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

搜索文档
郑开同城化“腰部”发力 中牟迎来发展新机遇 郑州出台措施支持中牟新区建设
河南日报· 2025-06-09 08:30
中牟在郑州市的"待遇"变了,从"百强县"到河南省第一个省级新区,如今,更多领域开始"先行先试",享受 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一样的政策待遇。 为加快推进河南中牟新区(以下简称"中牟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6月5日,郑州市政府印发《郑州市 支持河南中牟新区加快发展若干先行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先行政策措施》),一方面将中牟新区规划纳 入郑州市规划体系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支持中牟新区享受郑州市中心城区政策。 郑开同城化"腰部"发力,中牟新区迎来发展新机遇。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骨骼系统",也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根据《先行政策措施》,重点将中 牟新区建设纳入全市轨道交通、枢纽体系,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等专项规划,例如支持中牟新区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G310改扩建、科学大道、金龙路、平安大道等重点骨干交通项目建设,推动低运量轨道 交通T1线项目实施,支持中牟新区内更多地铁线路、站点纳入郑州地铁四期规划。 这意味着郑州市以交通"硬联通"促进县区发展"软融合",让地理距离转化为发展红利。 2024年11月,河南中牟新区挂牌成立,规划面积730平方公里,明确了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 引领区、 ...
综述:宜业宜居 协同创新——外国在港领团商界看好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
新华社· 2025-06-07 21:27
科技产业升级 - 腾讯展厅展示全球首个新一代"数字藏经洞",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物理渲染等技术实现敦煌艺术沉浸式体验[2] - 极飞科技智慧农业装备亮相巴西农业科技展,其载重强、速度快的农业无人机成为科技惠农标杆[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第二,大湾区"半小时科研圈"持续吸引全球人才[2] - 法国再保险(亚洲)计划布局生物医疗、低空经济等科创前沿领域,把握区域协同发展机遇[3] 区域协同与双向赋能 - 参访团考察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在智能驾驶、机器人技术、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实效[4] - 菲律宾驻港总领事关注大湾区内地企业"出海"诉求与外资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的需求,计划搭建与东盟的双向投资桥梁[4] - 印尼国家银行香港分行高管强调"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协同效应将辐射国际市场[4]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展现大湾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模式,被评价为"技术试验场"和"企业家精神孵化器"[5] 产城融合与创新生态 - 珠海金山软件园游戏产品获荷兰驻港总领事盛赞,体现大湾区多元产业在政策支持下的蓬勃发展[7] -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和"优质生活圈",覆盖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加速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建设[7] - 香港欧洲商务协会主席认为大湾区宜业宜居环境是吸引人才与资金的关键因素,堪比越南岘港、西班牙马拉加等优质旅游目的地[6][7]
中牟新区获18项政策支持 郑开同城化迎来新进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20:25
郑开同城化政策支持 - 郑州市发布18项政策支持中牟新区加快发展 包括编制规划 下放权限 项目倾斜 财政补助等 [2] - 依法依规下放部分市级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权限至中牟新区 提升决策自主权 缩短审批流程 [1] - 中牟新区在低运量轨道交通 城市更新 保障性住房等领域享受郑州市中心城区同等政策待遇 [3] 发展规划与层级提升 - 将中牟新区纳入郑州市规划体系统一管理 衔接市"十五五"发展规划及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 [2] - 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增强人才资本吸引力 [2] - 政策落实后中牟新区地位实质性提升 与郑州中心城区实现同等规划 政策 待遇 [3] 产业布局与差异化发展 - 支持中牟新区建设汽车智能网联 生物医药 新型储能等专业园区 郑州市制造业专项资金向新区倾斜 [5] - 需避免与周边区域业态重合 通过市级规划引导差异化定位 完善统一大市场促进资源合理流动 [5] - 中牟新区定位为郑开同城化"先行区" 重点承接汽车零部件 装备制造等产业 [4][5] 区域协同与城市功能 - 中牟新区位于郑开同城化核心区域 承担过渡带和产业承接带功能 [4] - 政策同步加速新区城市化进程 扩大郑州发展空间 巩固中原城市群核心地位 [3] - 2020年提出郑开同城化概念后 经济总量和辐射带动成效显著 中牟新区发展为关键新增动力 [4]
济南都市圈协同立法工作正式启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6-06 20:38
据悉,去年10月,济南都市圈六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召开主任联席会议,共同签署《济南都市圈城市人大 工作协商合作机制纲要》,标志着济南都市圈城市人大之间工作协商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为推进都市圈 协同立法工作开展提供了遵循。 推动济南都市圈实现一体化发展是开展协同立法的重要目标之一,即为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 业协同共进、要素自由流动等提供统一的规则和坚实的保障,从而有效解决因各市规则差异导致的合作 障碍。协同立法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分 工协作、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立法项目协作。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六市人大常委会将提前谋划,统筹明年立法计划,对协同立法项目进 行协商论证,深入研究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共性法律问题。同时,将探索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对协同立法 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按照框架协议,济南都市圈协同立法将立足济南都市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聚焦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等领域开展 协同立法。 当前,济南都市圈作为落实黄 ...
程丽辉:以系统化思维重构产业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6-06 08:21
作为改革试验田,国家级新区肩负着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培育新增长极的重任。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 聚焦"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国家级新区,依托秦创原总窗口,以"三项改革"突破制度壁垒,探索出"科 技赋能—创新驱动"的产创融合路径,打通科技与产业转化通道,以跨区域协同机制加速西咸一体化进 程,为区域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生态重构"提供了启示。 西咸新区突围的关键,在于以系统性改革重塑发展逻辑。通过权益激励、要素流通等改革释放科研活 力,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打破行政边界,构建"创新在新区、制造在全域"的跨 区域创新共同体,以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要素高效配置。实践证明,国家级新区需以生态化思维重构产创 融合与区域协同的底层逻辑,跳出传统路径依赖,实现从"政策洼地"向"创新高地"跃升。 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以系统化思维重构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生态。一是要深化制度创新。实施职务科技成 果单列管理、先用后转等改革试点,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协同机制,加速创新要素流动与成果转 化。二是要优化服务生态。依托"需求揭榜—联合攻关"对接平台加速技术供需匹配,强化"科技母基金 +参股子基金+专项孵化"的金融支撑,引导资本精准 ...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将在武汉举行 中部六省省会探索区域协同新模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23:07
大会概况 -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拟定于6月13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 主题为"慧聚江城数智领航" 设置1场主论坛、6场分论坛和1场软件互动市集 [1] - 大会作为我国软件领域重要论坛活动之一 历年参会规模达800人左右 本届首次设立工业软件喻家山论坛 集中展示华中科技大学工业软件创新实力 [1] -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将签署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合作协议 围绕航天、船舶、汽车等高端场景 汇聚多方资源共商发展新模式 [1] 产业发展目标 - 武汉计划到2030年实现软件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发展水平跃居全国第一梯队 [1] - 东湖高新区软件业务收入规模目标3000亿元 聚集超40万软件研发人员 形成以华为武研所为代表的"1+N"研发中心体系 [3] 重点技术领域 - 武汉将深化开源创新体系 发展基于开源鸿蒙、RISC-V的操作系统+芯片技术底座 推出医疗、教育等行业专用版开源系统 [2] - 重点突破工业软件、基础软件领域 包括机器人操作系统、汽车操作系统、EDA等标志性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 特色产业布局 - 培育网络安全产业核心腹地 依托国家网安基地人才优势 [2] - 打造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重要基地 发挥武汉大学等技术优势 [2] - 推动"车谷""光谷"融合 把握"软件定义汽车"趋势 建设智能汽车软件创新高地 [2]
又一跨省轨交运营公司成立,长三角轨交一体化运营渐近
第一财经· 2025-06-05 19:42
依托轨道交通形成的这张超级网络,长三角也在持续打破行政边界对资源要素流动的限制,共同打造统一大市场先行区,形成 区域创新共同体、产业协同体的深层布局。 "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正从技术标准统一深化至跨省协同运营。 6月3日,苏皖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在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股东包括南京地铁集团、滁州市滁宁城际铁路开发建设 有限公司、马鞍山跃马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24.5%、24.5%。 加上2024年12月成立的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一体化已渐行渐近。 轨交跨省运营协同 近年来,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建设,长三角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取得积极成效,但跨省协同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 善。 2024年6月6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发改委签订《关于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计划,三省一市将先 期成立环沪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后续以两个公司为基础研究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主要运营 长三角地区不承担国铁路网功能的跨省市线路,推动长三角地区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注册地为上海市徐汇区, ...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版图报告发布:人才友好指数整体表现突出 建议加强跨区域协调机制建设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30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金保障、国土空间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5.5%、3.7%和0.1%。"中国 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在发布《报告》时介绍称。 在产业发展维度,长江经济带总体保持稳定发展,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处于引领地位。下游城市聚焦 新兴产业发展,中游城市聚焦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上游城市探索资源禀赋驱动型升级。产业发展环境 改善、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尤为显著。 在科技创新维度,相关指数连续5年上升,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发展动能。由于发展动能分化,区域差 距逐年扩大,科技创新指数呈现"下游>上游>中游"、下游科创高地引领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6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编撰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版图报告》(下称《报告》)在四川省宜宾市 发布。《报告》以定量的研究方法全面评估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金保 障、国土空间、人才友好、生态安全六大维度的工作成效。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流域、各 维度评价指数在2017年至2022年的6年间稳步提升,其中人才友好指数整体表现突出,城市政策各具特 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发布会上致辞时表示,"做深、做实、做好长江经济带研究 ...
湾区设计力,破界赋新章:中国好礼·文创大赛暨2025广州市南沙区第五届文创大赛正式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2:38
大赛概况 - 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中国好礼产业促进中心、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南沙文化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好礼·文创大赛暨2025广州市南沙区第五届文创大赛"在南沙湾启动 [1] - 大赛以"破界创变 礼赋新章"为主题,汇聚湾区创意人才、企业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技艺与城市文化 [3] - 标志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 [4] 赛事亮点 - 首次携手国家级平台"中国好礼",该平台是商务部、中宣部、文旅部等六部门连续四年入选《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 [3] - 联合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晶瞳科技有限公司、南沙游艇会等品牌企业共建企业命题赛道 [6] - 奥运跳水冠军、广州市南沙文化会副会长郭晶晶表示赛事强化"设计+产业"融合路径 [9] 赛事数据与影响 - 南沙文创大赛吸引了超过5500名设计师参与,其中港澳青年超过1200人 [11] - 国家级平台"中国好礼"首次将资源体系导入地方赛事,通过选品孵化、数字展贸、全国渠道链接等支持优秀作品进入市场 [11] - 南沙文创大赛作为湾区文创重要实践平台,具备突出的设计力与文化潜能 [13] 赛道设置与资源整合 - 创新设立七大主题方向,围绕城市文化表达与品牌应用场景双线并进 [13] - 部分赛道聚焦城市文化、文旅传播与现代科技的当代表达 [13] -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港湾街道办事处、广州市南沙文化会、广州晶瞳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大赛合作框架协议 [15] 赛事支持与活动 - 延续"企业导师制度",为参赛设计师提供全流程支持 [15] - 首次引入"中国好礼"国家级评选机制,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纳入年度推荐名录和产品备选数据库 [21] - 通过高校宣讲会、文创游学交流、POP-UP快闪展、深化设计交流、海外巡展等活动构建"游、学、创"融合生态 [21] 未来展望 - 大赛将进一步深化与港澳院校、企业的合作,邀请更多港澳青年学生实地探访南沙 [23] - 联手海内外设计机构与高校资源,推动优秀设计力量的跨区域、跨文化交流 [23] - 南沙文创大赛正以开放、融合、国际化的姿态构建具有辨识度的中国文创新生态 [23]
重庆两江游“遇见”广州珠江游
广州日报· 2025-05-29 19:37
始创于1985年的重庆两江游,近40年长盛不衰。重庆游轮中心数据显示,去年重庆两江游完成客运量358万人 次。"工作日的船票相对容易买,休息日比较难抢,碰上黄金周几乎一票难求。"重庆长航两江游事业部总经 理何振波介绍,两江游分日游、夜游,其中,夜游最受欢迎,在去年的游客中,夜游航班客运量约占 84.4%。 Cityboat=夜景+夜宴+夜购…… 重庆自古便是山水名城,嘉陵江、长江穿城而过,形成两江四岸、高低参差的独特地貌。四岸之上,吊脚楼 群、来福士广场等古今建筑鳞次栉比;两江之中,不仅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更有两江汇流时的"鸳鸯 锅"奇景。凭借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乘坐游轮体验两江游成为游客欣赏重庆风光的一个绝佳窗口。 夜色渐沉、华灯初上,珠江上,广州鹅潭印象号游船鸣笛出发,随着水波荡漾,"小蛮腰"、海心桥、高楼接 连映入游客眼帘,令人目不暇接。这条黄金水道如流动诗篇,凝聚着岭南文化的精魄与现代都会的华彩。乘 船游珠江,在"做加法"的游览中感受城市魅力。 重庆、广州两地依水而兴,江河游有机融合了山水、城市、人文等旅游场景,成为文旅产业名片、"城市水上 会客厅"。吹着江风,踏上游船,让我们一起开启游船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