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
搜索文档
“洋学生”中国说|埃及留学生:在探秘“零碳”奇迹中,读懂中国生态智慧
环球网· 2025-09-23 16:10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然成为全社会的普 遍共识,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值此之际,埃及留学生桑英杰打卡北京城市副中心,探索科技与自然融合下的"零碳"奥秘。 走进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满目葱茏、鸟鸣婉转的景象吸引了桑英杰的目光,"这里的绿化、建筑与自然几乎做到了'无缝衔接',走在路上,我感觉自己 不是在城市公园,更像走进了一片自然生长的森林。" 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谈,桑英杰对"零碳"的技术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了解到零碳并非没有碳排放,而是通过减少、抵消或清除碳排放,实现核算周期内 总量"归零"。当得知园区绿地绿化率高达85%,每年可吸收5000多吨二氧化碳,且生态保育核区域已监测到包括灰脸 鹰、雀鹰等70多种动物时,他表示,自 己也想和这些小动物一样,在这里安家。 这里还有两项关键"零碳"实践,让桑英杰深感震撼。一处是看得见的"现代森林"——北京城市图书馆。其屋顶由837片银杏叶造型的金属板构成,内含126个 智能采光顶,可根据光线自动调节馆内照明。同时,叶片表面铺设的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年发电量 ...
百川畅银:凭借沼气发电积累拓展多元绿业务,海外布局有先发优势
新浪财经· 2025-09-22 09:16
业务布局 - 公司凭借在沼气发电领域的深厚积累 正积极向移动储能供热 光伏发电 碳资产交易等多元化绿色业务拓展 [1] - 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运营经验 在提供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方面具备显著先发优势 [1] 市场拓展 - 公司逐步将技术和模式输出到海外市场 并拥有早期国际化布局 [1]
江苏盐城:向绿而行,“风光”之间崛起零碳新地标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12:06
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6万千瓦 成为长三角首个两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565.37万千瓦 占全球7% [4] - 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 叶片产能占20% 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基地之一 集聚金风科技 远景能源 上海电气等整机龙头企业 [4] - 形成覆盖研发设计 装备制造 资源开发 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 全球最大20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 最长SR260叶片 首台碳中和风机相继下线 [4] 零碳园区建设进展 - 大丰港零碳产业园打造全国首创一对多绿电直供模式 实现绿电物理溯源 已吸引18家国际认证机构入驻 [5] - 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实现近海风电70万千瓦 陆上风电60.73万千瓦 光伏10.8万千瓦绿电接入 年发电量34亿千瓦时 打造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 [8] -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建设年处理200万吨LNG 制冷功率23兆瓦的冷能供给系统 将零下162℃LNG冷能延伸至冻干食品 冷水鱼养殖 冷链物流等产业 [8] 技术创新与研发突破 - 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正攻克风电全直流发电技术 以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为例 每天最多可多发出800度电 [9] - 金风科技牵头组建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江苏) 实现盐城国家级科创平台零的突破 已吸引41个高能级科创项目落户 [11] - 远景EN-256/16.7碳中和风机刷新全球纪录 中车20MW漂浮式风电机组进军深远海 盐城远实能源科技将退役叶片制成环保托盘破解行业难题 [11] 新兴能源产业布局 - 布局一南一北绿色氢氨醇基地 推动吉电绿氢制储加运用一体化 岚泽30万吨绿色甲醇等重大项目 构建绿电—绿氢—绿醇综合能源体系 [6][11] -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建成10座超大型LNG储罐 冷能交换中心实现深冷 中冷 浅冷三级梯次利用 [8] - 成立全国首家园区级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绿电交易服务 [8]
毕马威中国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5》 助力能源行业把握零碳转型新机遇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8:15
本报讯(记者毛艺融)9月18日至21日,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圳举行。展会期间,毕马威中国举办"驾 驭AI浪潮—引领零碳智慧能源新变革"分论坛并发布了《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5》(以下简称《年 鉴》)。 《年鉴》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能源总需求增长2%。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占比高达87%。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费量均有所增长,其中天然气增幅最大,达2.5%,煤炭和石油 分别增长1%和0.6%。石油仍是最大的能源来源,满足了全球34%的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 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增速高达9%。 从能源类型来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增长16%,在全球总发电量中占比从13%提升至15%。中国依然 是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全球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57%,其太阳能发电量在两年内几 乎翻番。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赋能能源转型过程中,带来 了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这对能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复杂的挑战。中国在传统化石能源产业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能源新业态及能源交叉领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有着许多优势。 ...
45家绿点中国2025入围名单大揭秘!有你的pick吗?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9 11:14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2025 年第四届 "绿点中国・可持续实践案例评选" 自启动以来,受到了 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媒体评审团的严格初筛、面访以及多维度的综合考量,入围名单终于正式揭晓。 这些入围案例从 341 份报名案例中脱颖而出,涵盖了超过 20 个行业,展示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 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 今年参评的各个申报案例根据绿点中国的参选要求,按照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共创、绿色循环、 绿色物流、绿色溯源 6 大维度提报。经由媒体评审团根据案例的联动机制、量化成果、创新独特之处、 可复制性、公众传播价值等方面打分,最终选出 45 个入围案例。 CHINA GREEN POINT 使 搏 实践 案 第 I74 评 选 4911 □ FF ( 按 序 排 序 ) 首 到 7 日2 顺 [1] 器 A 拜尔斯道夫中国 百事可乐PEPSI Beiersdorf 长江中下游 再生铝罐项目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北方稀土 贝卡尔特 Bekaert 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 贝卡尔特UT/MT 绿色轮胎骨架材料 贝泰妮集团 贝特瑞 贝泰妮集团 Better our worl 绿色轻妆 循续守护 贝特瑞绿色供应 ...
五年冲刺碳达峰,电池企业零碳布局密集“落子”
高工锂电· 2025-09-18 19:01
核心观点 - 零碳合作成为电池企业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的核心 推动从单一产能建设向系统性零碳生态构建转型 [3] - 锂电池产业从市场驱动转向国家战略主导 深度嵌入能源转型五大维度并成为核心支柱 [3][5][8] - 头部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商业模式双轮驱动 从产品制造商升级为能源生态服务商 [16][20] 政企零碳合作动态 - 宁德时代2025年与6个省市达成零碳合作 覆盖江苏常州(千亿级微电网产业集群)、山西临汾(零碳重卡运输走廊)、甘肃兰州(西北零碳转型样板)、山东济宁(京杭运河绿色航线)、山东东营(全域零碳示范城市)、福建福州(多层次战略合作) [2] - 中创新航2025年5月与河北邯郸合作 重点开发动力及储能电池应用场景与新能源产业项目 [2] - 远景科技集团2024年12月与河北沧州合作 打造中国北方最大锂电池产业基地和零碳产业集群 2021年10月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2][18] 国家能源转型政策框架 - 能源消费电气化:2030年新增项目自发自用比例从30%提升至35% 强化用户配置储能经济性 [5] - 能源生产低碳化: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1.8亿千瓦(180GW) 带动投资2500亿元 锂电池主导技术路线 [6] - 能源供需互动化:电力现货市场与储能建设协同 电池参与调频/备用等多功能服务 [6] - 能源装备现代化:新能源装备营收保持稳中有升 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增速7% [7] - 能源治理科学化:储能数据分级管理 绿证与碳市场衔接 电池可通过容量补偿/电力现货/绿证溢价获得制度性回报 [8]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 雅江水电站:总装机7000-8100万千瓦(相当于三个三峡) 年发电量3000亿度 总投资1.2万亿元 投运后西南用电成本预计下降20%-30% [11][12] - 藏粤直流工程:±800千伏特高压线路 2029年投运后年输送43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至粤港澳大湾区 [12] - 疆煤外运:2024年外运量9061万吨(较2020年增长3倍多) 电动重卡燃料成本较燃油车降低40% [12] - 零碳园区示范:海南博鳌东屿岛年光伏发电3200万度 自用1700万度(满足50%需求) 绿电溢价0.2元/度 环保税减免年省150万元 [13] - 盐城滨海产业园:产品碳足迹从3.2吨CO₂/吨降至2.5吨CO₂/吨 欧盟CBAM机制下出口订单增长20% 投资回收期缩短至8年 [15] 企业战略转型实践 - 宁德时代:在常州构建"发储送用网"微电网生态 在山西临汾推广底盘换电重卡(2030年目标5万台) 在兰州建立电池检测中心覆盖西北及中亚市场 [17][19][20] - 中创新航:在邯郸聚焦风光储一体化场景的电池应用与循环利用 [18] - 远景科技: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实现80%直采可再生能源+20%绿电补偿 达成100%零碳能源供给 [18] 行业趋势与机遇 - 终端电能消费占比达30%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 每3千瓦时电中1千瓦时为绿电 [9] - 碳排放双控取代能耗双控 成为"十五五"规划约束性指标 [9] - 电池企业价值拓展至绿电消纳、电网韧性、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等系统功能 [21]
2025世界储能大会聚焦储能前沿 签约18个项目
新华网· 2025-09-17 23:38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储能大会于9月17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 [1] - 大会主题为“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 [1] - 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1] 签约项目 - 大会开幕式上共有18个项目签约 [1] - 签约项目涵盖新型电池、新型储能系统、新材料、零碳园区等方向 [1] 行业现状 - 在政策机制和技术驱动下,中国已逐步建成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 [1] - 当前储能行业持续火热,产业稳步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生态加速完善 [1] - 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对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1] 行业挑战 - 储能领域存在技术同质化与内卷式竞争等问题,需要各方面协力解决 [1]
一座资源型城市的零碳实践
四川日报· 2025-09-15 10:33
城市绿色转型战略 -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攻方向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3] - 目标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33% 2030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35%以上 2035年基本建立绿色低碳高效生态经济体系 [3] - 攀枝花市西区经济开发区入选2025年度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首批试点 [3][6] 传统产业改造措施 - 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3家 关闭污染企业133家 取缔工业堆场109个 [5] - 推动煤焦化及煤化工 新材料 新能源等"三圈九链"产业体系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5] - 构建5条循环产业链实现煤矸石 粉煤灰 高炉渣等工业废弃料资源化利用 [5] 新能源产业突破 - 引进中农绿电40条化成箔生产线 望伦10万吨新能源石墨材料 2万吨五氧化二钒 6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等重点项目 [6] - 落地国内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 绿氢设计产能达每年12000吨 [6] - 2024年综合能耗16.5万吨标准煤 化石能源占比由74%下降至67% 碳排放强度下降24.8% [6] 乡村零碳实践 - 盐边县昔格达村安装150块透光发电玻璃 装机功率超30kW 成为"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首批试点 [3][10] - 混撒拉村年均日照超2700小时 村民光伏发电月收入约2000元 年净收入超2万元 [9][10] - 村级光伏广场年售电收入58万元 减少碳排放2750吨 配套光伏路灯 座椅 垃圾桶等设施 [10] 农业生产绿色升级 - 混撒拉村种植晚熟芒果2万余亩 年产量2万余吨 年产值近亿元 [10] - 采用绿色防控监测和智能灌溉系统 减少病虫害和农药用量 [10] - 昔格达村建设零碳陆基循环清洁渔业 绿电驱动水体循环 配套高科技立体植物工厂 [10]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化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智改数转 推进化工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 [11] - 推动"水风光氢储"多能互补发展 规范有序开发风电光伏新能源 [11] - 落实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1]
全国首座500千伏“近零能耗”变电站成赛事“能量心脏” 一年能减少碳排放约565吨
中国发展网· 2025-09-12 15:12
文章核心观点 -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为服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创新研发应用全国领先的绿色电力装备和氢能系列保电重器 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瓶颈 为赛事提供低碳可靠的电力保障 助力“绿色办赛”理念落地实施 [1] 500千伏“近零能耗”变电站 - 全国首座500千伏“近零能耗”变电站将成为保障赛事可靠供电的重要核心站点 深度融合绿色建筑标准与智能低碳技术 实现站内办公生活设施100%绿电供应 [2] - 变电站屋顶铺设单晶硅光伏板 总面积达3400平方米 年发电量约20万度 可满足站内所有办公和生活用电需求 [2] - 变电站配套储能系统 可实现站内用电平稳可靠 并采用光导无电照明装置以节约照明用电 [2] - 变电站采用下沉式绿地 透水混凝土路面及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每年能收集利用雨水约3000立方米 [3] - 变电站建造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和3D打印技术 施工时间比传统方式节省一半 更加环保 一年能减少碳排放约565吨 [3] 氢能应急电源车 - 公司成功研制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 已在测试赛中成功应用 实现100%零排放 仅产生水 [4] - 氢能应急电源车具备供电稳定 续航时间长 噪音小等优势 可在200千瓦额定发电功率下持续供电6小时 特别适合对噪音要求高的赛事场所 [4] 氢动力无人机 - 公司自主研发的“氢旋”无人机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 实现零碳飞行 其动力系统能量密度极高 提供90分钟超长续航 是传统锂电无人机的2-3倍 [6] - 无人机采用“氢电混动”模式 氢能保证长时巡航 锂电池提供瞬间强大动力 使其在零下40℃或50℃高温中也能稳定工作 单架次可覆盖70公里以上线路 [6] - 氢动力无人机将拓展在赛事核心场馆周边及重要输电线路的常态化规模化巡检 构建“零碳智能巡检”体系 [6]
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园区入选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3:46
项目入选与背景 - 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园区入选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 由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推荐 [1] - 评选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起 覆盖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286个项目 经国内外专家多轮严格评审 [2] 零碳能源体系架构 - 采用"八位一体"降碳体系 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绿色化改造 交通电气化 新型电力系统 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景观 智慧运营 [1] - 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思路 以数字电网为平台 整合发电 用电 储能等环节 实现系统协同运行 [1] 能源性能指标 - 供电可靠性达99.999% 新能源消纳率100%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100% 终端能源消费电能占比100% [1] - 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9年1.13万吨降至2024年零碳 [1] 技术创新与应用 - 通过柔性充电桩实现用电柔性调节 连接车辆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2] - 光储充示范站采用高功率密度电堆和液冷技术 新能源车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