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从收割到仓储 看智慧农业如何“拿捏”粮食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6 16:1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是减少粮食损耗、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途径 [1] - 从智能收割到智慧仓储的全链条管理有效降低了粮食损失率 [1][5][7] - 机械化收割与科学田间管理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11][13][15] 智能收割技术应用 - 黑龙江富锦市采用厘米级精度的智能联合收割机 将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1] - 新型收割机相比传统机器每亩地可减损30多斤粮食 且收割破损率低、速度快 [3] - 甘肃省陇南市组织1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止损率降至1%左右 [13] 智慧仓储与粮情监测 - 富锦市粮库实现自动化售粮模式 农户凭一卡通完成登记、扦样、过磅、结算全流程 [5] - 粮仓安装粮情监测系统 具备智能预警和自动化信息警告功能 可及时干预仓储问题 [7][9] - 富锦市粮食总仓容达2406万吨 4103个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减少损耗 [11] 机械化与科学种植管理 - 江西省吉水县调度超1500台收割农机具 每台日收割面积达50-60亩 效率显著提升 [16][19] - 陇南市武都区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模式 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农户增加一季收成 [15] - 吉水县应用温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灯等智慧农业技术 实现对水稻长势和病虫害的提前干预 [22] 烘干能力与产后减损 - 吉水县组织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 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 形成覆盖所有产粮乡镇的服务网络 [24] - 当地通过新增设备、共建共享方式提升烘干能力 减少收割后雨水导致的稻谷霉变等产后损失 [17][25] - 吉水县54.43万亩晚稻已收割过六成 预计本月底收割完毕 [24] 农田改造与产业效益 - 吉水县对水淹区实施抬田工程 剥离30厘米耕作层并回填 使农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地流转价格达每亩600元 [21] - 陇南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推广科学管理技术 加强精细化田间管护以提升水稻产业效益 [15] - 持续高温天气使今年晚稻收割时间较往年提前5-7天 每亩产量约1200斤 [17]
枣庄市薛城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金融活水润沃野,零碳产业促振兴
齐鲁晚报· 2025-10-16 12:34
激活乡村振兴多元价值 项目选址沙沟镇岩湖村,总投资 2.65 亿元,核心构建 "种植 + 零碳 + 智慧 + 文旅" 四维体系:一是建设 421 亩现代化种植区,含玻璃连栋温室1.66万平方米、双膜拱棚 8.4万平方米、太阳能可控日光温室6万 平方米,配套组培室、冷库等设施,栽植成年石榴树3840株、蓝莓树9.174 万株;二是打造零碳能源系 统,安装5.9MWp光伏发电系统与1座储能电站,保障园区能源自给并实现低碳输出;三是实施生态治 理,对周营沙河(5.3公里)、杨庄沙河(4.5公里)进行清淤、护坡及绿化,形成生态廊道;四是搭建 智慧农业平台,集成物联网监测、精准种植、产品溯源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年产种苗130万株、石榴 10.08万公斤、蓝莓22.93万公斤,年均发电量774.71万kWh,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 好品金融精准破解融资难题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碳"目标,枣庄市薛城区以优质产业项目为纽带,联动金融机构创 新"好品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沙沟镇石榴・蓝莓零碳产业园落地建设。该项目由山东十里湾农业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实施,经薛城区政府精准包装为"现代设施农业零碳产业园 ...
厘米级精度收割、“农田哨兵”应用……秋收“科技范儿”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央视网· 2025-10-16 11:33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正深度融入秋收各个环节,通过精准收割、智慧仓储、机械化作业等方式实现减损降耗,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1][2] 黑龙江富锦智能减损实践 - 农户使用新型联合收割机,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较老旧机型损失减少2% [4] - 仓库安装粮情监测系统,实现区域粮情智能预警和自动化信息警告,可对仓储问题及时干预 [6] 甘肃陇南机械化收割与种植优化 - 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5000余亩稻田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割,农机部门结合河谷地形制定适配收割方案以确保机械力量快速到位 [9] - 当地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农户增加一季收成 [11] - 陇南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科学管理和机械化收割等措施实现秋收减损降本 [7] 江西吉水晚稻收获与智慧农业 - 吉水县54.43万亩晚稻成熟,当地集中调度超1500台(套)收割农机具进行抢收,并组织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指导 [12][14] - 持续高温使晚稻收割较往年提前5-7天,亩产约1200斤,为减少产后损失,当地调动超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 [14][18] - 田间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灯等设备,农户可通过手机软件查看水稻长势、土壤酸碱度,对病虫害进行提前干预 [16] - 通过对水淹区进行抬田(抬高耕地、回填耕作层),使农田更平整以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地流转价格达每亩600元左右 [16]
农机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凯斯纽荷兰高层详解中国市场生存术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32
行业市场现状 - 中国农机市场整体销售表现持续低迷,进入存量市场周期,主要因国内主要作物机械化率已处于高位:玉米机械化率达90.6%,小麦达97.6%,大米达86.9%,大豆达87.9% [2][3] - 2025年拖拉机整体销量预计下降10%,收割机整体销量预计下滑10%,而2024年收割机销量曾增长8% [3] - 行业呈现下行态势,但细分市场表现分化,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10公斤以上喂入量的收割机等大型高端领域实现增长 [3] 公司核心战略与机遇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大型高端农机设施,其产品线与中国农机补贴政策向高效大型设备倾斜的导向相符 [3][4] - 公司将深耕细分领域,聚焦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10公斤以上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等优势产品线 [3] - 面对每年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的农机更新换代市场,公司视其为从量变到质变、向高端大型智能设备更替的巨大机会 [5] - 推进供应链本土化是公司关键策略,已国产化部分产品线并计划加大力度,尤其是拖拉机,旨在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提升本土竞争力并支持产品出口 [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着力提升产品智能水平以构筑竞争优势,2023年中国主要农机保有量约870万台,其中智能化农机仅90万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5] - 公司推出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联合收割机之一CR8.90,具备纽荷兰智能感应系统,可实现自主思考、反应及功能优化 [6] - 公司同步发布“凯斯纽荷兰农机云”智能生态平台,通过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连接车队管理、农场运营和服务支持 [6] - 该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已引入模型训练支持,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AI技术在农机领域的融合与应用 [2][6] - 2024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98亿美元,其中农业机械占比71%,工程机械占比15%,金融服务占比14% [7]
绘就“天府粮仓”好“丰”景 四川省银行业多举措做好秋收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 2025-10-16 10:12
农业科技应用与产出成效 - 四川省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726.8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1] - 四川计划年内新建1000个粮油千亩高产片,力争带动全省粮食平均亩产再提高3公斤左右 [1] - 四川省借助卫星、航空遥感及地面传感等技术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2] 政策性银行对农业的金融支持 - 农发行德阳市分行2024年已向18家企业累计投放粮油类贷款3.61亿元,其中投放粮油购销储及产业链贷款1.68亿元,支持收购粮食4万余吨 [2] - 自秋粮收购开始,农发行德阳市分行投放26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粮油收购市场份额稳定在60% [2] - 农发行德阳市分行实行粮食收购贷款“全年一次性授信审批、分次投放”,并提供7×24小时金融服务以确保资金支付不断档 [3] 商业银行的农业金融产品与服务 - 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通过“惠农贷”“产业贷”等产品为涉农企业提供无抵押融资支持,并配套数字农业平台服务 [4] - 邮储银行大邑县支行向大邑县乡村发展集团提供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粮经复合种植示范项目,预计带动区域粮油综合产能提升15%以上 [4] - 邮储银行大英县支行通过“乡村振兴贷”向佩洋商贸有限公司发放200万元低息贷款,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约4万元 [5] 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 - 邮储银行遂宁分行构建覆盖生产、收购、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体系,“乡村振兴贷”产品在不到两年内累计投放近5亿元 [6] - 佩洋商贸有限公司年均粮食收购量突破万吨,年销售收入达上亿元,邮储银行贷款将确保其及时足额收购农户粮食 [6] 银行与保险协同的创新融资模式 -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与大地保险四川分公司合作,为农户提供“供销科技种植贷”综合金融服务,最高贷款金额可达350万元 [8] - 中行四川省分行已累计向“供销科技种植贷”农户发放贷款60余笔,总金额达1.4亿元 [8]
端牢中国饭碗 共护大国粮仓——写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 2025-10-15 22:56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粮安天下。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这背后有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忧虑, 有对全球携手共护粮食安全的期许。 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中国始终将粮食安全置于治国理政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 这根弦都不能松。"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新程待启。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链条"手拉手"守护好大国粮仓,中国 将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0:00 全链条发力 共护粮丰民安 "多亏有了及时、高效的烘干服务,还帮着售卖,要不然今年损失就大了。"在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为农服务中心,恩城镇梁庄村种粮大户吴 光远一边忙着卸玉米,一边对记者说。 正值秋粮收获期,德州雨下得厉害。吴光远今年种了400亩玉米,在政府帮助下抓紧抢收,选择直接烘干售卖。"既省心又放心。"吴光远说, 他已连续三天来送粮,每天都能卖出不少。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恩城镇为农服务中心(2025年10月9日摄)。新华社发(赵祜昊摄) 配备1台大型烘干设备和9个标准化粮仓,日烘干量 ...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1015
英大证券· 2025-10-15 09:31
A股市场整体研判 - 市场短期调整态势明显,周二指数高开回落,周一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的修复成果被悉数吞没[2][10][12] - 后市更多会呈现震荡反复的态势,难以发起单边上涨行情[2][5][10] - 此轮调整结束需等待贸易政策明朗化,11月1日前后关税政策最终落地是消除不确定性的重要时点[3][11][12] 市场表现与数据 - 周二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上证指数报3865.23点,下跌24.27点,跌幅0.62%[7] - 深证成指报12895.11点,下跌336.36点,跌幅2.54%;创业板指报2955.98点,下跌122.78点,跌幅3.99%;科创50指数报1410.30点,下跌62.72点,跌幅4.26%[7] - 两市成交额25762亿元,其中上证成交12099.84亿,深证成交13662.50亿,创业板成交6068.38亿,科创50成交1170.52亿[7] - 市场呈现“涨少跌多”格局,周一两市成交2.3万亿,显示市场整体参与热情不足[5] 市场隐忧与结构性矛盾 - 个股与指数明显背离,周一上涨是典型“指数行情”,拉升力量仅集中在少数权重股[2][5][10] - 获利盘压力较大,与4月份相比,不少投资者已积累可观收益,市场波动时倾向于锁定利润[2][5][10] - 外部不确定性高企,11月份前的贸易问题悬在头顶,直接压制增量资金入场意愿[2][5][10][11] - A股估值分化现象明显,科创50和红利指数估值悬殊,易出现快速的高低切换[2][11][12]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周二银行、燃气、煤炭、保险、酿酒、航运港口等板块涨幅居前[6][8] - 电子化学品、能源金属、半导体、电池、小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6] - 银行等高股息率板块走强,三季度市场强势上攻后红利风格受冷落,经历连续下行后股息率再度有吸引力[8] - 白酒等消费股走强,内需可能是2025年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量[9] 投资配置策略 - 防御端可关注红利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3][11][12] - 进攻端需聚焦科技成长板块,市场短期回调为中长期布局提供低吸机会,可关注AI产业链、半导体与机器人行业等[3][11][12] - 2025年四季度或是布局红利风格的窗口期,逢低配置为主,重点关注央国企、公用事业等[8] - 预计国有垄断的基础类行业将受青睐,包括电力、水务、燃气、公路及上游资源品等领域[8] 消费与内需领域机会 - 可关注老年人“银发经济”、年轻人“悦己消费”及大众“平价消费”方向,折扣零售类公司可择机关注[9] - 内循环和国家安全重要性提升,农产品或迎来逢低布局机会[9] - 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出清后期”,行业集中度提升,政府推动“反内卷”政策优化产能结构[9] - 智慧农业领域(精准种植、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自动驾驶农机等)政策支持力度大、系统需求增长,相关企业有望受益[9]
筑牢“耕”基绘“丰”景
辽宁日报· 2025-10-15 08:46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 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集约化过渡,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2.9万余家,年托管服务面积达6268.7万亩次,较十三五末期增长5.5% [2] - 种粮大户将耕地托管给农业公司,实现收成不低并可手机查询生产全流程,同时通过手机接单提供农机服务增加收入 [2] 粮食产量与单产表现 - 十四五开局第一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500亿斤大关,之后基本稳定在500亿斤左右,即使在2024年发生局部严重洪涝灾害,粮食总产量仍达500.06亿斤 [3] - 粮食单产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二位 [3] 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黑土地保护超过4000万亩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20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1.1% [4] - 通过小田并大田及修建灌渠、智慧灌溉系统等设施,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4] 黑土地保护措施与成效 - 采取秸秆还田、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发展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实施深松浅耙重压技术等措施,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蚯蚓数量比过去多10倍 [3] 农业科技创新与种植模式 - 选育出辽春18号小麦新品种,收获期比传统小麦提前10天,为麦豆轮作一年两熟模式争取时间 [5] - 在东北地区创新实行麦豆轮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提升土地产出效率 [5]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6] - 玉米和水稻两个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4.2%和96.6%,均居全国前列 [6] - 智能化机械作业设备进入温室大棚,实现起垄覆膜铺管一次性作业、菜苗精准栽植及设施环形轨道作业 [5]
互联网+中国种植电商让农产走向更广阔天地!
搜狐财经· 2025-10-15 07:42
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为农业带来全新活力。线上信息共享让农业技术培训突破地域限制,经验可以被更 快传播;在线销售让农产品打破传统集市模式,消费者可直连产地;大数据分析帮助种植户预测市场趋 势、调整种植结构;社交网络传播让农产品故事更具温度、品牌更具辨识度。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农业买 卖方式,更重塑了整个产业形态。 广袤土地孕育万物,农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命脉。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农业正迎 来一次崭新时代。数字化浪潮、互联网工具与智能设备的不断深入,让原本依赖经验与季节的传统种植 模式逐渐转变为数据驱动与网络协同的新格局。信息互通、资源聚合和在线交易的出现,让农产品有了 通往更广市场的通道,也让种植户能够更精准地了解行情、掌握技术和拓展销路。 "中国种植电商·手机"正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平台之一。它以开放、创新、合作为理念,聚焦农业种 植领域的资讯传播、资源共享与交易撮合。平台汇聚全国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科研机构及农资 企业,共同构建覆盖生产、贸易、培训、服务的多维生态体系。用户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农技资讯、政策 动态、市场价格、农产品供应与采购需求,也能加入线上培训课堂,掌握新品种育植方法及病虫防治 ...
全球前沿农业科研成果集中亮相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
新京报· 2025-10-14 21:00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吸引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位涉农领域科学家、企业家等代表参会 [1] - 大会期间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集中展示全球前沿农业科研成果、尖端技术与创新产品 [2] - 大会将持续至10月15日,期间将举办以南南合作、智慧养殖、可持续金融等为主题的十余场专题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 [2] 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 平谷区发布《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发展2.0》,提出以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为重点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 [1] - 平谷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合成生物、关键技术转化、企业集聚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 [1] - 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将建成中试生产线及AI生物设计自动化平台 [1] 关键技术成果与转化 - 自主研发的蛋鸡DNA芯片"凤芯壹号"打破国外垄断,沃德系列白羽肉鸡品种填补国内空白 [1] - 基因编辑抗蓝耳病猪实现100%抗病 [1] - 华北地区最大的815亩智能温室集群即将投入使用,集成无人机协同作业、环境智能感知等技术,亩均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以上 [1] - 通过117个"博士农场"吸引411名博士落地,推动超百项成果转化 [2] 企业集聚与前沿技术展示 - 平谷已集聚首农、拜耳、博瑞迪等多家涉农企业 [2] - 企业展示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黑金土"的技术,该技术使大豆和玉米亩产提高40%以上,并已在平谷区进行4年试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