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向科技要产能 助力全年粮食丰收
央视网· 2025-05-31 20:37
小麦收获进展 - 黄淮海、西北麦区小麦正加紧收获,江苏3600多万亩小麦陆续成熟,投入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5000多台 [3] - 陕西1400多万亩小麦开始收割,关中平原收获期较往年提前3到7天,农业部门通过智慧平台科学调度农机 [3] 东北地区春耕情况 - 辽宁水稻插秧进度超84%,营口投入5300多台插秧机中近半数为无人插秧机,栽插速度每分钟40米,单机每小时作业超5亩,效率提升30% [5] - 黑龙江春耕基本结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超2.2亿亩,大面积推广高性能播种机精量播种,提升播种速度与质量 [5] 科技助力夏管 - 湖北宜昌中稻秧苗生长关键期,农户通过手机农业智慧软件监测秧苗生长热力图,农技人员提供远程指导 [7] - 广东1300多万亩早稻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清远市采用搭载AI视觉模型的多光谱智能巡田无人机,智能识别作物长势与病虫害 [7] - 广东大力推广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7]
20人!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评选结果公示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21:36
活动概述 - 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评选结果揭晓 拟表彰胡祝林等10人为"十佳达人" 陈鸿雁等10人为"优秀达人" [2][3][26][27] - 活动自2024年11月25日启动 历时数月 旨在通过短视频传播农业实用技术 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4][5][22] 活动内容与成果 - 活动期间开展系统性内容创作和账号运营培训 提供丰富媒体曝光资源 [6][7] - 农技达人们聚焦广东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围绕关键农时季节和区域产业需求 创作发布大量接地气、易学实用的短视频作品 [9][10][11] - 短视频内容涵盖荔枝疏花压花与病虫害防治、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与水质管理、特色果蔬栽培技术、智慧农业装备应用、农产品品牌打造与电商销售技巧等 [10][11] - 活动累计收到参赛作品超过3500条 相关视频总观看量破1亿次 在抖音等平台形成热门话题 [12][13][24] 参与群体 - 参与群体包括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广东农村乡土专家、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涉农企业技术人员以及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等 [7][8][22] 评选流程 - 评选经过作品征集、展播、大众投票、专家评审、复审等多个环节 [17][26] - 公示期自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 共5天 [27][28] 获奖名单 - 十佳达人包括胡祝林(梅州柚)、梁伟钊(新会陈皮)、林进杰(南药)等 产业方向涵盖果树、南药、水产等 [34][35] - 优秀达人包括陈鸿雁(果树)、黄金叶(果树)、齐同俊(水产)等 产业方向涵盖果树、水产、畜牧、蔬菜等 [36]
科技植沃野 迸发新生机——“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二
河南日报· 2025-05-27 07:38
农业科技应用 - 河南8500万亩麦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效种植,采用北斗导航播种技术确保行距均匀[4] - 滴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推广,单个农户可独立完成300亩小麦的5次灌溉,效率提升显著[7][8][9] - 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省人力,从传统7人20天浇灌缩减至1人完成,同时实现节水30%[9] 技术推广模式 - 农技人员通过"大户示范+农户跟进"模式推广新技术,种植大户成为技术传播节点[11][12] - 建立"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联动体系,前端提供良种,中端配套栽培技术,后端对接加工需求[16] - 农技推广采用多媒体手段,技术指导视频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零距离传播[9] 社会化服务创新 - 种植大户转型为农业服务商,如浚县合作社服务面积达数万亩,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13] - 先进农机应用提升产量,大型机械使整地播种质量提高,联合收割机作业损失率降低15%[13] - 社会化服务组织定制高产套餐,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提供差异化种植方案[14] 育种与机械研发 - 神农种业实验室使用"时光加速器"技术实现小麦一年四熟,缩短育种周期[15] - 河南农大改进收割机结构,增加智能识别模块,实现滚筒转速自动调节以减少收获损失[18] - 专家团队针对品种特性制定配套栽培技术,通过管理优化使良种增产潜力提升20%[15]
“智”耕向日葵田、猕猴桃机械授粉 农业科技助力丰产丰收
央视网· 2025-05-25 17:13
农业机械化升级 - 黑龙江省甘南县采用气吸式播种机实现向日葵播种效率从人工每天6-7亩提升至100亩以上 播种精度和作业效率显著提高[3] - 播种机集成播种 施肥 镇压功能 通过气压控制实现种子精准定位 单台设备仅需1名驾驶员即可完成全流程作业[3] - 贵州修文县猕猴桃授粉采用电动授粉机 单株授粉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1分钟 配合花粉分离机等设备使用工成本降低80%以上[9] 科学种植技术应用 - 甘南县向日葵种植采用"种两行空一行"模式 优化通风光照条件 配合平播垄管技术保持土壤墒情 降低病害发生率[4] - 田间部署物联网设备 小型气象站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精准种植建议 实现从经验种植向科技种植转型[5] - 修文县建立完整机械化授粉体系 包含花粉分离 烘干 提纯设备 计划明年全面推广以推动产业提质降本增效[9] 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甘南县向日葵种植面积扩大至万亩规模 企业提供统一供种并签订定向收购协议 保障农户销售渠道[5] - 当地申请政策扶持推出种植商业保险和轮作补贴 切实增加农户收入[5] - 修文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6.7万亩 机械化授粉技术首次实现全程应用 有效解决花期集中导致的用工荒问题[8][9] 品种与加工专业化 - 甘南县种植不同品种向日葵 包括坚果加工用和榨油用品种 实现专业化定向生产[5] - 科学种植确保种子株距行距严格统一 播种深度3厘米 肥料埋深7厘米 为初期生长提供充足养分[4]
科技追“丰”正当时 打赢“三夏”关键仗
科技日报· 2025-05-21 09:23
科技助力农业抗旱 -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种植大户采用耐旱小麦品种"洛旱22",其根系可达3米以上,远超普通小麦,在河南、陕西、山西等旱作区大面积推广[2] - 吉林省大遐畜牧场农业公司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传感器实现精准灌溉,每亩地可节约26吨水,提升水肥利用率[3]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白马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高标准农田,灌溉条件便利,已浇灌4遍水,托管流转1.8万亩土地[4] 水利工程与水资源调度 - 河南省水利厅组织大中型水库下泄11.51亿立方米水量,235处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23.9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843.44万亩次[4] -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利用引洮供水工程,建立精细化调度体系,灌溉覆盖面积扩大至120万亩,缓解农作物"干渴"危机[4] - 定西市安定区采用覆膜保墒技术和智慧水利工程,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实现科学精准灌溉[4] 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 - 吉林省大遐畜牧场农业公司采用精密播种、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 -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双城村农技人员开展"一对一"指导,涵盖水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5][6]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指导农户科学浇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
65万元的大豆播种机,好在哪?(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智能播种技术应用 - 智能播种机采用气吹技术播种大豆,株距9厘米,根瘤菌剂流量每秒0.8毫升,播种深度保持3厘米[2] - 设备配备独立喷嘴实现种子与根瘤菌剂同步喷洒,避免传统拌种工序[3] - 播种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株距控制精准,误差率低于2%,实现下种均匀[6]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传统播种需4人操作日播5垧地,智能设备仅需2人日播20垧地[6] - 种子用量从每垧180斤降至140斤,节省成本240元/垧[6] - 单台设备年播种面积达350垧,除自用外服务其他农户,年净收入5.4万元[6] 产量与经济效益 - 大豆单产从5400斤/垧提升至8100斤/垧,增幅达50%[6] - 按2.03元/斤售价计算,每垧地增收5400元[6] - 设备购置成本65万元,国家补贴2万元,综合年收入12万元,预计5-6年回本[5][6] 农业技术创新 - 气吹播种技术避免种子损伤,实现出苗整齐度提升[3] - 流量控制器确保每粒种子精准获取菌剂,参数调整通过触控屏完成[6] - 当前技术局限在于菌剂仅能浅施3厘米,需攻关5厘米以上深施技术[6] 生态效益表现 - 化肥使用量从250斤/垧降至复合肥补充,成本从500元/垧显著降低[3][5] -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2012年提升0.3%,改善土壤透气性[6] - 根瘤菌生物固氮满足大豆50%-75%需氮量,减少氮肥依赖[4] 行业政策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智能农机成为重要实施载体[7] - 农机企业提供设备操作培训服务,降低农户使用门槛[5] - 技术升级方向包括耐逆性菌种培育和配套保险政策开发[7]
科技助力“三夏”开启“加速度” 广袤田野唱响丰收赞歌
央视网· 2025-05-17 16:35
前几天,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对这一片小麦进行了测产。经过严谨的称重和计算,这一片小麦的平均亩产达到了453公斤,按照重庆水稻亩 产600公斤左右,这一片田一年的粮食产量就会超过2000斤,亩均收益在3000元左右。 当然,这么理想的种植效果离不开农业科研人员的努力。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正在进行土壤取样,他们要对这一季小麦对氮肥等肥 料的利用效率进行测定,为来年的种植提供参考。 央视网消息:"三夏"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抓好"三夏"生产对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这段时间,重庆的30万亩小麦 陆续开镰收割,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重庆潼南区八角村的小麦种植基地连片种植的小麦有600多亩,现在小麦从麦秆到麦穗都已经变成金黄色,麦粒儿也十分硬实,小麦已完 全成熟。这两天天气很好,三台收割机正在同步收割,预计5小时左右就能完成这一片200多亩小麦的收获。与人工收割相比,效率提升了50倍 左右,这些收获了的小麦马上就会被送到烘干厂进行烘干,然后被打磨成面粉,制作重庆人最爱的重庆小面。 重庆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小麦一收获完,这里就会种上水稻、玉米等作物。像不远处的这块田,在10天前种的还是小 麦,但 ...
田间地头尽显“科技范儿” 希望的田野勾勒出丰收脉络
央视网· 2025-05-17 10:39
夏粮生产进展 - 河北33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灌浆期 采用自走式农业灌溉机器人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节水40%-50% [4] - 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 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病虫害和气象数据实时监测 [4] - 湖南已收获1915万亩油菜 预计5月20日前完成 贵州863万亩油菜收获进度超40% [7] - 辽宁粮食作物播种4187万亩 占预计面积77.8% 吉林玉米播种进度超90% 新增保护性耕作200万亩 [10] 小麦主产区分布与收割时间 - 西南麦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种植面积1500万亩(占全国4.5%) 已率先开镰 [14] - 长江中下游麦区(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种植1817万亩(占5.4%) 5月下旬开镰 盛产弱筋小麦 [16] - 华北和黄淮海麦区(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江苏)占全国70%面积和80%产量 5月底至6月中下旬收割 [18] - 西北麦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6月底开镰 春小麦产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7-8月收割 [19] 技术应用与产量规模 - 邯郸市采用智能灌溉系统优化路径规划 诸城市利用遥感技术指导田间管理 [4] - 长顺县通过统一耕种实现油菜标准化生产 彰武县使用气吹式免耕播种机提升玉米种植效率 [7][10] - 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3.4亿亩 夏粮产量占全年总产20%以上 其中冬小麦占比超90% [10][19]
130亿,孙正义重仓的独角兽破产
虎嗅APP· 2025-04-24 21:37
农业科技独角兽Plenty破产事件 - 核心观点:曾估值19亿美元的农业科技独角兽Plenty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孙正义又一笔重金投资失败 [1][7] - 破产原因:长期亏损未盈利、创始人重心转移、融资环境恶化、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8][9][11] - 行业背景:垂直农业领域多家独角兽相继破产,反映行业普遍存在的估值泡沫和盈利难题 [11][14] Plenty发展历程 - 创立背景:2014年由Matt Barnard和Nate Storey创立,采用垂直水培技术,宣称产量比传统农业高350倍且仅耗水1% [3] - 融资历程: - 早期融资:2014-2016年完成2600万美元种子轮和A轮 [4] - 关键转折:2017年软银领投2亿美元B轮,创当时农业科技最大单笔融资 [5] - 后续融资:2019年1.75亿美元C轮、2020年1.4亿美元D轮、2022年4亿美元E轮,累计融资近10亿美元 [6] - 估值变化:巅峰期估值达19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2022年后估值暴跌99% [1][9] 商业模式问题 - 成本困境:未公开具体成本数据,但消费者支付意愿与生产成本存在巨大差距 [9] - 扩张失败:原计划全球建500个农场,实际仅存1个草莓农场运营 [9] - 管理问题:创始人转向其他项目,核心技术高管无限期休假 [9] - 行业通病:过度依赖资本输血,商业计划和财务模型脱离实际 [11] 孙正义投资风格反思 - 投资特点:偏好"赌大"策略,Plenty和eFishery等农业项目均获多轮重注 [13] - 当前困境:全球独角兽融资难度加大,2024年持平或折价融资比例达25% [14] - 案例对比:Bowery Farming(融资7亿美元后倒闭)、AppHarvest(融资超7亿美元后破产) [11] 行业现状 - 技术争议:室内农业虽具创新性,但实际经济效益未达预期 [3][10] - 资本退潮:投资人转向谨慎务实,无盈利能力企业首当其冲 [14] - 数据造假:部分企业存在财务夸大现象(如eFishery虚报收入5倍) [13]
130亿,孙正义独角兽破产
投资界· 2025-04-22 16:08
公司概况 - 知名农业独角兽Plenty成立于2014年,采用室内垂直农业技术,目标是在全球主要城市建立农场[4] - 独特技术包括20英尺高水培塔、LED灯气候控制,宣称比传统农业产量高350倍且仅消耗1%水资源[7] - 累计融资近10亿美元,估值峰值达19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贝索斯、沃尔玛等[2][6][8] 融资历程 - 2017年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软银领投),创当时农业科技领域最大单笔融资[6] - 2019年C轮融资1.75亿美元,2020年D轮融资1.4亿美元,均由软银领投[8] - 2022年E轮融资4亿美元(软银跟投),再创全球农业公司融资纪录,总估值达19亿美元[8] 破产原因 - 消费者支付意愿与成本存在巨大差距,零售业务拓展慢于预期[10] - 创始人重心转移,核心高管离职,公司成立十年从未盈利[10] - 负债总额1亿-5亿美元,2022年后融资失败,估值暴跌99%[10] - 原计划建设500个农场,实际仅剩1个草莓农场运营[10] 行业现状 - 同类垂直农业公司Bowery Farming(融资超7亿美元)和AppHarvest(融资超7亿美元)相继破产[11] - 农业科技公司普遍依赖资本输血,商业计划脱离实际盈利能力[10][11] - 2024年全球25%初创公司面临折价融资,创十年新高[13] 投资反思 - 软银愿景基金多轮重仓,但投资逻辑受质疑,类似案例包括印尼eFishery(虚报营收5.95亿美元)[13] - 当前投资环境趋向谨慎,无盈利能力的独角兽面临淘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