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商南县:以“四个聚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奏响“四大名城”建设强音
环球网· 2025-06-20 13:55
生态茶城建设 - 商南县将茶旅融合作为首位产业 茶园总面积达29万亩 标准化茶园突破10万亩 [1] - 建成3个万亩茶旅融合产业园和2个市县茶博馆 带动2万余户群众增收 [1] - 25款茶产品入选全国五星级茶叶名录 商南茶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 并连续两年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域称号[1] 产业新城发展 - 引进浙江众成 海越能源 山东玉龙等上市公司 建成重点产业项目209个 总投资14003亿元 [2] - 梅花鹿养殖规模西北第一 三文鱼冷泉养殖规模陕西省第一 茶叶和高山有机蔬菜进入沪粤港澳市场 [2] - 钒氮合金等新材料和香菇菌棒远销 县域工业集中区晋升陕西省省级经开区 [2] - 形成新农业 新材料 大旅游 大健康四大产业链群 特色产业包括"一片叶 一条鱼 一棵树 一桌膳 一域游" [2] 旅游名城打造 - 金丝峡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秦岭茶乡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 金丝峡5A景区焕新 西街3A景区和莲花湖风景区开放 [2] - 打造"一峡一湖一峰一道"精品旅游线路 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2] - 金丝峡入选5A景区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获评国家气候标志"避暑旅游目的地" 商南县获评2024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 [2] 康养慢城推进 - 建成31个康养乡村和5个精品民宿集群 丹滨国际酒店和运通逸云酒店投入运营 [3] - 承办陕西省消防指战员康养活动 举办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分区赛和首届秦岭药膳产业发展大会 [3] - 金丝峡栗园山居 竹心沙获评商洛市级精品民宿 莫敖民宿获评特色民宿 [3] - 商南县入选秦岭美食地标城市 药膳品牌获全国"食养杯奖" 并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3]
三方面凸显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战略考量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11:42
四川文旅产业战略部署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旨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1] - 四川拥有全国数量最多 类型最全 规模最大 品位最高的文旅资源谱系[2] -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文旅发展寄予厚望 赋予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大任务[2] 战略考量三大维度 - 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 强调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2] - 推动"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 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走深走实的重大举措[3] - 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地位[3] 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 四川文旅产业大而不强 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3] - 目标培育文旅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 - 重点推动业态多元化 产品优质化 品牌体系化 企业强化[3] 文化保护与区域布局 - 将高水平开展文艺创作 高质量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4] - 打造差异化区域发展布局 包括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国际旅游城市等多层级载体[4] - 与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4] 服务优化方向 - 大力优化通行环境和服务环境[4] - 持续优化法治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4]
新华述评丨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必然——深刻领悟“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意涵
新华网· 2025-06-20 10:11
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内涵 - 习近平主席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强调相互尊重、深化互信、互利共赢、守望相助 [1] - 该精神植根于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新时代通过解决边界问题(3300公里共同边界)和应对"三股势力"等实践深化 [2][3] - 通过能源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基建项目(中吉乌铁路)、新能源(阿拉木图光伏电站)等务实合作体现互利共赢 [3] 经济合作与现代化路径 - "共同现代化"理念摒弃零和逻辑,中国与中亚五国通过发展战略对接(如减贫中心设立)、技术共享(新能源、数字丝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7][8] - 合作领域从传统能源转向绿色矿产、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新增长点,中国新能源技术助中亚跨越式进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8] - 中方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通过"鲁班工坊"培养技术人才,支持中亚产业升级 [7][8] 机制化合作与全球意义 - 建立元首会晤机制、13个部级合作平台及100对友城关系,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动制度化合作 [9] - 该精神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南南合作范例,主张平等互利(非援助或地缘附庸),推动多极化国际秩序 [11][12] - 通过影视作品(《山海情》)、文化中心等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强化"心联通" [11]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外 输送三江“一口鲜”
央广网· 2025-06-20 08:58
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开通 - 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于2024年2月在佳木斯市郊区开通,实现本地及周边果蔬"朝发夕至"运往俄罗斯远东地区 [2] - 该通道大幅缩短通关时间,货物约两天即可摆上俄罗斯消费者餐桌 [1] - 海关实行关口前移、驻企检验等便利措施,与交投集团建立智联机制,货车凭海关单据即可快速通行 [14] 佳木斯郊区果蔬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佳木斯郊区现有果蔬种植面积达3万亩,拥有日光温室和普通大棚7528栋 [14] - 种植户杨永太10栋大棚年收入约20万元,其中西红柿和黄瓜为主要作物 [5] - 务工村民日收入超100元,年务工时长可达6个月 [7] - 2025年1-4月郊区外贸进出口总额9435万元(同比+8.1%),其中对俄果蔬出口187万元 [14] 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运营情况 - 该中心是黑龙江省唯一国家级农产品公益性示范市场,年交易量66万吨,交易额53亿元 [10] - 佳天德颐实业已建立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出口量达数百吨,目标使地产蔬菜占比超50% [13] - 主要出口品类包括西红柿、甘蓝、土豆等大宗蔬菜 [13][17] 产业技术升级与地理优势 - 新建13栋石墨烯温室大棚,利用太阳能和石墨烯热水袋循环系统实现精准温控 [9] - 佳木斯郊区位于三江平原黑土带,所有耕地获无公害产地认证 [9] - 四合科技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科技应用,如紫生菜等新品种种植 [1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黑龙江省交投集团对俄籍运输车辆提供单次400元通行费减免 [14] - 郊区组织种植户申报备案基地,扩大出口品类备案范围 [14] - 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出口种植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品种 [13]
马明龙主持召开市、区委书记座谈会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加压奋进冲刺“双过半”
镇江日报· 2025-06-20 07:03
经济运行与目标 - 市委书记马明龙强调锚定"两个高于"目标,全力补短板冲刺"双过半",为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基础 [1] - 市相关部门及各区汇报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上半年成绩被肯定为"来之不易" [1] 工业经济与产业链 - 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需聚焦重点板块、行业及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2] - 重点行业需持续发力,重点企业需高度关注,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 项目投资与招商 - 扭住项目增长点需抓政策机遇,推动"两重""两新"领域项目谋划争取 [2] - 加快项目落地产出,提速建设效能,并因地制宜招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 [2] 政策与营商环境 - 抓住强信心稳预期关键环节,推动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纾困解难,强化企业基础支撑 [2] - 更大力度统筹风险防控、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及防汛抗旱等安全发展底线 [2] 政府职责与统筹 - 市领导需强化统筹调度,整合资源力量解决重难点问题,部门板块需务实举措推动发展 [3] - 各地"一把手"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结合专项行动营造敢为善为氛围,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3]
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展开论述,属于政策导向类内容,不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分析。经核查,全文未出现符合投资银行研究要求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行业竞争格局或产业链动态等商业信息。 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当前文档无符合条件的关键要点可提取。建议提供包含企业财报、行业政策或市场动态的文本进行分析。
迈步高质量发展 上市闽企打造投融资良性循环
中国证券报· 2025-06-20 04:30
公司业绩与资本运作 - 宁德时代2024年全年收入3620.13亿元,研发投入186.07亿元,盈利507.45亿元,分红253.72亿元,2025年5月完成港股IPO融资356.57亿港元 [1] - 宁德时代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超千亿元,产能从2017年的17GWh提升至2024年的676GWh,连续8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37.9% [3] - 厦门象屿自2011年借壳上市后通过四次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区域性贸易商发展为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2] - 福建高速2001年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35.83亿元,实现净利润141.61亿元,现金分红67.13亿元 [5] 资本市场赋能 - 上市不仅拓宽融资渠道,还推动治理规范化、品牌价值提升、国际化拓展及竞争力增强 [2] - 福耀玻璃1993年成为首家福建A股上市公司,通过技术引进与全球化布局实现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第一 [2] - 境内上市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1.98万亿元,净利润5.22万亿元,4036家公司盈利,其中2194家正增长,553家盈利增幅超100% [3] - 福建省2024年末A股上市公司172家,总市值3.57万亿元 [3] 分红与投资者回报 - 慧翰股份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现25元并转增4.9股,拟2025年半年度或第三季度再次分红 [4] - 兴业银行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161.03亿元,2024年派现224.33亿元 [5] - 厦门象屿近5年现金分红比例维持在50%,厦门钨业承诺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不低于30% [5] - 厦门钨业上市以来累计发放现金股利超38亿元,强调提质增效重回报 [5] 政策与市场生态 - 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再融资审核、提高股息率及增强分红稳定性 [6] - 2024年A股市场分红和股份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2025年春节前分红、季度分红案例增多 [7] - 中信证券表示新"国九条"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投融资协调与投资者保护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 [8] 高质量发展共识 - 上市公司需通过高质量发展连接投资与融资,形成"融资—发展—回报"良性闭环 [7] - 宁德时代等公司实践表明经营、研发、分红、融资并行不悖是价值创造与股东回报的关键 [7] - 厦门国贸强调上市后资本市场支持对企业业务发展和社会价值创造的赋能作用 [2]
国资国企热点政策分析(2025年一季度刊)
毕马威· 2025-06-19 17:28
2025年1月政策 - 2025年重点工作包括扩大有效投资、参与“两重”“两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动国资“三个集中”[9][1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体现“四个力”,推动增量资金集中[14] - 国资央企有效投资着力点在投资领域方向决策和投资方式项目管理,分投前、投中、投后阶段[15] 2025年2月政策 - 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健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9] - 国资央企需强化“内功”,与民企携手合作,推进高质量发展[27] -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涉及考核指标替换、产业链融通、创新体系建设[28] 2025年3月政策 - 国资央企应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文章对国企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影响[36] - 以编制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做好“两重”项目投资[37] - 明确创新战略定位,促进创新链等全面融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38] - 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城投平台转型并优化债务结构[39]
智库·数据丨五个“没有改变”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搜狐财经· 2025-06-19 10:19
经济总体表现 - 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9%,显示经济基本盘稳固 [4] - 5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达8.5%,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5]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5] 创新动能 - 1-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产品制造业分别增长9.5%和9.9%,显著高于工业整体增速 [5]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 [5] - 1-4月专精特新"小巨人"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8.4%,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5] 绿色转型 - 1-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0.8%,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8.3% [5] - 清洁能源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推动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5] 对外开放 - 1-5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其中出口增速达8% [6] - 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3%,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8.9% [6] - 对东盟、欧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五一"期间免签入境外国人激增72.7% [6] 民生改善 - 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0% [6] - 前4个月社保就业支出增长8.5%,教育支出增长7.4%,显著快于财政支出整体增速 [6]
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 聚焦“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龙头带动 为金融强国建设作新贡献
解放日报· 2025-06-19 09:5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与规划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机构加快集聚,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丰富,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 [1] - 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上海将以金融中心建设新成效为金融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1] - 上海将深化金融改革服务科技创新,构建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区块链等技术赋能 [2] 金融开放与跨境服务创新 - 上海以落实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18条"为重点持续扩大金融开放,支持设立跨境银团贷款中心,探索打造离岸经济功能区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8项政策举措 [3] - 金融监管总局将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4] 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支持 - 证监会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5] - 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大力发展科创债,优化QFII制度安排扩大外资交易范围 [5] - 引导创业投资、完善资本市场、提升信贷服务、发展科技保险促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6] 功能性平台与机构建设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揭牌成立,将打造成为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高端智库平台 [7] - 加快推进功能性平台建设,积极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沪展业兴业 [6]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将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动更多开放措施先行先试 [4] 全球金融治理与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需完善国际货币体系、跨境支付体系、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3] - 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和多边主义,为构建公平、公正、包容、有韧性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3] - 加强多边和双边金融监管协调共同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