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新标准7月1日实施,北京帐篷露营经济再迎规范化升级
北京商报· 2025-06-25 21:09
行业规范与标准实施 - 北京市地方标准《帐篷露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将于7月1日实施,涵盖选址与布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服务要求、安全保障等多方面要求 [1] - 标准提出"安全四维防护"体系:选址安全、设施安全、防汛安全、应急安全,并包含生态保护硬性要求和服务品质升级指标 [3] - 标准明确选址需符合环境良好、生态承载力强、旅游可进入性良好等条件,露营区需设置在坡度小于15度的开阔区域 [5] 行业发展现状 - 北京市帐篷露营地近200家,形成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包括研学教育类、运动探险类、生态康养类、音乐艺术类等类型 [6] - 行业呈现"生态型营地郊区化、主题型营地特色化、近郊营地便捷化"发展态势,头部营地已实现"露营+"业态融合创新 [6] - 露营模式从单一"帐篷+山水"转变为复合场景,如"露营+景区/农庄/音乐/亲子",并涌现露天影院等创新模式 [1] 行业问题与挑战 - 部分露营地存在选址不当、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应急措施不完善等安全隐患 [3] - 个别露营者在不具备基础条件的地点露营,导致植被损伤、垃圾污染、用火隐患等环境问题 [6] - 中小营地差异化运营能力仍需提升,与头部营地存在差距 [6] 设施与服务要求 - 基础设施涵盖给排水、供电照明、交通、通讯、卫生环保、消防、标识标牌和无障碍设施八个方面 [5] - 服务设施要求包括服务中心、露营区、餐饮、休闲娱乐四个方面,如服务中心需配备便民设施和应急设备 [5] - 安全保障包含制度预案、人防技防和紧急避险三方面,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人员培训机制 [5] 未来发展方向 - 标准强调绿色环保、智慧化发展、无障碍休闲的发展思路,如建设生态停车场和新能源充电设施 [6] - 行业需从粗放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安全、舒适、多样的露营体验,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6] - 标准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运营提供依据,促进良性可持续发展 [3][6]
特别专题 | 三季度大类资产交易思路
对冲研投· 2025-06-25 20:43
宏观环境分析 - 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处于"乱纪元"阶段,影响因素包括全球关税战、美联储独立性争议、美国三权分立争端等复杂因素[3] - 三季度可能成为最混乱阶段,建议采取"着眼当下"策略,对长期逻辑进行有限预测并严守交易纪律[3] - 国内经济呈现"以稳为主"态势,政策重心在于夯实经济周期底部和支持产业升级[5] 政策与资产配置 - 国内政策保持游刃有余态度,以稳就业和增长为底线,高质量发展更注重民生而非增速[8] - 国内资产配置建议股债双标配,呈现稳健单调特征[10] - 需关注7月8日美国与非美国家谈判时限节点,可能结束全球指数低波动率阶段[10] 贸易谈判情景分析 - 美日美欧谈判可能出现四种情景: 1) 美日未达成而美欧达成协议(概率最低)[14] 2) 美日美欧均达成协议(对中国最不利)[15] 3) 美日达成而美欧未达成(相对可能性较大)[15] 4) 美日美欧均未达成(对美国最不利)[15] - 短期内情景3可能性较大,但需警惕随时间推移情景2成为美国战略选择[16] 美元与美债展望 - 美元将随美国私人部门债务周期走弱而开始下行周期,预计2027年底前保持相对弱势[19] - 三季度10Y美债中枢预计维持在4.4-4.5%水平,更多呈现波动而非趋势机会[21] - 特朗普新减税法案可能通过,将增加美债供给并约束非美经济体需求,带来不对称波动风险[22] 美股与商品市场 - 美股企业面临利润增速与资本开支的两难选择,可能被迫削减资本开支[23] - 原油价格短期可能因地缘政治波动,但中长期仍回归供需基本面[25] - 铜价受新能源叙事推动但短期突破前高可能性较低,受下游传导不畅制约[28] - 黄金仍是滞胀环境下的优选资产,除非地缘政治大幅缓解或生产效率提升[29]
县域经济比拼升级,这个2万亿城市力推川版“八小龙”
第一财经· 2025-06-25 19:44
县域经济现状与差距 - 成都八个远郊县市(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面积占全市2/3、人口占1/4、经济总量占1/6,但整体实力与东部强县差距显著 [2] - 2024年简阳、彭州、金堂GDP均超700亿元,但邛崃、大邑、蒲江等县市经济总量偏小,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2] - 长三角拥有28个"千亿县",苏州、泉州、宁波等城市拥有GDP2000亿-5000亿元级的"超强县",而成都目前缺乏同级别县域 [3] 成都县域发展战略 - 成都提出用3-5年时间推动县市新城在经济规模、园区能级、城镇化质量等方面提升,目标培育3-5个"千亿县"并创建全国"百强县" [3][4] - 政策聚焦"人、地、钱"关键要素,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倾斜、城镇开发边界增量空间保障、重点项目能耗指标支持等 [8] - 八县市工业投资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承载全市1/3规上工业企业和1/4工业增加值,主导产业包括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特色装备等 [6] 县域经济全国趋势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强调发展县域经济,28个省份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县域经济工作 [7] - 福建通过县域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民营经济,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经济强县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7] -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土地要素保障、能耗指标争取等共性瓶颈 [8]
江小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要注重市场与政府同向发力
和讯· 2025-06-25 18:17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出回升向好势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现良好,出口也较为出色 [2]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全面部署,涵盖投资、消费、出口等层面,政策部署"多管齐下"、"能用尽用",体系均衡且全面 [2] - 房地产市场政策开放度提升,城市政府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获更大自主权,新型城镇化政策推进市民化,释放消费潜力 [2] 政策导向深化 - 最新政策要求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明确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必须确保合理的经济增速 [3] - 需求侧管理从疫情后初期优先恢复消费,发展为近两年强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与"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并重,今年要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3] - 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从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等转变为2025年的"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增长"并重 [3] 国有企业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指引",国有资本将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同时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4] -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 [5]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经济面临公平竞争问题,国家投资重大项目对民营经济开放不足,民营企业还面临拖欠账款、不合理执法等问题 [5] - 企业间"内卷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企业压低价格在生存边缘相互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投资意愿降低 [6]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与发达国家逐渐步入水平分工阶段,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展开直接竞争,如华为与苹果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 [7] - 中美经贸关系在经贸领域存在较大的谈判空间,中国对美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贸易多元化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8] - 全球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22年达到历史新高61.24%,跨国公司全球分工指数以及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海外比重快速回升 [9] 跨国公司经营 - 部分跨国公司因无法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而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10] - 中国的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朝着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不断努力 [10] - 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信心源于强大的创新能力、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本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10]
生态环境部:我国美丽海湾建设已进入“扩面、提质、增效”新阶段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6:48
美丽海湾建设特点 - 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治理取得突破 山东东营黄河口湾区水质优良比例较基准年大幅提升32个百分点 河北秦皇岛北部湾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5年保持为100% [1] - 点蓝成金、高质量发展实践更有成效 浙江台州大陈岛诸湾探索"海洋蓝碳—蓝色经济"双循环模式 福建泉州大港湾推动环湾地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1] - 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理念更加彰显 1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公众满意度都在95%以上 山东日照张北湾建成28公里阳光海岸绿道 福建厦门同安湾打造滨海旅游浪漫线 广东深圳大亚湾建设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 [2] 美丽海湾建设新阶段进展 - 建设范围扩大 重点打造美丽海湾数量从50个扩大到110余个 厦门、秦皇岛等7个沿海城市探索全域美丽海湾建设 [3] - 工作矩阵更全 生态环境部系统组织开展海湾治理"把脉行"、优秀案例"采风行"、建设成效"回头看"及志愿服务活动 [3] - 治理成效显著 2024年162个海湾水质优良比例超过85% 其中125个海湾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中华白海豚、勺嘴鹬等海洋生物保护成效显著 [3] - 机制创新活跃 各地推进治理体系、法规制度、两山转化等方面改革 生态环境部谋划金融支持美丽海湾建设项目库 [3] 美丽海湾建设未来规划 - 聚焦"水清"突破、"滩净"保障、"鱼鸥"乐家园、"人海"和谐的"十五五"新目标 [4] - 持续推动美丽海湾建设扩面、提质、增效 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和创新实践 [4] - 以高颜值海湾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湾区经济发展 助力打造人民高品质生活 [4]
盛会迎贵客 这里最盘锦——“营商之优”助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25 11:37
营商环境优化 -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核心要求 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实现全面振兴的有效抓手 通过突破性政策举措激发企业投资发展积极性 [1] - 政务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 公司积极探索创新举措 围绕"综合窗口""一件事一次办""商事登记"等改革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4] 政务服务改革 - 深化"综合窗口"改革 作为全省唯一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改革试点 将30个市直部门900多项业务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办理 窗口数量从20个缩减至7个 实现"一窗办多事" [6]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采用集成化服务理念 上线54个"一件事"集成化服务 包括"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等场景 [7] - 深化商事登记改革 企业登记即办率达99% 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 市县两级共压缩办理时限事项800个 精简材料196项 减少环节244个 [9] 数字政务建设 - 强化数字政务建设 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集成办"模式 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 [10] - 完成148个事项上线辽事通App 电子证照种类提升至209类 上传数据290余万条 刻制电子印章210枚 实现部门100%覆盖和使用 [12] - 部署599台人社自助一体机 覆盖市县政务中心及538个村社区 实现56项服务"就近可办" [12] 数据共享与AI应用 - 提升数据共享能力 配合公积金中心开发10个接口 共享供水供气供热数据2584万条 与人社局共享市场主体信息286万条 [14] - 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 与三大运营商探讨政务应用场景 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部署 探索行业智能应用 [14] 企业服务机制 - 开展"千人助千企"和"助企先锋"专项行动 建立3项机制解决企业问题 通过"营商盘锦企业谈"政企互动实现精准服务 [16] - 推行12345热线领导干部接听日 采用"每周常态+专项特办"模式 开展15场活动 现场解决300余件问题 实现政企沟通"零距离" [16]
践行“两高四着力” 感恩奋进谱新篇 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丨深入贯彻“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河南日报· 2025-06-25 07:4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河南工业门类齐全,覆盖41个工业大类,是产业循环的关键节点[12] -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主要发展方向,涉及生产、民生、社会治理等多领域应用[13] - 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形成多元支撑格局[12][13] 农业强省建设 -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12] - 农业强省建设需科技赋能、绿色安全及产业链高端化,破解产业结构性矛盾[5][12] -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5][1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质量发展依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及模式创新,需将创新置于全局核心[9][12] -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技术[4][16] -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推进,以高水平保护蓄积发展新动能[16][17] 文化产业发展 -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旅产业正逐步成为支柱产业,需加强资源保护与开发[6][18] - 文化软实力融入经济、生态、社会治理,发挥"助推器"与"黏合剂"作用[18][19] - 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18][19] 区域发展战略 - 落实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3][23] - 构建"空中、陆上、海上、网上"四路协同开放通道,打造内陆开放高地[24] - 统筹城乡发展,破除二元结构,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25]
奋力建设“五个强省”——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之二
河南日报· 2025-06-25 07:45
农业强省建设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以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生猪约2000万头 [1] - 牧原、锅圈食汇、卫龙、蜜雪冰城等特色产业集群崛起,推动河南从"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转型 [1] - 通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策略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速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 [1] 制造强省建设 -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大领域 [2] - 建成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设施,推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中原算力谷等重大项目 [2] - 投用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等6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2] 数智强省建设 - 统筹原始创新(从0到1)和应用创新(从1到N),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人工智能、超算、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集群 [2] 交通强省建设 - "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构建海陆空多式联运开放新格局 [2] - 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地位 [2] 文旅强省建设 - 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 [3] - 2024年端午节假期接待游客1511.6万人次(同比+4.7%),旅游收入67.9亿元(同比+5.3%) [3] - 通过"吃住行游购娱"新消费场景延伸产业链,推动嵩山少林、开封夜市、洛阳汉服等IP出圈 [3]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3] - 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胜地,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3]
“旧中出新”激活力(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新旧业态融合趋势 - 现代艺术与百年四合院结合、米其林餐厅融入青砖灰瓦、潮流店铺进驻胡同,北京西城区大吉巷成为热门去处[1] - 老厂房转型案例:吉林长春拖拉机厂改造为长拖1958文创园、广州卷烟二厂旧址升级为科创文创综合园区[2] - 老商场升级案例:北京秀水街大厦从购物地标转型为时尚设计孵化器、上海第一百货引入二次元主题吸引年轻客群[2] 传统产业创新升级 - 江苏鹰游纺机研制碳纤维多轴缠绕机,产品应用于高铁领域[2] -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通过煤制油技术切入高端制造和新能源赛道[2] - 中国潮玩企业通过强化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环节,实现从低端制造向海外爆款转型[5] 盘活存量的方法论 - 沈阳和平区八经咖啡小巷改造案例:融合百年商埠历史与咖啡文化,年游客量达200万人次,年销售额2亿元[4] - 政策驱动效果:2025年5月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电动自行车产量分别增长31.7%、30.9%、20.5%[5] - 产业链升级路径:聚焦创新创意环节补链强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5] 发展动能转换逻辑 - 工业遗存、老旧设施等存量资源通过技术赋能和场景重构可转化为发展增量[3] - 消费升级背景下,交互设计和情感共鸣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要素[4] - 政策引导(如以旧换新)有效联动消费提质与产业升级[5]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 中国转型经验为世界“打样”今年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证券时报· 2025-06-25 03:06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各项挑战相互交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等带来的技术变革层 出不穷,变局之中亦有机遇。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以下简称"2025 夏季达沃斯论坛")聚焦重要的新兴市场,并重点关注中国,探讨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新兴技术如何 助力释放全球增长新动力。 6月24日是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日。当天,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Saadia Zahidi)接 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扎希迪在采访中强调了合作共赢与新兴技术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指出 中国仍在持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中的"稳定器"作用,同时呼吁各国将目光重新聚集于可持续发展目标。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通胀压力、供应链重构、地缘冲突等多重挑战,您认为2025年全球经 济复苏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证券时报记者贺觉渊韩忠楠 从中国的转型经验看,扩大国内需求显然重要。目前,中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正在持续发挥作用。根据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未来中国或将出台更有力度的财政和货币政 策来扩大国内需求。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正推进"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您如何看待中国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