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对赌

搜索文档
600265,并购资产突曝大额诉讼!重组前后曾向自然人大举借款
证券时报网· 2025-07-05 10:33
子公司借款纠纷 - 汇银木业涉及三起借款纠纷案件,合计涉案金额包括本金4070万元及相应利息,借款年利率分别为13.8%和12% [1][3] - 原告王三全提供借款本金3720万元(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王东仙提供150万元(2023年),王新旺提供200万元(2018-2019年) [3] - 汇银木业成品库房及货物被查封,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因原告申请财产保全 [4] 并购与业绩表现 - ST景谷2023年以2.7亿元收购汇银木业51%股权,后者2023年营收5.52亿元,净利润4693.04万元,超额完成承诺目标(4353万元) [5][6] - 2024年汇银木业业绩大幅下滑至-3245.8万元(承诺目标5767万元),实现率-156.28%,主因行业供需失衡及产品价格下跌 [6] - ST景谷计提商誉减值8331.87万元,全年亏损7287.2万元 [7] - 原股东需支付业绩补偿款1.42亿元,但由ST景谷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承接债权 [8] 资金流转与借款情况 - ST景谷2022年向汇银木业提供1.839亿元借款用于偿贷,原股东后续应提供9011.11万元借款置换部分债务 [10] - 汇银木业2022年平均带息负债2.18亿元(利息费用1742.1万元),2023年降至2.26亿元(利息费用1218.32万元),因获得沧州银行4.5%低息贷款 [12][13] - 沧州银行提供2亿元流动资金借款和5000万元授信,但资金主要用于向ST景谷及原股东还款 [13] 行业与经营背景 - 汇银木业为刨花板生产商,2024年营收3.89亿元,占ST景谷总营收4.47亿元的87% [5] - 收购后ST景谷人造板产品线覆盖主要品种,但2024年行业产能扩张过快导致需求不足 [6]
碧橙数字联姻梦网科技 3亿对赌协议悬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9:53
资本运作路径 - 碧橙数字在2021年创业板IPO失败后选择被上市公司梦网科技全资收购实现"曲线上市" [2] - 梦网科技拟以12.8亿元交易对价收购碧橙数字100%股权并募集不超过8.3亿元配套资金 [2] - 收购采用"股份+现金"方式并签订对赌协议要求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23亿元 [3][11] IPO失败原因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1年毛利率降至27.6%显著低于行业均值38.17% [4] - 前董事长涉刑事案件:杜鹏因开设赌场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 [4] - 实控人认定存疑:深交所现场督导发现公司涉嫌规避规则调整实控人认定 [5] 财务表现 - 2019-2021年营收从6.12亿元增至12.0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4352万元增至7654万元 [8]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2.81亿元和13.6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685万元和7418万元 [8] - 2024年静态市盈率17.66倍显著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均值97.53倍 [13] 客户结构风险 - 2023年前五大客户中博西家电和美年健康在2024年被哥伦比亚和美心食品取代 [9] - 行业存在客户流失风险如丽人丽妆曾丢失兰蔻、欧莱雅等品牌客户 [10]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且变动频繁对业绩持续性构成挑战 [3][9] 并购协同效应 - 双方客户资源高度重合梦网科技可借助碧橙数字拓展企业客户 [11] - 碧橙数字能利用梦网科技的云通信平台增强客户触达能力 [11] - 评估增值率达164.91%显示市场对协同效应存在较高预期 [11] 对赌协议细节 - 分年度业绩承诺:2025年0.9亿元2026年1.08亿元2027年1.25亿元 [13] - 未达标需现金补偿超额完成可获奖励累计考核门槛为3.23亿元 [13] - 2024年实际净利润7418万元与首年承诺目标存在约1582万元缺口 [13]
这家巨头“爱上”美容美发?
国际金融报· 2025-06-15 22:28
公司收购动态 - 孩子王拟以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交易完成后间接持有65%股权并支付10.725亿元 [1][7][18] - 收购分为两步:先以0元受让关联方五星控股持有的江苏星丝域65%股权,再通过江苏星丝域现金收购丝域实业 [4][6][7] - 交易未设置业绩对赌,因转让方已完全退出且存在多个竞买方,估值对应2024年净利润市盈率约9倍 [10] 标的公司财务与业务 - 丝域实业2024年营收7.23亿元(+4.9% YoY),净利润1.83亿元,净利率25.3%;2025年Q1营收1.44亿元,净利润2664.85万元 [9][16] - 公司拥有2503家门店(176家直营+2327家加盟),会员超200万人,主营头皮护理产品及服务 [7][8] - 评估增值583.35%,股东权益账面值2.56亿元,收益法评估价值17.5亿元 [10]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孩子王提出"三扩战略"(扩品类/赛道/业态),2024年收购乐友国际35%股权及幸研生物60%股权切入美妆赛道 [13][14]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85.2亿元增至93.37亿元,净利润从1.2亿元增至2.05亿元,净利率从1.41%提升至2.19% [14] - 乐友国际2023-2024年贡献净利润8296万元/1.05亿元,支撑公司业绩 [15] 交易资金安排 - 变更可转债募资用途,将原"门店改造项目"4.92亿元调整为支付收购款,其中4.29亿元来自募集资金 [17][18]
被上市公司收购七年,创始人还要花千万去打官司拿钱
搜狐财经· 2025-06-11 20:37
收购方案 - 收购分两步进行:2016年11月先收购25%股权,价格9000万元;2017年3月再收购75%股权,总价6.375亿元,分三期付款[2][3] - 第三笔付款70%需购买科华数据股票并锁定质押,至少三年后才能拿到,实际金额依赖股价变动[4] - 业绩对赌期为2017-2019年,承诺净利润分别为5000万、7000万、9000万,累计2.1亿元[5] - 三年累计净利润低于承诺总额需支付业绩补偿,公式为(2.1亿-实际利润)/2.1亿*6.375亿[8][9] - 若累计净利润不超过90%还需支付减值补偿,公式为(2.1亿-实际利润)/2.1亿*9000万[13][14] 公司控制权与股票解锁 - 收购后创始团队不再持股但仍负责经营三年,董事会3人中上市公司占2席[15][16][17] - 70%股权转让款购买的股票分三期解锁:2017年20%、2018年30%、2019年50%[19][22][23] - 实际解锁严重滞后:2017年股票应于2018年6月4日解锁,实际2019年8月22日解锁;2018年股票应于2019年7月12日解锁,实际2019年12月27日解锁[47][49][40] 业绩与补偿争议 - 实际三年累计净利润1.9亿元,完成率91.56%,需支付业绩补偿5380万元[53][54] - 创始人主张上市公司强摊管理费1406万元导致利润减少,但法院认定其已认可财务报表[57][59][61] - 法院最终判决支付业绩补偿4306万元、违约金280万元,另赔偿律师费20万元[66][68] 法律纠纷与损失 - 为股票解锁问题发起多起诉讼,最终仅获利息损失245万元,但承担诉讼费170万元[52] - 竞业限制诉讼中上市公司索赔5.56亿元,最终仅获赔190万元,但冻结创始人股票两年多[71][72] - 创始人主张冻结股票造成损失1.1亿元未获法院支持[74][75][76] 交易结构问题 - 实际现金到手仅1.4亿元,4.5亿元转为股票,买入均价34.88元/股[79] - 合同条款存在多处不利约定:解锁股票需主动申请、业绩与减值双重补偿、往来文件未设前提条件[90][94][95] - 律师建议应避免双重补偿机制,明确成本分摊规则,完善合同违约责任条款[84][86][88]
进军养发赛道,孩子王拟16.5亿收购丝域,为救业绩屡出手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5:47
交易概述 - 孩子王拟受让关联方五星控股持有的江苏星丝域65%股权,同时通过江苏星丝域现金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交易对价为16.5亿元[2] - 交易完成后,丝域实业将成为孩子王的控股子公司[2] - 孩子王、巨子生物、陈英燕及王德友受让江苏星丝域股权的价格均为0元,因江苏星丝域注册资本尚未实缴且无实际经营活动[3] 交易细节 - 丝域实业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7.5亿元,较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2.56亿元增值14.94亿元,增值率583.35%[3] - 交易资金来源包括自有或自筹资金以及部分募集资金,拟将"门店升级改造项目"部分募集资金4.29亿元用途变更为"丝域实业收购项目"[3] - 孩子王间接持有丝域实业65%股权,五星控股、巨子生物、陈英燕、王德友分别持有11%、10%、8%、6%股权[4] 公司背景 - 孩子王成立于2009年,2021年登陆A股,专注于母婴童商品零售及增值服务,拥有全国门店近1200家,累计注册会员超9400万[4] - 丝域实业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头皮、头发健康护理,拥有2503家门店(176家直营,2327家加盟),会员数量超过200万[4] 收购动机 - 双方将在会员运营、市场布局、渠道共享、产业协同、业态拓展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5] - 孩子王业绩承压,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归母净利润1.81亿元,仍不到2020年3.91亿元的一半[9] 财务数据 - 丝域实业2024年营收7.23亿元,其中养护产品销售收入4.17亿元(占比57.76%),归母净利润1.8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6亿元[7] - 2025年1-3月,丝域实业营收1.44亿元,归母净利润0.2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15亿元[7] - 孩子王2024年营收93.37亿元,同比增长6.68%[9] 历史收购 - 2023年8月,孩子王出资10.4亿元收购乐友国际65%股权,2024年又以5.6亿元收购剩余35%股权[8] - 乐友国际2024年营收16.23亿元,净利润1.05亿元,完成业绩对赌承诺(不低于1亿元)[11]
孩子王拟16.5亿元现金收购标的增值583% 股价跌6.3%
中国经济网· 2025-06-09 15:22
公司股价与市值 - 公司股价收报13.92元 单日下跌6.33% 总市值175.64亿元 [1] 股权收购交易结构 - 公司拟以0元受让关联方五星控股持有的江苏星丝域65%股权 巨子生物、陈英燕、王德友分别受让10%、8%、6%股权 [1] - 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苏星丝域以现金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持有丝域实业65%股权 目标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3] 标的资产评估与定价 - 丝域实业股东权益评估值17.5亿元 较账面值2.56亿元增值14.94亿元 增值率583.35% [3] - 最终交易作价16.5亿元 基于评估值协商确定 [3] - 交易未设置业绩对赌条款 系市场化谈判结果 [3] 关联交易属性 - 五星控股为公司实控人汪建国控制企业 构成关联交易 [4]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重组上市 [4] - 交易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 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4][7] 标的公司经营状况 - 丝域实业成立于2014年 为个护行业细分龙头 拥有"产品+服务+渠道"一体化商业模式 [5][6] - 2024年营收7.23亿元 归母净利润1.81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6亿元 [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44亿元 归母净利润0.27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15亿元 [6] 协同效应与战略意义 - 交易将在会员运营、市场布局、渠道共享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 [6] - 强化公司在本地生活及新家庭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 [6] 交易融资安排 - 公司拟为江苏星丝域提供不超过6.5亿元贷款担保 用于支付交易价款 [7] - 担保额度以持股比例65%为限 少数股东承担剩余35%担保责任 [7] 历史融资情况 - 2021年IPO发行价格5.77元/股 发行数量1.09亿股 募集资金净额5.56亿元 [7][8] - 2023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10.39亿元 [9] - 两次累计募集资金总额16.67亿元 [9]
又一上市公司“卖壳”终止!海王生物2024年巨亏11亿,把交易压垮了?
梧桐树下V· 2025-06-08 20:39
控制权变更终止 - 海王生物控股权"卖壳"终止,公司与海王集团、丝纺集团签署解除协议,终止控制权变更事项 [1] - 原计划通过协议转让12%股份给丝纺集团,转让价格2.43元/股,总金额7.67亿元 [2] - 海王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放弃表决权,转让完成后丝纺集团将持有12%股份及表决权 [3]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计划向广新集团及丝纺集团定向发行不超过6.2亿股,拟募资不超过14.88亿元 [3] - 权益变动后,丝纺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达27.76%,表决权比例相同 [4] - 广新集团在定向发行完成后持股比例为12.36% [4] 业绩表现与对赌协议 - 公司2024年亏损11亿元,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亏9.9亿、2023年亏17.1亿) [4] - 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740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 [5] - 原对赌协议要求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其中2025年承诺净利润3亿元 [4] 信息披露与财务问题 - 公司存在对外担保未履行审议程序及披露义务的问题,涉及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期间 [7] - 2022-2023年受限货币资金披露不完整,未在定期报告中体现 [8] - 2022年年报中对外担保发生额披露不完整 [9] 财务会计核算问题 - 商誉减值测试中个别子公司收入增长率预测依据不充分 [10] -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盈利预测不审慎 [11] - 部分其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充分,未考虑抵押物执行情况 [12] - 供应商返利计提依据不充分,部分核算不规范 [13] - 销售费用列报不准确,存在跨期确认现象 [14]
纳睿雷达拟3.7亿元收购MCU企业天津希格玛100%股权
巨潮资讯· 2025-06-04 23:11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计划以3.7亿元收购天津希格玛微电子100%股权,其中50%以股份支付(1.85亿元,每股42.93元,发行431万股),50%以现金支付 [1] - 标的公司评估值为3.71亿元,评估增值率达421.40% [1] - 交易市盈率14.23倍,显著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69.62倍(芯朋微、思特威-W等) [1] 交易双方业务协同性 - 公司是国内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领军企业,产品应用于气象探测、水利测雨等领域,并拓展至民用航空、海洋监测等新场景 [1] - 标的公司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光电传感器、MCU芯片等ASIC研发,拥有ADC/DAC技术知识产权矩阵 [2] - 收购旨在实现相控阵雷达产业链纵向整合,从"部件级集成"升级至"芯片级协同",提升雷达产品技术自主可控性 [2]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与对赌条款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亿元、1.23亿元,净利润422万元、1238.8万元 [2] - 业绩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00万元、2500万元、3100万元,三年累计7800万元 [2] - 2025年承诺净利润同比2024年需增长约78% [2] 行业竞争与交易潜在风险 - 半导体行业竞争加剧,国内设计企业数量激增,业绩承诺兑现存在市场疑虑 [3] - 收购前标的公司多名股东退出,包括科大讯飞背景的讯飞海河基金 [3]
控股股东持股拟被“清仓式”拍卖,亿晶光电控制权或将再次易主
华夏时报· 2025-05-29 10:49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唯之能源持有的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 占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比例100% 占公司总股本16 90% 若拍卖成功将导致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变更 [2] - 唯之能源此前持有的5470万股已因流拍被司法扣划暨以物抵债 持股比例从21 52%降至16 90% [2][5] - 2019年勤诚达投资通过协议转让取得21 65%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021年实控人变更为古汉宁 2023年勤诚达投资更名为唯之能源 [3][4] 债务危机根源 - 唯之能源关联方涉及房地产业务合同纠纷 累计7起诉讼 违约本金达58 03亿元 导致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 [4] - 本次司法拍卖源于建信理财与勤诚达控股 唯之能源的合同纠纷案 拍卖所得用于偿债 [4] - 公司前实控人荀建华因13 62亿元对赌协议未完成而背负高额债务 最终出让控制权 [2] 潜在接盘方 - 呼和浩特国资背景的霍智义 戴苏河 赵争良补选为非独立董事 被视作国资接盘信号 [5] - 深圳禾勤投资实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司法扣划取得5469 62万股(占比4 62%) 该公司具有厦门国资背景 [5][6] - 两次司法拍卖流拍后 法院依规将股份裁定交付申请执行人以物抵债 [6] 经营状况恶化 - 2024年营业收入34 78亿元同比下降57 07% 归母净利润亏损20 90亿元同比下降3192 48%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 08亿元同比下降39 5% 归母净利润亏损0 53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2 8% 流动比率0 99 [7] - 常州 滁州基地合计5GW PERC电池 7 5GW TOPCon电池及10GW组件产能已全面停产 [7] 行业环境冲击 - 光伏行业产能加速释放导致阶段性供需错配 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 行业整体毛利及盈利水平下降 [7] - 电池及组件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公司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减值计提 [7] -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及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显著冲击 部分企业面临资金压力甚至停产困境 [8][9]
凯伦股份(300715):检测设备转型元年 看好公司业绩估值双升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5-14 16:45
收购交易 - 凯伦股份将以现金方式收购苏州矽彩光电等持有的佳智彩不高于51%股权,包括股权转让和收购两项事宜,预计4月28日完成工商变更 [1] - 交易签订业绩对赌协议,佳智彩承诺25-27年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4亿元 [1] - 收购完成后,佳智彩25-27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51%权益)预计分别达0.28/0.38/0.56亿元 [3] 公司业务转型 - 凯伦股份原主营防水材料业务,25年转型显示面板和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 [1] - 公司24年防水业务亏损5.4亿元,21年后经营承压,防水卷材业绩收窄,涂料和施工贡献加大 [1] - 预计25-27年防水业务总收入分别达24.27/25.18/26.29亿元,同比+2%/+4%/+4%,毛利润5.2/5.8/6.6亿元,同比+10%/+12%/+13% [2] 佳智彩业务情况 - 佳智彩12年进入显示面板检测市场,17年成立,23年拓展半导体检测设备业务 [2] - 预计25-27年收入分别达2.94/3.82/5.11亿元,同比+26%/+30%/+34%,归母净利润0.55/0.75/1.1亿元,同比+19%/+36%/+47% [3] - 当前面板检测市场规模约96亿元(24年),占下游面板厂投资比重1-2成,预计25-27年需求稳中有升 [2] 行业竞争格局 - 面板检测设备行业两家一梯队企业合计市占率约50%,佳智彩为二梯队头部企业,市占率约6% [2] - 下游面板厂有较多投产计划,包括京东方B16等大型项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