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

搜索文档
智慧康养领航 银发经济驶入新航道
北京商报· 2025-09-15 00:57
9月14日,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在首钢园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商报社主办,以"银发经济新格局 全域康养生态圈"为主题,聚焦智慧康养与跨产业融合,旨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事业发展新路 径、新模式与新机制。 北京商报社已连续七年举办智慧康养论坛,这既是服贸会卫生健康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蓝智库 年度论坛系列活动中聚焦康养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次论坛上,"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作 为首都地区的商务财经日报和媒体机构,北京商报社于2023年发起并推出深蓝智库,成立了智慧康养调 研基地,在2024年的康养论坛上,深蓝智库智慧康养新质观察团正式成立。"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 院"设立后将成为汇聚智慧、链接资源的新平台,也标志着智慧康养前沿论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将成为推动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 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小娥在致辞中介绍,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对人口 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北京市而言,已经推出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这些举措体现了 从"养老"到"享老"、从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质的政策转变。 从产业规模来看,银发经济是巨大的经济蓝海 ...
智慧康养引领产业升级,银发经济开启万亿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9-14 18:52
从产业规模来看,银发经济是巨大的经济蓝海,已覆盖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 域,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据王小娥介绍,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 6%,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占GDP 10%。同时,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智慧康 养以全新形态重塑产业生态,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AI辅助诊疗助力老年病防治、智慧养老社区构 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等,为破解老龄健康服务供需矛盾提供关键路径。 王小娥提到,智慧养老正成为产业转型核心驱动力。工信部、民政部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预计 2025年至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至1000亿元;老年教育、文旅康养、银发就业等领 域也创新不断。同时,7万亿元规模的银发经济中,智慧养老产品渗透率仅3.8%,也正是产业的挑战和 机遇所在。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在致辞中提出了"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的观点。他指出,过去 康养产业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科技设备与适老产品脱节、医疗资源触达居家场景途径不畅,服务效 能效率受限。如今"全域生态"理念落地,需整合多方力量:以金融提供"支撑力"、以 ...
2025服贸会 | 北京链家云颖:以社区为根,让助老服务成为温暖“连心路”
北京商报· 2025-09-14 18:45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寅浩 实习记者 宋雨盈)9月14日,由北京商报社主办,以"银发经济新格局 全域康养生态圈"为主题的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在首钢园 成功举办。在圆桌对话环节,北京链家社区助老项目负责人云颖表示,链家扎根社区24年,作为社区好邻居理应扛起更多社会责任,通过助力"一老一小", 让社区更美好。 在精神需求方面,北京链家也致力于把服务做得更贴心、更周到。过去一年以来,链家举办了6400多场活动,比如端午包粽子、中秋猜灯谜、重阳聊养生, 让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学",更能"老有所乐"。 云颖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接下来链家会继续探索更加精细化、立体化的助老服务,努力让助老"最后一公里",成为连接社区与老人的温暖"连心 路"。 在云颖看来,面对90%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却面临生活、数字难题的现状,北京链家依托近1400家门店、27000名经纪人以及1329个共建社区,开展了一 系列助老服务:"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我来教您防跌倒"项目,再加上免费理发、公益维修、主题社区活动等,既守护老人身体健康,也为他们提供精神 滋养。 据介绍,自2018年开始,北京链家推出了"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经纪人 ...
未来五年,这个巨大市场将跑出一批“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9-14 12:05
服务消费增长趋势 - 中国服务消费增速超过商品消费 每10元消费支出中有4.6元用于服务消费[1][2] - 2020-2024年全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 -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过去10年平均达54.6% 服务消费增长推动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加速转型[4] 全球服务消费新趋势 - 全球呈现数字化、绿色化、个性化定制与注重体验四大趋势[5] - 数字化催生AI+消费、IP+消费新业态 数字交付服务贸易占比持续提升[5] - 绿色化推动低碳可持续服务模式 个性化定制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5] 中国服务消费引领性 - 中国为全球最大服务消费市场之一 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服务领域领先[6] - 数字经济规模庞大 人工智能和5G技术支撑数字服务贸易迅猛发展[6] - 绿色服务贸易推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满足个性化需求[6] 潜在增长领域 - 银发经济服务需求大幅增长 涵盖养老护理、老年旅游、健康管理及智慧康养服务[8] - 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电竞、马拉松赛事和智能化场馆推动行业发展[8] -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催生AI健康顾问、教育导师、法律服务等新业态[8] 新兴消费热点 - 低空经济如跳伞飞行、空中游览等特色旅游项目为行业注入新活力[9] - 宠物经济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升级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元[9] - 绿色能源服务凭借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成为新增长点[9] 跨国企业市场机遇 - 高端医疗领域需求增长 跨国企业可参与精准医疗、抗衰老诊疗等细分市场[11] - 金融服务领域外资机构可发挥财富管理、绿色金融、跨境金融专业优势[11] - 数字文娱领域跨国企业可通过合制内容、技术授权进入中国市场[11] 服贸会平台价值 - 以"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为主题 聚焦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核心赛道[11][12] - 提供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创新合作模式探索的对接机制[11][12] -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塑造全球服务贸易新图景[12]
高成运:科技赋能融合型康养,六大趋势重塑银发经济新格局
北京商报· 2025-09-14 11:41
9月14日,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在首钢园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商报社主办,以"银发经济新格局 全域康养生态圈"为主题,聚焦智慧康养与跨产业融 合,旨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事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机制。论坛汇聚了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 和制度创新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成运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科技赋能下融合型康养产业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他从概念界定、产业特征、科技基 础和发展趋势等多维度,系统阐述融合型康养产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分析了科技赋能下融合型康养产业的六大发展趋 势。 科技构建产业新基础,融合型康养成为经济新引擎 高成运在会上深入阐述了融合型康养产业的概念与特征。他指出,融合型康养产业是以老年人全方位需求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有机整合医疗、养老、健康 管理、文化、旅游、金融等多业态资源的新型产业形态。这种创新模式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养老服务的碎片化现状,实现从"单点服务"向"平台化、生态 化、一站式"的转变。 高成运强调,融合型康养产业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作为银发经济核心消 ...
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王小娥:从养老到享老 北京已出台百项措施
北京商报· 2025-09-14 11:37
9月1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活动——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举行。北京市 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小娥在致辞中介绍,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 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北京市而言,已经推出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这些举措体现了从"养 老"到"享老"、从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质的政策转变。 王小娥介绍,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每4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共3.1亿,占比22%),北京 市每3个户籍居民中就有1位长者(占比30%),且每天新增400位60岁以上老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 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这既是关乎亿万老年人幸福安康的民生大事,也是推动经 济结构优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由北京商报社主办,以"银发经济新格局全域康养生态圈"为主题,聚焦智慧康养 与跨产业融合,汇聚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各界人士,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事业发 展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机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目前,工信部、民政部已经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预计2025年至2 ...
北京商报李波涛: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
北京商报· 2025-09-14 11:35
在产业发展路径上,李波涛提出了"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的观点。他指出,过去康养产业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科技设备与适老产品脱节、医疗 资源触达居家场景途径不畅,服务效能效率受限。如今"全域生态"理念落地,需整合多方力量:以金融提供"支撑力"、以科技注入"创新力"、以医疗和服务 夯实"保障力",通过行业破圈,让康养高效、有效到达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类需求场景。 在技术端,李波涛认为AI与具身机器人正驱动智慧康养升级。新技术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提升了服务精准度,推动康养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 判"转变。 李波涛表示,北京商报社已连续七年举办智慧康养论坛,未来将继续当好产业"观察者、连接者、推动者",以专业、客观的视角记录行业成长,期待与各界 携手,推动智慧康养从政策愿景走向产业实景、从"单点突破"走向"全域协同",共同构建更有温度、更具品质的银发经济新格局。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实现记者 宋雨盈 在李波涛看来,智慧康养已成为应对老龄化的必选项,且需适配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品质型"需求。当前,全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 已突破514万,2024年8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68.7万,老 ...
银发专列托起欢乐“夕阳红”
新华网· 2025-09-14 07:48
"这趟车是新改造的,我们对车体进行了多维度升级。"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客运段列车长邢志 晶告诉记者。 继8月首趟适老化舒适型银发旅游专列成功开行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 尔滨局集团公司")再推新举措——金秋9月,开行前往伊春、港澳等方向的银发专列,带领老年游客领 略闽粤风情,徜徉森林氧吧。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部 署,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已先后开行前往川渝、港澳、阿尔山、新疆等方向的银发旅游列车。凭借适老化 车体改造、如家般贴心服务、依季节灵活开行等特点,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在满足银发群体需求、发掘银 发经济新增长点、助推边疆经济繁荣等方面交出了满意答卷。 新车体改造 "冰箱彩电大沙发,唱歌看书能喝茶。扶手照明全升级,厕所台阶做防滑。"8月22日,在从哈尔滨 开往阿尔山的Y891次适老化银发旅游专列上,64岁的梁瑞海为这列新改造的列车作了一首打油诗。 "这哪是火车,分明就是家啊!"梁瑞海的老伴坐在1.8米宽的大床上笑着说。她和老伴订的是大床 房,无需爬上爬下,房间内卫生间、淋浴设施一应俱全,墙上的电视正播放着她爱看的电视剧。夜幕 ...
突然被曝:大规模闭店!曾是“排队王”,温州很多人吃过
环球网· 2025-09-13 15:36
港股通标的调整与公司业绩 - 九毛九被调出深交所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自9月8日起生效[1] - 本次调整涉及20只标的证券 可能与餐饮行业趋势变化及投资者偏好转移相关[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 同比下降10.14%[1] - 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 同比下降16.05%[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89亿元 较去年末减少19.4%[3] - 资产负债率47.3% 较去年末51.4%下降4.1个百分点[3] 品牌收入结构 - 太二酸菜鱼收入19.48亿元 同比下降13.3% 占总收入比例70.8%(去年同期73.4%)[1] - 怂火锅厂收入4.16亿元 同比下降3.5% 占总收入比例15.1%(去年同期14.1%)[2] - 九毛九西北菜收入2.26亿元 同比下降22.6% 占总收入比例8.2%(去年同期9.5%)[2] - 其他业务收入1.62亿元 同比增长75.6% 主要来自新品牌"山的山外面"及第三方销售[2] 运营数据变化 - 太二餐厅数量减少65家至547家 同店销售额下降[1] - 怂火锅厂翻台率从2.9次/天降至2.5次/天 餐厅数量增加3家至76家[2] - 九毛九西北菜餐厅数量减少且翻台率下降[2] - 上半年新开10间餐厅(3间太二/5间怂火锅厂/2间山外面) 较去年同期59间大幅放缓[2] - 关闭88间餐厅 主要因租约到期及表现不及预期[2] 行业背景 - 餐饮住宿市场增速放缓 头部企业海底捞、西贝已放缓开店速度[5] - 行业转向精细化运营和差异化竞争[5] - 银发经济、情绪价值消费、非遗美食体验等新场景潜力巨大[5] 公司战略调整 - 太二推出"5.0鲜活模式" 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为核心升级菜单[1] - 部分门店装修换新 后厨增设炒锅实现现场烹饪[1] - 集团全球拥有695间自营餐厅及34间加盟/合作模式餐厅 员工超2万人[5]
共筑社区居家养老美好未来 中行银发经济交易团首次亮相服贸会
新京报· 2025-09-13 12:45
公司战略与活动 - 中国银行作为服贸会银行业独家全球合作伙伴已连续五年深度参与[1] - 公司组建银发经济交易团 包含20余家企业代表及近百名业界专家 覆盖老年旅游 养老咨询 老年教育 养老机构 老年法律 智慧科技养老等多个领域[1] - 聚焦社区与居家养老领域 依托服贸会平台共商合作模式[1] 行业合作与项目发布 - 中国银行携手北京西城区6家企业代表共同发布"西城区养老+"项目[3] - 项目采用"为老服务"与"为企赋能"双轮驱动模式 获得政府大力辅导与支持[3] - 面向老年群体提供机构照护 居家康养 智慧养老 金融适老及文化教育等一站式服务[3] 金融服务与创新 - 通过金融创新赋能社区居家养老产业 各方专家围绕该话题充分交流[2] - 构建三维赋能体系: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提供多维度金融产品保障支持和惠利 携手科技企业输出智能终端 物联网 AI等技术方案[3] - 公司将持续创新信贷产品 依托线上+线下双渠道提升居民服务[2] 产业发展与转型 - 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 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2][3] - 通过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助力政府提升治理效能[2] - 实现医养结合 数据赋能 文化润老的服务体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