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运营

搜索文档
TikTok跨境电商真能躺着赚美金?
搜狐财经· 2025-05-07 19:33
TikTok跨境电商市场现状 - 2025年TikTok全球用户预计突破30亿 美区客单价达45美元以上 但新手阵亡率高达80% [3] - 杭州下沙大学生团队跟风销售指尖陀螺 三个月亏损30万元人民币 [3] - 90%培训机构存在教学缺陷 典型问题包括无差异化选品和基础课程重复 [4] 培训机构对比分析 - 普通机构课程仅覆盖剪映基础操作 服务时间为朝九晚五 缺乏实战支持 [5] - 隆鑫出海提供24小时应急通道 配备海外律师团 学员可参与真实千单项目实战 [5] - 东莞宝妈案例显示 转投隆鑫后专攻庭院工具品类 实现月利润1.5万美元 [5] 核心运营策略 - 错峰打法聚焦冷门品类 包括利润率400%的庭院智能工具和复购率68%的助老产品 [5][7] - 物流时效从15天缩短至3天 退货率下降40% 新手可获专属运费补贴至每单3.2美元 [5] - 平台流量扶持政策包括新店前三月曝光量增加300% 满20美元包邮使转化率提升50% [7] 本土化运营关键 - 英国市场采用开箱测评结合英式幽默 日本市场主打工匠精神内容 东南亚推行砍价直播模式 [9] - 达人带货佣金比例高达25% 创作者联盟机制显著提升销售转化 [7] 培训机构选择标准 - 隆鑫出海学员平均45天实现回本 合同明确90天不出单全额退款条款 [9][10] - 部分机构存在伪造流水数据行为 广州某机构曾用PS篡改后台数据 [9] - 税务合规性差异显著 隆鑫直接配备海外律师 其他机构学员曾因VAT问题被罚24%预留金 [9] 选品与供应链建议 - 大码婚纱品类受益于欧美38%肥胖率 形成蓝海市场机会 [7] - 新手应优先使用官方虚拟仓 避免囤货风险 机构提供5000+爆款供应链支持 [10]
我们真的会有全民出海潮吗,已经走到了哪一步?
虎嗅· 2025-05-07 16:17
出海收入增长 - 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海外收入突破3.8万亿,与2018全年持平,6年内翻一番[1] - 海外收入历史上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占总收入13.8%,同比增长近10%[4] - 国内市场持续低迷,2024年国内收入出现10年来首次负增长,境内外收入增长差接近10%[5] 全民出海潮信号 - 境内外收入增长交叉信号出现,类似日本1993年全面出海潮启动前的情况[3] - 国内内卷国外增长的态势刺激企业大规模出海,制造业黄金10年机遇期形成(2024-2034)[6][13] - 汽车与设备为主的装备业占制造业对外投资50%以上,东盟10国占比接近4成[15] 制造业出海 - 制造业对外投资存量突破3000亿美元,为金融零售服务外第一大品类[14] - 年度投资流量持续保持在250亿美元以上,基本恢复至2016-2017年水平[14] - 比亚迪成立东南亚萨瓦迪卡研究院,标志本土化运营进入新阶段[18] 文化出海进展 - 泡泡玛特海外员工占比17%却贡献50%收入,名创优品上半年海外净利润翻倍[24] - 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文化出海进度明显快于日本同期[25] - 东南亚文化重叠+新媒体传播效率提升,加速品牌文化融入[26] 就业市场影响 - 海外中国籍雇员200万,仅为中小企业数量1.3%,日本比例达14%[20] - 出海招聘岗位86%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超半数需5年以上工作经验[20] - 文化出海将带动文科红利,类似日本2005年后文科就业率反超理科的现象[26][27] 历史对比 - 日本制造业出海黄金期为10年(1994-2004),中国对应阶段为2024-2034[10][13] - 日本文化出海滞后产业出海15年,中国首次出现产业与文化双红利叠加[24][25] - 日韩出海均遭遇打压,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或创造更大红利窗口[29][30]
极星汽车与星纪魅族光速“分手”吉利“断臂求生”战略收缩
新浪财经· 2025-04-16 17:32
极星汽车与星纪魅族终止合作 - 极星汽车与吉利旗下星纪魅族宣布终止合资业务,极星收回分销权并独立运营中国市场业务 [1] - 2023年6月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极星时代科技",目标打造"智能座舱+销售网络"闭环生态,但合作仅维持一年半 [1] - 市场认为极星在华败退主因包括产品竞争力缺失、渠道与服务短板、管理层动荡 [1] 极星汽车在华市场表现 - 2024年极星在华销量仅3100辆,2025年1-2月跌至119辆,远低于吉利预期 [3] - 2025年一季度极星全球销量12304辆(同比+76%),但70%依赖欧洲市场,中国贡献微乎其微 [3] - 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5 41亿美元,累计亏损超20亿美元,股价较上市初期暴跌90% [3] 吉利集团战略调整 - 吉利加速整合旗下品牌,关闭极越、收缩几何,资源向极氪、银河倾斜,极星因定位模糊被边缘化 [3] - 极星中国生产基地从四座缩减至三座(台州、宁波、重庆),成都工厂2024年关闭 [3] - 极星3/4/7分别转至美国、韩国、欧洲生产以规避关税壁垒 [3] 星纪魅族转型动向 - 2024年换帅苏静后重心转向AR眼镜、智能穿戴及中东市场,与极星协同效应减弱 [3] - 搬迁至深圳并引入前小米高管刘毅,显示其与吉利汽车业务绑定意图转向轻量化运营 [3] 极星未来产品规划 - 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800V平台极星5及欧洲产极星7,目标年均销量增长30%-35% [4] - 产品迭代速度落后中国新势力,欧洲以外市场品牌认知度薄弱 [4] - 公司面临本土化失灵、成本控制不力、品牌定位模糊等新能源转型典型挑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