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从黑灯工厂到零碳先锋:一度电背后的国企转型“新”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6:12
数智转型进展 - 东方电气集团打造了包括30万千瓦汽轮机、百万千瓦水电机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国之重器" 全国每4度电有1度来自其设备 [2] - 东方电机建成400米长的"中华第一跨"数字化车间 集合重型机加控制、数字化装配、机器人焊接技术 生产三峡、白鹤滩等水电机组及"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核心部件 [2][4] - 东方汽轮机建成9个数字化车间 叶片产线实现24小时无人加工 设备利用率达90% 产品合格率99% 人均效率提升650% 通过5G和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生产优化 [5] 绿色技术创新 - 东方锅炉研发全球最大化学链碳捕集系统 碳捕集效率超95% 二氧化碳浓度达90%以上 成本比传统技术减少三分之二 [6][8] - 化学链燃烧技术通过载氧体传递氧气 避免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 实现二氧化碳自然分离 单位捕集成本降至100元/吨 未来有望压缩至几十元 [9] - 该技术已具备商业化条件 被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可为能源行业提供经济性深度脱碳方案 [9] 行业地位与产能 - 作为能源装备"国家队" 公司产品覆盖水电、核电、风电等领域 其设备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5% [2] - 数字化车间云集世界一流加工设备 具备超大规模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能力 支撑巨型水电站及核电站核心部件供应 [2][4]
科技创新+产融结合 有色产业链应对风险底气足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02:25
行业转型与技术创新 - 长三角地区是有色金属贸易集散中心,聚集大量民营贸易和加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产融结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1] - 铜加工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2] - 金田铜业建成宁波首批5G智能工厂,采用"5G+AI视觉检测"技术,实现铜带表面缺陷识别率超99%,关键设备联网率100%、数采覆盖率82%以上 [2][4] - 中基宁波与腾讯合作开发CTRM系统,集成交易管理、风险分析等功能,最高提升生产效率17%,节约人力成本10%,并推出SaaS版本服务中小企业 [5] 产品与服务竞争力提升 - 金田铜业从传统铜线、铜管产品转向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成功研发1000V电机扁线,实现技术超越并出口海外车企 [6] - 公司产品创新聚焦两大维度:已有场景迭代升级(如新能源汽车电机)和新兴场景拓展(如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相关电机) [6] - 中基宁波创新"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搭建"汽通全球"平台,通过前置仓与海外仓优化物流成本,助力汽配厂商精准匹配海外需求 [7] 产融结合与风险管理 - 2020年3月至2024年5月,LME铜价从4371美元/吨涨至11104美元/吨,涨幅超150%,行业通过产融结合应对价格波动 [8] - 金田铜业采用"铜价+加工费"定价模式,同步期货套保锁定利润,例如2024年初以68000元/吨期货价对冲订单,规避后续涨至82000元/吨的风险 [9] - 中基宁波通过"期现联动、工贸一体"模式,为实体工厂提供研投、对冲、库存管理等服务,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10]
本钢板材(000761):精品汽车钢行业领先 创新发展未来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5-15 18:33
公司概况 - 公司为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炼铁、炼钢等于一体,钢铁技术装备达世界先进水平 [1] - 具备最宽幅、最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和镀锌板的生产能力,代表鞍钢集团汽车板最高水平,是国内一流优特钢战略基地 [1] - 年产能:生铁1034万吨、粗钢1280万吨、热轧材1595万吨、冷轧材617万吨、特钢材140万吨 [1] - 2024年实际产量:热轧776.5万吨、粗钢1072.3万吨、生铁988.1万吨、冷轧543.4万吨、特钢39.4万吨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10余个领域 [1] 资产重组进展 - 2023年6月披露重大资产置换预案,拟与本溪钢铁集团进行资产置换 [2] - 拟置入资产为本溪钢铁(集团)矿业100%股权,拟置出资产为上市公司除保留资产及负债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 [2] - 资产差额将通过现金补足,交易方案仍在论证协商中,存在不确定性 [2] 数字化转型 - 2024年"智慧指数"提升31.7%,由规范级跃升至集成级 [3] - 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推进行车无人化及车间智能化建设 [3] - 机器换人率从9%提升至28%,操作室集中化率从0提升至42% [3] - 关键工序自动控制实现率达96%,投入光整AI智能模型提升效率与质量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4.17亿元、447.63亿元、453.18亿元,同比增速-13.36%、0.78%、1.24%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预计0.33亿元、1.07亿元、1.42亿元 [3]
《人民日报》刊发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署名文章
搜狐财经· 2025-05-14 19:54
白酒行业 - 白酒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 周期波动是常态 公司坚持"做难但正确的事" 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应对市场挑战 [1][14] - 市场竞争本质是产品竞争 需坚守传统工艺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力 [13] - 营销力是关键 公司整合文旅资源打造酒旅融合新高地 推动美酒美食融合创造消费需求 [13] - 品牌力建设方面 精准定位消费人群 通过品鉴会 回厂游 封坛活动等创新形式强化品牌特色 [13] 能源行业 - 中国华电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在34个"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业务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449% [3] - 公司推进绿色转型 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 实施燃煤低碳化改造 打造零碳园区和工厂 [3] - 连续13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并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3] 乳制品行业 - 伊利集团构建全球创新体系 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 通过数智化升级实现生产管理优化 [4] - 技术突破方面 将纯牛奶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提升至超90% 解决常温保存技术难题 [10] - 计划到2024年底建成5家"零碳工厂" 推出6款零碳产品 参与制定11项国际标准 [4] 家电行业 - 海尔集团通过AI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智能家电具备视觉识别和主动服务能力 12万名员工转型AI应用 [4] - 在基础技术 AI生态 场景应用等层面布局 覆盖智慧家庭 大健康 产业互联网三大领域 [4] 金融行业 - 中国银行创新"平台+"模式 强化境内外联动 已为2000家企业提供跨境服务 [10] -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累计服务用户超1亿人 发放贷款2800亿元 构建基于云技术的数字金融体系 [7][8] - 中国平安AI客服年处理18亿次请求 日均赔付7亿元 全年投入10.14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5] 食品制造 - 西凤集团建成全产业链质量溯源体系 融合"智能酿造+数字管控"技术实现品质提升 [6] - 探索"白酒+文旅+文创"新模式 以文化自信推动品牌国际化发展 [6]
云南铜业(000878) - 2025年4月28日云南铜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一季度报告解读会系列一)
2025-04-29 16:1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分析师会议、2025 年一季度报告解读会系列一 [1]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4 月 28 日 15:00 - 15:50,形式为线上电话交流 [1] - 参与人员包括中信证券、富国基金等机构人员,上市公司证券部负责人孙萍等 [1]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产品产量:生产阴极铜 34.89 万吨、同比增长 48.15%,黄金 5.80 吨、同比增长 95.63%,白银 128.48 吨、同比增长 54.31%,硫酸 138.72 万吨、同比增长 23.61%,铜精矿含铜 1.39 万吨、同比下降 15% [1] - 财务数据:一季度末资产总额 492.56 亿元,资产负债率 62.39%;实现营业收入 377.54 亿元、同比增长 19.71%,利润总额 9.22 亿元、同比增长 14.11%,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 5.60 亿元、同比增长 23.97%,基本每股收益 0.2793 元、同比增长 23.97% [1] 问答交流 应对冶炼加工费下降措施 - 战略布局“数智转型、做大资源、做精矿山、做优冶炼、做实再生(铜)、做细稀散(金属)”,加大城市矿山、稀散金属提取 [1][2] - 2025 年聚焦极致经营,推进铁血降本,提升产品成本竞争力 [2] - 加大副产品硫酸、硒、碲、铂、钯、铼等利润贡献度,提升综合竞争力 [2] 硫酸销量及价格情况 - 硫酸是铜冶炼副产品,受区域因素影响价格不同,今年一季度主要地区硫酸均价同比上涨 [3] 出售资产对利润影响 - 2024 年 12 月转让西南铜业王家桥厂区部分固定资产及存货,标的资产评估值 23,950.48 万元,挂牌底价 23,986 万元,最终成交价格 44,700 万元,对应公司资产成交价格 44,674.24 万元,增加 2025 年度净利润 1.82 亿元 [4] 应对加工费波动措施 - 加工费使用长单、现货等模式,进口铜精矿采取 TC/RC 结算,通过年度谈判、季度谈判等方式 [5] - 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谈判稳定长单供应量,保障生产有序开展 [5] 大股东资源注入可能性 - 2022 年 1 月云铜集团将凉山矿业 40%股权委托公司管理,2023 年 11 月承诺在 2026 年 11 月 29 日之前启动注入工作 [6][7] - 2023 年 6 月中国铜业将中矿国际 100%股权委托公司管理,避免同业竞争 [7] 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考虑 - 为优化铜冶炼产业布局,在四川省凉山州形成完整铜采、选、冶产业链,与凉山工投共同出资组建标的公司 [7] - 标的公司注册资本 50,000 万元,公司现金出资 30,000 万元持股 60%,凉山工投现金出资 20,000 万元持股 40%,已完成新设登记 [7] 对未来铜价走势看法 - 铜价受全球经济走势、供需关系、货币政策、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市场投机行为等多重因素影响 [7]
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4:0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良好,多项药品获批上市,国际化布局取得进展,包括富马酸福莫特罗原料药、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等获得国内外监管批准 [5][12]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15亿元,净利润1.3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69亿元,出口创汇1.45亿美元 [12] - 公司持续高比例分红,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81.31%,2025年拟提升至80.18%,合计分配1.07亿元 [14][15]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研发费用2.48亿元,占营收7.7%,多个产品获得国际认证 [16] - 公司推进数智化转型,上线CRM系统,荣获"天津市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 [19]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174.22万元,转回328.40万元,转销1800.95万元,净减少利润44.87万元 [28] - 应收账款新增坏账准备26.86万元,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25.22万元 [28]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122.14万元,主要因部分库存商品临近效期及市场价格波动 [28] 业务进展 - 原料药国际化:地塞米松磷酸钠获巴西批准,二丙酸倍他米松获欧盟CEP证书,地夫可特获美国DMF批准 [16] - 制剂产品线扩充: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等6个新产品获批 [5][16] - 生产资质拓展:获得天津首张26种氨基酸特殊食品生产许可证,通过美国FDA cGMP检查 [5] 战略规划 - 2025年聚焦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强化眼科、皮肤、急抢救等六大领域布局 [17] - 深化IPD体系变革,加强高需求低竞争项目的筛选,优化研产销管模式 [13][17] - 推进CRM二期、ERP系统建设,升级信息安全体系 [19] - 完善ESG治理架构,计划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22][23] 公司治理 - 修订《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等治理文件,强化合规管理 [18][22] - 2024年披露定期报告4份、临时公告74份,自愿披露药品研发公告22份 [20] - 获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考核B级,举办3次业绩说明会 [20][21]
海油发展(600968)2025年一季报点评:三大产业量效齐升 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公司业绩 - 2025Q1营业总收入101亿元,同比+9.42%,环比-46.53% [1] - 2025Q1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18.38%,环比-38.61% [1] - 年化ROE为8.7%,同比+0.6pct,成本费用利润率6.6%,同比+0.4pct [2] - 资产负债率40.6%,同比+1.5pct [2] 产业发展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成效显著,贡献主要利润增量 [2]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新能源技术服务项目及管道涂敷工作量提升,业绩稳健增长 [2]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协调服务、港口岸基、海上配餐等工作量和石油化工品销售量增长,业务发展符合预期 [3] 成本与效率 - 2025Q1毛利率12.90%,同比+1.02pct,期间费用率5.97%,同比-0.27pct [4] - 2024年形成10大数字化产品,场景建设复用60余项次,推动35个应用场景建设,127项算法模型落地 [4] - 智能注采车间产能从300套/年提升至2000套/年,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超99% [4] - 管线预制工厂产能提升至1000寸径/天,防腐涂料工厂一键排程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 [4] 行业展望 - 2025年全球油服市场规模预计3265亿美元,同比+3.3% [5] - 中国海油25-27年产量增速目标分别为5.9%、2.6%、3.8%,加速渤海、南海油气开发 [5] - 公司业务围绕海洋石油生产环节,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深化提质降本增效 [5] 盈利预测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62/46.98/52.15亿元,对应EPS 0.42/0.46/0.51元/股 [6]
江苏银行徐州分行:融创美好生活 彰显责任担当
搜狐财经· 2025-04-28 11:31
公司业绩与规模 - 截至3月末全口径融资余额近1200亿元规模保持同业前列 [1] - 截至3月末普惠实贷余额近百亿元获评全市"普惠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5] - 截至3月末手机银行用户数超125万 [8] 制造业与供应链金融 - 实施"聚力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制造业贷款规模保持全市首列 [2] - 打造"苏银e链"金融服务体系供应链贷款余额超25亿元 [2] - 搭建"苏银金管家"平台整合八大场景为企业提供降本增效服务 [2] 绿色金融创新 - 截至2024年末绿色投融资规模突破5500亿元绿色贷款占比在央行直管商业银行中排名前列 [4] - 绿色信贷规模超200亿元增速24[2%落地全省首笔钢铁企业转型金融贷款等创新产品 [4] - 优化"苏银绿金"服务模式实现绿色业务智能认定和环境效益自动测算 [4] 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服务 - 推出"税e融""随e贷"等线上贷款产品深挖数据价值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方案 [5] - 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工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5]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金融 - 落地"苏银e链""随e融""科创e贷"等产品拓宽智慧应用场景 [9] - 支持科创企业近千户科技贷款余额近百亿元 [9] - 首创"人才服务百宝箱"提供一站式服务科创企业合作覆盖全市1/3高新技术企业 [9] 零售金融与场景生态 - 升级养老金融服务个人养老金账户超6万户 [8] - 依托房贷、消费贷、经营贷和信用卡四大产品矩阵重塑个人信贷服务 [8] - 强化"金融+场景"融合接入医疗、校园、消费、出行等领域服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