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减重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行业周报:ADA大会在即,GLP-1减重赛道有哪些新进展?-20250623
华源证券· 2025-06-23 10: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市场有所回调,创新药板块调整明显,但有强基本面支撑的核心创新药标的回调较小,继续看好创新药产业趋势及有BD出海或重磅创新药进展的相关标的 [5] - 从2025 ADA大会提前公布的摘要看,GLP - 1减重领域进展积极,行业发展态势蓬勃,国内药企创新能力得到验证 [5][9] - 展望2025年,医药板块具备多方面积极发展因素,完成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建议关注创新药械、出海、国产替代、老龄化及院外消费、高壁垒行业等方向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 ADA:期待增肌赛道验证,关注Amylin新靶点、临床数据好的管线 - 2024年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259亿美元,紧随药王之后,GLP - 1领域受瞩目,2025 ADA大会将展示GLP - 1减重领域众多积极进展 [5][9] 增肌/不减肌:减重新需求,大药企布局热门方向 - 肌肉萎缩是GLP - 1面临的重大挑战,追求减重质量受关注,老年肥胖者是减重增肌药物目标受益人群,减重增肌更具消费属性 [10] - 礼来多点布局减脂增肌赛道,如收购Versanis Bio获Bimagrumab等,Bimagrumab 2b期数据将读出,但安全性问题需关注 [11][12] - 国内来凯医药LAE102与bima靶点相同且安全性有望迭代,歌礼制药ASC47减脂不减肌 [14] 口服小分子:orforglipron有望率先获批,上游有望较大受益 - 全球GLP - 1口服小分子格局有望确定,礼来orforglipron有望成首个获批口服GLP - 1小分子,上游公司有望受益 [15] - 目前口服小分子主要为辉瑞路径,需关注肝毒性,歌礼制药ASC30、翰森制药HS10535为礼来路径,HS10535于2024年12月以20亿美元授权MSD [15] Amylin:下一代重磅靶点,是肠促激素潜在"黄金搭档" - 礼来Eloralintide耐受性更好,诺和报道选择性胰淀素激动剂NN1213,国内博瑞医药BGM1812相比petrelintide减重效果更好 [20] 超长效:用药依从性的提升 - 安进Maritide减重月制剂将读出52周2期数据,国内众生RAY1225双周制剂24周减重13.05%,甘李GZR18双周头对头司美2b期降糖减重效果更好 [21] 从ADA看国内投资机会,建议关注来凯医药、歌礼制药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上市在即,降脂、降尿酸差异化竞争 - 玛仕度肽多项研究亮相,降糖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有多项代谢获益,两项NDA获NMPA受理审评,六项III期临床研究部分已达成终点,还有新临床研究计划启动 [25][26][27] - 抗体偶联多肽IBI3030临床前研究显示可同时改善血脂和血糖 [27] 来凯医药:国内减脂增肌排头兵,有望安全性迭代 - LAE102是针对ActRIIA的单克隆抗体,临床前显示增加肌肉并减少脂肪效果,与GLP - 1受体激动剂联用可减少脂肪并降低肌肉流失 [28] - LAE102的SAD研究数据显示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MAD研究预计9月底完成初步数据,且获礼来合作开展美国1期 [29][30] - 公司在靶向ActRII受体领域还有LAE103和LAE123进入临床申报快车道 [30] 歌礼制药:口服小分子结构为礼来路径,减脂不减肌临床前表现好 - ASC47是THRβ选择性小分子激动剂,在小鼠模型临床前研究中减脂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且增加肌肉总量 [31] - ASC30是O药路线小分子GLP - 1R偏向激动剂,既可口服又可皮下月注射,ASC47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肥胖症的I期临床试验正在美国开展 [32] 行业观点:坚持创新+出海+老龄化主线,关注国内政策修复 - 本周医药指数下跌4.35%,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为 - 3.90%,上涨个股43家,下跌个股447家 [5][33] - 细分赛道本周大多下跌,年初以来化学制剂和化学原料药涨幅居前 [39] - 截至2025年6月20日,申万医药板块整体PE估值为33.4X,处于历史相对较低位置,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和化学原料药等板块估值相对较高 [44] - 展望2025年,医药具备创新产业初具规模、出海能力提升、老龄化加速、支付端改善、AI带来新机遇等积极因素,建议关注创新药械及产业链、出海、国产替代、老龄化及院外消费、高壁垒行业、小而美标的、AI主线等方向 [54][55]
行业周报:关注高质量减重赛道近期积极进展-20250622
开源证券· 2025-06-22 17: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注高质量减重赛道进展,再生元和Scholar Rock公司公布保留肌肉/增肌管线2期临床试验数据,证实初步概念验证,ActR类药物有望带来更优保留瘦体重效果 [4] - 6月第3周医药生物下跌4.35%,跑输沪深300指数3.9pct,疫苗板块跌幅最小,其他生物制品跌幅最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注高质量减重赛道近期积极进展 - 再生元的myostatin抗体Trevogrumab联用司美格鲁肽24周时可减少50.8%瘦体重流失,Scholar Rock的myostatin抗体Apitegromab联用Tirzepatide 24周时可减少54.9%瘦体重流失,两款抗体联用GLP - 1安全性结果优异 [4][12] - ActR类药物如礼来的Bimagrumab和来凯的LAE - 102有望保留更多瘦体重甚至增肌,LAE - 102 1期SAD数据显示安全性优异,PK/PD结果稳健,礼来的Bimagrumab联合司美数据即将披露 [4][13] 6月第3周医药生物下跌4.35%,银行子板块涨幅最大 板块行情 - 2025年6月第3周银行、通信等行业涨幅靠前,纺织服饰、美容护理等行业涨幅靠后,医药生物下跌4.35%,跑输沪深300指数3.9pct,在31个子行业中排第29位 [5][16] 子板块行情 - 2025年6月第3周所有板块下跌,疫苗板块跌幅最小为0.4%,其他生物制品板块跌幅最大为6.7%,各板块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5][21] 推荐标的 - 制药及生物制品: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等多家公司 [6] - CXO:药明康德、药明合联等多家公司 [6] - 科研服务:毕得医药、百普赛斯等多家公司 [6] - 中药:东阿阿胶、江中药业等多家公司 [6] - 原料药:普洛药业、健友股份等多家公司 [6] - 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多家公司 [6] - 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多家公司 [6] - 零售药店:益丰药房 [6]
多项减重药研发成果亮相ADA大会,国产药数据比肩跨国同行
第一财经· 2025-06-22 15:31
GLP-1减重药市场竞争格局 - 随着更多GLP-1减重药进入市场,行业竞争将加剧,有助于降低药物价格并改善全球可及性 [1][3] - 目前诺和诺德与礼来在GLP-1减重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3] - 中国先为达生物研发的埃诺格鲁肽在48周治疗中实现患者平均减重10%-15%,疗效与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相当 [1] 埃诺格鲁肽临床数据 - 埃诺格鲁肽治疗组90%以上患者体重下降超5%,最高降幅达15% [3] - 1.2mg剂量组48周平均减重9.9%,1.8mg组减重13.3%,2.4mg组减重15.4%,安慰剂组仅减重0.3% [3] - 除减重外,该药物对血压、血脂和血尿酸等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3] 诺和诺德最新进展 - 更高剂量司美格鲁肽(7.2mg)可使肥胖患者平均减重21%,1/3受试者减重超25% [3] - 公司计划2025下半年在欧盟提交更高剂量司美格鲁肽的标签更新申请 [4] - 正在推进口服版司美格鲁肽研发,若获批将成为首个实现两位数百分比减重效果的口服GLP-1类药物 [4] 礼来研发进展 - 口服小分子GLP-1RA药物orforglipron最高剂量组40周实现平均减重近8% [4] - 该药物可使患者血糖水平平均降低1.3%-1.6% [4] - 相比注射剂,口服减重药生产工艺更简单且无需冷藏,有助于提高全球可及性 [4] GLP-1类药物新适应症 - 司美格鲁肽已获批用于降低超重和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 [5] - 美国心脏病学会最新指南建议肥胖患者优先使用GLP-1类药物降低心脏病风险 [5] - 指南改变此前建议,现推荐GLP-1类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步进行 [5]
美国心脏病学会最新指南建议: 肥胖患者优先使用减重药预防心脏病
第一财经· 2025-06-21 13:04
行业指南更新 - 美国心脏病学会最新指南建议肥胖患者优先使用减重药而非传统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心脏病[1] - 新指南指出药物治疗比减重手术风险更小 礼来与诺和诺德的产品被重点提及[1] - 肥胖患者需减重10%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减重15%才能减少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1] 诺和诺德产品进展 - 司美格鲁肽高剂量版本在临床试验中实现受试者平均21%体重降幅 三分之一受试者减重超25%[1] - 公司计划2025下半年在欧盟提交高剂量版本标签更新申请 后续将在其他市场推进注册[1] - 司美格鲁肽是首个获FDA批准用于预防心血管死亡的减重药物 适应症覆盖超重和心脏病患者[2] 行业研发动态 - 全球数十家公司正在开发下一代减重药物 保留肌肉成为关键研发方向[2] - 再生元已公布积极中期临床数据 礼来计划在ADA大会发布bimagrumab中期数据[2] - 现有减重药物存在肌肉流失副作用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市场准入挑战 - 保险覆盖不足被ACC列为减重疗法主要障碍 需改善药物可及性[2] - 医生处方资格将根据患者BMI或其他风险因素确定[2] - 部分专家质疑减重药物长期健康影响 认为仍需更多研究[2]
高考后减重和健身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青年报· 2025-06-21 07:05
高考后青少年减肥现象 - 高考后青少年减肥需求激增 大量学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减肥记录 包括饮食控制 运动打卡等内容[1] - 减肥市场存在不规范营销行为 部分减肥药广告和训练营推广伪装成经验分享混入社交平台[1] - 医疗机构抓住市场机遇 正规医院营养科和减重门诊推出科学减重指南应对暑期减重热潮[1] 青少年肥胖问题现状 - 高三阶段因久坐 压力大 饮食过量导致体重飙升现象普遍 典型案例显示一年内增重达20公斤[3] - 肥胖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包括脂肪肝 血脂血压异常 月经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症状[3] - 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发布新膳食指南 倡导增加全谷物和水产品摄入 规范食物摄入标准[10] 科学减重方法论 - 专业医师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 通过每日制造500-750千卡热量缺口实现 相当于减少2-3两米饭或增加1小时快走[5][6] - 推荐"211餐盘法"饮食结构:2份蔬菜 1份蛋白质 1份主食 总热量控制在女性1200-1500千卡/男性1500-1800千卡[6] - 运动方案强调低强度起步 建议从游泳 水中漫步开始 配合力量训练 避免关节损伤[7] 减重误区与风险 - 极端节食导致健康损害案例:每日仅摄入黄瓜鸡蛋造成脱发 闭经 体力不支等营养不良症状[4] - 快速减重后反弹现象普遍 案例显示8个月内体重波动达12公斤 长期陷入减肥-反弹循环[4] - 油炸食品和高糖饮料影响认知功能 研究显示其会导致血糖波动异常 降低学习效率[8][9] 体重长期管理策略 - 大学阶段需建立弹性管理机制 建议每月体重波动不超过2公斤 超3公斤需调整生活习惯[10] - 推荐"运动生活化"模式:每周3次有氧 每日10分钟八段锦 配合规律作息避免情绪化进食[11] - 中医调理建议采用健脾利湿食疗 如薏米红豆粥 蒸山药等 避免过量寒凉食物损伤阳气[6]
轻食代餐受追捧,真能实现减肥梦?专家提醒需谨慎
央视网· 2025-06-20 17:05
代餐食品行业现状 - 市面上轻食及代餐食品品类繁多,消费者主要购买目的是减脂减重 [1] - 常见代餐形式包括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粥等 [5] 代餐食品的科学依据 -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代餐作为能量平衡的一餐可有效降低体重和体脂,是营养素补充和减少能量摄入的方式 [3] - 代餐减重需满足限定条件,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肝肾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健康风险 [3] 代餐食品潜在问题 - 部分代餐产品通过抑制神经中枢、刺激肠道等非健康方式实现减肥效果,可能造成腹泻、肠道功能紊乱或肝肾损害 [5] - 长期用"果蔬+代餐"替代正餐可能导致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缺乏,引发脱发、月经不调等问题 [5] 科学减重建议 - 科学减重关键在于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仅靠代餐并不科学 [5] - 使用代餐需专业医师或营养师设计营养方案,配合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才能保证持续减重效果 [5] 轻食产品市场风险 - 轻食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存在食材清洗不净、营养成分标注模糊等问题 [7] - 部分商家使用低质量食材和添加剂以降低成本 [7] - 长期食用单一轻食可能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影响人体代谢功能 [7]
开源证券:MNC加速布局减重降糖千亿美金赛道 开启BD黄金窗口期
智通财经· 2025-06-20 11:48
行业趋势 - GLP-1RA类药物正在改变糖尿病与肥胖症治疗范式 2031年全球销售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美元 [1] - 诺和诺德与礼来双巨头垄断市场 患者市占率接近97% [1] - 默沙东、罗氏、安进等MNC加速布局减重降糖赛道 国内企业迎来BD黄金窗口期 [1] 技术路径 - 口服GLP-1RA类药物进展:礼来Orforglipron(小分子类)与诺和诺德(多肽类)进度领先 [2] - 超长效制剂研发:安进MariTide(Q4W)、Metsera MET-097i(Q4W)等可实现2-4周给药间隔 [2] - 多靶点药物开发:GIPR、GCGR、AMYR等靶点协同作用可突破单一GLP-1R疗效瓶颈 [3] 创新方向 - 组合疗法潜力:ActRII、MSTN/GDF-8等靶点联用有望实现"减脂增肌+代谢修复"新标准 [3] - 中国企业在口服、超长效、多靶点领域管线布局全球领先 具备出海潜力 [1] - 高质量减重技术路径:通过抑制食欲、加速代谢、器官保护三重机制提升疗效 [3]
京东、天猫“618”战报出炉;6月至今,阿里国际站平台订单同比涨42%|未来商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06:27
转转"618"数据 - 运动相机交易单量同比增长300%,智能穿戴增长50%,智能手环增长98%,部分热门商品供不应求 [1] - 大疆Pocket系列、Action 4及Action 5 Pro等运动相机上架后迅速售罄,平均成交周期仅1小时左右 [1] - 二手潮奢业务零售总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14%,其中箱包增长63%,腕表增长42% [1] 天猫"618"战报 - 453个品牌成交破亿元,同比增长24% [2] - 苹果、美的、海尔、小米、华为等品牌跻身"10亿俱乐部" [2] 京东"618"战报 - 整体订单量超22亿单,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 [3] - 京东App的DAU创历史新高,京东采销直播成交额同比增长285% [3] 阿里国际站数据 - 6月至今平台订单同比涨42%,GMV保持近30%的增长 [4] - 美国市场同比增长25%,欧洲市场设立1000多块电子广告牌进行营销 [4]
行业深度报告:MNC加速布局减重降糖千亿美金赛道,开启BD黄金窗口期
开源证券· 2025-06-19 2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以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为代表的 GLP - 1RA 类药物改变糖尿病与肥胖症治疗范式,预计 2031 年全球销售规模超 1500 亿美元,减重市场 2025 年后快速成长,国内企业相关管线迎来出海机遇 [6][23] - 患者依从性提升与高质量减重是下一代减重降糖药物开发方向,中国企业在多领域管线布局全球领先,优质管线出海潜力大 [9][5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MNC 加速布局减重降糖千亿美金赛道,开启 BD 黄金窗口期 - GLP - 1RA 类药物快速放量,2024 年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约 292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38%;替尔泊肽约 165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208%,预计 2031 年全球销售规模超 1500 亿美元,诺和诺德与礼来形成双巨头垄断格局 [6][16][23] - MNC 加速布局,罗氏、默沙东等近年 BD 交易频发,方向向多靶、口服及组合疗法拓展,诺和诺德与礼来布局完善,部分 MNC 有 License - in 可能性 [25][28] 口服与超长效产品布局为提升患者依从性提供新的方案 - 口服药物通过小分子与多肽双技术路径探索,礼来的 Orforglipron 进度较快,国内恒瑞医药等企业产品全球进度领先,有出海潜力 [7][30] - 超长效药物能大幅延长给药间隔,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已实现每周给药,安进的 MariTide 等在研超长效减肥药进度较快,国内众生药业等企业有管线布局 [7][34] 多靶药物开发与特殊靶点组合疗法有望实现高质量减重 - 多靶点药物通过协同激活或抑制多个代谢相关受体,突破单一靶点瓶颈,热门靶点有 GIPR、GCGR 与 AMYR 等,国内众生药业等企业有布局 [8][39] - 特殊靶点组合疗法以 ActRII、MSTN/GDF - 8 等为热门靶点,有望实现“减脂增肌 + 代谢修复” [8][45] 投资建议 - 国内 pharma 企业持续布局减重降糖赛道,多款产品进入临床研发阶段,部分早期临床数据优异 [50] - 推荐标的有信达生物、华东医药等;受益标的有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 [9][55]
国家吹响减肥号角!“减重经济”能否激发万亿级消费新浪潮
GLP1减重宝典· 2025-06-19 20:45
政策与市场背景 - 2025年"体重管理年"成为全国焦点,政策引领、消费升级与科技创新共同驱动"减重经济"浪潮,涉及健康食品、健身服务、医疗干预等多个领域,孕育万亿级新兴市场[4] -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5个部门推出"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将肥胖问题上升为国家公共卫生战略[4] - 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超50%,若不控制2030年将达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31.8%[6] - 肥胖相关疾病每年耗费医保资金超1.3万亿元,体重管理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预防为主"减少医疗负担[6] 五大关键赛道 医疗健康 - 减肥药物和手术成为医学干预主流选择,GLP-1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成为行业明星,国内二十余家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8] - 三甲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加速扩展,营养、运动、心理多学科协作模式普及,带动健康管理机构和远程医疗平台发展[8] 智能健康设备 - 2024年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9.3%,占全球市场32%,智能设备可监测心率、血氧、热量消耗等数据并同步至手机端[9] - AI健康App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案,AI与智能硬件让减肥过程可视化、互动化[9] 体育消费 - 2024年全国户外运动商户数量同比增长51.86%,城市建设加速健康公园、健身步道布局[10] - 传统健身房数字化转型,Keep智能健身设备销量同比增长超40%,居家健身成为年轻人新宠[10] 健康食饮 - 低脂、低糖、高蛋白、低GI健康饮食成为新主流,代餐轻食市场精细化发展[11] - 品牌如"奈雪的茶"推出能量碗,旺旺推出健康零食品牌Fixbody,涵盖21款粗粮饼干等产品[11] 助眠经济 - 助眠枕、香薰蜡烛、助眠仪等产品热销,成为"懒系减脂"新宠,健康产业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12] 消费趋势与技术驱动 - 智能体脂秤年销量突破4000万台,用户日均使用频次达3.5次,是传统体重秤的八倍,设备能监测32项指标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16] - Keep虚拟运动场景涵盖60多种运动类型,与50多款外部硬件设备互联,小红书"减脂打卡"话题浏览量超500亿[17] - Z世代消费者重视产品外观设计和潮流属性,"国潮养生"概念兴起,健康管理升级为文化消费[18] 行业升级方向 - 体重管理从"卡路里计算"升级为"精准健康管理",科技赋能、个性化升级与体验创新催生万亿级消费新蓝海[15] - 硬件厂商竞争焦点从"卖设备"转向"做数据",科技健康管理行业通过智能硬件数据反向定制代餐食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