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人
搜索文档
【宏观】“十五五”规划的三条主线、五个猜想——《“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一(赵格格)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30 07:06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将围绕科技引领、内需提振与安全发展三大核心主线展开,致力于实现经济质的提升与量的增长协同并进,最终目标锚定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 "十五五"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 实现经济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是首要任务和短期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6] - 经济增速目标或维持在4.5%-5%区间,以兼顾远景目标与潜在增长水平 [6] - 规划中或对全要素生产率设定预期性目标,以量化指标牵引发展质效 [6] 规划的核心主线:科技 - 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突出位置,加速配套改革以形成新质生产关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7] - "人工智能+"将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重点推动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规模化场景应用落地 [7] 规划的核心主线:内需 - 针对内需不足的主要矛盾,规划将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民生导向型投资、统一全国大市场等多维度发力 [8] - "投资于人"将拓展为系统性制度安排,财政资金将向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倾斜,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提升社会整体消费倾向 [8] - 保持制造业产值比重基本稳定,因其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稳定就业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 [8] 规划的核心主线:安全 - 统筹发展与安全,确保粮食、能源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成稳固发展基石的第三大主线 [8]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投资于人”,提升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扩内需、促消费观察(下篇)
新华社· 2025-09-29 13:00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物流公司共建“产学协同”培养体系,使物流人才上岗适应期较其他新人缩短近一半 [4] - 学院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智慧物流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并与多家企业构建多维度合作体系 [7] - 通过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企业今年招聘了约200名职校毕业生 [4][7] 人才住房保障 - 呼和浩特市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留呼就业或创业的青年人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对无房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减免租金30%、50%、100% [8][11] -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筹集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1.84万套(间),累计服务青年超2.5万人次,为各类人才减免补贴资金3500余万元 [14] - 当地正在建设内蒙古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规划建设房屋7724套,以保本微利原则配售 [14] 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 - 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VLP铜箔,该产品是保障5G信号稳定传输的关键材料 [15][17] - 公司年均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技术攻关,其HVLP系列产品今年前4个月销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服务于移动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17][18] - 创新成果旨在让偏远山区居民也能享受稳定流畅的通信体验,让技术突破精准对接老百姓的更高需求 [17][18]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投资于人”,提升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扩内需、促消费观察(下篇)
新华社· 2025-09-29 11:24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物流公司共建“产学协同”培养体系,使物流人才上岗适应期较其他新人缩短近一半 [2] - 该物流公司今年招聘了约200名职校毕业生 [2] -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智慧物流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并与多家企业构建多维度合作体系 [3] -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 [4] 保障性住房与人才引进 - 呼和浩特市为新青年群体筹集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1.84万套(间),累计服务青年超2.5万人次 [7] - 该市为各类人才减免补贴资金3500余万元,对无房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减免租金的30%、50%、100% [6][7] - 内蒙古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规划建设房屋7724套,预计明年建成交付 [7] 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 - 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均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研发HVLP铜箔,其产品厚度仅3微米 [8][10] - 公司HVLP系列产品今年前4个月销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服务于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投资于人”,提升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扩内需、促消费观察(下篇)
新华网· 2025-09-29 11:05
政策导向与战略框架 - 政策核心强调通过激发消费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从供需两侧推动内需潜力,并将“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2] - “投资于人”是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旨在提升民众获得感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物流公司共建“产学协同”培养体系,使职校毕业生上岗适应期较其他新人缩短近一半 [3] - 该物流公司2024年招聘约200名职校毕业生 [3] -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智慧物流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并与多家企业构建多维度合作体系 [5] -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 [5] - 职业教育改革是“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旨在提高劳动者技能以促进高质量发展 [6] 人才安居保障 - 呼和浩特市为留呼就业创业青年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对无房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减免租金30%、50%、100% [10] - 呼和浩特市已筹集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1.84万套(间),累计服务青年超2.5万人次,为各类人才减免补贴资金3500余万元 [13] - 该市正在建设内蒙古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规划建设房屋7724套,配套有小学、幼儿园等设施 [13] 科技创新与民生应用 - 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微米厚HVLP铜箔,用于提升5G通信质量 [14][17] - 公司年均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技术攻关 [17] - 公司HVLP系列产品2024年前4个月销量已超2023年全年总量,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18]
吕梁孵化家政工:“投资于人”要有的放矢
经济观察网· 2025-09-28 16:55
文章核心观点 - 地方政府投资策略应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投资于人” 通过技能培训促进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和收入增长 从而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1][2][4] “投资于人”的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服务于民生 支持扩大就业和促进居民增收减负 [1] - 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已明显减弱 需要转换思路 [1] - 促就业和促收入增长是中长期拉动消费的核心动力 尤其需要拉动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及收入增长 [1] 山西省吕梁市的家政行业投资案例 - 过去十年 地方政府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培训当地超10万家政工人 [1] - 2024年这10余万家政工的就业率约62% 年工资总额超16亿元 [1] - 数万名女性通过家政培训实现就业 成为月收入5000至2万元不等的金牌家政员 [2] 中低收入人群就业面临的挑战 - 2021年至2024年 共有1271.6万农民工退出建筑业 其再就业需要额外关注 [2] - 中低收入人群可能技能有限、年龄偏大、在就业市场上主动权较少 [2] - 曾广泛容纳中低收入人群就业的建筑业、传统制造业等行业 当前吸纳新增就业的能力下降 [2] 有效“投资于人”的关键策略 - 投资需有的放矢 先弄清楚哪些人群更需要投资 其次是投资什么 [1] - 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投资应着眼于提高其技能水平及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 [2] - 技能培训需考虑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学习能力 例如家政服务员等门槛较低的职位更易被接受 [3] 地方政府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中的角色 - 需要搭建从培训端到就业端“点对点”的连接 中西部地区需积极与一二线城市对接 [4] - 需要搭建标准化培训体系 注重培训质量而非仅注重数量 [4] - 需要在细节处解决外出就业的后顾之忧 如增加城市生活技能培训、关注住宿环境、改善就业观念 [4] “投资于人”的长期回报 - 短期内财政投资效果可能无法在本地显现 但五年或十年后 返乡农民工将显著提升本地消费 [4] - 政府的财政投资会持续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率 [4]
智库 | 以“投资于人”推进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基础理论与根本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27 20:52
全方位扩大内需战略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内需确定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工作任务,旨在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1] -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而非权宜之计 [1] - 该战略需要大力提振消费、提升投资效益,并推进消费与投资的更好结合 [1] “投资于人”的基本内涵 - “投资于人”的核心内涵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优先将公共资金和国家资源用于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教育培训、高质量就业及公共服务 [7] - 与“投资于物”形成相对概念,但二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强调以“人”为核心推动动态协同 [8] - 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被认为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9] “投资于人”的理论基础 - 理论基础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的人力资本理论,由Schultz和Becker奠定微观基石,强调知识、技能与健康存量的积累 [12][13] - 中观机制涉及企业特定型人力资本的资产专用性,需要通过长期雇佣契约等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价值 [14] - 宏观层面,Romer和Lucas的内生增长理论指出人力资本具有知识溢出的正外部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源泉 [15] “投资于人”的重要功能 - 对消费提振升级具有基础性功能,通过提升居民收入能力、稳定收入预期及引导消费偏好,释放消费潜力并驱动消费结构升级 [19] - 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机制,有助于缓解供需结构错配、增强经济系统韧性并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人才支撑 [20][21] - 作为撬动投资效率提升与经济结构优化的核心杠杆,通过提升个体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及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动能转换 [22] “投资于人”的现实需求 - 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2023年居民消费率仅为39.1%,较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低28.77、10.8和16.45个百分点,亟需通过“投资于人”提升消费能力 [24] -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2024年为8.58亿人,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下降速度将加快,需从人口规模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 [26] -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对较低且提升缓慢,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应对人力资本加速折旧 [27] 以“投资于人”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 -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聚焦普惠性教育、精英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领域,例如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扩大高中学位供给及加强数字教育新基建 [30][31] - 加大就业投资力度,集中于青年就业支持、重点群体帮扶及职业技能提升,如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 [32] - 加大医疗投资力度,筑牢全生命周期健康屏障,重点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及老年健康服务,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发展智慧健康养老 [33][34] - 增强养老投资力度,完善全生命周期养老体系,重点发展基本养老保障、医养结合服务升级及智慧养老创新,如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设智慧养老平台 [35]
免费学前教育迈出第一步,意味着什么(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9-27 11:17
政策核心内容 - 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 包含公办和民办 惠及约1200万孩子 [2] - 政策具体表现为“一免一补” 即免除大班保育教育费以及发放育儿补贴 例如有家庭大班孩子每月原交费500元 一年预计少花费近5000元 另一1岁多孩子一年可领育儿补贴3600元 [1] - 政策旨在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让年轻人“愿生育”“敢生育” [1][4] 财政投入与影响 - 仅2025年秋季一个学期 全国财政将因免保教费政策增加支出约200亿元 中央财政已足额安排补助资金并指导各地落实 [3] - 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持续加力 从2013年的86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50亿元 年均增长13.8% [3] - 政策通过政府投入的“加法”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 体现“投资于人”的导向 尤其惠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边远地区家庭及留守儿童家庭 [3] 行业发展与成效 - 中国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 较2013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 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3] - 政策推行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分步有序、循序渐进”原则 需综合考量未来出生人口、幼儿园学位需求、城乡人口流动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4] - 免费学前教育是包括税收扣除、延长产假、增加普惠托育供给等在内的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政策体系的一部分 [4][5]
免费学前教育迈出第一步 意味着什么(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9-27 05:43
今年秋季学期起,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已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包含公办和民办,惠及约1200万孩子。 或许有人疑惑,一个月才免几百元,能起多大作用? 对许多家庭而言,免除费用后,育儿成本将有效降低,尤其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边远地区家庭、留 守儿童家庭来说,更称得上雪中送炭——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公平。 我的孩子今年5岁,9月份刚上幼儿园大班,正巧赶上国家免除了大班孩子的保育教育费,真是幸运!免 费学前教育迈出的这一步,意味着什么? 每月几百元看似不多,但叠加人口基数后,是一笔不小的数额。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 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以政府投入的"加法",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体现的是把更多资金资 源"投资于人"的价值旨归。 ——人民网网友 发放育儿补贴、免除保育教育费……最近,一系列利好政策聚焦"养娃难"痛点,受到全社会尤其是年轻 家长们的广泛关注。 先来看看一位网友晒出的账本:家有俩宝,老大秋季上大班,正好赶上新政策,原来每月要交500元, 现在一年预计少花费近5000元。老二1岁多,一年能领到育儿补贴3600元。里里外外算下来,一年省下 不少钱。 "一免一补,养娃压力 ...
伍戈:反内卷,另一侧呢?
搜狐财经· 2025-09-19 19:36
反内卷政策与价格动态 - "反内卷"政策旨在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同时被视为扭转宏观价格趋弱的关键工具 但相关品类价格在短期脉冲后再次回落 突显需求侧因素的重要性 [1][2] - 供给约束预期近期强化 但价格回落表明需求侧仍是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矛盾 未来需关注需求演绎路径 [1][2] 化债对基建投资的影响 - 历史化债措施阶段性改善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流动性 实现防风险目标 但化债周期通常伴随基建投资需求走弱 对稳增长形成掣肘 [1][5] - 本轮化债伴随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城投债净融资持续为负 城投企业有息负债基本零增长 导致政府发债与基建投资出现趋势背离 [5] - 今年以来政府发债与基建投资背离现象 部分由化债过程中投资需求减弱所致 [1][5] 财政支出结构转型 - 财政支出理念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 民生类支出进度显著提速 而基建类支出进度偏慢 [1][7][9] - "投资于人"模式有利于长期经济发展 但对短期总需求扩张效果有限或滞后 与基建投资形成对比 [1][7][9] 土地财政与化债压力 - 土地出让收入持续显著趋缓 预示后续化债压力犹存 需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9] - 实现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压力介于去年和前年之间 逆周期政策加力幅度预计介乎其间 [1][9]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03
政策导向与战略部署 - 国家层面持续加力支持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建设,以满足高品质生活需要 [2] - 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并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3] - 政策强调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来拉动投资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体现“投资于人”的理念 [1][3] 养老托育服务体系进展 - 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已提高到64.6% [2] - 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并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2] - 推动56个试点城市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等一站式服务 [2] 地方具体措施与探索 - 北京公布工作措施,涉及生育补贴、休假、住房支持,并推动社区嵌入式托育设施建设及养老托育融合服务 [2] - 鼓励单位托育点对外招生,旨在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 文旅体育设施建设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体育场地数量达到48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 [3] 内需消费贡献与投资结构优化 - 今年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4] - 投资结构向民生领域倾斜,围绕优质教育、养老托育、文旅、医疗等需求扩大投资空间 [4] 完整社区建设推进 - 完整社区建设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措施,让民众就近享有超市、公园、卫生室、幼儿园等服务设施 [4]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会议,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因地制宜实施完整社区建设 [4] 金融与财政支持政策 - 央地发布政策聚焦养老金融、银发经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5]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5] 下半年政策展望 - 下半年扩内需等政策需持续发力,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6] - 政策将聚焦有效益的投资和有需求的消费领域,注重质量与效益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