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县域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县级市、第二县级市,掀翻了7个省会!
城市财经· 2025-04-14 11:40
县域经济格局变化 - 2024年中国千亿县数量从59个增至62个,新增滕州市、长丰县、新沂市 [2][3] - 江阴市GDP突破5000亿达5126亿元,成为第二个5000亿级县级市 [2] - 常熟市GDP突破3000亿达3079亿元,增速6.2% [2] - 江苏包揽22个千亿县,浙江11个,两省合计占比超50% [4] 头部县级市经济实力 - 昆山以5380亿元GDP居首,工业增加值242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24万亿元 [18][24] - 昆山拥有1个6969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1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6] - 江阴工业增加值2349亿元,规上工业营收7317亿元,上市公司超60家 [35][38] - 义乌2024年GDP增速21.8%,出口额5889亿元占全国23省区 [45] 特色产业分布 -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占产值6969亿元,占规上工业15.6% [16][19] - 江阴主导产业为冶金、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拥有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31][32] - 晋江鞋服产业聚集安踏等品牌,2024年常住人口增长1.1万人 [47] - 慈溪小家电占全球30%份额,公牛插座等企业聚集 [46] - 曹县汉服占全国40%份额,柯城区鱼子酱产量占全球70% [50] 产业发展模式 - 产业集聚是县域经济核心驱动力,昆山/江阴工业规模超多数省会 [25][28] - 专业化分工形成全球性产业集群,如邵东打火机占全球70% [47] - 产业升级需结合科技赋能,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存在风险 [53] - 人口持续流入印证产业吸引力,江阴2020-2023年逆势增0.56万人 [42]
消费靠婆罗门县城,不靠县城婆罗门
创业邦· 2025-04-12 18:04
以下文章来源于虹线 ,作者评论尸 虹线 . 面向自己写作。 来源丨虹线(ID:blog1q43) 作者丨评论尸 图源丨Midjoureny 过去几年,县域消费火起来了。 在这个主题下面,还有一个次生的更具体的词就是"县城婆罗门"。每当有媒体报道某个县城火热的消费 趋势和不输一线城市的生活方式时,无论是在正文还是评论区,"县城婆罗门"这个词总会和"大城市牛 马"成对出现。 县城婆罗门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指在某个县域里掌握优势地位与优势资源的一群人。他们可能是县域体 制内的中高层,又或者是当地支柱、垄断企业的老板,亦或者是两者结合带点灰色性质的家庭。 作为多年在县域做调研的人来说,当然不会否认县城婆罗门的存在。但将县域消费的爆发,和县城婆罗 门这个阶层联系起来,我一直是有一点疑惑的。这个疑惑来自一个非常简单,朴实,直观的冲突——多 年以前我去县城调研,和婆罗门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就会开豪车出入当地的高端餐饮。 如果婆罗门一直是婆罗门,那么婆罗门的高消费,又怎么会为县域消费带来增长呢? 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县城婆罗门造成县域消费爆发"这个说法,似乎还有更多的漏洞,比如婆罗 门规模。 根据七普数据,当时中国的县域平 ...
深耕县域、六大行中最优---农业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03 06:03
农业银行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达43.24万亿元,同比增长8.44%,营业收入7105.55亿元(+2.26%),净利润2826.71亿元(+4.76%)[2] - 规模类指标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国有大行首位,总资产规模超越建设银行成为国有第二大行[2] - 2024年营收增速在六大行中绝对领先,建行连续3年营收负增长背景下仍保持正增长[2] 六大行横向对比 - 总资产规模排序:工商银行(48.82万亿) > 农业银行(43.24万亿) > 建设银行(40.57万亿) [3] - 净利润增速对比:农业银行(+4.76%) > 中国银行(+2.58%) > 建设银行(+1.15%) > 工商银行(+0.50%) [3] - 贷款总额增速:农业银行(+10.16%) > 邮储银行(+9.38%) > 工商银行(+8.76%) [4][5] 贷款业务表现 - 2024年贷款总额增加2.29万亿元,增速10.16%,绝对值和增速均为六大行最高[4] - 县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整体:2023年高5.39个百分点,2024年高2.14个百分点[11] - 县域贷款收益率优势:2024年县域贷款收益率3.54%,高于整体13个BP[12] 县域金融战略成效 - 县域利润贡献显著:2024年县域利润占比达58.25%,首次超过城市业务且高出16.5个百分点[14] - 县域资产质量优良:2024年末不良率1.21%,低于整体不良率9个BP[17] - 县域存贷利差优势:存款付息率1.54%低于整体9个BP,形成"一高一低"盈利结构[1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不良贷款率持续改善:2024年末1.30%为近五年最低,六大行中仅次于邮储银行[20] - 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2024年末达299.61%,在六大行中位居第一[20][21] - 以量补价策略见效:规模增长带来利息净收入增加701.43亿元,抵消利率下降影响[7] 净息差表现 - 2024年净息差1.42%,同比下降18个BP,处于六大行中等水平[5][7] - 横向对比:低于邮储银行(1.85%)和建设银行(1.51%),略高于工商银行(1.41%)[7] - 利息净收入仍实现1.56%正增长,在六大行中仅次于交通银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