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主权
搜索文档
领充新能源数智化推动充电行业新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5 15:21
品牌盛典概况 - 领充新能源在西安举办"数智赋能 融创生态"2025"领芯科技"品牌盛典 邀请政府领导 行业领袖 企业同仁及媒体共同参与 [1] - 活动聚焦新能源行业数智化发展 发布"领芯科技"品牌 并围绕主题展开深度讨论 [1][3] 战略与技术方向 - 公司强调保持战略定力 聚焦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供应链安全稳定两大方向 持续深化研发投入 [2] - 产品全国产化进度突破90% 关键突破在于设备通过"电鸿操作系统"测试认证 实现核心系统国产化 [5] - 提出"全栈自研"技术路径 致力于构建自主 安全 高效的产业生态链 [5] 技术创新成果 - 全球首发油浸液冷充电模块 解决传统风冷及冷板液冷模块环境适应性差 维护频次高 噪音大等痛点 [4] - 擎天720kW油浸式充电机具备低噪音(低于55dB) 免维护 IP68防护等级 支持-40°C至65°C极端环境稳定运行 [4] - 探索能源交互-V2G与车网互动技术 推动光储充放检多元融合充电站示范应用 [5][6] 行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30多家生态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新能源服务生态体系 [8] - 合作覆盖能源和车企双核心 实现产业链纵向融合与跨行业横向融合双轮驱动 [8] - 支付宝 小鹏 长安汽车 京东等企业代表参与生态合作分享 展现行业协同发展态势 [7] 行业专家观点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参与线上交流 领充向其颁发首席科学家聘书 [2] -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分析行业新发展方向 [2] - 中国能源研究会专家贾俊国提出构建高质量充电网络的7大思考维度 包括快充电池 超充建设 电力资源等 [2]
【环球财经】法国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与英伟达宣布云平台合作
新华财经· 2025-06-13 07:02
合作内容 - 法国科技初创企业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与美国芯片企业英伟达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探索建立名为Mistral Compute的云平台 [2] - Mistral Compute云平台是一款集成式基础设施产品,旨在支持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和部署 [2] - 该产品将搭载18000颗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单价约在3万至7万美元之间 [2] 平台功能 - Mistral Compute旨在为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完整的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包括计算能力、软件解决方案、云 API、托管服务和本地部署等 [2] - 所有服务均将在欧洲托管和运营 [2] 战略意义 - 合作体现出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已开始进军从算法设计到技术基础设施的整个价值链 [2] - 合作体现出欧洲层面增强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的趋势 [2] - 该项目投资额达数十亿欧元,旨在确保"战略自主",巩固"欧洲技术领导地位" [3] - 该云平台是"完全独立"的,将使用户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不再依赖某些美国供应商 [3] 各方表态 -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这一合作称为"历史性的",认为这标志着欧洲人工智能发展的模式转变及技术主权的增强 [3] - 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将在两年内把欧洲人工智能的算力提高十倍 [3] - 英伟达将在未来几年向欧洲投资"数十亿美元",计划加强与欧洲制造业巨头的合作关系,协助多个欧洲国家建立技术中心 [3]
不止稀土,特朗普才发现:“天平”已倾向北京,美国已无法挽回
搜狐财经· 2025-06-10 20:17
中美稀土贸易博弈 - 中国对钐、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全球工业供应链受到震动[1]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从战术回应升级为制度性战略布局,建立全流程追踪系统[7][9] - 5月稀土出口量环比4月有所回升,但同比仍处于收紧状态,体现"有保有压"策略[11] - 钛、镁等轻稀土也被列入出口许可观察名单,可能成为未来管制对象[11] 稀土产业技术升级 - 包钢与华为合作开发矿山智能管控系统,开采效率提升40%[13] - 中国在稀土冶炼技术方面领先美国,美欧重建供应链需耗时8-10年[14] - 中国将稀土产业与人工智能结合,进一步拉大技术差距[13] 全球产业链影响 - 稀土管制导致F-35战斗机、雷达系统等军工生产线出现不稳定[7] - 中国通过"绿色通道"和"军民两用审查"建立新的合规贸易规则[18] - 全球产业链面临重组,西方国家重建供应链将面临技术滞后问题[20] 中美谈判态势变化 - 日内瓦会谈中中国未提及稀土问题,显示谈判策略转变[3] - 美国试图通过舆论施压和企业打压迫使中国放宽稀土管制[5] - 伦敦经贸会上美国态度软化,从"关税武器"转向呼吁"稳定供应链"[16] 中国战略布局 - 管制政策不仅针对美国,而是全球性战略调整[5] - 中国在电动车、人工智能、光伏等多领域建立技术壁垒[18] -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规则话语权,形成新的战略筹码[18]
1070亿美元的芯片豪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马来西亚国家半导体战略(NSS)核心内容 - 马来西亚政府2024年5月启动国家半导体战略(NSS),目标吸引50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1070亿美元)投资,推动该国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核心[1] - 战略重点从传统后端工艺(组装/测试/封装)转向高价值领域,包括芯片设计、先进封装和研发[1] - 马来西亚利用中美地缘政治中立优势,吸引企业将生产基地从中国台湾和大陆转移[1] 财政激励与外资投入 - 政府提供25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53亿美元)激励措施,含免税/补助金/配套投资/土地支持[2] - 英特尔投资70亿美元扩建槟城工厂,英飞凌投入50亿欧元扩大居林功率半导体产能[2] - 国库控股等政府关联投资者设立定向基金,支持本土深度科技初创企业[3] 人才发展战略 - 计划培训6万名本土工程师,包括大学课程调整/技术认证/与ARM/Synopsys等公司合作实践培训[2] - 实施"双元制"培训体系,结合课堂学习与工厂实践,提供全球竞争力薪酬防止人才流失[3] 本土产业培育目标 - 目标到2030年培育至少10家本土先进封装和IC设计公司,每家公司收入达10-47亿令吉(2.1-10亿美元)[3] - 重点推动高校半导体物理和材料科学研发成果商业化[3] 区域合作与竞争优势 - 利用东盟创始成员国身份和RCEP/CPTPP等贸易协定增强区域吸引力[4] - 与日本/越南/新加坡建立跨境研发合作,共建创新园区和试点生产线[4] - 战略地理位置(东亚与西亚交汇处)配合稳定基础设施/港口物流/竞争力电价形成独特优势[3][4] ESG战略定位 - 推动可再生能源使用和碳追踪工具应用,打造符合ESG标准的半导体制造基地[4] - 通过环保生产设施吸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优先项的科技公司[4]
PIF战略布局下的中东AI革命:联想(00992)如何借势成为隐形赢家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22:54
沙特AI战略布局 -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以9400亿美元资产推动"技术主权"网络建设 将全球AI产业链拆解为芯片研发-硬件制造-场景落地三段式战场 [1] - 沙特制定国家数据与人工智能战略(NSDAI) 目标2030年进入全球AI领域前15名 并启动千亿美元级投资项目打造科技中心 [2] - PIF通过控股Humain(技术研发)与Alat(制造落地)两大平台实现全维度布局 Humain开发阿拉伯语大模型 Alat负责硬件制造本土化 [2] 联想战略合作与布局 - 联想2024年5月与Alat达成20亿美元战略合作 在沙特建设年产数百万台PC和服务器的制造基地 并设立中东及非洲总部 [3] - 联想沙特工厂2026年投产 与Humain首批数据中心交付时间形成协同 成为PIF产业链中唯一提前锁定产能的硬件供应商 [3] - 联想本地工厂将承接Humain规划的1.9吉瓦数据中心需求(相当于AWS全球可用区的1.5倍) 催生数百万台服务器采购 [4] 联想竞争优势 - 联想既是英伟达和AMD全球合作伙伴 又是Alat合资方 具备"芯片-硬件"协同优势 可承接服务器订单 [4] - 沙特政策要求政府项目采购本土制造硬件 联想将成为中东唯一具备规模化服务器生产能力的企业 [4] - 联想可通过Alat平台渗透到更广泛生态 参与AI数据中心CPU硬件设计 并为阿拉伯语大模型提供本地算力支持 [5] 市场前景与机遇 - 中东AI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341.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9.55% [2] - 中东及非洲IT服务市场规模2027年将达380亿美元 联想通过本地化布局可优先抢占份额 [6] - 联想短期可承接Humain首批硬件订单 长期有望实现百亿级营收增长 [6]
港股突围,赛力斯能否跑赢“问界依赖”与估值重构?|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4-30 21:23
赛力斯港股IPO战略 - 公司拟募资超10亿美元,主要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海外市场渠道建设及重庆超级工厂智能化升级 [2] - 港股IPO不仅是资本补充,更涉及技术主权、销量焦虑与华为标签的多重博弈 [2] -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7.38%,远超同行,资金链处于高压状态 [8][20] - 2024年实现营收1451.76亿元(同比+305%),归母净利润59.46亿元,毛利率从7.2%跃升至23.8% [7] - 问界M9和M7两款高端车型贡献总销量的81.6% [7] 新能源行业赴港上市潮 -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出现密集赴港二次上市潮,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 [3]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对港合作措施,降低跨境制度摩擦 [3] - 行业国际化从产品出口转向全产业链输出,港股成为资本跳板 [3] - 宁德时代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超30%,赛力斯海外营收占比不足3% [4][14] - 港股国际投资者结构为企业全球化提供背书,如宁德时代西班牙工厂获更高信用评级 [5] 销量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5年1-3月销量同比降幅达45.8%、39.4%、34.4%,显著低于行业35%的增速 [10] - 问界M7销量从1月8443辆跌至2月5204辆,M9一季度销售23290辆(同比+117.83%) [10][11] - 2025款问界M9上市27天大定突破4万台,M8大定超6万台 [11] - 特斯拉Model Y改款、理想L系列及比亚迪中端车型加剧市场竞争 [12] - 海外市场收入仅41.97亿元(占比3%),覆盖60多国但平均每国销量约200辆 [14][16] 华为合作与技术布局 - 华为智能驾驶系统ADS 3.0和鸿蒙智能座舱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7] - 研发投入占比仅4.86%,远低于其他新势力的15% [19] - 25亿元收购"问界"商标,115亿元控股引望智能,强化技术主权 [19] - 华为资源从"独宠"问界扩展至五界矩阵,智界R7销量已反超问界M7 [19] - 应付账款同比激增127%至685亿元,技术支出压力显著 [20] 全球化战略与资本运作 - 计划通过港股融资加速东南亚、欧洲工厂落地 [4][16] - 港股可作为国际资本跳板,匹配美元/欧元融资需求并规避汇率风险 [15]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40亿美元投向欧洲工厂的模式可供借鉴 [15] - 公司目标三年内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百万辆,海外市场是关键增量 [9][13] - 港股流动性弱于A股,更注重盈利稳定性与分红能力 [21]
从专精特新到全球化IP打赢关税战的品牌出海四重奏
36氪· 2025-04-29 18:34
中国制造业战略纵深与产业防御矩阵 - 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30%份额,构建了覆盖全工业门类、贯通研发到市场的三维立体产业防御矩阵 [1] - 中国每减少1%出口将导致全球制造业成本指数上升0.8个基点,形成精密咬合的"产业齿轮组"效应 [1] - 掌控220多种工业产品全球定价权,通过"工程师红利"建立技术势差 [1] 双循环战略与贸易弹性 - "一带一路"拓展新兴市场,超大市场规模深化内需驱动,形成战略腾挪空间 [2] - 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智能重构,展现系统协同能力 [1] 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 - 代工模式遭遇"成本死亡螺旋",东南亚人力成本优势叠加区域贸易协定导致订单转移常态化 [3] - 高关税削弱价格竞争力,技术封锁与绿色壁垒构建新型贸易门槛 [3] 材料创新与产业链升级 - 宁德时代NCM811高镍三元材料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破500公里 [4] - 独创"水晶结构"封装技术使电池组空间利用率达65%,引发上游镍价3年累计上涨120% [4] - 钠离子电池技术实现-20℃低温下90%容量保持率,成本目标0.5元/Wh [4] 技术专利与行业标准 - 宁德时代拥有1.6万项专利,核心材料专利占12%,覆盖原子级材料模拟到GWh级产线设计 [5] - "单晶中镍正极+碳纳米管导电剂"技术使电池内阻降低18%,成为行业技术标准 [5] 产业链垂直整合案例 - 迈瑞医疗通过并购HyTest获得核心抗原抗体技术,血球分析仪单价从12万元升至24万元 [10] - 三问家居收购德国Outlast获得NASA级PCM技术,填补国内恒温材料技术空白 [11][15]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 - 华为采用"多中心+分布式"策略,欧洲市场占比18.7%,中芯国际N+1工艺芯片支撑高端产品 [18] - 三问家居建立"3+2超级工厂"体系,保加利亚基地定位"德国研发-中国场景-欧洲制造"闭环 [20][21] - 埃及工厂年产10万吨原料,目标终端产值40亿元,实现"中国设计+非洲制造"模式 [22][23] 品牌与文化赋能 - 大疆占据全球民用无人机80%份额,拥有3500多项核心专利,主导ISO无人机国际标准 [26] - 三问家居构建"亚马逊+独立站+TikTok"品牌矩阵,客单价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28][30] - 通过收购美国Vitality品牌计划打造"新一代Lululemon",实现技术+渠道双重赋能 [35][37] 全球化商业模式创新 - 三问家居采用"先赋能后收购"策略,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采购成本5-10% [39][40] - 计划收购三家美国区域品牌,目标实现年营收200亿人民币,保持15%复合增长率 [38][42] - 将敦煌纹样与太空科技结合,形成"文化赋能+科技溢价"的独特竞争壁垒 [43][44]
欧盟出台行动计划扭转人工智能落后局面
经济日报· 2025-04-28 10:43
欧盟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 政策松绑 - 欧盟委员会推出"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政策松绑、算力基建和行业应用三大支柱扭转AI领域落后局面 [1] - 新计划减少行业监管负担,确保《人工智能法案》简单且有利于创新,标志着欧盟AI政策从"监管先行"向"监管与创新并重"转变 [1][2] - 《人工智能法案》按风险等级分类管理AI应用,禁止"不可接受风险"技术,但对严苛条款可能阻碍创新的担忧存在 [2]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欧盟将在现有13座"人工智能工厂"基础上,建设配备约10万枚先进AI芯片的"人工智能超级工厂"以弥补算力短板 [2] - 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中欧洲份额不足10%,远低于北美60%和亚洲30%的占比 [3] - 欧盟本土半导体企业如Graphcore和SiPearl尚未形成规模替代能力,计划与《芯片法案》联动扶持本土生态 [3] 行业应用与数据优势 - 计划重点推动制造业、医疗、交通等战略领域AI应用,利用德国"工业4.0"和法国"未来工厂"积累的制造业数据 [3] -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使欧洲在医疗等敏感数据治理上更具公信力,可能在工业AI、绿色AI等垂直领域超越 [3] 投资与人才挑战 - 2024年欧盟AI私人投资额约80亿美元,远低于美国1091亿美元,风险资本匮乏导致初创企业被中美收购 [4] - 欧盟AI人才总量较2016年增长124%,但在整体劳动力中占比仅0.41%,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获得者每百万居民仅128人 [4] - 欧盟61%企业因数字技能短缺遭遇经营困难,26%企业将AI应用滞后归咎于人才储备不足 [4] 内部协同阻力 - "人工智能超级工厂"选址悬而未决,德国与瑞士等国的博弈拖延关键基础设施布局 [5] - 欧盟《数据治理法》生效后,75%跨国企业仍因合规风险或知识产权担忧拒绝共享工业数据 [5] - 成员国间数据壁垒存在,落实战略的能力滞后于制定速度 [5][6]
一切周期皆成长,慧智微产品与客户结构性升级,收入同增,实现盈利!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8 09:48
全球通信产业链现状 - 全球通信产业链面临5G市场周期波动、高集成模组技术迭代和供应链重塑压力 [1] - 中国通信产业面临外部断链、行业周期、同质竞争和技术迭代等挑战 [1] - 坚持底层技术突破是实现技术平权的关键 [1] 慧智微业绩与战略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长,实现盈利 [1] - 公司创新路径围绕"自主可控"与"场景落地"双轴展开 [1] - 通过Phase8L L-PAMiD国产化突破和小尺寸双频L-PAMiF产品引领,逐步构筑高端差异化竞争力 [1] Phase8L L-PAMiD国产化突破 - 高集成L-PAMiD模组曾是国内移动通信产业链最难啃的"硬骨头" [3] - 国际厂商Phase8L方案将模组面积压缩42%,提高小型化门槛 [3] - 慧智微通过底层自主架构优势,推出Phase8L方案,与国际厂商同时同质量产 [3] - 实现国产射频前端全系列可替代,提升供应链选择权 [3] 客户与供应链进展 - 2024年进入三星自研核心供应链体系,三星智能手机占全球出货量19% [5] - 三星智能手机70%采用自研设计生产模式,慧智微突破其供应链 [5] - 本土市场深耕vivo、小米等品牌客户,覆盖主流、中高端及旗舰机型 [5] - 形成"技术升级"与"商业突破"良性循环,有望2025-2026年成为射频方案引领者 [6] 5G高集成模组与营收结构 - 5G产品营收占比较高,呈现技术驱动特征 [8] - L-PAMiF模组实现PA、LNA、开关及滤波器的系统级集成,并率先量产小尺寸产品 [8] - Sub-3GHz领域采取双轨布局策略,兼顾分立式MMMB PA方案和高集成L-PAMiD模组 [8] - Phase8L L-PAMiD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优选解决方案 [8] 未来市场增量空间 - 终端轻薄化、大容量电池及n79频段普及推动射频前端市场发展 [9] - n79频段产品下沉将加速中端机型普及 [11] - 国产L-PAMiD模组渗透率持续提升,慧智微有望实现从技术领跑者到商业领先的转变 [11] 行业展望 - 射频前端将向集成化、小型化快速迭代 [9] - 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快速技术积累是实现从技术平权到技术主权跃迁的关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