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失衡
icon
搜索文档
减肥药进口潮推高对美逆差,小国爱尔兰意外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华尔街见闻· 2025-06-20 19:57
减肥药需求激增推动贸易逆差 - 今年前四个月美国从爱尔兰进口价值360亿美元的激素类药物成分,是去年全年进口总额的两倍多[1] - 这些药物成分占美国前四个月从爱尔兰进口710亿美元商品的约50%[1] - 进口货物中近100%最终目的地是印第安纳州,礼来公司总部所在地[1] - 爱尔兰因此跃居美国第二大商品贸易逆差来源国[1] 关税担忧引发囤货潮 - 公司争相在关税截止日期前将货物运至美国,导致两轮囤货潮[2] - 爱尔兰处于全球抢运潮中心,是美国制药巨头主要枢纽[2] - 艾伯维的肉毒杆菌素和默克公司的Keytruda等畅销药物均在爱尔兰生产[2] 减肥药市场供应链动态 - 礼来GLP-1药物Mounjaro和Zepbound今年销售额预计增长近一倍至300亿美元[4] - 礼来通过更快解决供应短缺问题从诺和诺德手中夺取市场份额[4] - 3-4月爱尔兰到美国的药品空运量增长一倍多[4] - 物流公司加班处理激增的药品运输需求和海关文件[4] 行业经济影响 - 新建减肥药成分工厂推动爱尔兰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近10%[3] - 诺和诺德成为欧洲市值最高公司,正投资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建厂[1] - 爱尔兰被美国财政部列入汇率操纵监测清单[3]
全球90%产能垄断,中国厂商“制霸”牛磺酸供应链
观察者网· 2025-06-20 19:47
行业动态 - 美国FDA新规要求婴幼儿奶粉和宠物食品必须添加牛磺酸,引发全球供应链震动 [1] - 牛磺酸价格单月暴涨75%,从13000元/吨涨至25000元/吨 [3] - 全球牛磺酸年需求量16万吨,现有产能14万吨,存在2万吨供需缺口 [9]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牛磺酸产能90%以上,形成垄断地位 [3] 公司表现 - 永安药业股价两个月内从9元飙升至28元,累计涨幅超200% [1] - 永安药业是全球唯一同时获得美国FDA医药级认证和欧盟EFSA安全认证的牛磺酸企业 [3][10] - 永安药业医药级牛磺酸产品单价高达8.2万美元/吨,毛利率82% [10] - 2024年永安药业医药级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20% [10] 市场前景 - 美国婴儿配方奶粉行业年收入约20亿美元,新规将带来838.4吨牛磺酸需求 [5] - 功能饮料中牛磺酸添加量提升至单罐400mg,推动上游需求井喷 [5] - 高端宠物粮渗透率突破35%,部分猫粮牛磺酸添加量达人类10倍 [5] - 中国年轻群体牛磺酸功能饮料消费量年增速达20% [5] 竞争格局 - 全球牛磺酸产能高度集中,永安药业现有产能5.8万吨 [9] - 圣元环保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4万吨食品级产能 [9][13] - 新和成有2万吨新产能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 [9] - 圣元环保采用环氧乙烷法工艺,成本比传统工艺低30% [13] 产品应用 - 牛磺酸在神经系统发育、心血管保护、抗氧化抗炎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5] - 永安药业计划推出抗疲劳、护肝、缓解眼部疲劳等功能性产品 [9] - 东鹏饮料能量饮料业务毛利率52.09%,接近60%,体现市场价值 [5]
清华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20 07:52
气候变化对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系统的影响 - 气候变化可能加剧高比例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系统中供需失衡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2] - 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和同丹助理教授在Nature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探讨气候适应性的全球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系统策略 [2] 研究方法与发现 - 研究团队采用调度优化模型评估高比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渗透率下气候加剧缺口导致的每小时成本增加情况 [4] - 在大多数国家,极端时期(成本最高的10%时段)未来可能变得更加昂贵,主要由于对灵活能源产能投资需求增加 [4] - 在SSP126情景下,47个国家极端时期平均每小时成本将增加超过5%,这些国家占全球未来电力供应的43.5%,最大增幅达23.7% [4] 解决方案与展望 - 通过制定因地制宜、针对各国具体情况的策略,协调实施多项措施,可以大幅降低风能和太阳能系统成本上升风险 [4] - 研究结果为构建未来气候适应性强且系统成本更低的电力系统提供了关键见解 [5]
今年迄今涨超49%!供需失衡与避险情绪刺激铂金飙升
新华财经· 2025-06-19 19:56
铂金价格走势 - 铂金现货价格持续上行 盘中最高触及1350美元 年内涨幅一度高达49% 飙升至近10年高点 [1] - 铂金期货持仓量与基金净多持仓均创近五年同期峰值 NYMEX铂金主力合约总持仓量从5月22日的70592手升至5月30日的77787手 [2] - 黄金价格逼近3500美元/盎司历史高位 铂金作为贵金属投资品同步上涨 金银比达3.5倍 [2] 供需分析 - 全球铂金市场预计2025年将出现96.6万盎司的短缺 [1] - 铂金一季度供应端同比萎缩10% 主要受南非洪水冲击及矿山老化影响 主力矿区产量骤降13% [1] - 2025年铂金总供应量预计同比下降4%至218吨 为五年来最低水平 [1] - 铂金需求在2025年第一季度逆势增长10% 其中首饰需求增长9% 投资需求环比激增28%至14吨 [1] - 中国铂金条需求大幅增长140%至1吨 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零售投资市场 [1] - COMEX铂金库存连续多日净流出 6月13日库存降至1246.06万盎司 [2] 行业趋势 - 铂金从工业金属向战略资源转型 投资价值正迎来重估 [1] - 氢能产业加速落地 每GW电解槽需0.5-1吨铂 铂金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的需求将长期增长 [2] - 金价持续高企推动铂金首饰需求复苏 铂金的结构性短缺或使其投资价值持续显现 [2] 市场观点分歧 - 短期来看 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性以及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金铂价差扩大触发黄金转铂金风潮 [1] - 高盛认为铂金价格上涨主要源于投机资金和ETF持仓增加 而非基本面实质性改善 [3] - 美国CPM集团表示若剔除投资需求 2024年铂金市场供应过剩2.6万盎司 2025年预计供应过剩达32.9万盎司 [3]
日本调整发债计划!大幅削减10%超长期国债发行,增发短期债券
华尔街见闻· 2025-06-19 14:34
日本政府债券发行计划调整 - 日本政府计划从7月起在每次拍卖中将20年、30年和40年期债券发行量各削减1000亿日元(约6.9亿美元),直至2026年3月底,超长期债券发行规模较原计划缩减约10% [1] - 20年期日本国债出售规模削减9000亿日元至11.1万亿日元,30年期削减9000亿日元至8.7万亿日元,40年期削减5000亿日元至2.5万亿日元 [1] - 为弥补缺口,财务省计划增加短期债券发行,2年期债券发行量将增加6000亿日元至31.8万亿日元,1年期增加6000亿日元至39万亿日元,6个月期增加6000亿日元至3万亿日元 [1] 债券发行总额及市场背景 - 修订后的债券计划草案显示,截至明年3月的年度日本政府债券 (JGB) 计划销售总额将减少5000亿日元(34.4 亿美元),至 171.8万亿日元 [2] - 这一调整是对近期日本国债市场剧烈震荡的直接回应,上月超长期收益率飙升至创纪录高位,多次拍卖需求疲软,供需失衡担忧加剧了市场动荡 [3] - 日本央行决定从下一财年开始放缓减少债券购买的步伐,显示其在撤除大规模刺激政策残余时更加谨慎 [3] 国际比较与潜在影响 - 英国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削减100亿英镑的长期国债发行,向短期债务融资倾斜,与日本策略类似 [3] - 增加短期债券发行意味着政府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债务展期,这将使财政状况更容易受到债券市场波动影响 [3]
黄金“滞胀”=铂金新高?突破1300美元大关,铂金今年已涨45%
华尔街见闻· 2025-06-19 09:57
铂金价格表现 - 铂金价格突破1300美元大关,创下近五年新高,年内涨幅高达44% [1] - 黄金价格年内累计上涨近30%,但目前在3400美元/盎司下方盘整 [1] - 白银价格触及十三年高点36美元上方 [4] 市场驱动因素 - 投资者正在寻找美元对冲工具,白银和铂金成为黄金之外的热点 [3] - 全球货币贬值交易延续,出现"黄金疲劳"现象,投资者向价值链下游寻找机会 [3] - 铂金市场处于结构性赤字状态,2025年预计短缺量高达96.6万盎司,高于此前预估的84.8万盎司 [5] - 现有地上库存仅能支撑三个月需求,预计赤字将持续到2029年 [5] 供需动态 - 汽车需求占全球铂金消费量的80% [5] - 中国铂金珠宝需求呈现强劲增长,一季度铂金珠宝制造同比增长26% [6] - 黄金珠宝向铂金的1%转换能增加70万盎司需求,使赤字预测几乎翻倍至160万盎司 [6] - 中国一季度黄金珠宝销量同比下降32% [6] 不同市场观点 - 铂金价格上涨导致实物支持的ETF资金流入进一步消耗市场浮动库存,可能推高价格平衡点 [5] - 若剔除投资需求,2024年铂金市场实际盈余2.6万盎司,2025年预计盈余32.9万盎司 [8] - 全球铂金库存量巨大,基本面表明铂金供应过剩 [9]
港股概念追涨|金银比差价存修复逻辑 白银价格短期涨幅领先黄金(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08:22
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白银原生低占比下白银产量与银价相关性较低,银价对供给驱动作用较弱,白银 供给弹性难寻。国内政策"两新"、"两重"等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高端制造业升级推进,白银需求有望 逐步释放增长弹性。海外制造业重建或为欧美长期产业诉求,中期欧美宽松周期有望持续,白银需求增 速空间打开。预计全球白银供需仍呈缺口,价格中枢有望逐步抬升。 白银相关港股企业: 中国白银集团(00815):中国白银集团是国家一家专业白银生产商及白银的综合经营商,业务覆盖白 银制造、珠宝新零售及白银交易的全产业链。公司旗下山南市金矿勘探取得突破,展现出大型金矿的潜 力。公司拥有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认证资质,生产的"银锭纯度达99.999%",处于全球最高水 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19亿元,同比下降20.97%;归母净利润996.6万元,同比下降 31.5%。 国开证券发布研报称,近期白银价格快速上涨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 智通财经APP获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白银价格的强势表现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国际贸易 环境改善,二是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带动资金加速流入白银市场。尽管白银的避险属性不及黄 金 ...
美联储今年或至少降息一次,很可能是因为“坏消息”!
金十数据· 2025-06-18 21:18
经济学家指出,失业率上升可能成为促使美联储最终重启降息的关键触发因素。自1月以来,美联储一 直按兵不动,将基准贷款利率维持在4.4%左右。官员们在近期讲话中表示,他们希望先观察特朗普的 重大政策调整(包括关税措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再考虑进一步降息。 中东局势的再度紧张,为陷入观望的美联储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官员们预计将在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结 束的两天政策会议上延续"按兵不动"的策略。但随着特朗普关税开始迫使消费者缩减支出,企业利润最 终受损并推高失业率,美国经济可能很快出现裂痕。这将给肩负维护劳动力市场重任的美联储发出降息 信号。 经济学家称,美联储政策制定者的最新经济预测可能显示,他们预计今年至少降息一次,而这很可能是 由于负面经济消息所致。"随着关税开始拖累增长,失业率上升,美联储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降 息,"富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杰伊·布赖森(Jay Bryson)对CNN表示。 尽管美联储最终可能降息,但其周四的预期决策可能让特朗普不满。特朗普此前已多次抨击美联储主席 鲍威尔未及时降息,大骂其"傻瓜"、"蠢货"。 更大的担忧:滞胀风险下的政策困境 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大幅加征关税后,鲍威尔预测美联储 ...
伊以冲突下的油价迷局:短期见顶与长期供需重构现
36氪· 2025-06-18 08:07
建立了这样的逻辑框架,再来看这次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对后市的判断应该会清晰、客观很多。 事实上,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原油对双方第一轮冲突的上涨反应就已经行近尾声,涨幅开始收缩。最近几天伊朗针对以色列的行动,无一例外避开了关 键的原油生产、储存和运输节点;以色列也是如此,除了针对个别天然气田的军事行动,没有干扰关键的能源基础设施。 综合各方信息看,以色列目前没有针对伊朗最高领导人、和颠覆伊朗政权的计划;伊朗这边也在接连的导弹报复之外,寻求和美国、以色列谈判。17日, 特朗普宣布了德黑兰撤侨建议,也让市场感受到了一丝局势恶化的可能性,但总体上看,不至于到扰乱原油供应的地步,也不太会让油价继续上升。 所有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类似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多了,大概率就不值钱了。 战争也是一样。 如果从事后视角看,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自俄乌冲突开始,地缘政治事件的频率和烈度显著上升;但每一次地缘政治事件引发的油价上升,都是抛 售的绝佳机会,导弹和无人机在战场穿梭之际,恐慌情绪往往主导市场,做空原油的胜率要远远大于做多。 归根结底,每一次冲突都得到了冲突双方的良好控制,没造成事实上的供应中断,再加上原 ...
创纪录回购100亿美债,美财政部为何亲自下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22:58
作 者丨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编 辑丨洪晓文 作为稳定锚的美债近日频频成为全球市场的焦点,不仅是由于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以及美 债长短期收益率倒挂,更是由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国债回购操作高达100亿美元。 此次创 纪录的单次国债回购操作,让市场许多投资者疑惑:是否因为美债无人问津,才迫使财政部 不得不亲自下场买回来,而美债又存在哪些结构性矛盾? 市场对美债可持续性的担忧是有历史数据和实践支撑的。一年多来,美国10年期和3个月期国 债的收益率出现长期倒挂,尽管近日转正,但在近几十年里,美债收益率在每一次倒挂结束 之后都会迎来美国经济衰退甚至金融危机,本世纪以来包括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2006年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时期、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之前等等。 从美债的买家分析来看,美债的海外买家在持续减少,而其国内也存在买家减少的问题。 从 时间轴来看,作为全球美债最大持有方的日本和中国的美债持有额都在下降。另据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IMF)统计,外国官方持有美债比例已从2014年的45%降至2023年的28%。抛售潮 背后不仅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的问题,更是由于美国信誉和美元信用的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