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
搜索文档
中欧稀土合作破冰,欧盟刚获得好处,冯德莱恩转头就制裁中国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9-24 14:55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正经历一场复杂而微妙的博弈。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升温,欧盟似乎选择了更加激进的对抗策略,不只对俄罗斯施加 制裁,最近还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这一切无疑让人们对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动机和后果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当冯德莱恩宣布将12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时,声称这是为了"阻止资金流入"俄罗斯以支持战争。这种表面上的理由,实则隐藏着更深层的地缘政治操 作。近年来,欧盟一直在努力平衡与美国的关系与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的高压政策下,欧盟不得不不断地试图迎合美国,而这次制裁行动显然 是对美国要求的一种回应。 然而,这种单方面的举动显得不够理智。当前,欧盟不仅仅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资源。数据显示,欧盟90%的稀土精炼能力都 依赖中国,尤其是在电动车产业链中,德国汽车制造商等巨头无法承受失去中国供应的后果。因此,将制裁目标瞄准中国,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面对欧盟的挑衅,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商务部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这种态度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坚定立 场,更传递出一个信息:任何针对中国的制裁都将遭遇反击。令人关注的是,早在欧盟 ...
卢卡申科的预测应验了,中国打通第二条路,波兰阻拦中欧贸易失败
搜狐财经· 2025-09-23 19:36
事件概述 - 波兰于2025年9月12日突然关闭与白俄罗斯的所有边境口岸包括铁路通道导致中欧班列运输严重中断[1] - 边境关闭造成布列斯特地区积压上百列火车货物价值达250亿欧元主要包括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和光伏组件[1] - 该铁路线路原本承担中欧铁路货运量的90%今年上半年货运量增长10.6%货物价值猛增85%至2507亿欧元[1] 行业影响 - 德国和法国公司因供应链中断导致工厂停产每周损失达几百万欧元[1] - 德国汽车厂依赖铁路运输的零件组装成本直线上升法国光伏行业因组件延迟订单积压[1] - 欧盟供应链监测中心警告陆路通道可能长期瘫痪本地企业每周平均亏损几百万欧元[1] 地缘政治博弈 - 波兰外长公开要求中国劝说俄罗斯停手试图通过中欧班列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3] - 白俄罗斯指责波兰关闭边境是政治动机而非安全问题[3] - 波兰在欧盟内扮演美国代言人角色通过贸易手段达到政治目的[3] 替代物流方案 - 中国在24小时内与俄罗斯合作推出北极航道作为备用路线[4] - 新航线"中欧北极快航"从宁波舟山港启程航程比传统苏伊士航线缩短近50%从37天减少至18天[5] - 北极航道航程约7000多海里比经马六甲-苏伊士路线少近3000海里时间节省9天左右且安全性更高[5] 中俄合作进展 - 2024年北极航道过境量破纪录俄罗斯北方海路货运量持续增长[7] - 中国公司推动试航Newnew Shipping Line计划今年航行12趟去年为7趟[7] - 集装箱船如"伊斯坦布尔桥"号和"Flying Fish 1"号加入北极航道运输[5][7] 欧盟内部反应 - 德国和法国等经济大国希望恢复陆路贸易担心供应链断裂拖累经济复苏[3][7] - 欧盟委员会支持波兰安全措施但评估贸易影响并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8] - 部分列车转向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边境中东走廊经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路线作为替代但成本高时间长[7] 经济后果 - 波兰每年损失几亿欧元过境费和服务收入包括7400万兹罗提海关关税[7] - 约10000名白俄罗斯司机被困边境为波兰企业工作的劳动力闲置[8] - 波兰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如Temu和Shein受到严重影响[8] 中国应对策略 -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指出中国能轻松应对边境关闭中国迅速推出北极航道保持货物流动[4][8] - 中国公司转向海运或空运鹿特丹和汉堡港口接收更多中国货物[8] - 贸易通道多元化加速北极航道提供更稳定的物流选择[8]
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欧盟不会盲目服从特朗普的要求,对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商品征收100%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55
"欧盟将自主做出决定",冯德莱恩在接受比利时《晚报》采访时表示。此外,布鲁塞尔正准备在 2025 年底前与印度签署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她强调,新的 贸易协定能加强欧洲的地缘政治地位,减少对白宫的依赖。 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欧洲联盟不会按照华盛顿的要求,对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商品征收 100%的关税。 特朗普张嘴就要欧盟对中国印度商品加100%关税,好家伙,这不成心让欧洲老百姓过不下去吗?义乌小商品,中国各种商品哪个不是老百姓天天用的?真 要加税,物价不得嗖嗖涨?冯德莱恩这回拎得清,直接说"咱欧洲自己说了算",这话说得痛快! 要问为啥突然硬气?我看有三层道理:第一,美国现在自己内部问题很多包括贸易战,欧盟再跟着折腾纯属自找苦吃;第二,人家正要和印度签自贸协议 呢,这时候卖印度个人情多划算;第三:最关键是俄乌冲突让欧洲看明白了,美国卖天然气薅盟友羊毛的时候可没手软!大国博弈就像菜市场砍价,美国想 拿欧盟当秤砣使,人家现在不乐意了!所以说这波操作精明着呢,既赚了独立自主的面子,又实打实拉拢了印度。要我说,国家之间哪有什么真朋友?都是 利益交换!欧洲这回总算醒过味儿了,跟着美国混,三天饿九顿!自己攥紧饭碗才是正经!这下有意思 ...
这两场战争,美国只要输一场,中国就将在大国博弈中不战而胜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21
美国工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钢铁制造、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和飞机制造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3] - 日本和德国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向美国市场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日本车企凭借出色的燃油经济性、耐用性和亲民价格使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节节败退 [5] - 美国决策层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外迁,仅保留军工、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试图通过金融和技术优势持续占据全球产业链顶端 [7] 中国的产业升级路径 - 中国凭借广阔的国土、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有效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 [8] - 制度优势使国家能够有效引导产业从纺织、玩具等低端制造,升级到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高铁技术,并正在突破半导体和大飞机领域 [8] - 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半导体产业各个技术环节实现突破,追赶速度远超美国预期,虽然在最先进的3纳米、5纳米工艺上仍有差距,但正挑战美国的核心技术优势 [9] 半导体产业的战略地位 - 半导体产业被视为美国制造业最后的堡垒和掌控全球产业链的最后王牌 [9] - 美国通过《芯片法案》等手段,试图将中国芯片产业限制在14纳米工艺以下 [9] - 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全球化,单靠美国无法维持,一旦中国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美国最后的工业优势将面临挑战 [9] 地缘政治冲突的资源消耗 - 俄乌冲突使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数千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并联合欧洲对俄罗斯实施空前制裁 [9][12] - 战争陷入胶着导致欧洲遭受能源危机和通胀飙升,美国国债因巨额军援再创新高 [12] - 冲突已演变为对美国国际信誉的严峻考验,若不能帮乌克兰体面收场,可能影响亚洲盟友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心及中东产油国与美元体系的关系 [12] 战略资源的分配困境 - 俄乌冲突吞噬的本可用于美国国内再工业化和科技研发的资金 [13] - 美国重振制造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技能断层等结构性难题 [13] - 美国在科技战和地缘政治战中资源分配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13]
波兰给中欧博弈敲响了警钟!
搜狐财经· 2025-09-22 14:51
最近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几架俄罗斯无人机越境进入波兰领空。这一事件激 怒了波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波兰立即关闭了与白俄罗斯接壤的所有边境口岸。这个决定直接切断了 中欧班列这条重要的国际货运通道。 作为中欧班列的关键枢纽,波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波兰是欧盟成员国,来自中国的货物通常 会在波兰东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马拉舍维奇铁路枢纽完成清关手续,然后从这里分拨转运到欧洲各 地。这条铁路大动脉连接着欧洲26个国家的220多个主要城市,是亚欧大陆最重要的陆路运输通道之 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三年多,中欧班列一直保持着稳定运行。这次波兰突然采取如此 强硬的边境管控措施,背后显然有其他势力在推波助澜。波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关闭口岸的做法,确 实给这条国际运输线带来了严峻挑战。 中国政府迅速与波兰方面展开紧急磋商。波兰虽然承诺会尽快恢复口岸通行,但截至目前仍未兑现承 诺。这导致大量货物积压在白俄罗斯边境口岸,不仅影响了中国对欧出口,也波及到欧洲各国的进口需 求。要知道中欧班列是双向运输通道,欧洲国家的商品同样依赖这条线路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事件暴露出中国在国际物流安全方面的短板 ...
特朗普重拳出击,印度输美商品关税飙升,莫迪政府压力山大
搜狐财经· 2025-09-22 13:04
美印经贸关系紧张对印度出口贸易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 冲击钢铁和铝制品等关键产业[1]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印度出口订单锐减 企业信心跌至低谷[3] - 印度IT产品和高科技出口未能幸免于关税上调影响[3] 印度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 关税攀升使印度制造业举步维艰 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3] - 印度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提供的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5] - 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印度制造业正遭遇寒冬[9] 印度政府政策困境 - 莫迪政府试图通过调整贸易政策换取更多美印合作机会但屡屡碰壁[5] - 政府声称要缩减对华贸易逆差却又通过提高关税限制中国商品进口[9] - 印度在中美之间艰难周旋 未能获得美国实质性回报[9] 战略与外交层面的影响 - 美国通过外交渠道敦促印度选边站队 意在挑拨中印关系[5] - 印度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并引进法国阵风战机以展现独立性[5] - 美国正利用印度的摇摆立场将其塑造成制衡中国的棋子[5] 印度经济整体表现 - 全球贸易环境恶化背景下印度经济增长面临维持难题[9] - 美国关税政策打乱了印度借助中国制造完善供应链的布局[9] - 大规模军购和基建投入未能提振经济反而凸显外交政策混乱[9]
生产镓跟吃饭一样简单?中国限制镓出口已两年,效果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9-20 19:48
镓的战略地位与市场主导 - 镓与砷、氮化合形成高性能半导体材料 是雷达、卫星、光纤通信、手机快充和电动车充电器的核心组件[2] - 全球镓储量约28万吨 中国占比19万吨(约70%) 市场供应中国贡献超90% 2024年低纯度镓生产中国独占98%[3] - 美国F-35战机、E-2D预警机、宙斯盾舰等高端军工装备严重依赖镓材料[2] 生产工艺与技术壁垒 - 镓在地壳中含量极低(每吨铝土矿含50-250克) 无独立矿床 主要从铝锌冶炼副产品中回收[3] - 提取需经拜耳工艺溶解铝土矿 再通过萃取塔有机溶剂分离和电解沉积 过程耗电量大(每吨电解铝耗电1.35万度)[3][5] - 中国2023年电解铝产量4159万吨 总用电5615亿度 占全国用电量6.8% 相当于德国全年发电量[5] - 工业规模电解效率低 酸性条件下电流效率差 杂质控制和纯度提炼技术要求高[5] 中国出口管制与市场影响 - 2023年8月1日起对镓及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包括金属镓、氮化镓多晶单晶、砷化镓晶片等[5] - 管制后全球镓价从2023年7月350美元/公斤涨至年底500多美元 2024年国际报价一度突破700美元[7] - 2024年中国镓出口量仅54.5吨 主要流向德国、日本、韩国 对美国出口份额降至2.9%[7] - 锗出口同期下滑51% 价格涨幅超50% 国内价格从低谷反弹至2585元/公斤[7] 供应链中断与行业冲击 - 美国半导体行业受冲击最严重 氮化镓功率器件和砷化镓射频模块短缺导致芯片制造受阻[9] - 手机厂商成本上升(充电器涨价超10%) F-35组装延期 预警机雷达精度下降 宙斯盾系统升级受阻[9] - CSIS报告显示供应链中断风险指数飙升 潜在GDP损失34亿美元 企业库存难以维持两年需求[9] 全球应对与产能重构 - 2025年3月欧洲Metlen投资重启镓生产 为2016年后首次商业规模投产[11] - 日本政府8月计划与美国在澳洲共建镓供应链 试图绕开中国96%的市场垄断[11] - 加拿大增产但规模仅数百公斤 Quest Metals报告指出美国精炼环节仍依赖中国[11] 价格动态与市场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镓价一度回落(Q1每吨下跌42万元人民币) 但年中反弹至725美元/公斤(年内涨幅12.58%)[9] - 中国国内EXW价8月下降23%至2041美元 但国际价格持续高位徘徊[9] - Grand View Research估计全球镓市场规模2024年2690万美元 2025年增至2870万美元[11] 长期战略与产业博弈 - 中国对关键矿产(镓、锗、钨、锑、钼等)实施系列管制 掌握80%-99%市场份额[12] - 西方多元化战略面临电力成本高、资源短缺和技术壁垒挑战 短期难以突破[5][12] - BIS报告指出贸易战升级导致中国禁运稀有矿产 全球电子行业面临严重损失[12]
面向全球盟友发出警告:谁敢与俄罗斯做生意,就要被加100%关税!中国被火速点名了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42
美国关税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提议对与俄罗斯进行能源交易的国家加征100%关税 中国和印度被直接点名 欧盟和G7盟友也被纳入制裁范围 [1] - 美国已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50%的二级关税 并正与印度政府进行谈判 [3] - 该政策要求欧盟率先对中国和印度加税 美国承诺跟进 并将乌克兰问题定义为欧洲责任而非美国事务 [1][6] 欧盟面临的困境 - 中国是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涉及汽车 能源 机械 农产品等多个关键产业 加征关税将导致欧洲经济严重受损 [3][8] - 欧盟内部存在重大分歧 法国 比利时等国反对切断俄罗斯能源进口 仍在大量采购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3] - 欧盟制度要求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实施关税 少数国家反对即可导致制裁措施流产 [4] 地缘政治博弈格局 - 美国采取"借刀杀人"策略 让欧洲承担制裁主导责任 自身保留谈判和回旋空间 [4][6] - G7国家被迫参与关税讨论 加拿大等成员国面临外交两难 既要维持与印度关系 又需应对美国压力 [6] - 欧洲政界认知到在大国博弈中跟风者往往吃亏 美国可随时与中印谈判 而欧洲行动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连锁反应 [8] 行业受影响领域 - 能源行业首当其冲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交易成为制裁焦点 欧盟计划2027年前禁用俄天然气但遭遇多国反对 [3] - 汽车制造业面临风险 德国汽车产业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关税将直接冲击欧洲车企 [3][8] - 港口贸易受波及 荷兰和比利时等重要港口对华贸易量巨大 加税将严重影响物流枢纽运营 [3]
中方罕见对美主动重拳出击,这是在向世界释放四个明确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09
中国突然同时打出两记重拳!目标直指美国芯片业,背后是一场精心计算的反击战! 大伙儿注意了!9月13号,中国商务部干了件相当不寻常的事——同一天宣布启动两项针对美国的调查:一个是针对美国某些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另一 个是针对美国在芯片领域"歧视中国"的行为立案调查! 和以往被动接招不同,这次我们主动选了时间、点了题目,法律程序清晰、打击目标准确。不少人一看就懵了:这操作释放了什么信号?谁会先顶不住?这 场高端博弈到底怎么打下去的? 一、节奏变了!中国开始"用法律打明牌" 首先,最明显的转变是——我们不再跟着别人的节奏走。 这次用的全是法律明牌。 反歧视调查依据的是《对外贸易法》,要把美国那套301调查、芯片管制等等"歧视性操作"一个个摆上台面,证据化、系统化地审查。这意味着以后反制不 是凭心情,而是依法办事。 二、不止芯片!稀土、供应链,全是中国的隐藏王牌 但这还只是明面的动作。 真正让对方头疼的,是中国的资源牌。 要知道,美国七成以上的稀土进口都得靠中国。更重要的是,全球稀土加工环节几乎被中国"卡着脖子",尤其是重稀土分离和高性能磁体,别人根本绕不 开。 中国现在对稀土实施许可证制度,意味着出口多少、什么纯 ...
78岁的克林顿,已料到美国结局,希望中方胜利后,能答应他一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9-15 17:13
随着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入主白宫,其政府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关税战浪潮。 在这场国际经贸格局的重塑过程中,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战略较量尤为引人注目。针对这场世纪博弈 的最终走向,现年78岁的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不仅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前瞻性判 断,更在阐述观点后向中国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请求——希望中国在取得最终胜利后能够应允他一个 特殊要求。那么,这位民主党籍前总统究竟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据《华盛顿邮报》最新披露的专访内容显示,这位曾主政白宫八年的政治元老罕见地对美国现状表达了 深切忧虑。在长达两小时的访谈中,克林顿特别批评了现任政府在处理全球化议题上的严重失误,认为 其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地位。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鞭 辟入里的分析,其见解之深刻远超当前华盛顿政坛的主流论调。 克林顿在访谈中做出了一个极具震撼性的预言: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国博弈中,美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 国际地位下滑的处境,而中国终将超越美国,问鼎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宝座。这位前总统以历史学家的视 野指出,这一趋势如同当年美国超越大英帝国一样具有历史必然性。 在阐述这一判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