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间

搜索文档
出售中国区股权,星巴克CEO透露正对超20个意愿机构进行评估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23:07
财务表现 - 全球总净收入94.56亿美元 同比增长3.8% [1] - 归母净利润5.58亿美元 同比下滑47.1% [1] - 全球营业利润率10.1% 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2% [1] - 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2% 交易量增长6% 客单价下滑4% [3] 中国市场股权出售计划 - 正评估超过20家战略合作伙伴 要求具备共同愿景和资源支持能力 [1][3] - 可能保留30%股权 剩余由多家买家分持且单家持股不超过30% [3] - 业务估值达100亿美元 吸引近30家私募机构 [3] - 公司强调保留相当比例股权并保持对中国市场承诺 [2][3] 市场竞争与战略调整 - 门店数量达7828家 位列中国咖啡市场第三 本季度新开70家门店并进入17个县级市场 [8] - 首次官宣降价 下调三大品类数十款产品价格约5元 加码非咖业务 [10] - 推出免费自习室强化第三空间属性 通过联名迪士尼及明星代言增强营销 [10] - 面临瑞幸等本土品牌竞争 咖啡与茶饮品类边界逐渐模糊 [10] 行业背景与先例参考 - 中国咖啡市场人均饮用量激增 发展潜力巨大 [3] - 参考麦当劳2017年以20.8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80%股权给中信与凯雷 后者2023年退出获6.7倍回报 [6]
超20家机构竞逐!星巴克的“谈判桌”:中国市场业绩添筹码
华夏时报· 2025-07-30 22:18
在中国市场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关键阶段,星巴克的每一步动作都备受业界关注。7月30日,星巴克公 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这一战略进程提供了重要背景:中国市场该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无疑为正在推进的战略合作谈判增添 了新的筹码。 "在中国,我们近期所做的调整正在取得成效。截至第三季度末,我们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收入增长 以及同店销售的同比增长。"倪睿安指出。对于最新财季业绩增长,星巴克中国方面也表示,得益于卓 有成效的产品创新与营销活动,过去两年新开门店同店销售的高速增长,以及及时捕捉并满足快速增长 的线上需求。 不过,亮眼的财报数据背后,中国咖啡市场的结构性挑战不可忽视:一方面,在消费分级趋势下,本土 品牌以性价比优势快速崛起;另一方面,市场增长引擎加速向低线城市转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星 巴克中国必须加快调整步伐。 关于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股权的传闻,早在2024年11月便已初现端倪。当时就有媒体报道称,星巴克正 在为其中国业务探索各种选项,其中包括出售部分股权的可能性。星巴克全球发言人当时回应,公司正 在努力寻找最佳的增长途径, ...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创业邦· 2025-07-30 18:10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10] - 过去一年全国范围内关停81家门店,门店总数被DQ(1695家)和蜜雪冰城等品牌超越[6][7] -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母公司冰淇淋业务50%收入,但2025年出售传闻反映经营压力[4][5] 品牌定位与历史策略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14][16] -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占全球44%(400/900家),年均销售增速23%[15] - 早期通过商场LV/Gucci相邻选址、专属冰柜隔离平价产品维持高端形象[19][20] - 1997年推出冰淇淋月饼占营收28%,开创礼品场景商业化先例[19] 竞争环境变化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提升至30元,与哈根达斯目标客群重叠[29][33] - 喜茶等品牌抢占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导致哈根达斯多地门店被迫迁至负一层[35] - 2022年后茶饮大众化(喜茶降至15-25元,奈雪推出9元产品)加剧价格压力[37][38] 战略调整与供应链挑战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拓展商超和美团盒马[35] - 冰淇淋线上渗透率仅20%,冷链需保持-18℃至-25℃,渠道成本比常温商品高5-8%[35][47]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但核心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6][49] 行业对比与案例参考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平均降5元),瑞幸已在门店数和营收上反超[41][42] - 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2024年市场规模达120亿元[52] - 1996年星冰乐上市未满月即超越哈根达斯销量,显示替代品威胁历史重演[27]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36氪· 2025-07-30 17:11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和市场份额被挤压 [4][5][7] - 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对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导致其高端定位受到冲击 [19][24][25] - 哈根达斯尝试通过渠道转型和产品降价应对困境,但受限于供应链特性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25][36][37] 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7] -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下滑至7.2亿美元,北美市场销售额三年下滑近10亿瑞士法郎 [9] - 2023年在中国关停81家门店,而竞争对手DQ门店总数已达1695家 [5]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市场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1][12]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高端,全球900家门店中有400家在中国,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23% [11] - 通过奢华门店设计、高端商场选址和专属冰柜维持品牌形象,曾被称为"买得起的奢侈品" [12][16][17] 竞争环境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降至15-25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 [24][28] - 购物中心黄金位置被喜茶等品牌取代,多地门店被迫搬迁至负一层 [25]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也被瑞幸超越,反映出高端定位在大众化趋势下的困境 [33][34] 转型尝试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发力商超和便利店 [25] - 推出9.9元咖啡引流,冰淇淋产品采取组合优惠促销 [36][39] - 尝试学习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但效果有限 [21][25] 行业特性 - 冰淇淋供应链具有冷链成本高、保鲜期短、损耗率高等特点 [37] - 线上销售渗透率仅20%左右,渠道建设相对薄弱 [25] - 意大利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显示超高端市场仍有机会 [41]
敏捷创新释放核心业务潜力 星巴克中国2025财年第三财季收入同比增长8%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15:17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三财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连续三个财季实现同比增长 [1] - 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和同店客单价均取得环比增长 [1] - 经营利润率环比持续增长,保持两位数水平 [1] 门店扩张与运营 - 截至第三财季末,公司门店总数达7828家,季度内新开70家门店,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 [1] - 两年内开业的新门店持续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 [1] - 公司在"文旅+咖啡"领域持续发力,开出张掖、敦煌、九寨沟等景区门店 [1]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的爱琴海缤纷里门店以童趣设计打造"最有童趣的门店" [1] 产品与营销创新 - 公司推出"真味无糖"创新体系,提供至少500余种不同风味和甜度的咖啡搭配 [2] - 加码"非咖"场景,以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为支点,布局"上午咖啡、下午非咖"双场景 [2] - 联名活动选择与品牌调性契合的知名IP,如与五月天乐队的跨界合作和迪士尼疯狂动物城IP联名 [2] 战略与展望 - 公司坚持聚焦业务核心,通过提供第三空间、情绪价值及沉浸式体验满足消费者需求 [2] - 公司正在评估超过20个有强烈合作意愿的战略机构,寻找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伙伴 [3] - 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以把握市场机遇,实现长期共赢 [3]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虎嗅· 2025-07-29 21:17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17年哈根达斯中国贡献母公司通用磨坊冰淇淋业务50%收入[1] - 2025年传闻出售中国门店但被母公司否认[2] - 2025财年三季度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 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6] - 过去一年全国关停81家门店[3] 市场竞争格局 - DQ中国门店总数达1695家持续扩张[4] - 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4] - 新式茶饮将产品定价提升至30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24] - 意大利Gelato品类2024年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市场规模 平均售价30-50元[48]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 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9][11]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全球900家门店中400家在中国[10][11] - 1997年推出月饼产品线 曾贡献中国市场28%营收[13] - 采用专属冰柜与高端商场选址策略维持品牌调性[14][15] 经营策略调整 - 2015年尝试转型"第三空间" 增加咖啡品类[21][23]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 重点发展商超和即时零售[29]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 但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2][46] - 供应链面临-18℃至-25℃冷链成本压力 损耗率高于普通饮品[43][44] 行业趋势影响 - 新式茶饮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实现更高坪效[26] - 喜茶/奈雪等品牌在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取代哈根达斯[27][33] - 2022年后茶饮品牌集体降价至15-25元区间 与哈根达斯价格带重叠[32][35]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 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趋势冲突[38][39]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远川研究所· 2025-07-29 21:15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及被新式茶饮挤压生存空间 [3][4][5][6] - 公司高端定位策略与现制饮品大众化趋势相悖,导致其在价格战和渠道转型中陷入被动 [37][45][46] - 冰淇淋品类供应链成本高、规模化难度大,制约哈根达斯与奶茶品牌竞争的能力 [47][48][49]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业绩下滑**: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9]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降至7.2亿美元 [10] - **门店收缩**:2024年关停81家中国门店,部分门店被喜茶等茶饮品牌取代并迁至商场负一层 [5][34]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占全球44%(400/900家),贡献超50%利润 [13] - **价格对比**:中国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2][14] 品牌定位与历史策略 - **高端化路径**:通过奢侈品联名、商场黄金位置选址及专属冰柜维持形象,曾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14][17][18][21] - **本地化创新**:1997年推出月饼礼盒占营收28%,并采用"第三空间"模式提升溢价 [17][19] 生产加工逐步本地化以降低成本 [19] - **营销策略**:创始人通过虚构丹麦语品牌名规避低价竞争,进入中国前调研发现"店内消费"偏好 [15][17] 新式茶饮冲击 - **品类替代**:茶饮定价上探至30元与哈根达斯重叠,且因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坪效更高 [29][31] 2022年后喜茶等降价至15-25元区间,加速大众化 [38] - **渠道挤压**:茶饮品牌占据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哈根达斯在多地门店被喜茶取代 [34] 线上化率仅20%的冰淇淋难以匹配即时零售需求 [35] - **供应链劣势**:冰淇淋需-18℃至-25℃冷链,成本高且损耗率大,无法对标茶饮标准化扩张 [47][48][49] 行业对比与转型尝试 - **对手动态**:DQ中国门店达1695家快速扩张,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 [6] Gelato凭借手工现制和高定价(30-60元/杯)实现10%增速 [53] - **战略调整**: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发力商超和美团等即时零售 [35] 推出9.9元咖啡引流但冰淇淋降价空间有限 [46][50] - **星巴克教训**:星冰乐曾在美国超越哈根达斯销量,2025年星巴克首次降价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背离 [28][43][44]
“这里的咖啡主理人密度比上海还高?” 跑到悬崖上喝美式兑茅台的贵州人给一线牛马看傻了
36氪· 2025-07-29 16:54
著名咖市上海曾凭借553家咖啡馆的体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但最近被二线城市贵阳"反杀"。官方数据显示,这座常住人口约600万的西南山 城,坐拥3000多家咖啡馆,以每万人5家的密度,碾压上海(每万人2.85家)。 贵阳不仅赢在店多,还有冠军多。 上海人要喝爱喝能喝咖啡从来不是新鲜事。 但上海人都不信,上海,竟然在喝咖啡上败了? 最近贵阳选手彭近洋捧回2025世界咖啡冲煮大赛的冠军奖杯,同款"冠军咖啡"在这个西南小城如今已经火到一杯难求,不少游客游客排队一小时只为喝一 杯"冠军味"。 是的,游客而非本地人,看着家门口满堆满堆的人,贵阳人也纳闷:"谁在排队?在排什么?到底哪个贵阳人会为喝咖啡排队啊。" 到山卡拉里喝咖啡,这届"信徒"有各自的执念 在上海喝不好咖啡,是要被开除沪籍的。 上海咖啡的精髓在于主理人,主理人本人学历和知识阅历多少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要对中英法三种语音的混合造词能力有深刻学习,学习成果主要展现 在店名上,越是拗口越叫懂得上海咖啡。 这份你不懂上海咖啡的感觉会在入店以后达到峰值,主理人会从豆子产地开始讲起,到庄园、发酵工艺和处理工艺一路输出,最后一一杯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要价七八十元的价 ...
从千店品牌到文化出海,星聚会KTV到底做对了什么
36氪· 2025-07-24 21:45
星聚会的战略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从传统KTV转型为"第三空间"社交平台,定位为数字化时代满足真实社交需求的场所[4] - 已在全国130多个城市开设近1000家门店,拥有3000多万会员,成为音乐社交空间头部品牌[2] - 计划3年内实现国内2000家门店、海外300家门店的扩张目标[2] 超级场景战略 - 重构KTV价值认知:从"唱歌服务"转向"欢聚刚需",融合唱歌、剧本杀、下午茶等多元场景[9][10] - 投入近亿元打造社交空间系统,包含智能歌单、声光电调节、AI评分等创新功能[10] - 通过"满天星"设计、定时红包等互动元素提升情绪价值,降低社交门槛[10][12] 超级IP与超级零售体系 - 以吉祥物"星仔"为核心IP,打造贯穿场景的文化符号与情感纽带[15] - 零售逻辑从功能导向转为情绪驱动,商品作为社交货币和情感催化剂[18] - 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产品矩阵,包括音乐周边和IP衍生品[17] 组织力与内容力建设 - 建立"企业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00名店长储备支持快速扩张[21] - 与东方风云榜战略合作,接入音乐榜单评选并孵化原创音乐人[24][26] - 通过AI打分、实时PK等玩法搭建音乐内容生态[26] 全球化与文化传播愿景 - 日本涉谷首店标志着出海启动,目标成为东方音乐文化传播平台[2][27] - 提出"用东方音乐交世界朋友"的愿景,推动华语音乐破圈[27] - 案例:广东说唱歌手揽佬在Spotify超越周杰伦登顶华语榜[26]
星巴克喊你去自习了!真免费?记者实探广州门店
搜狐财经· 2025-07-23 15:28
星巴克推出"星子自习室"服务 - 公司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门店推出"星子自习室"服务,不要求消费即可入座且不限时间空间[1][4][5] - 仅广州就有至少30家门店参与该服务,覆盖深圳、茂名、佛山等广东多地[1][5] - 服务从上周开始扩展至广西、海南的主要城市部分门店[1][5] 服务具体实施情况 - 部分门店设立书籍角鼓励共享阅读,充分利用空间与环境氛围[5] - 服务由各门店自主决定是否推出,未统一设置官方查询入口[4] - 判断门店是否设有自习室可留意店内是否摆放特定标识[3] 服务背景与定位 - 此举是公司"第三空间"理念的延展,旨在满足顾客不同时段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4] - 主要针对暑假期间学生和家长的自习或小聚需求[1][5] - 与麦当劳等竞争对手类似,但公司服务不限时间和消费要求[9] 市场反应与行业情况 - 网友意见不一,部分希望推广到更多城市,部分担心影响消费环境[9] - 麦当劳曾推出类似服务但限定时间和地点,需支付1元预约且名额有限[9] - 公司表示未来将在更多门店尝试"兴趣向"空间和活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