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中式辣味零食“乘风”破局
证券日报· 2025-06-21 00:4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我国辣味休闲食品零售额预计2026年达到2737亿元 [1] - 全球零食销售额预计2033年底达到8358亿美元,中式辣味零食通过社交平台在海外流行 [1] - 中国魔芋零食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3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28%,2030年有望达千亿元规模 [2] 健康化趋势与原料创新 - 魔芋成为健康零食核心原料,一致魔芋2024年魔芋粉收入4.3亿元(同比+20%),魔芋食品收入1.7亿元(同比+63%) [2] - 盐津铺子"大魔王"魔芋素毛肚2024年营收同比增76.09% [2] - 麻辣王子通过工艺改进实现减糖50%、减脂23%、减盐32% [5] 产品创新与风味融合 - 盐津铺子将周黑鸭卤味与魔芋素毛肚融合,激发市场需求 [3] - 劲仔食品结合深海鳀鱼(高DHA/高钙)与差异化口味,推出"经典香辣"等产品 [3] - 中式辣味零食企业针对海外市场开发韩式火鸡面味、泰式咖喱味等地域化风味 [8] 渠道变革与供应链升级 - 盐津铺子渠道结构显著变化:商超渠道占比从2017年53.57%降至2024年3.55%,经销/新渠道占比74.59%,电商占比21.86% [5] - 零食量贩和抖音等新渠道通过缩短流通环节、精准流量分发提升效率 [6] - 麻辣王子建立制药级GMP车间,生产洁净度达10万级标准 [4][5] 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适配 - 盐津铺子投资2.2亿元在泰国建生产基地,聚焦魔芋/薯片产品,计划拓展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7] - 劲仔食品在肯尼亚设水产品初加工基地,年进口鳀鱼数万吨,2024年境外营收同比增90.05% [8] - 行业通过"海外初加工+国内精加工"模式降低运输损耗并增强议价能力 [8]
港股打新,市场热爱哪类题材?
金融界· 2025-06-20 21:34
港股新股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20日港股市场共有32家新股上市合计募资净额77969亿港元超额配售募资8462亿港元总募资额86431亿港元远超2024年上半年募资总额13464亿港元 [1] A+H股上市表现 - 年内已有6家A股公司完成A+H股上市包括海天味业吉宏股份恒瑞医药宁德时代钧达股份赤峰黄金 [1] - 除钧达股份微跌和海天味业次日破发外其余公司上市后均实现双位数涨幅赤峰黄金累计涨幅达11720 [1] - 三花智控将于6月23日港股上市发行价2253港元位于区间高位预计募资811亿港元用于研发产能扩建等 [2] 新消费板块表现 - 传统消费股表现平淡海天味业股价平收绿茶集团持续破发而新消费股舒宝国际现价较发行价上涨19804 [3] - 茶饮股沪上阿姨蜜雪集团古茗上市后累计涨幅分别为20671538313340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5258倍和3617倍 [3] - 潮玩股泡泡玛特布鲁可年内涨幅超一倍布鲁可香港发售认购6000倍上市首日涨4085累计涨幅13049 [4] 未盈利生物科技股 - 年内5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包括脑动极光Mirxes映恩生物派格生物医药维昇药业 [5] - Mirxes脑动极光映恩生物累计涨幅分别为48711136615455派格生物和维昇药业表现相对滞后 [5] - 映恩生物专注ADC药物研发脑动极光涉足脑机接口与AI均为医疗热门赛道尽管亏损仍获高估值 [6] 即将上市新股 - 6月剩余时间将有10家公司上市包括三花智通周六福香江电器颖通控股IFBH曹操出行药捷安康佰泽医疗圣贝拉云知声 [7]
新消费三巨头为何分化了?
36氪· 2025-06-20 20:35
港股这几天走势不算很强,赚钱效应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但有个现象却是挺有意思的,那就是新消费 三巨头:蜜雪集团、老铺黄金和泡泡玛特 ,这三家公司的股价走势明显开始出现了一些分化,背后的 现象挺值得我们探讨的。 今年以来,"年轻人的茅台"站上了资本风口。市场高喊"茅台跌倒、新消费吃饱"的口号更是让人振聋发 聩。其中,包括谷子经济、珠宝首饰、茶饮等在内的新消费概念发起猛攻,年内掀起了两轮强势风潮。 新消费也是今年港股最大的热点。 蜜雪集团这几天调整的过程中,说蜜雪有泡沫的人相对就少了很多。因为蜜雪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大 部分人可能没有买过Labubu,也没有去买过黄金葫芦,但很多人却喝过5元钱一杯的柠檬水,尤其是最 近电商外卖平台大战期间,3元钱的柠檬水都喝过不少。 我们不提泡沫,单看三家公司经营的商品,其实本质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蜜雪集团实际是消费降级,泡 泡玛特和老铺黄金都是消费升级。泡泡玛特的潮玩本身就是有生命周期的,老铺黄金产品没问题,但现 在大家都没钱消费了,哪怕是黄金,这也是没钱买了,蜜雪集团是几元钱一杯的饮料,基本是随便买, 本身就是消费降级。 从技术形态去看,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有点像是双顶破位,蜜雪集 ...
谁在定义新消费信仰?消费巨变进行时
格隆汇APP· 2025-06-20 16:19
消费市场格局 - 国内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不足40%,显著低于美国的70%和日本的60% [3] - 消费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现象,传统消费持续下行而新消费屡创新高 [4] - 餐饮行业中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门店超4.6万家,成为全球最大连锁品牌 [5] - 传统商超大卖场渠道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样本超市关店994家 [7] - 量贩零食店快速扩张,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2024年开店近万家 [8] 新旧消费对比 - 传统消费聚焦食品饮料、家电、纺织服装等生活必需品领域 [17] - 新消费脱离生存型需求转向悦己型需求,如宠物经济和潮玩行业 [20][21] - 高端白酒批发价下跌,飞天茅台跌至2000元/瓶,茅台1935价格倒挂 [8] - 贵州茅台股价从2438元/股高点跌至不足1500元/股 [9] - 泡泡玛特LABUBU产品全球热销,公司股价2024年上涨超10倍 [10][12] 新消费特征 - 新消费本质是情绪消费,产品作为社交货币具有情绪价值 [31][32][33] - 40%年轻消费者购物更看重产品情绪价值,46.28%以取悦自我为核心动机 [35][36] - 泡泡玛特LABUBU通过明星带货和社交传播形成全民营销效应 [26][28][30] - 新消费呈现对功能性需求易满足、对个性化需求极度追捧的特点 [39] 消费时代变迁 - 中国正进入类似日本1975-2004年的第三消费时代 [40] - 第一消费时代(1990年前)以三大件为代表,注重实用性和节俭 [48] - 第二消费时代(千禧年前后)消费转向高阶耐用品和品牌化 [50] - 第三消费时代(2015年后)消费更注重符号象征意义和精神追求 [51][52] - 未来可能过渡到第四消费时代,表现为低欲望和追求性价比 [66][68] 行业发展趋势 - 宠物经济呈现刚性消费特征,在情感需求中角色日益重要 [63] - 新型消费电子如Switch 2四天销量突破350万台,显示消费潜力 [62] - 无印良品模式可能兴起,1688平台和极简生活小组反映趋势 [71] - 新旧消费将共同成为提升内需动力,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75][76]
今天,A股打破了近期一个很重要的规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6:09
市场表现 - 6月20日市场震荡走低,沪指跌0.07%,深成指跌0.47%,创业板指跌0.84% [1] - 全市场超36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1.0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829亿 [1] - 市场打破近期"大跌次日必有较强修复"的规律,未出现明显修复迹象 [1][3] 板块涨跌 - 白酒、港口航运、银行、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油气、脑机接口、短剧、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出现"新旧交替"现象:新消费题材走弱,白酒板块企稳反弹;旧能源回调,新能源赛道一度大涨 [4] 白酒行业 - 白酒板块6月16日创阶段新低后迎来久违大涨 [5] - 5月18日以来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九成股价下跌,9家跌幅超10%,中证白酒指数跌11.67% [7] - 中国酒业协会报告显示行业呈现"量降利升""强者恒强"特征,消费场景与群体结构转变 [7] - 商务宴请占比下滑,次高端产品价格带下移,年轻消费群体主销价格段下沉至100-300元 [7] - 广发证券认为2025年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底,当前进入中周期买点 [7] 新能源行业 - 电池板块自4月7日以来持续反弹,海科新源开盘1分钟拉升至20cm涨停 [9] - BC电池作为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技术迎来发展机遇,获政策支持 [10][11] - 固态电池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成为确定性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 [11] - 光伏板块冲高回落,与"限产保价"小作文被辟谣有关 [11][12]
谁在定义新消费信仰?消费巨变进行时
格隆汇APP· 2025-06-20 16:08
核心观点 - 国内经济主旋律转向"促内需",消费在GDP中占比不足40%,相比美国70%和日本60%仍有提升空间 [1][3] - 消费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现象:传统消费持续下行,新消费快速崛起 [4][5] - 新消费本质是"情绪消费",满足"悦己型"需求而非传统"生存型"需求 [21][29] - 消费趋势变化与消费主力代际更替相关,Z世代推动第三消费时代到来 [41][44] - 长期看新消费领域(潮玩、宠物经济、新型消费电子)将受益,但可能快速过渡到第四消费时代 [55][60] 消费市场现状 - 餐饮行业:传统火锅品牌亏损严重(湊湊年亏3.5亿,呷哺亏4亿),新茶饮快速扩张(蜜雪冰城门店超4.6万家) [6] - 零售行业:传统商超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关店994家),量贩零食店爆发式增长(好想来一年开店近万家) [9][10] - 白酒行业:高端白酒价格下跌(茅台批发价跌破2000元/瓶),白酒股全线下跌(茅台股价从2438元跌至1500元) [10][11] - 潮玩行业:泡泡玛特LABUBU成为全球爆款,公司股价2024年上涨10倍,2025年再涨3倍 [12][14] 新旧消费对比 - 传统消费:聚焦食品饮料、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具有品牌溢价和社交属性 [17][35] - 新消费:脱离生存需求转向情绪价值(46.28%新青年消费动机为"取悦自我") [21][32] - 典型案例:LABUBU通过明星带货形成"社交货币"属性,而非依赖产品实用性 [26][28] - 本质共性:新旧消费都包含社交属性,区别在于新消费更"低价"和易得 [35][37] 消费时代变迁 - 第一消费时代(1990年前):节俭导向,消费"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42] - 第二消费时代(2000年前后):品牌化消费兴起(格力/美的/上汽等) [43][44] - 第三消费时代(2015年后):Z世代追求符号价值,消费决策弱化功能差异 [44][47] - 第四消费时代前瞻:可能快速到来,表现为反消费主义(无印良品模式) [62][63]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领域:持续创造爆款能力是关键,泡泡玛特需维持IP热度 [55] - 新型消费电子:Switch 2四天销量350万台显示潜力 [56] - 宠物经济:呈现"刚性消费"特性,韩国已成最大消费来源 [57] - 长期风险:第三消费时代可能短于日本29年周期,快速进入低欲望社会 [60][64]
闪崩!价格暴跌50%,黄牛跌哭了!3000亿泡泡玛特股价再度重挫,白酒却大涨!新旧消费要切换了?
雪球· 2025-06-20 15:40
泡泡玛特股价及市场动态 - 泡泡玛特股价盘中大跌6%,截至发稿跌5%,自历史高点283港元累计下跌近18%,市值蒸发超600亿港元 [1][2] - Labubu系列盲盒因官方小程序大量补货导致二手市场价格崩盘,整盒回收价从1500-2800元跌至650-800元(跌幅超50%),隐藏款"本我"价格从4607元跌至2851元(跌幅38%) [8] - 黄牛因补货量增加面临亏损,此前溢价10-30倍的囤货逻辑失效,部分单日亏损数万元 [8] - 公司回应称补货是为优化发售环节,打击抢单软件行为,保障普通消费者购买体验 [8] - 网友推测此次补货量或达100万-200万个,社交平台涌现大量预售订单晒单 [6][9] 白酒行业反弹表现 - 白酒板块单日涨幅超2%领涨市场,皇台酒业涨停,迎驾贡酒、金种子酒涨超5%,泸州老窖涨2.78% [11][12] - 行业呈现消费理性化趋势,次高端产品价格带从300-500元下沉至100-300元,年轻群体成为细分市场突破口 [13] - 酒企短期业绩依赖腰部单品驱动,头部企业需通过场景转型、客群转型及文化体验创新应对周期压力 [13] 新旧消费对比讨论 - 观点1:泡泡玛特护城河较浅,IP热度具有周期性,商业模式易被复制,未来面临手握优质IP的竞争者冲击 [15][16] - 观点2:公司仍处高速成长期,2023年预期净利润70亿(PE45倍),2024年或达100亿,但当前股价存在资金成分复杂问题 [17] - 观点3:新旧消费本质是消费观念从功能需求转向情绪价值,传统消费依赖经济复苏,新消费需警惕估值泡沫,建议关注宠物等细分赛道 [18] 市场行为分析 - 泡泡玛特补货策略直接冲击黄牛炒作链条,导致二手市场恐慌性抛售,反映公司对渠道管控力增强 [8][9] - 白酒板块反弹与消费结构变化相关,商务宴请减少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策略,向高性价比区间倾斜 [13]
新消费崛起 VS 旧消费承压:从五粮液到泡泡玛特
雪球· 2025-06-20 15:40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分化 -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分化与范式重构,新消费领域(如潮玩、宠物、茶饮、轻奢)凭借"质价比"与"情价比"双重驱动崛起,增速远超传统消费(如白酒)[2] - 五粮液等白酒板块因政策收紧、需求疲软及估值回调陷入调整,而泡泡玛特等新消费龙头市值突破3500亿港元,成为港股领军企业[2] 传统消费(白酒)困境 - **政策压制与需求萎缩**:2025年《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禁止公务接待提供酒水,政务需求占比降至5%以下,但政策信号压制市场情绪[2] - **经济通缩与消费降级**:2025年CPI连续两季度负增长,飞天茅台散瓶价格跌破2000元/瓶,高端白酒"撑面子"功能弱化,中低端品牌受益[3] - **估值泡沫破裂**:2020-2024年白酒板块涨幅超200%,2025年五粮液动态市盈率回落至7.8倍,市场担忧业绩增速匹配性[3] - **库存压力与场景疲软**:经销商库存普遍高于警戒线(3-5个月),婚宴、商务宴请需求未恢复,2025年一季度头部酒企营收增速降至5%-10%[3] 新消费(泡泡玛特)爆发逻辑 - **情绪价值与Z世代需求**:盲盒玩法满足"不确定性+惊喜感",IP形象(如Labubu)提供情感陪伴与社交货币,2024年毛利率达50.9%[4] - **IP生态与全球化布局**:构建"IP孵化—商业化开发—跨品类授权"闭环,2025年计划海外门店扩增80%至230家[4] - **供应链与渠道壁垒**:Labubu月产能从40万提升至百万级,"直营店+机器人商店"模式强化线下体验[5] - **政策与资金驱动**: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100亿港元,潮玩市场预计2026年达11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5] 市场转变核心驱动力 - **消费分级而非降级**:消费者更注重"质价比"(如茶饮)与"情价比"(如潮玩),2024年新消费企业营收增速(65%)远超传统消费(2.4%)[6] - **技术与数据驱动**:2024年线上零售占比26.8%,新零售全渠道融合推动需求快速响应[6] - **政策与资本倾斜**:国家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南向资金涌入港股新消费赛道[6] 后市投资机会 - **传统消费估值修复**:五粮液具备"品牌+产能+渠道"护城河(毛利率75.4%,库存周转天数45天),需等待经济回暖或政策松动[7] - **新消费成长性**:泡泡玛特拥有10个营收过亿IP,2025年海外营收同比增259.6%,潮玩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101亿元[8] 总结 - 消费观念从"功能需求"向"情绪价值"跃迁,五粮液等传统消费短期仍处调整期,泡泡玛特等新消费成长性明确但需警惕估值过高风险[10][11]
国联民生证券:拥抱商社产业新机遇 把握产品上行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14:01
新消费板块效应 - 关税扰动、外围市场震荡、内需顺周期低迷及优质消费资产稀缺等多因素催生"新消费"板块效应 [1] - 结构化机会集中在优质新消费品牌产品上行周期、IP+/AI+产业机遇、低估值的线下零售/服务公司 [1] - 建议关注商超调改龙头和会展龙头 [1] 珠宝美护行业 - "新消费"行情本质是脱离宏观扰动的强alpha行情,优质品牌逆势增长源于结构性红利与产品周期共振 [2] - 美容护理、黄金珠宝等可选消费板块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国货品牌通过细分红利和供给侧创新实现突破性增长 [2] - 2024Q2-Q3化妆品与珠宝类可选消费处于低基数,企稳回升趋势延续,差异化明显的品牌有望逆势增长 [2] IP+与AI+产业 - 国内IP产业链从内容生产、授权运营到消费变现已形成完备基础,2025年将更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3] - 三丽鸥中国等显示IP行业景气度高,持续看好IP+产业链黄金发展期 [3] - AI+消费在招聘、跨境电商等场景实现应用落地及C端付费转化 [3] 线下零售与服务 - 2024年/2025Q1线下零售/服务行业收入增速承压,但低位蕴含政策托底和低基数带来的改善机会 [4] - 中观层面2025Q2以来酒店、人服等顺周期行业同比增速企稳并上行 [4] - 微观层面如锅圈等企业同店数据已现好转,政策提振+低基数下改善趋势有望延续 [4]
酒ETF、食品ETF、食品饮料ETF上涨,6月以来酒ETF逆势吸金超20亿元
格隆汇· 2025-06-20 13:34
白酒板块表现 - 皇台酒业涨停,金种子酒、迎驾贡酒涨超5% [1] - 酒ETF当日上涨2.38%,食品饮料类ETF普遍涨超1% [1][2] - 本月酒ETF、食品ETF累计下跌超5%,但酒ETF逆势吸金20.83亿元 [2][3] 行业基本面分析 - 白酒需求景气度处于历史底部,向下风险有限,政策宽松或推动需求筑底回升 [5] - 预计全年白酒业绩呈先抑后扬走势,三四季度低基数形成支撑 [5] - 5月以来多地"禁酒令"严格执行,短期压制市场情绪但长期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6] - 白酒板块估值处于底部区间,加速下跌后配置价值凸显 [6] 投资主线 - 高端白酒需求相对坚挺,政策刺激有望促其企稳 [5][6] - 次高端白酒全国化持续推进,地产酒主力产品位于扩容价格带 [5] - 区域龙头酒企在品牌壁垒和战略升级中持续扩大份额 [6] - 大众品领域结构性景气,休闲零食、饮料等赛道创新潜力大 [5][7] 细分赛道机会 - 零食板块高景气,魔芋品类因健康属性快速放量,鹌鹑蛋等高蛋白品类表现突出 [6][7] - 餐饮供应链受益于消费券政策,连锁化率提升空间大 [7] - 乳制品原奶供需改善,周期拐点可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