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迈凯伦CCO:电动车是外卖,迈凯伦是高档餐厅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3 05:45
行业趋势调整 - 奥迪全球CEO宣布撤回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4] - 奔驰、宝马、沃尔沃、福特已调整全面电动化计划,改为燃油车与电动化双线并行 [5] - 丰田2025财年净利润达236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7大上市车企利润总和的3倍 [5] 电动车市场分化 - 高端电动车需求疲软,法拉利第二款纯电动车型推迟至2028年推出,消息称"目前高性能电动车需求为0" [6] - 电动车在中低端市场更易成功,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占总销量超95%,Model X和Model S占比不足5% [8] - 百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电动车存在感极低,电动车的价格-销量差异比燃油车更悬殊 [8] 超豪华品牌战略 - 迈凯伦不追求销量,专注于顶级客户深度定制服务,定制费用"令人惊叹"且延长生产周期 [14] - 超豪华品牌定位类似机械手表,强调驾驶情感体验和机械纯净性,而非单纯性能指标 [21] - 迈凯伦认为超跑市场长期仍由内燃机主导,客户偏好V8/V12发动机声浪和纯粹驾驶体验 [27] 行业技术多元化 - 汽车动力系统技术路线多元化,包括内燃机、混动、增程式、纯电动和氢能源 [24] - 高级辅助驾驶和数字化受严格监管,未来行业投资密集度将更高 [26] - 不同细分市场发展路径分化:低端市场或由电动车主导,高端市场保留内燃机优势 [27] 品牌价值与体验经济 - 迈凯伦将汽车比作高档餐厅,强调仪式感、情绪价值与人生特殊时刻的连结 [29] - 超跑品牌核心吸引力在于驾驶动态体验(如功率重量比、碳纤维车身),而非单纯加速性能 [21] - 新股东阿布扎比CYVN Holdings将为迈凯伦带来新技术,同时保留品牌DNA [18][19]
日本车企为何调整电动化战略
第一财经· 2025-06-22 20:54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趋势 - 2025年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预计增长25%达到1700万辆占新车销量25% [1] - 2030年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比将超过40% [1] - 2024年1-4月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 [1] 日本车企战略调整 - 丰田公司推出"全方位战略"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同时保持燃油氢能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 [2] - 丰田发布第6代RAV4和改良版卡罗拉锐放专注燃油与电池融合的混合动力系统 [2] - 本田公司下调纯电动汽车投资计划从10万亿日元减至7万亿日元降幅30% [3] - 本田将2030年纯电动汽车销量目标从30%下调至20%同时计划推出13款新混动车型 [3]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需求 - 本田预测203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比预期减少30% [5] - 本田美国工厂将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占比提升至60%以上 [5] - 日本车企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仅1.56%远低于全球17%的水平 [6] - 日产计划2025-2026年在欧洲日本和北美推出ePOWER混合动力车型 [6] 政策环境影响 - 特朗普政府拟撤销电动汽车强制令并削减补贴 [6] - 欧盟通过修正案放宽新乘用车碳排放标准 [6] - 政策调整促使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活力增强 [6] 电池供应链挑战 - 日本电池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中国供应的氢氧化锂 [8][10] - 中国企业在车载电池四大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均超85% [9] - 日本政府计划2030年将国内电池产能提升至150吉瓦时但企业投资计划出现延迟 [10] 环保效益分析 - 2019年日本10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帮助减少23%的二氧化碳排放 [11] -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可减少对电池资源的依赖同时提升燃料效率 [11] - 日本车企认为混合动力是电动化转型的重要过渡方案 [11]
敏实集团(00425):产能周期视角下经营拐点向上,机器人打开第二增长极
天风证券· 2025-06-20 13: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当前经营拐点确立,电池盒与机器人业务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271/321/380亿元,归母净利润27.2/31.9/37.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各部分总结 公司介绍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外饰件和车身结构件供应商,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单,业务布局遍及3大洲14个国家,客户涵盖全球逾70个汽车品牌,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盒和车身结构件供应商之一 [13] - 发展历经初创培育期、轻量化转型+全球布局期、创新发展期三个阶段 [13][14] 经营拐点 - 2015 - 2024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13%,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7%,2024年实现收入231.5亿,归母净利润23.2亿,创历史新高,电池盒产品占比快速提高 [32]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达28.94%、10.26%,较2023年分别提升1.55、0.74个百分点,电池盒业务毛利率上升 [41] -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提升,期间费用率自2021年起下降 [44] - 2024年资本开支占收入比重降至8%,为近十年最低,折旧摊销压力缓解,自由现金流转正至7.78亿元 [9] - 2023年自由现金流转正,2024年重启分红,股利支付率恢复到20% [50] 传统主业 - 金属饰条产品包括门框总成等,2024年收入54.9亿元,毛利率为27.8%,业务收入平稳增长 [53] - 塑件业务收入从2020年37亿增长至2024年的59亿元,2024年毛利率改善至25.1%,拓展了智能外饰集成产品 [57] - 铝件产品获主流车企认可,具备高性能铝材工艺链制备能力,包括结构铝件和装饰铝件 [59] 重点增量业务(电池盒) - 2024年电池盒BU收入为53.38亿元,同增51%,净利润为7.37亿元,同增138%,受益于欧洲新能源车放量 [61] - 挤压成型是当前动力电池盒的主流技术方向,成本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不同车型 [66] - 预估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年电池盒市场占有率15% - 19%,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竞争优势明显 [70] - 公司通过本土化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全球一体化指挥和协同 [72] 机器人业务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与智元达成多领域深度战略合作,涵盖智能外饰与电子皮肤、一体化关节总成等领域,有望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75] 盈利预测&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各业务收入有不同程度增长,整体营业收入分别为270.8、321.2、379.5亿元 [81]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31.9、37.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82]
汽车早报|理想首款纯电SUV将于7月下旬发布 奥迪就电动化战略发布回应性声明
新浪财经· 2025-06-20 08:40
乘用车行业库存 - 2025年5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45万辆 环比下降5万辆 同比增16万辆 库存持续高位 [1] - 行业库存创近两年新高 主因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厂商生产积极性提升 [1] - 当前库存可支撑未来54天销售 较2024年5月的51天压力略有增加 [1] 新能源车企动态 - 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 i8将于7月下旬发布 定位中大型六座SUV 生产交付筹备进入最后阶段 [2] - 蔚来回应芯片业务分拆传闻称属猜测性信息 目前团队仍属内部业务部门 [2] - 智界回应音响标签出现奇瑞标识 解释为行业规范化管理要求 HW代表华为供应商身份 [2] 传统车企战略布局 - 江汽集团加速推进尊界品牌第二、第三款产品研发 强调超豪华品牌定位 [3] - 长安汽车声明打击针对启源品牌的有组织网络抹黑行为 已掌握证据将采取法律措施 [3] - 奥迪重申电动化长期目标 但承认全球市场差异 2026年后仍将维护内燃机车型吸引力 [4][5] 电池产业链合作 - 丰田通商与LG能源解决方案将在美国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 计划2026年运营 聚焦镍钴锂金属提取 [5]
需求疲软,法拉利第二款电动车型发布推迟至2028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18 20:13
法拉利电动化战略进展 - 公司自2019年开始销售混合动力车型,2023年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51% [4] - 首款电动车计划于2024年10月分三阶段揭晓,2025年春季全球首发,2026年10月交付首批客户 [7] - 第二款纯电动车原计划2026年推出,因需求不足推迟至最早2028年 [8][11] 电动车开发挑战 - 高性能电动车面临缺乏引擎轰鸣声、电池过重、持续动力不足等技术瓶颈 [9] - 首款电动车售价超50万美元,定位"非典型法拉利"车型,尺寸大于传统车型 [15][16] - 第二款电动车被视为战略转折点,首款车型主要为履行2026年承诺的象征性产品 [12] 产品规划与市场表现 - 第二款电动车原计划五年生命周期交付5000-6000辆,目前客户兴趣严重不足 [17] - 2022年公布的长期目标:2030年电动+混动车型占比80%,纯电动单独占比40% [20] - 2025年销售目标调整为纯电动占5%、混动占55% [20] 行业动态 - 兰博基尼将首款电动车发布时间从2028年推迟至2029年 [24] - 保时捷因Macan EV和Taycan销量疲软削减电动车计划 [24] - 玛莎拉蒂取消MC20跑车电动版本 [25] 技术研发与产能布局 - 2024年6月已在意大利马拉内罗建成全新"电子制造"工厂并测试生产线 [13] - 利用需求疲软窗口期加速自研技术开发 [10] - 首款电动车由前苹果首席设计官Jony Ive参与设计 [15]
2024全球车企成本分拆:国内车企盈利能力提升,追赶海外车企高盈利
华创证券· 2025-06-17 18: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车企盈利能力好于中国车企,未来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布局等战略推进下有较大成长空间,看好自主整车持续发展 [8][9] 各部分总结 盈利能力 - 销量:海外车企远高于国内自主,但近年差距缩小,2024 年海外普通 479 万辆>国内自主 170 万辆>海外豪华 142 万辆,近五年海外豪华+15%、海外普通+12%、国内自主+1.4 倍 [16][18] - 毛利率:海外车企高于国内自主约 7PP,近年差距缩小,2024 年海外豪华 21%>海外普通 20%>国内自主 13%,较 2023 年海外豪华-1.2PP、海外普通-0.1PP、国内自主+1.3PP,近 5 年海外豪华+2.7PP、海外普通+2.4PP、国内自主+3.3PP [21] - 整车 ASP:海外产品结构更高、行业竞争更少,海外 ASP 显著高于国内车企,2024 年海外豪华 42 万元>海外普通 25 万元>国内自主 10 万元,国内自主同比-1.2 万元,近 5 年海外豪华+6.5 万元、海外普通+5.4 万元、国内自主+2.4 万元 [25] - 净利率:海外车企净利率高于国内自主约 5PP,海外与国内车企净利率差异比毛利率差异小,主要因海外车企费用率更高,2024 年海外普通 5.3%>海外豪华 3.4%>国内自主 0.8%,较 2023 年海外普通-0.3PP、海外豪华-1.3PP、国内自主+3.1PP,近五年海外豪华+0.7PP、海外普通+2.7PP、国内自主+5.2PP [26][28] - 单车净利:海外单车净利为国内自主的 5 - 7 倍,2024 年海外豪华 1.9 万元>海外普通 1.5 万元>国内自主 0.3 万元,相比 2023 年海外豪华-0.7 万元、海外普通持平、国内自主+0.6 万元,近 5 年海外豪华+0.8 万元、海外普通+0.9 万元、国内自主+0.5 万元 [31] 成本结构:投入角度 - 成本拆分方式:总成本 100%=COGS 86%+销售费用 6%+管理费用 3%+研发费用 5%+财务费用 0%;总成本 100%=薪酬 12%+折摊 6%+BOM+其他(只分析薪酬与折摊占比) [35] - 横向对比:海外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占比更高,2024 年研发费用海外豪华 5.4%>国内自主 4.7%>海外普通 4.3%,销售费用海外普通 6.9%>海外豪华 6.1%>国内自主 5.6% [35] - 纵向对比:海外销售、研发费用占比下降,而国内占比提升,近 5 年销售费用占比海外普通-1.7PP、海外豪华-0.3PP、国内自主+0.6PP,研发费用占比国内自主+0.9PP、海外豪华-0.1PP、海外普通-0.4PP [35] - COGS/总成本:国内&海外车企近 5 年均提升,2024 年国内自主 87.1%>海外普通 86.1%>海外豪华 85.6%,近五年海外普通+1.2PP、海外豪华+0.3PP、国内自主+0.1PP [38] - 销售费用/总成本:国内自主低于海外车企,且差距缩小,2024 年海外普通 6.9%>海外豪华 6.1%>国内自主 5.6%,近五年海外普通-1.7PP、海外豪华-0.3PP、国内自主+0.6PP [41] - 管理费用/总成本:国内自主低于海外车企,且近 5 年下降,2024 年海外普通 4.7%>海外豪华 2.6%≈国内自主 2.6%,近五年海外普通持平、海外豪华-0.1PP、国内自主-1.1PP [44] - 研发费用/总成本:海外高于国内自主,但差距在缩小 [45]
大面积车机故障 奔驰沉默背后的智能化困局
中国经济网· 2025-06-16 13:37
奔驰车机故障事件 - 全国多地奔驰车主遭遇车载导航、CarPlay等基础功能故障,奔驰官方未回应 [1] - 故障可能源于OTA更新误删导航系统授权文件,部分车主收到短信称系后台临时故障但修复时间未定 [3] - 截至13日下午部分功能逐步恢复,客服建议重启车辆,奔驰公关部未提供官方回复 [4] 奔驰智能化转型困境 - 相比大众、宝马等德系车企已有合作项目落地,奔驰智能化进展停滞,自研MB OS系统开发滞后导致纯电轿车CLA量产推迟 [4][7] - 虽与百度、Momenta有合作但缺乏核心技术共创,而宝马与阿里深化AI合作,奥迪已搭载华为智驾系统 [7][8] - 公司2019年起在华研发投入105亿元,拥有超2000名研发人员,但车机故障暴露传统车企智能化保守的短板 [4][5] 电动化战略调整与市场表现 - 2021年提出"全面电动"战略,但2023年在华纯电车型销量仅3 2万辆,EQ系列部分月份销量个位数 [9] - 400V纯电EVA平台首款车型EQE推出时,中国市场已普及800V平台,技术落后导致2023年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计划 [9][11] - 2024年奔驰全球销量同比下滑3%至198 3万辆,纯电车型销量下滑23%至18 5万辆,中国区销量下滑7%至68 36万辆 [11] 财务与合作伙伴影响 - 2024年奔驰集团营收下滑4 5%,息税前利润下滑30 8%,净利润下滑28 4% [11] - 合资方北汽因北京奔驰业绩拖累,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68 5%,北京奔驰税后溢利减少5 55亿欧元(约43 57亿元) [11] 高层表态与行动矛盾 - 董事会主席康林松称将投入超140亿元提升中国本土研发,但车机故障后公司沉默应对 [1][5] - 销售总裁段建军强调学习"中国速度"响应需求,但实际故障处理效率引发用户不满 [4][12]
「降价王」沃尔沃:新车直降十余万,老车主不干了
36氪· 2025-06-13 21:31
沃尔沃汽车降价策略与销量压力 - 2026款沃尔沃XC60限时售价下降超过14万元,全新XC90限时售价下降16万元,S90起售价下降近10万元至12万元 [3][5][8] - 多款车型上市即降价引发老车主不满,主要因新车型享有更高权益(如价值1万元终身免费保养)而老款未覆盖 [5][7] - 公司回应称不同购车时期政策差异属正常,但未平息用户对品牌忠诚度的质疑 [5][7] 全球及中国市场销量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全球销量17.22万辆同比下滑6%,中国市场销量3.33万辆同比下滑12%,欧洲市场下滑8%,美国市场增长8% [10] - 5月全球销量5.98万辆同比下滑12%,电动化车型销量2.63万辆同比下滑20%,纯电车型下滑27% [11] - 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主因高端细分市场萎缩20%及新能源竞争加剧 [11] 电动化转型与产品力挑战 - 公司2017年提出全面电动化战略,但2025年纯电销量占比目标(50%)进展缓慢,当前纯电车型占比仅19% [10][12] - 产品迭代速度慢,主力车型XC60多年仅小改款,智能化技术落后国产新能源品牌 [11] - 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43%,但纯电车型销量同比下滑15% [10][11] 财务压力与成本削减措施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9亿瑞典克朗同比下滑11.7%,营业利润19亿瑞典克朗下滑59.5%,息税前利润率降至2.3% [14] - 计划2026年前节省180亿瑞典克朗成本,近期宣布全球裁员3000人(含1200名瑞典员工) [14] - CEO称市场面临电动车竞争加剧、价格战及关税等逆风 [14] 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 - 燃油车时代以"安全"为核心标签,新能源时代被调侃仅剩安全优势 [16] - 公司高管强调不会牺牲安全换取短期生存,但用户认为单一卖点不足以应对竞争 [16] - 年初"杂牌音响"事件冲击品牌形象,4S店赠品涉假引发信任危机 [16]
从数据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亮点
36氪· 2025-06-12 18:05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100万辆 出口586万辆蝉联全球第一 [1] - 前五个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3万辆和1273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 [1] - 新能源汽车前五个月产销量达570万辆和561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5%和44% [2]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7万辆 渗透率首次超过40% [1] - 前五个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4% [2] - 纯电动汽车占比60% 插电式混动占比30% 增程式电动占比10% [1] - PHEV与REEV成为市场热点和增长点 [1] 动力系统技术创新进展 - 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6% 较2020年提升13个百分点 [3] - 柴油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8% 较2020年提升4.3% [3] - 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达每公斤7000瓦以上 [3] - 碳化硅功率器件控制器功率密度达每升45千瓦 较2020年提升50% [3] 动力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 系统集成向多域融合发展 实现体积和线束数量大幅缩减 [4][5] - 材料创新聚焦碳化硅/碳纤维等 工艺创新包括3D打印/激光焊接等 [5] - 人工智能实现毫秒级扭矩分配 智能热管理系统提升续航保持率 [5]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0610
山西证券· 2025-06-10 11:24
报告核心观点 - 湖北宜化作为多元化大型化工企业,疆煤优质资产并表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 11.8/ 12.4亿元,维持“增持 - B”评级 [7] - 胜宏科技是“软硬兼具”的高端PCB龙头,AI算力需求带来超预期增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公司净利润46.50/65.81/81.49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A”评级 [8] 市场走势 - 2025年6月10日国内市场主要指数收盘及涨跌幅情况:上证指数3399.77,涨0.43%;深证成指10250.14,涨0.65%;沪深300为3885.25,涨0.29%;中小板指6398.91,涨0.30%;创业板指2061.29,涨1.07%;科创50为997.61,涨0.60% [4] 湖北宜化公司评论 公司业务布局 - 业务涵盖煤化工、氯碱化工、磷氟化工、精细化工等多领域,2024年化学肥料、聚氯乙烯、氯碱产品、其他精细化工产品收入分别76.5、41.3、15.3、18.1亿元,占比分别为45.1%、24.4%、9.0%、10.7% [7] - 在磷资源丰富的宜昌及周边松滋设磷酸二铵生产基地,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布局生产基地 [7] 业务发展情况 - 化肥业务中氮肥依托新疆煤炭资源有成本优势,且市场处于景气底部未来可期;磷肥通过布局磷矿、磷铵一体化增强竞争优势 [7] - 氯碱业务具备PVC产能72万吨/年,上游配105万吨/年电石,烧碱产能69万吨/年,预计2025年烧碱价格偏强,维持“以碱补氯”格局 [7] 疆煤资产并表情况 - 2024年12月拟以32.08亿元从宜化集团收购宜昌新发投100%股权,2025年6月完成过户,持有新疆宜化股权比例由35.597%升至75%,对应宜化矿业股权升至40.44% [7] - 上市公司新增尿素60万吨/年、PVC30万吨/年、烧碱25万吨/年、煤炭3000万吨/年,宜化矿业煤炭保有资源量21.08亿吨,可采储量13.20亿吨 [7] - 宜化集团承诺宜化矿业煤矿业务归母净利润25 - 27年累计不低于30.12亿元 [7]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 11.8/ 12.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3/ 11.3/ 10.8倍,维持“增持 - B”评级 [7] 胜宏科技公司评论 公司技术与布局 - 作为PCB硬板龙头,多层板和HDI板技术行业领先,24层6阶HDI产品和32层高多层板已大批量出货,具备70层高精密多层线路板、28层8阶高密度互连HDI板量产能力 [8] - 2023年收购PSL切入PCB软板业务,形成“软硬兼具”产品布局 [8] 行业发展趋势 - 算力需求爆发使AI服务器中PCB用量大幅提升,规格及材料双重升级,英伟达GB200系列升级有望带动PCB单机价值量提升 [8] -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推动汽车单车PCB价值量显著提升,中高阶PCB应用不断增长 [8] - 2024 - 2028年全球PCB行业产值将以5.4%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到2028年预计超900亿美元 [8] 公司发展优势 - 产品上形成“软硬兼具”布局,高阶HDI线路板等产品占比提升,优化产品结构 [8] - 客户上和英伟达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长期合作,为HDI板进入大客户供应链建立壁垒 [8] - 产能上规划国内国外产能双重保障 [8]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公司净利润46.50/65.81/81.49亿元,同比增长302.8%/41.5%/23.8%,对应EPS为5.39/7.63/9.45元,PE为18.6/13.1/10.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A”评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