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战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开始“喊疼”了,情况十万火急?关键时刻,中国还有最大筹码
搜狐财经· 2025-05-21 20:19
美债市场动态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大关,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破4.5%关口,美债价格大幅下跌 [1] -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飙升至36.21万亿美元(截至2025年5月13日),成为全球最大债务国 [1] - 2024财年联邦政府债务利息支出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政府第三大支出项目 [5] 信用评级与财政风险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展望调整为"稳定",因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 [3] - 穆迪预计2035年联邦赤字将达到GDP的近9%,高于2024年的6.4%,主要因债务利息和福利支出增加 [3] - 中国人民大学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税收政策将使未来10年美国基本赤字增加5.8万亿美元 [3] 国际资本流动与美债持有变化 - 中国美债持有量降至7650亿美元(2025年3月),首次低于英国的7790亿美元,退居美国第三大海外债主 [5] - 英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近300亿美元,超越中国成为第二大海外债主 [5] 中美贸易与稀土影响 - 特朗普政府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希望中方取消稀土出口限制 [7] - 中国部署专项行动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以维护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稳定 [7] - 美国国防军工领域稀土用量占比约5%,F-35战斗机每架消耗约417公斤稀土材料 [7]
中美谈妥后,印度学中国给特朗普提条件?话音刚落坏消息传来
搜狐财经· 2025-05-21 19:13
中美关税调整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关税在初始90天内暂停实施 保留剩余10%的关税 [1] - 取消根据第14259号和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 [1] - 中国采取反制手段包括加征美国商品关税和稀土管制 导致美国股市暴跌 国债利息上涨 [3] - 中美在日内瓦会谈后 美国暂停20%因芬太尼问题征收的关税90天 仅保留10%基础关税 [3] 印美贸易争端 - 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印度提出取消对美所有商品关税 但遭印度外长苏杰生驳斥 称谈判仍在继续 [3] - 印度坚持贸易协定需互惠互利 拒绝就豆类和大米进行谈判 [7] - 2024年印美双边贸易总额为1290亿美元 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457亿美元 [7] - 特朗普长期抱怨印度高关税损害美国企业利益 印度政府自特朗普第二任期起积极与美进行贸易接触 [7] 苹果公司投资动向 -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与特朗普会谈后 宣布未来4年将在美国投资超5000亿美元 新增2万个就业岗位 [5] - 投资计划包括在得克萨斯州建造大型人工智能服务器工厂 [5] - 特朗普反对苹果在印度建厂 称将提高美国产量 [5] 俄乌冲突与能源制裁 - 美国议员格雷厄姆威胁对进口俄原油及与俄银行交易的国家征收500%关税 特别点名印度 [5] - 印度在俄乌冲突期间充当俄油中间商获利颇丰 [5]
喊话访华后,特朗普提出2个要求,特殊时刻,中方接受美国国书
搜狐财经· 2025-05-21 19:13
中美外交动态 -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于2025年5月15日抵华 5月16日向中国外交部递交国书副本 [1] - 庞德伟公开表示将在中国推进特朗普总统及美国人民的利益 中方回应称愿为其履职提供便利 但强调对中美关系的立场一以贯之 [1] - 庞德伟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 商人出身 主张"全球供应链优化"理念 与特朗普政策高度一致 [5]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 - 中美虽达成经贸联合声明 但关税战未彻底结束 对等关税仍存在 双方仅同意建立沟通机制 [3] - 若90天内未达成协议 关税战可能升级 目前缺乏高层互访的政治氛围 特朗普上任后中美领导人仅有一次通话 [3] - 美国对华强硬派声音占主导 庞德伟的表态可能为迎合国内选民 中方近期多次强调相互尊重 双方立场差异明显 [3] 特朗普政府对华策略 - 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中宣称已扭转部分国家靠拢中国的趋势 并表达访华意愿 称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5] - 美方采取"萝卜加大棒"策略 包括芯片禁令等施压手段 但中方明确反制措施取决于美方纠错进度 [7] - 中方坚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不接受威胁施压 近期稀土管制既是反制措施 也是对战略资源的再确认 [7] 庞德伟履职背景分析 - 特朗普为庞德伟举办送别会 显示两人关系密切 庞德伟被视为"第二个特朗普" [5] - 庞德伟可能担任"战术型"大使 在芯片出口 学生签证等具体问题上需与中方谈判 [3] - 当前中美关系敏感 庞德伟作为对华鹰派代表 需在两国紧张关系中寻找平衡点 [3][5]
能言汇说:受惠关税战降温,澳元上望
光大证券· 2025-05-21 19:07
受惠 关税战降温 澳元上 https://www.takungpao.com/finance/236135/2025/0521/1088324.html 字号 自今年年初以来,澳元表现较为疲软。今年第一季度澳元兑美元基本于50天线约0.62至0. 64区间上落整固,与欧元英镑等欧洲货币相比缺乏明显上升动力,相信与其商品货币特质与3 税战相关性较大有关。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能言汇说/受惠关税战降温 澳元上望0.66 2025-05-21 05:01:51 大公报 不过,澳元自今年4月9日以来则迎来一轮新的上升趋势,由低位0.5915大幅反弹,连升7 个交易日并成功突破并企稳50天线。之后于5月7日高见0.6515,不过未能成功突破250天 线,执笔之时暂时回落至0.642水平。 澳洲央行再减息0.25厘 澳洲央行自今年2月开启减息步伐,随后4月议息会议则按兵不动,唯本周议息会议再减息 0.25厘,将央行现金利率下调至3.85厘。唯澳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胀仍然较预期顽固,第 一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按年升2.4%,与前值相同,但略高于市场预期的升2.3%。 除此之外,环球贸易方面持续有好消息传来。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七丨2025中国经济展望暨《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1 18:20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核心内容 1 论坛背景与《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18日在深圳召开,聚焦中国金融发展实践与方向,探讨金融强国路径[1] -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连续15年发布,由清华五道口与中国社科院联合设立,涵盖年度十大金融政策评选(全球/中国/区域各10项)[3] - 2025版报告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由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发布[5] 2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外部挑战 -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美国可能将施压手段从关税扩展至货币金融领域[6] - 金融安全与监管挑战:各国监管改革(尤其美国)影响全球金融稳定,数字货币进展冲击传统体系[6] - 科技革命重塑格局:AI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迭代周期[6] 内部挑战 - 内需不稳:就业增收、生产经营、地方财政等多重压力并存[6] - 新旧动能转换风险:新兴产业可能过剩或投资过热,需警惕断档失速[6] - 金融风险持续: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需关注[6] 3 2024年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成就 - 金融调控体系:强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发挥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7] - 金融市场体系:间接/直接融资协调发展,股债市场改革深化[7] - 金融机构体系:国有大行主导重大领域,中小银行本地化,政策性机构补短板[8] - 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制度重构、科技赋能、央地协同强化效能[8] - 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领服务结构优化[8] - 金融基础设施:软硬件协同推进,银行体系智能化改造深化[8] 4 未来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保持稳定金融环境[8]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8] - 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建设监管兜底与早期纠偏制度[8]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服务质效[8] -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8] 5 专家核心观点 关税战影响(王一鸣) - 美国关税战三大动机:制造业回流、缓解财政压力、重构全球贸易规则[10] - 对中国影响:外贸企业成本上升,金融市场稳定性受挑战,未来可能延伸至金融等领域施压[10][11] - 危机中的机遇:历史显示每次冲击都伴随改革转型,需聚焦经济结构性调整[11] 人民币跨境支付(王永利) - CIPS系统发展、SWIFT合作及移动支付推动人民币跨境清算[12] - 稳定币发展对货币形态产生冲击,需新技术提升效率并防控风险[12] - 法定货币数字化是重要方向,新技术将加速人民币跨境清算发展[12] 地方金融建设(李瑶) - 地方金融需聚焦五大领域:科技金融(新兴产业)、绿色金融(低碳转型)、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养老金融(银发经济)、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16] - 需健全中央与地方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五篇大文章"助力实体经济[16] 6 圆桌讨论要点 - 消费领域改革:重点发展服务消费,提高价格弹性与开放领域[18] - 金融科技方向:从开放互联迈向集约共享,推动数字货币发展[18] - 科技创新支持:需全生命周期精准金融支持,建立成熟价值评估体系[18]
中国供应商电话被打爆,6万亿国债将到期,美国能否信守承诺?
搜狐财经· 2025-05-21 17:54
美国企业供应链焦虑 - 美国企业因担忧关税政策反复,在短时间内密集联系中国供应商,单家企业拨打6-7通越洋电话以获取关税调整信息[1] - 加热器生产厂商因中国零部件供应中断导致库存耗尽,生产线几近停摆,面临订单违约和客户流失风险[4] - 美国制造业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度高,进口商品中18%来自中国,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尤为突出[6] - 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技术门槛高,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8] 美国财政与评级危机 - 6月美国6.5万亿美元国债到期,需通过"借新还旧"滚动发行[11]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三大评级机构均不再给予最高评级[1][15]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反映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15][16] - 评级每降一级导致美债发行利率上升0.1%-0.2%,6.5万亿美元债务每年将增加65亿美元利息成本[18] 全球货币体系变化 - 中国持续减持美债,持仓规模从2013年1.32万亿美元降至7654亿美元(降幅42%),同时黄金持仓增至7377万盎司[18][20] - 日本3月仅增持40亿美元美债,远低于市场预期[21] - "减持美债、增持黄金"趋势削弱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可能引发全球货币体系变革[21] 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 - 2019年美国单方面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从10%提升至25%,导致企业成本骤增[26] - 2020年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美国仍以"国家安全"为由制裁华为等中国企业[28] - 美国稀土90%依赖中国供应,军工企业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若断供将导致F-35等关键装备停产[32] - 美国公共债务率达97.8%,远超国际警戒线,政策制定受债务市场制约[30]
是否担心关税战等外部因素冲击中国经济?中方表态
券商中国· 2025-05-21 16:43
全球经济增速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 4% 较1月预测值低0 4个百分点 主要受关税战等因素影响 [1] 中国经济表现 - 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被国际媒体评价为"超预期"和"有韧性" [1] - 前4个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 4% 其中出口增长7 5% 显示强劲国际竞争力 [1] 外贸与开放政策 - 中国外贸在高关税壁垒下仍保持平稳增长 [1] - 中国持续扩大开放 为外企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更稳定预期 [1] 应对风险能力 - 中国具备能力、条件和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1]
欧盟计划对小包裹收取手续费!外交部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5-21 16:30
中欧经贸关系 - 中方希望欧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认为开放包容的贸易环境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2] - 中方对欧方无理制裁中国企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认为中俄企业正常交往不应受干扰 [3] - 中方敦促欧方停止在对俄经贸合作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停止损害中国企业合法利益 [3] 中国经济表现 - 中国外贸在面临高关税壁垒情况下保持平稳增长,前4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7.5% [4] - 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为外企在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和更稳预期 [4] - 中国经济展现出"超预期"和"有韧性"的特点,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4]
欧盟计划对小包裹收取手续费!外交部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5-21 16:20
外交部:希望欧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有记者问:欧盟昨天表示,将对进入欧盟的小包裹收取手续费,这些小包裹大部分来自中国。对此,中方有何 评论? 5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综合自:央视新闻、澎湃新闻 责编:万健祎 校对:苏焕文 版权声明 毛宁表示,具体的问题建议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门了解,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方认为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贸易 环境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我们希望欧方能够恪守开放的承诺,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为中欧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外交部:坚决反对欧方无理制裁中国企业 5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欧盟和英国20日分别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 裁,重点针对俄罗斯能源、军事和金融等领域,这次中国和阿联酋公司也被列入制裁名单,外交部对此有何评 论? 毛宁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对欧方无理制裁中国企业表示 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从未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严格 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当前包括欧美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在同俄罗斯开展贸易,中俄企业的正常 ...
是否担心关税战等外部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外交部: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
快讯· 2025-05-21 15:33
中国经济表现 - 中国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被国际媒体评价为"超预期"和"有韧性" [1] - 中国外贸在高关税壁垒下保持平稳增长 前4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 [1] - 中国出口在前4个月实现7.5%的增长 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1] 外部经济环境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4% 比1月预测值低0.4个百分点 [1] -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原因是受到关税战等因素影响 [1] 中国应对能力 - 中国通过不断扩大开放为外企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更稳定预期 [1] - 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