅在四成到七成左右 [1][2] - 国内ETF总规模持续创新高,外资大行持续超配A股企业,部分外资在三季度瞄准A股跑步入场,银行股及行业龙头最受青睐 [1][2] - 基金发行持续升温,新发产品数量及募集份额均提升,本周有30只公募基金开启首发,指数产品及主动权益产品占多数 [2] 政策支持与市场生态建设 - 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入市意愿 [3]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两项货币工具为市场注入活水超数千亿元 [3] - 资产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出台市值管理指引,鼓励分红回购,沪深300股息率提升,一年多次分红成上市公司标配 [4] - 交易端持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工具,上交所完善ETF产品谱系,加大中低波动产品创新,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指数272条 [4] 市场影响与未来方向 - 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市场估值体系向价值导向回归,为科技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1][3] - 中长期资金入市带来稳定增量资金,改善市场流动性结构,提升市场对优质资产的定价能力 [3] - 未来需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优化生态,加大政策供给,完善中长期资金财税政策、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 [7] - 建议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落实长周期考核,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为长期资金提供精细化对冲工具 [7]
鑫闻界丨中邮人寿年内第三次举牌,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再掀高潮
齐鲁晚报· 2025-10-23 20:59
险资举牌行为概况 - 中邮人寿年内第三次举牌上市公司,分别于5月举牌东航物流A股、7月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以及本次举牌中国通号H股[1] - 险资年内举牌上市公司次数已达30余次,远超去年全年的20次[1] - 多家险企如中国平安人寿、长城人寿、瑞众人寿及中邮人寿等在年内对不同上市公司进行多次举牌,部分险企在持股达5%后再次增持,多次触发举牌线[2] 险资举牌标的偏好 - 险资举牌标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环保等行业[1] - 险资尤为青睐上市公司H股,在30余次举牌中,对H股的举牌次数达到30次[1] - 根据一季报数据,险资重仓434只个股,银行股依然是险资最爱,通信股次之[1] 政策引导与市场影响 -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联合印发方案,从实施长周期考核、加大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等多角度引导保险资金入市[1] - 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给予险资更多入市空间[1] - 随着2025年上市公司三季报逐渐披露,保险公司持仓情况将揭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