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

搜索文档
PK流感“神药”的国产创新药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6-02 11:52
核心观点 - 众生药业子公司众生睿创研发的昂拉地韦成为中国首款在头对头试验中PK过奥司他韦的创新药,也是全球首款流感RNA聚合酶PB2蛋白抑制剂 [3][4][17] - 昂拉地韦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优于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对耐药毒株有更强抑制作用 [6][7] - 公司从分子结构设计和临床试验适应证两方面着手,克服了强生同靶点药物失败的挑战 [1][4][14] - 该药物研发历时10年,投入数亿资金,未来目标市场份额20亿元 [4][18][19] 研发历程 - 2015年公司决定研发流感创新药,瞄准奥司他韦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问题 [6] - 2017年12月获得研发代号ZSP1273 [12] - 2018年钟南山院士团队加入成为临床试验负责人 [13] - 2020年强生同靶点药物Ⅲ期失败影响公司融资,但团队坚持推进 [14] - 2023年7月公布Ⅲ期临床试验数据 [7] - 2024年5月22日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3][17] 产品优势 - 中位七项流感症状缓解时间和发热缓解时间均短于奥司他韦组,病程缩短近10% [7] - 给药后24-96小时比奥司他韦更显著降低病毒载量,缩短病毒转阴时间 [7] - 对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耐药毒株有很强抑制作用 [7] - 一天给药一次,比强生同靶点药物一天两次更方便 [14] 市场前景 - 2023年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近200亿元,预计2028年达269.1亿元 [18] - 公司目标未来分得20亿元市场份额 [4][19] - 已获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考虑海外合作伙伴推动国际化 [18] - 儿童剂型已完成Ⅱ期试验,正在推进Ⅲ期 [19] 行业影响 - 标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重大药物研发前沿取得突破 [3] - 突破欧美跨国公司垄断的创新药物市场 [3] - 可能改写流感诊疗指南,为治疗提供新选择 [7] - 展现中国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国际大药厂未完成的突破 [17]
中国创新药企集中亮相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聚焦双抗、ADC研发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6-01 18:47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进展 - 2024年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约31%来自中国,2019年这一数字为零 [1][3] - 中国创新药企在ASCO年会上集中亮相,超过70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双抗药和ADC药物研究进展受关注 [1] 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依沃西 - 全球3期临床试验显示,依沃西可将EGFR突变非鳞状NSCLC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8% [1] - 中国3期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将风险降低54%,且在亚洲患者中效果显著(EGFR突变率40%-50%,欧美仅10%-15%) [1] - 头对头试验结果与默沙东PD-1销量冠军Keytruda表现相当 [1] 信达生物PD-1/IL-2α-bias双抗IBI363 - 公布IBI363治疗免疫经治晚期黑色素瘤I/II期临床数据 [2] - 同步公布IBI363单药对比Keytruda在未治疗黑色素瘤患者中的II期临床进展 [2] 科伦博泰ADC药物进展 - 公布六项临床研究成果,包括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用于EGFR突变NSCLC的随机临床研究结果 [2] - 该药物靶向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TROP2) [2] 其他中国药企动态 - 再鼎医药ADC药物ZL-1310获FDA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2] - 映恩生物首次公布ADC药物DB-1310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IIa期试验初步结果 [3] - 迪哲医药、泽璟制药、君实生物等企业也在ASCO亮相 [2]
来凯医药-B(2105.HK):与礼来达成临床合作 公司减脂增肌赛道持续推进
格隆汇· 2025-05-31 16:07
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2.15亿元,与2023年相比保持稳定,费用管控稳健,整体发展符合预期 [1]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约人民币8亿元,充足现金流可保障未来2年以上运营 [1] - 核心产品LAE102的I期SAD试验结果可观,为I期MAD试验做良好铺垫,与礼来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1][2] - LAE002临床试验持续推进,针对乳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值得关注 [1][5] - 公司研发布局全球一体化,管线结构均衡,未来可期 [1][6] 全年经营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2.15亿元,行政开支0.74亿元,同比减少2.4%,管理运营稳健 [1] - 年度亏损2.54亿元,同比收窄31.05%,现金流充足 [1] 团队与研发布局 - 公司拥有61名雇员组成的优秀研发团队,涵盖药物发现和开发全周期 [2] - 在上海张江药谷和美国新泽西州设立2个研发创新中心,开展7项临床试验,其中3项为中、美、韩MRCT [2] LAE102研发进展 - LAE102是自主研发针对ActRIIA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Activin-ActRII通路促进肌肉再生并减少脂肪 [2] - I期SAD研究招募64名健康受试者,安全性良好,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疗效显著 [3] - 与礼来合作在美国执行I期研究,预计2025年Q2开始,中国I期MAD研究计划2025年3月启动 [4] LAE002研发进展 - LAE002是ATP竞争性AKT抑制剂,已在11项临床试验中证实安全性及疗效 [4] - 针对HR+/HER2乳腺癌的III期临床显示ORR为33.3%,临床获益率66.7%,mPFS为7.3个月 [5] - 针对mCRPC的II期临床中位rPFS为8.1个月,III期临床试验方案已获FDA批准 [5] - 针对PROC的II期临床显示LAE002联合紫杉醇可降低PFS,HR为0.744 [5] 其他管线布局 - LAE103针对肌肉萎缩症,位于IND申请启动阶段 [6] - LAE123针对肺动脉高压和肌肉萎缩症,位于IND申请启动阶段 [6] - LAE001完成单药疗法I期临床试验及联合LAE002的II期临床试验 [6] - LAE005人源化抗PD-L1 IgG4抗体,联用LAE002加白蛋白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已发布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产品收入为0、0、1.69亿元 [7] - 公司合理估值为93.9亿港元,目标价23.02港元 [7]
PK流感“神药”的国产创新药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5-30 22:30
核心观点 - 众生药业子公司众生睿创研发的昂拉地韦成为中国首款在头对头试验中PK过奥司他韦的创新药,也是全球首款流感RNA聚合酶PB2蛋白抑制剂 [1] - 昂拉地韦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表现优于奥司他韦,症状缓解时间缩短近10%,病毒载量降低更显著 [3] - 公司目标是昂拉地韦未来能分得20亿元市场份额,2023年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已近200亿元 [9][10] 研发历程 - 2015年公司决定研发流感创新药,针对奥司他韦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问题 [2] - 选择PB2靶点快速跟进,参考强生分子结构并改构,2017年获得研发代号ZSP1273 [4] - 2018年钟南山院士团队加入成为Ⅱ/Ⅲ期临床试验负责人 [5] - 2020年强生同靶点药物Ⅲ期失败,公司坚持研发并分析强生失败原因 [6] - 2024年5月22日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8] 产品优势 - 对甲流病毒抑制能力显著优于玛巴洛沙韦 [3] - 对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耐药毒株有很强抑制作用 [3] - 抗病毒活性比强生VX-787强数十倍,药代特性更好 [6] - 一天给药一次,强生药物需一天给药两次 [6] 市场前景 - 2023年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近200亿元,预计2028年达269.1亿元 [9] - 公司目标销售峰值20亿元 [10] - 已获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考虑海外合作伙伴推动国际临床试验 [9] - 适用于2-17岁患者的颗粒剂型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10] 行业影响 - 可能改写流感诊疗指南,为治疗提供新选择 [3] - 中国本土企业成功研发国际大药厂未能做出的全球新药 [8] - 奥司他韦年销售额曾在上市第6年突破10亿美元 [2] - 东阳光药奥司他韦2012-2015年销售额从2.69亿元增长至6.93亿元 [2]
百利天恒:拟募资不超过37.64亿元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
快讯· 2025-05-30 21:07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并募集资金不超过37 64亿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1]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专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1]
益方生物: 益方生物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证券之星· 2025-05-30 19:54
核心观点 - 公司制定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旨在提高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市场形象 [1] - 公司聚焦肿瘤、代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1] - 公司拥有2款上市产品、1款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产品、2款II期临床试验阶段产品及多个临床前项目,研发进度位居行业前列 [2] - 公司计划2025年开展D-2570在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临床探索,扩大商业化价值 [2] - 公司已启动D-2570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临床试验,2025年3月获CDE批准,5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2] - 公司研究成果YF087和YF550入选2025年AACR年会突破性研究展示环节 [3] - 公司累计申请/受让国内外发明专利370项,获得授权129项 [5]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90%,团队负责人具有国际知名药企多年任职经验 [5] - 公司计划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绑定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利益 [6] - 公司变更"总部基地建设项目",新增研发办公场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6] - 公司严格执行信息披露要求,2025年计划开展不少于3次业绩说明会 [8][9] 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2款对外授权上市产品、1款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产品、2款II期临床试验阶段产品及多个临床前项目 [2] - D-2570产品在银屑病II期临床研究中表现优异,计划2025年拓展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2] - D-2570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临床试验于2025年3月获CDE批准,5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2] - YF087是针对WRN靶点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YF550是靶向KIF18A的小分子候选药物 [3] - 两款临床前候选药物在多个肿瘤动物模型中显示优异抗肿瘤疗效 [3] 研发能力 - 公司建立一站式自主研发体系,涵盖靶点筛选、临床前研发、CMC及临床开发等阶段 [2] - 公司具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估平台、药理药效平台 [4] - 公司拥有专业的化学合成工艺及制剂开发能力,以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执行团队 [4] - 研发团队负责人均具有国际知名药企多年任职经历,具备从靶点筛选到NDA全流程经验 [5] - 公司所有在研产品管线均拥有全球权益,确保商业价值并防范专利风险 [5] 专利布局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申请/受让国内外发明专利370项,获得授权129项 [5] - 公司将继续重视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巩固竞争优势 [5] 人才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90% [5] - 公司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根据药物开发阶段配置专业团队,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5] - 公司计划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绑定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利益 [6] - 公司将继续完善员工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6] 资金使用 - 公司变更"总部基地建设项目",新增研发办公场地,优先满足研发需求 [6] - 募集资金投资将为重点项目临床试验及新适应症拓展提供资金保障 [6] - 部分资金将投入早期探索性研究,建立更有效的临床前研究体系 [6] 公司治理 - 公司明确董事会职权范围,发挥独立董事监督职能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作用 [7] - 公司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完善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等管理制度 [7] - 公司督促董事、高管出席重要会议,强化控股股东责任 [7] 投资者关系 - 公司严格执行信息披露要求,积极开展自愿性信息披露 [8] - 2025年计划采用多种投资者关系活动方式,包括专线、邮箱、官网专栏等 [8] - 公司计划年内开展不少于3次业绩说明会,及时披露调研信息 [9] - 公司将继续按照相关规定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9]
ASCO年会上的“较量”:中国创新药企全方位出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9:51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创新药行业正迎来政策扶持、产业升级与业绩回暖的"三重共振",资本市场估值逻辑加速重构 [1] - 中国医药行业从拼数量(Me-too)、拼速度(Me-quicker)向拼质量(Me-better)、拼创新(First-in-class)进阶 [3] - "十四五"期间医药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过20%,2022年中国制药研发投入总额达326亿美元,占全球药品研发支出的13.5% [6] 中国药企全球竞争力 - 2025年ASCO年会上中国专家发言数量创新高,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其中11项以重磅研究(LBA)形式公布 [2] - 中国生物制药以12项口头报告创下中国药企在ASCO年会上的最高纪录 [3] - 中国在多抗和双抗领域基本领先全球,ADC与全球保持同步 [5] 重点企业与产品表现 - 恒瑞医药69项研究入选ASCO年会,其中创新药研究67项,涵盖十余个肿瘤治疗领域 [2] - 百济神州分享23篇摘要,君实生物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30项研究成果入选 [2] - 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HER2表达胃癌的临床研究以LBA形式公布 [3] 热门赛道与市场规模 - PD-(L)1产品2024年全球销售超500亿美元,PD-1/VEGF双抗药物有望迭代PD-(L)1单抗市场 [4] - 全球14款PD-(L)1/VEGF双抗进入临床阶段,多为国产创新药,预计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近700亿美元 [4]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707达成授权交易,总价值超60亿美元 [7] 研发投入与国际化 - 预计2030年中国制药研发支出将达到675亿美元,2022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9.5% [6] - 2024年约31%的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 [7] - BD模式(如License-out)成为中国创新药企重要资金来源和进化路径 [8] 技术多元化发展 - 抗体类药物(单抗、双抗、三抗)在ASCO年会上备受瞩目 [4] - 小分子技术和细胞治疗项目(如传奇生物的BCMA CART)共同勾勒中国创新药多元化发展图景 [5] - AI与政策驱动下行业更聚焦临床价值,推动原研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市场 [6]
11款创新药拿下多个“首款”,资本市场已沸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9:51
创新药获批情况 - 国家药监局近期批准11款创新药物上市 其中10款来自上市公司体系 包括恒瑞医药3款 复星医药2款 迈威生物 特宝生物 百济神州 泽璟制药 海创药业各1款 [1] - 获批药物涉及双抗 融合蛋白 氘代等新技术领域 覆盖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代谢等治疗领域 还包括罕见病用药和儿童用药 多款为相关领域"国内首款"或"国产首款" [1] - 具体获批药物包括恒瑞医药的苹果酸法米替尼胶囊 海创药业的氘恩扎鲁胺软胶囊 复星医药的枸橼酸伏维西利胶囊和芦沃美替尼片等 适应症涵盖多种癌症和罕见病 [3] 重点药物分析 - 百济神州注射用泽尼达妥单抗是国内首款HER2双抗药物 也是首款获批用于胆道癌的HER2靶向药物 正在布局多个适应症的III期临床 [4] - 泽璟制药盐酸吉卡昔替尼片是首个国产JAK抑制剂类创新药物 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 III期临床显示65%患者脾脏体积缩小≥35% [5] - 迈威生物注射用阿格司亭α是国内首个采用白蛋白长效融合技术开发的G-CSF药物 长效G-CSF是肿瘤治疗核心品种之一 [5] - 特宝生物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打破金赛药业在国内长效产品上长达十年的垄断 实现每周一次给药 [6] 市场表现与行业趋势 - 创新药概念股近期表现强势 A股华森制药4连板 睿智医药2连板 港股石药集团涨超7% 复星医药涨超4% [2] - 港股创新药ETF过去20个交易日获超2亿元资金净流入 市场热度较高 [2] - 行业进入成果兑现阶段 2025年将成为收入放量元年 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 [1] - 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 市盈率从2月64倍降至5月27倍 布局性价比突出 [7][8] - 中国创新药出海全球竞争优势凸显 License-out交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NewCo模式解决融资和研发风险问题 [7]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层面给予创新药研发全方位支持 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改善支付环境 [8] - 海外授权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陆续公布 若验证将提升企业估值 [8] - 国产创新药迎来集中上市期 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进入收获阶段 [8]
多只银行股尾盘突然跳水,社保持仓医药股曝光(附股)
凤凰网财经· 2025-05-30 19:18
市场表现 - 端午节前最后一天两市缩量调整 医药板块普涨 阿兹海默 创新药及CRO等方向领涨 睿智医药 万邦得 海南海药等多股涨停 [1] - 猪肉鸡肉概念拉升 银行股活跃 杭州银行 成都银行创新高 [1] - 银行股尾盘出现跳水 国有大行尾盘主力资金普遍净流出 杭州银行 成都银行等区域银行因业绩弹性获尾盘资金承接 [8] 银行板块 - 招商银行收盘价43.43元 市盈率7.4倍 成交额24.92亿元 总市值11019亿元 市净率1.03 [2] - 宁波银行收盘价26.71元 市盈率6.4倍 成交额8.19亿元 总市值1764亿元 市净率0.84 [3] - 上海银行收盘价10.58元 市盈率6.3倍 成交额8.31亿元 总市值1503亿元 市净率0.63 [4] - 兴业银行收盘价22.6元 市盈率6.1倍 成交额11.34亿元 总市值4703亿元 市净率0.60 [5] - 农业银行收盘价5.53元 市盈率6.8倍 成交额22.52亿元 总市值19076亿元 市净率0.73 [6] - 工商银行收盘价7.07元 市盈率7.0倍 成交额24.53亿元 总市值23609亿元 市净率0.68 [7] 医药板块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批准11款创新药上市 其中5款来自科创板创新药企 [10] - 创新药行业市盈率(TTM)为27.74倍 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50% 处于历史中位水平 [10] - 社保基金持仓医药股中 我武生物持仓2608.11万股 总市值105.66亿元 月涨幅2.75% 市盈率33.55倍 [12] - 九洲药业持仓2130.59万股 总市值135.36亿元 月涨幅10.36% 市盈率21.85倍 [12] - 华东医药持仓1208.11万股 总市值784.07亿元 月涨幅15.06% 市盈率22.00倍 [12]
海创药业创新药氘恩扎鲁胺软胶囊获批上市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创新生态再结硕果
第一财经· 2025-05-30 18:52
药品获批上市 - 国家药监局批准海创药业1类创新药氘恩扎鲁胺软胶囊上市 商品名为海纳安® 适用于接受醋酸阿比特龙及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未接受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的mCRPC患者 [1] - 该药品填补国内该治疗领域空白 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4][6] - 氘恩扎鲁胺已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基于公司核心氘代研发药物平台自主开发 [4] 市场前景 - 前列腺癌是中国男性第五大常见癌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6] - 沙利文研究估计2024年中国新增mCRPC病例达16万人 2030年将达17.6万人 [6] - 公司将加大产品学术推广力度 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7] 公司研发管线 - 目前还有6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不同阶段 多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形成梯次产品组合 [11] - 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海创药业总部及生物医药创新国际研发基地" 开展癌症等1类新药研发和产业化 [7] 产业生态支持 -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包括审批服务、"标准地"供应、"金牌管家"服务等 [8] - 生物城构建智慧微电网保障能源供应 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完工 实现屋面分布式光伏全容量并网发电 [10] - 生物城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 与成都医学院等高校建立校地长效合作机制 [10] - 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医药健康企业3000余家 培育上市公司10家 吸引GE医疗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12] 区域发展规划 - 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完善专业服务体系 培育"镇园之宝"企业 打造高能级平台网络 [13] - 目标推动区域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跃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