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未来院让科技成果在汉落地生“金”
长江日报· 2025-06-21 15:39
6月20日,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未来院)频传喜 讯:国内首台自主品牌氢内燃机发电机组投入运营,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车规级固 态电池样品即将量产……未来院占地3万平方米的中试车间项目入驻率超八成,不少项目正 在规划扩建二期产线。 "高校擅长培育'种子',我们聚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在未来院院长李江 华看来,不少科研成果虽然完成了从"一张纸"到"一件产品"的初步跨越,但要实现"产品到 钱",仍有多重障碍。如何在科研与产业之间搭起桥梁?2022年6月,由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 技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并建立"科技研发在学校,概念 验证在中心,中试熟化在基地,产业落地在园区"的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入驻项目坚持'优中选优'。"李江华介绍,为破解入驻项目融资难,未来院还构建了"多 元共建、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通过提供研发中试空间和部分引导性资金支 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搭建专业化的中试平台,有效降低项目产业化早期风险。 "高校积累40年的氢内燃机技术,经未来院中试'锤炼',走出实验室,迎来商业化运 营。"一年前,华中 ...
实探|一笔银行授信,缘何成“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支点?
券商中国· 2025-06-21 15:15
为此,银行纷纷将目光从传统产业园区延伸至高校院所等区域,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开始重点锚定高校院所、医院等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助力科技企业从"实验 室"走向市场。 从发现需求到识别价值 全国科技大会结束后,"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成为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方向。这意味着,银行资金要流向更有需要、有发展 潜力的早期科技企业,成为助力其成长羽化的关键力量。 2023年,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被首次提出。 两年时间内,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如何以金融力量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与资本的完美结合?金融机构仍在不断实践与探索。 离实体企业距离最近的银行,也成为破解"科研强、转化弱"难题的关键一环。近期,券商中国记者实地探访北京的多家科技企业,探寻银行与科技企业间"双向奔 赴"的故事。 "2024年底,在对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时,我们了解到华视诺维这家企业,前两年融资较为顺畅,但下轮股权融资还未到账,产生短期的资金缺口。"该行 客户经理回忆。 华视诺维致力于解决眼科精准诊断和治疗,记者在现场看到,华视诺维所研发伴随诊断体系与脉络膜上腔给药系统 ...
高起点共建“环郑大科创圈”
河南日报· 2025-06-21 07:39
当天,郑州天健英才创业投资基金、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郑州大学眉湖科创基金正式启动,3只 基金总额共5.5亿元,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科研团队提供全周期资金支 持,为"环郑大科创圈"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郑州大学启明概念验证中心也在当天揭牌成立。该中心重点聚焦科技成果的筛选与培育,通过"项目征 集与申请—评估遴选—项目验证—转让与孵化"一体化的概念验证和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降低科技成果 转化早期风险,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6月18日,共建"环郑大科创圈"签约仪式暨郑州大学科创基金启动和科技成果推介大会在国家超级计算 郑州中心举办。以科创圈建设为抓手,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协同,一个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的郑州大学 正在焕新向前。 现场,郑州大学、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 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共同签署"环郑大科创圈"共建协议。郑州高新区正式发布支 持"环郑大科创圈"建设专项政策,涵盖人才引进、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多项举措,为科创圈发展提供 全方位政策保障。 现场,14支科研团队通过路演形式集中展示创新成果,郑州大学 ...
山西省天使投资母基金首落子
FOFWEEKLY· 2025-06-20 18:04
近日,由山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山西晋创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顺利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正式进入投资运营阶段。 晋创天使基金作为山西天使投资引导母基金、晋创科技创新母基金旗下首只子基金,主要围绕自主 知识产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等方向,重点聚焦山西省新能源、新材料、新一 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领域,大力扶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与资 本融合,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每日|荐读 榜单: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峰会: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汇聚中国力量! 热文: 一纸新规,炸出一级市场的管理费焦虑 热文: 今年,上市公司热衷做并购基金 来源:山证投资 对接需求请扫码 ...
湖北鄂州:激活创新引擎 驱动产业转型
科技日报· 2025-06-20 15:52
企业智能化转型与创新成果 - 武汉天铭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天铭"系列智能裁剪系统改变了传统纺织业生产场景,是国内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裁剪设备制造商[1] - 鄂州市一季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28%和19.2%,创历史新高[1] - 湖北华武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井下运输皮带智慧除杂机器人提升了矿山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人工巡检成本[2] 研发投入与产业链发展 - 华武重工研发强度达3.2%,与武汉科技大学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成功转化智慧加球机、纳米陶瓷球等智能化产品[2] - 鄂州市冶金产业链企业年均研发投入超1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逾400亿元,以宝武集团鄂城钢铁为龙头形成20余家产业链企业[3] - 2023年鄂州市9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85%的发明专利来自企业[3] 校企合作与成果转化 - 湖北省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鄂州专区入驻企业145家,收集创新需求147项,促成农业机械精准播种技术研发[4] -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引进科研项目75项、孵化企业79家(含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汇聚国家级人才40余人[5] - 鄂州市设立武汉和北京离岸科创中心,形成"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鄂州"的协同模式[5] 政策支持与创新生态 - 国家开发银行为华工法利莱发放1.05亿元专项贷款支持船舶高端智能装备研发[6] - 鄂州市实施"揭榜制""赛马制"科技项目13项,支持资金近1000万元,推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6] - 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赛马制"项目1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7] 创新成效与产业增长 - 2024年鄂州市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增量奖补资金超500万元[7] - 鄂州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96件,连续5年增长[7]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5.65亿元,同比增长18.3%,位居湖北省第二[7]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长沙乘势而上
长沙晚报· 2025-06-20 11:18
长沙科技创新发展概况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较2022年分别提升9位和11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9位[1] - 截至2024年5月全市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其中2023年9月以来新增1796家实现翻番[1] - 高新技术企业达8609家增长2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增长51%[21] 研发机构建设进展 - 构建"1+2"国家实验室体系,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数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2[1][22]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增至3家,落地68个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1][13] - 湘江科学城等"一城一区三基地"集聚区建设提速,省"4+4科创工程"在长项目集聚3000余名科研人才[1][22] 企业研发创新案例 - 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2023年2月启用,支撑集团营收增长21%,产品实现"研发在长沙、制造在湖南、应用在全球"[6][7][9] - 视比特机器人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覆盖汽车四大工艺并销往欧美多国,在加美德等国设立研发中心[16][17] - 赛诺生物开展异种移植研究,计划5年内实现异种肾移植小批量临床应用[19][20] 科技成果转化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2024年推动20项成果在湘转化,孵化6家科技型企业,吴振军团队职务科技成果作价6800万元成立新公司[10][12] - 2024年在长高校"三技"合同本地转化金额23.9亿元增长33%,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24][30] - 布局25家中试基地和15家创新联合体,构建覆盖重点产业链的成果转化支撑体系[28] 未来产业布局 - 明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3个未来产业方向,培育希迪智驾等科技型企业[32] - 独角兽企业总数两年增长3.5倍,柔性引进3名诺贝尔奖得主,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32][33] - 实施近百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批国家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4] 创新生态建设 - 科创基金规模超430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授信1155亿元[29] - 湘江基金小镇"天天麓演平台"上线596家投资机构,发布项目2万余个[29] - 选派89名联点干部服务290家高能级科创平台,新增5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6][27]
退役军人大学生迈入“新战场”
杭州日报· 2025-06-20 11:10
据悉,自"戎志班"共建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浙大城市学院围绕"支持退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 目标持续发力,在政策支持、资源聚合、机制创新方面成果亮眼。班级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超170 项;2025届毕业生实现100%就业或升学,就业方向覆盖部队文职、自主创业、重点企业等多个领域。 6月19日上午,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浙大城市学院,举办了"戎志耀青春 逐梦新征程"——戎 志基金捐赠暨"戎志班"毕业班欢送仪式。 "曾为军人,一生军魂。戎志班每位毕业生,都会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科技攻 关的前沿阵地、在社会服务的基层一线、在文化传承的广阔舞台,发挥退役军人大学生的作用。"毕业 生代表沈凯凯说。 现场还举行了"戎志基金"捐赠仪式,该基金由省、市、区三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共同支持,专项用 于鼓励退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基层治理、参与课题研究与成果孵化,助力探索"实践育人—成 果转化—学科竞赛"融合路径。 据悉,接下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持续优化"戎志班"工作机制,丰富"戎志基金"激励内涵,推动实 践育人与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不断激发退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参与 热情和创新潜力 ...
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6-20 09:12
曲永义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基本路径和关键举措。《习近 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系统论述。《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 新质生产力》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指出,"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 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化融合基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 人。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 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 科技支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系统谋划、超前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 ...
法塞特酒转型农业公司,“搞副业”成红酒企业救命稻草?
贝壳财经· 2025-06-20 09:12
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营葡萄酒生产销售,主要品牌有"黄羊滩""法塞特""贺兰鹰""农 城"等。其中,"黄羊滩"是法塞特酒庄最高端的品牌,采取直营定制方式由酒庄自行销售,其他品牌主 要采取经销模式。 新三板挂牌企业宁夏法塞特葡萄酒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法塞特酒")日前宣布,自6月18日起,公司 全称变更为"宁夏法塞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法塞特酒"变更为"法塞特"。 据此前公告,法塞特转型原因在于葡萄酒业务增长乏力,需通过多元化布局开辟新增长点。对于转型农 业的基础、资金来源等问题,法塞特方面6月19日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过去5年持续进行农业领域考 察和小规模试验,未来希望从农业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学术成果转化。公司葡萄酒业务将借助循环农业降 低种植成本,同时瞄准下沉市场主做精品低端产品,拓展啤酒、饮料等品类及渠道定制业务。 事实上,葡萄酒上市公司"搞副业"已有先例,如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莫高股份")跨 界降解材料业务,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葡股份")发展酒类电商,但相关投资布局尚未使 两家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业内分析认为,葡萄酒行业规模萎缩,企业需要寻找新的业 ...
一流研究院所开门迎民企
郑州日报· 2025-06-20 08:46
活动概述 - 活动由郑州市科技局、上街区政府联合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和北理工郑州研究院主办,主题为"科创郑州·共创未来",旨在搭建政企研协同创新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和民营企业发展 [1] - 11家民营企业代表参观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科技成果展厅,重点关注医学健康、光电融合、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1] - 企业代表团随后访问北理工郑州研究院,了解新材料、混合现实数字化技术等项目,并与科研专家进行现场交流 [1] 政企研合作成果 - 上街区通过"搭建桥梁、挖需促转"机制,组织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加速成果转化落地,未来将建立常态化院企对接机制并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 [2]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采用"概念验证+孵化器+产业投资+技术经理人网络"模式,成功孵化河南碳真芯材科技等企业,推动大尺寸金刚石生长装备、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等技术落地,弥补本土超硬材料产业短板 [2] - 北理工郑州研究院依托微流控芯片、艾灸机器人、医用内窥镜等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检测及智慧医疗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为河南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提供新动能 [2] 未来规划 - 郑州市科技局将持续开展"科创郑州·共创未来"系列活动,组织多样化院企对接活动,支持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