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中汽股份总经理:推动中国特色的“车路云一体化”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4:21
文章核心观点 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浪潮下,中汽股份旗下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填补国内空白,构建起立体化验证体系,公司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试验“三支柱”法构建全景技术服务能力,未来将围绕打造世界一流汽车研发测试平台和全球智能交通系统“中国样本”发力,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落地 [1][5] 试验场建设初衷与亮点 - 建设前我国缺少大型综合测试平台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上路前问题,如技术难验证、迭代更新慢等,2020年公司前瞻性布局投资15亿元建设试验场 [2] - 试验场有8条测试道路、3.2万平方米试验室及油电氢醇四合一综合能源中心,能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多数测试场景需求,满足重型商用车测试能力,兼顾飞行汽车和低空飞行器测试能力 [2] - 试验场有多项首创,如全球首个封闭汽车试验场内的真实隧道场景,可在无GPS定位和网络信号屏蔽时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功能;智能网联复杂环境多维模拟平台可实现气象广域物理多级可调模拟 [2][3] 赋能低空经济举措 - 完成道路测试场景搭建,将智能网联高速环道与智能网联多车道性能路一体化设计建设成超宽测试跑道,满足通用飞行器2B类起降跑道标准 [3] - 飞行监管平台投入运行,与中国移动合作布局空联网基础设施,部署5G - A网络基站,实现600米以下立体通感网络全覆盖,建立并运行国内首个汽车试验场内的低空飞行监管平台 [3] 助力盐城当地产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 - 为盐城及周边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提供全方位测试平台,支持盐城氢燃料电池汽车布局,助力打造盐城汽车产业名片 [4] - 依托试验场技术优势和平台资源,联合长三角高校和企业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参与相关标准制定 [4] 未来发力方向 - 推进数字试验场建设,构建虚拟和仿真测试场景,推进公共道路开放测试,参与多领域研发验证试验,为智慧交通提供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 [5] - 与各领域领先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技术研发、测试和应用等合作项目 [5] “车路云一体化”布局规划 - 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的“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参与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借助试验场路侧测试设备验证相关功能,该标准有助于推动“车路云一体化” [5]
竞速突围,长三角汽车产业如何领跑全国?
新华日报· 2025-04-28 10:07
今年一季度,长三角汽车生产马力全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1—3月,沪苏浙皖汽车产量 分别为37.04万、52.16万、38.72万、76.17万辆,三省一市汽车产量累计达204.09万辆。另据中国汽车工 业协会数据,2025年1—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这意味着,全国每生产4辆 汽车,就有1辆来自长三角地区。 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市场需求广阔,同时也伴随着 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也是汽车产业链最齐全的区域之一,冲刺开局后,紧盯全年目 标,长三角区域汽车产业何以竞速争先? 谋变产业布局,锻造汽车制造"黄金三角" 放眼全国,2024年,汽车产量位次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安徽、重庆、江苏、山东、上海、陕西、浙 江、吉林和湖北,产量分别达570.74万、262.03万、254.01万、225万、183.81万、180.75万、175.35万、 169.22万、150.7万和138.91万辆。 记者注意到,自2016年始,广东的汽车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但今年一季度开局,却有变化——1—2 月,安徽和广东的汽车产量分别是44 ...
“安全”成上海车展热词 驾驶辅助宣传进一步规范
证券日报· 2025-04-28 00:41
政策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明确要求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并强调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1]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倡议书要求企业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命名功能杜绝模糊或误导性表述 [1]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建议车企建立机制帮助新用户熟悉智能网联汽车功能使用方法及禁止事项 [1] 车企策略调整 - 车企在2025上海车展上将"自动驾驶"表述替换为"辅助驾驶" [2] - 华为鸿蒙智行发布会反复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展示问界M8暴雨AEB刹停演示和极氪9X夜间盲区避让测试 [2] - 消费者购车时从"关注功能炫酷"转向"验证实际可靠性"部分用户要求车企出具书面承诺明确法律责任归属 [2] 技术研发方向 - 博世集团推出基于端到端模型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强调"以人类驾驶方式规避障碍" [3] - 长城汽车通过公开碰撞测试直播展示电池安全和车身结构硬实力 [3] - 小鹏汽车推出智能辅助驾驶新手考试提升用户对技术边界的认知 [3] 行业协作与标准 - 华为联合广汽集团、上汽集团、江汽集团等11家车企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 [3] - 长安汽车设立全国唯一"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树立更高安全标准 [3] -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指出安全将成为技术普及的"速度控制器" [3] 市场竞争趋势 - 行业竞争焦点从"谁的故事更炫"转向"谁的承诺更稳" [3] - 未来赢家需在安全冗余、数据闭环与成本控制间找到最优解 [3]
福达股份20250427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公司 福达股份、福达二分公司、福达阿尔芬合资公司、长青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约4.7亿元,扣非净利润6551万元,同比增长11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1.98亿元,同比增幅339%,一季度业绩亮眼且高于汽车行业淡季水平,主要得益于产能扩张和商用车业务好转[2][3] - **业务优化**:出售福达二分公司股权,旨在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战略业务,制定了乘用车曲轴、新能源电驱动齿轮和机器人零部件三条战略曲线[2][4][5] - **机器人业务进展**:自主研发行星减速器已完成研发,2025年开始接单出货,面向外骨骼和医疗康养机器人领域;投资长青科技并计划控股,合资生产行星滚柱丝杠,已获国内主流执行器客户采购订单[2][6] - **财务影响**:出售福达二分公司股权预计为2025年利润带来正向影响,交易总额9600万元分两期转让,预计产生超1000万资产负债表溢价和9000多万利润表收益,具体确认节奏取决于合同执行情况[2][7] - **盈利能力**: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达27.1%,销售净利率约14%,盈利能力强劲,归功于产能扩张后生产效率提升和商用车业务改善,产能利用率接近满负荷运转,成本和品质优势显著,客户希望增加订单份额[2][8] - **产能情况**:截至2025年4月底,年化产能达330多万套,预计年底增至420万套左右,新增产能用于满足现有客户需求和拓展市场份额,尤其在混动车型领域,具备快速切换不同客户型号的能力[4][9] - **出口业务**:乘用车曲轴已开始批量出口欧洲市场,2025年出口量预计大幅提升,积极规划海外产能布局,出售部分业务回收资源为海外扩张提供主动性[4][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福达阿尔芬合资公司**:去年刚刚实现盈亏平衡,全年盈利约700万元,对公司业绩弹性贡献有限[11] - **业务布局考量**:聚焦主业,因队伍精力和资源有限,且中国制造业竞争激烈,多条战线布局会遇瓶颈,梳理现有业务,将可复用客户渠道业务转型,无法复用的逐步清理或变现[11] - **机器人市场竞争**:人体机器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持续迭代,机加工行业核心竞争力来自成本和品质优势,福达股份在设备端能力强,具备综合竞争力[13]
中汽股份(301215) - 301215中汽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7
2025-04-27 22:3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电话会议 [2] - 参与单位包括华源证券、银河证券等多家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4 月 27 日的 10:00 - 11:00、13:30 - 14:30、16:00 - 17:00 [2] - 活动地点为线上(腾讯会议、进门财经电话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夏秀国等 [2] 业务相关问题 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 - 该试验场是募投项目,实际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产能释放需时间,公司已签业务合同,业务处于爬坡阶段 [3] - 主体项目已完成转固,2024 年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为 85.04% [7] 客户业务 - 2024 年第一大客户为控股股东中汽中心,业务量 7 千多万,其他客户信息暂不便披露,中汽中心业务占比总体保持稳定 [3] 政策法规影响 - 若智能网联检测强制化,将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检测企业和车企场地试验业务量会提升 [3] - 2024 年 2 月相关政策强化 L2 级智能驾驶产品管理,已发布网络安全和数据通信等强制性国标,在研核心强标预计未来落地,新规利于公司智能网联测试业务发展 [4] L3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 国内 L3 自动驾驶处于测试验证和示范运营阶段,2023 年 11 月政策支持商业化试点,但面临责任认定等问题,现行均为推荐性标准 [4] 车企选择服务商因素 - 车企会综合评估技术、效率、成本等因素,中汽股份技术能力强、服务效率高、成本效益好 [6] 收入与毛利率 - 一季度收入增长因行业需求提升和产能释放、客户突破 [6] - 一季度受春节等因素影响毛利率下降属常规波动,近年毛利率稳定在 70%左右 [7] OTA 升级测试周期 - OTA 升级测试周期取决于技术路径等因素,周期差异大,难以评估 [7] 标准制定参与度 - 中汽中心承担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职责,牵头标准制定,中汽股份参与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及团体标准,已发布国家标准 7 项、团体标准 12 项,还协同成立创新中心支持标准验证工作 [7]
营收净利双增长 中汽股份智能网联试验场开启新增长曲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6:3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汽股份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净利双增长 公司通过营销模式创新和开拓新市场推动业务发展 随着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投入运营 公司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2025年将加大业务拓展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 同比增长12.16% 归母净利润1.67亿元 同比增长1.03% [1] - 2025年一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01.73万元 同比增长29.92% 归母净利润2897.63万元 同比增长23.92% [1][7] - 2024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增长4.67% [2] - 2025年一季度 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2.70% [7] - 2025年一季度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约460.56万元 增幅为41.06%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约1405万元 增幅为28.65% [7] - 2024年公司在华北、华南区域业务增长明显 分别同比增长49.52%和22.58% 两区域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36.34% 华东地区业务也实现超5%增长 [4] 业务发展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构建汽车场地试验环境和场景 为汽车相关企业提供场地试验技术服务 [2] 业务拓展举措 - 积极开拓商用车试验、智能网联试验场业务 与多家客户签订合同 [1][3] - 创新与客户合作模式 打造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研发集聚生态圈 与头部企业共建试验中心 [1][3] 试验场情况 - 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2024年7月16日正式运营 占地面积约4000亩 有8条测试道路、3.2万平方米试验室及综合能源中心 能满足多种测试场景需求 [3] 业务增长极规划 - 2025年公司将加大智能网联和商用车业务拓展力度 加强优势资源协同 推进与头部客户合作 完善一站式技术服务能力 [1][5] 其他信息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2元(含税) [5] - 公司在数字试验场建设方面已建立数字化路面库 下一步将提升场景丰富度赋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8]
齐普策:以宝马独特之道,创智能未来出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4-27 16:25
宝马智能化与电动化创新 - 公司发布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及三大突破性技术:BMW全景iDrive、BMW驾控超级大脑、革命性大圆柱电池 [1] - 2025上海车展展示三款BMW新世代概念车、智能超感座舱及新世代操作系统X,展现智能化和电动化最新成果 [1] - 新世代车型代表品牌在设计、技术和理念上的重大飞跃,强调更智能、更人性化、更负责任的豪华出行 [3] 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 - BMW全景iDrive技术包含超宽视域视平线全景显示、3D抬头显示、超感智控方向盘等"黑科技",强化"以驾驶者为中心"理念 [5] - 新世代操作系统X 70%源代码在中国开发优化,针对近100项功能本土化,推出5大用户场景的10个本地化案例 [5] - 公司构建"全员AI、全域AI、安全AI"战略体系,强调人工智能需安全可靠、公平合规地服务用户 [6] 中国市场战略布局 - 首款中国专属新世代车型BMW iX3L由中国团队深度参与研发,国产测试车已在沈阳下线,2025年上市 [7] - 公司在中国拥有德国以外最大研发网络,设立三大软件公司(宝马诚迈、领悦北京、领悦南京)强化数字化能力 [13] - 与中国企业合作包括:阿里巴巴(AI大语言模型)、华为(鸿蒙生态)、宁德时代(大圆柱电池量产) [12] 本土化与全球协同 - 公司提出"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中国市场在新世代技术创新中扮演关键角色 [9] - 强调"家在中国"不仅是设厂销售,更是与中国共创未来,开放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10] - 深化与中国科技企业战略合作,融合云端交互与生成式AI,打造本土化创新标杆 [12]
车展观察 | 一词之差,跨国公司发生什么改变?
观察者网· 2025-04-27 07:38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变化 - 大众汽车集团和丰田汽车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强调"地域"概念,取代传统的"本土化"提法,反映全球化战略的深刻变化 [1] - 供应链体系呈现地域化特征,区域供应链优势明显优于全球一体化供应链 [1] - 区域内专业化人才既了解本地需求又熟悉跨国公司文化,成为关键竞争力 [1] - 跨国公司必须将地域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影响力量以增强全球竞争力 [1] 中国供应链与市场优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市场,年轻消费者推动智能电动化汽车发展 [3] - 中国科技公司与制造业实力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引领条件 [3] - 上汽通用总经理指出中国电动化、智能化产业链全球领先,能提供高价值产品 [8] -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认为中国产业体系强大,可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效率 [8] 跨国车企与中国技术合作 - 丰田全球首发D级纯电动轿车铂智7,首次应用华为鸿蒙座舱 [5] - 本田与Momenta合作研发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方案,并与宁德时代开发磷酸铁锂电池技术 [5] - 奔驰纯电长轴距CLA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7] - 宝马与阿里巴巴定制AI智能体,2026年搭载国产新世代车型,并与华为合作鸿蒙生态应用 [7] - 上汽通用高端新能源品牌"至境"深度绑定宁德时代、Momenta等头部供应商 [7] 中国人才国际化 - 丰田中国高管层及四位本土"RCE"(中国首席工程师)成为展台亮点,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 [9] - 大众中国任命原华为高管韩三楚为CARIAD中国CEO,加强本土化研发 [10] - 一汽-大众表示中方将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研发,承担更多开发责任 [10] - 上汽通用技术高层卢晓、王丛鹤等被委以重任,担任集团要职 [12] 本土化研发与生产 - 奔驰中国研发团队规模与实力居海外市场之首,未来在华投入超140亿元投产中国专属车型 [12] - 宝马上海设计团队主导开发国产新世代车型,2026年起实现全链路本土化 [12] -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升级,聚焦"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方案开发 [13] - 日产两款中国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车型将通过日产全球网络一年内走向世界 [15] 合资企业中国内核 - 雷克萨斯上海工厂选址长三角,参与新能源汽车竞争以反哺全球 [12] - 上汽通用强调27年扎根中国的"中国内核",代表中国实力 [15] - 一汽-大众认为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均由中国人生产,未来更多跨国公司产品将由中国人设计 [15]
上汽集团20250424
2025-04-25 10:44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上汽集团、上汽通用、上汽大众、荣威、非凡、名爵、智己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江淮汽车、赛力斯、特斯拉、蔚来、小鹏 [1][2][3][1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销量表现**:2024 年上汽集团总销量 400 多万辆,同比降 20%,燃油车下滑近 30%,新能源约 100 万辆,增速个位数;2025 年一季度销售 94.4 万辆,同比增 13%,燃油车 67.2 万辆,同比增 8%,新能源车 27.2 万辆,同比增 30% [3][4] - **管理层调整**:2024 年 7 月贾建旭任总裁,对各业务板块领导调整;2024 年 10 月荣威与非凡合并,何明磊任荣威非凡事业部总经理;周岩调任上汽乘用车名爵事业部总经理;2025 年 1 月组建大乘用车板块,贾建旭任上汽大众管理委员会主席;2 月大乘用车板块 60 多位中高层调整 [5][8][9] - **新品牌合作**:上汽与华为合作推出“上汽智己”,定位 20 万以下市场,用鸿蒙系统,通过华为门店销售,第三季度发布首款车型 ES39,定价 15 - 25 万,有望提升销量 [10] - **业绩表现**:2024 年上半年上汽通用净亏损约 23 亿元,四季度转正;上半年上汽大众规模利润约 8.6 亿元,单车利润 2000 元;2024 年 Q1 - Q3 上汽乘用车利润约负 33 亿元,每辆车亏损约 6000 元,集团靠投资收益有正向规模经济效益 [11][14] - **估值情况**:上汽集团 PB 为 0.61 倍,是主机厂中最低;行业产能收紧,上汽集团低 PB 有合理性,可能迎来估值提升 [15][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贾建旭在零部件、海外业务及合资公司有丰富管理经验,能推动公司革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出 [6][7] - 上汽集团海外市场每年贡献约 100 万辆出口量,可能助力“上汽智己”放量 [10] - 2024 年 Q1 - Q3 上汽集团通过非流动资产处置获约 50 亿元投资收益,获政府补助约 15 亿元 [14]
韩系缺席、流量祛魅!2025上海车展的三大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4 18:20
车展规模与参与情况 - 上海车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近1000家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 规模创历史新高[1] - 媒体日期间举办193场新闻发布会 为历年最多[1] - 韩系车企现代 起亚 捷尼赛思首次缺席A级车展 超豪华品牌兰博基尼 玛莎拉蒂及经营困难车企高合 极越 哪吒均未参展[1][2][3] 外资品牌本土化战略 - 德系车企加强本土化研发:一汽大众宣布由全球协同转向本土主导开发[2]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完成三位一体架构升级(本土研发 采购 质量控制)[2] - 日系车企推进合作:一汽丰田 广汽本田与Momenta达成智驾合作[2] 日产全球首秀中国研发生产的皮卡车型[2] - 韩系品牌市场份额仅1.6%(2024年1-10月数据) 缺席主因是"无特别展品"及成本效益考量[2][3] 营销策略转变 - 车企高管"串门"引流模式遇冷 上海车展组委会明确限制掌门人跨展台互动[4] - 工信部禁止智驾功能夸大宣传 多家企业连夜修改方案:地平线HSD系统更名 鸿蒙智行加入"辅助"二字 理想汽车将"智驾焕新版"改为"智能焕新版"[5] - 行业重点转向用户价值导向 营销重心从流量曝光回归产品力本身[5] 供应链企业凸显重要性 - 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数量显著增长[6] - 智驾供应链成为焦点:博世计划年底上线端到端智驾模型 Momenta与本田丰田合作 商汤绝影端到端方案Q4量产上车 元戎启行与火山引擎合作提升AI训练效率[6][7] - 动力电池与芯片企业集中亮相: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 欣旺达 亿纬锂能 芯驰科技 地平线等展示新技术[7] 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 科技公司与供应链企业参展数量明显增加 反映智能网联领域技术融合加速[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智能汽车应用深化 成为行业创新热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