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端牢中国饭碗 共护大国粮仓——写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 2025-10-15 22:56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粮安天下。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这背后有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忧虑, 有对全球携手共护粮食安全的期许。 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中国始终将粮食安全置于治国理政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 这根弦都不能松。"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新程待启。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链条"手拉手"守护好大国粮仓,中国 将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0:00 全链条发力 共护粮丰民安 "多亏有了及时、高效的烘干服务,还帮着售卖,要不然今年损失就大了。"在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为农服务中心,恩城镇梁庄村种粮大户吴 光远一边忙着卸玉米,一边对记者说。 正值秋粮收获期,德州雨下得厉害。吴光远今年种了400亩玉米,在政府帮助下抓紧抢收,选择直接烘干售卖。"既省心又放心。"吴光远说, 他已连续三天来送粮,每天都能卖出不少。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恩城镇为农服务中心(2025年10月9日摄)。新华社发(赵祜昊摄) 配备1台大型烘干设备和9个标准化粮仓,日烘干量 ...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1015
英大证券· 2025-10-15 09:31
A股市场整体研判 - 市场短期调整态势明显,周二指数高开回落,周一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的修复成果被悉数吞没[2][10][12] - 后市更多会呈现震荡反复的态势,难以发起单边上涨行情[2][5][10] - 此轮调整结束需等待贸易政策明朗化,11月1日前后关税政策最终落地是消除不确定性的重要时点[3][11][12] 市场表现与数据 - 周二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上证指数报3865.23点,下跌24.27点,跌幅0.62%[7] - 深证成指报12895.11点,下跌336.36点,跌幅2.54%;创业板指报2955.98点,下跌122.78点,跌幅3.99%;科创50指数报1410.30点,下跌62.72点,跌幅4.26%[7] - 两市成交额25762亿元,其中上证成交12099.84亿,深证成交13662.50亿,创业板成交6068.38亿,科创50成交1170.52亿[7] - 市场呈现“涨少跌多”格局,周一两市成交2.3万亿,显示市场整体参与热情不足[5] 市场隐忧与结构性矛盾 - 个股与指数明显背离,周一上涨是典型“指数行情”,拉升力量仅集中在少数权重股[2][5][10] - 获利盘压力较大,与4月份相比,不少投资者已积累可观收益,市场波动时倾向于锁定利润[2][5][10] - 外部不确定性高企,11月份前的贸易问题悬在头顶,直接压制增量资金入场意愿[2][5][10][11] - A股估值分化现象明显,科创50和红利指数估值悬殊,易出现快速的高低切换[2][11][12]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周二银行、燃气、煤炭、保险、酿酒、航运港口等板块涨幅居前[6][8] - 电子化学品、能源金属、半导体、电池、小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6] - 银行等高股息率板块走强,三季度市场强势上攻后红利风格受冷落,经历连续下行后股息率再度有吸引力[8] - 白酒等消费股走强,内需可能是2025年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量[9] 投资配置策略 - 防御端可关注红利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3][11][12] - 进攻端需聚焦科技成长板块,市场短期回调为中长期布局提供低吸机会,可关注AI产业链、半导体与机器人行业等[3][11][12] - 2025年四季度或是布局红利风格的窗口期,逢低配置为主,重点关注央国企、公用事业等[8] - 预计国有垄断的基础类行业将受青睐,包括电力、水务、燃气、公路及上游资源品等领域[8] 消费与内需领域机会 - 可关注老年人“银发经济”、年轻人“悦己消费”及大众“平价消费”方向,折扣零售类公司可择机关注[9] - 内循环和国家安全重要性提升,农产品或迎来逢低布局机会[9] - 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出清后期”,行业集中度提升,政府推动“反内卷”政策优化产能结构[9] - 智慧农业领域(精准种植、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自动驾驶农机等)政策支持力度大、系统需求增长,相关企业有望受益[9]
筑牢“耕”基绘“丰”景
辽宁日报· 2025-10-15 08:46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 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集约化过渡,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2.9万余家,年托管服务面积达6268.7万亩次,较十三五末期增长5.5% [2] - 种粮大户将耕地托管给农业公司,实现收成不低并可手机查询生产全流程,同时通过手机接单提供农机服务增加收入 [2] 粮食产量与单产表现 - 十四五开局第一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500亿斤大关,之后基本稳定在500亿斤左右,即使在2024年发生局部严重洪涝灾害,粮食总产量仍达500.06亿斤 [3] - 粮食单产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二位 [3] 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黑土地保护超过4000万亩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20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1.1% [4] - 通过小田并大田及修建灌渠、智慧灌溉系统等设施,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4] 黑土地保护措施与成效 - 采取秸秆还田、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发展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实施深松浅耙重压技术等措施,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蚯蚓数量比过去多10倍 [3] 农业科技创新与种植模式 - 选育出辽春18号小麦新品种,收获期比传统小麦提前10天,为麦豆轮作一年两熟模式争取时间 [5] - 在东北地区创新实行麦豆轮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提升土地产出效率 [5]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6] - 玉米和水稻两个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4.2%和96.6%,均居全国前列 [6] - 智能化机械作业设备进入温室大棚,实现起垄覆膜铺管一次性作业、菜苗精准栽植及设施环形轨道作业 [5]
互联网+中国种植电商让农产走向更广阔天地!
搜狐财经· 2025-10-15 07:42
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为农业带来全新活力。线上信息共享让农业技术培训突破地域限制,经验可以被更 快传播;在线销售让农产品打破传统集市模式,消费者可直连产地;大数据分析帮助种植户预测市场趋 势、调整种植结构;社交网络传播让农产品故事更具温度、品牌更具辨识度。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农业买 卖方式,更重塑了整个产业形态。 广袤土地孕育万物,农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命脉。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农业正迎 来一次崭新时代。数字化浪潮、互联网工具与智能设备的不断深入,让原本依赖经验与季节的传统种植 模式逐渐转变为数据驱动与网络协同的新格局。信息互通、资源聚合和在线交易的出现,让农产品有了 通往更广市场的通道,也让种植户能够更精准地了解行情、掌握技术和拓展销路。 "中国种植电商·手机"正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平台之一。它以开放、创新、合作为理念,聚焦农业种 植领域的资讯传播、资源共享与交易撮合。平台汇聚全国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科研机构及农资 企业,共同构建覆盖生产、贸易、培训、服务的多维生态体系。用户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农技资讯、政策 动态、市场价格、农产品供应与采购需求,也能加入线上培训课堂,掌握新品种育植方法及病虫防治 ...
全球前沿农业科研成果集中亮相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
新京报· 2025-10-14 21:00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吸引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位涉农领域科学家、企业家等代表参会 [1] - 大会期间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集中展示全球前沿农业科研成果、尖端技术与创新产品 [2] - 大会将持续至10月15日,期间将举办以南南合作、智慧养殖、可持续金融等为主题的十余场专题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 [2] 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 平谷区发布《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发展2.0》,提出以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为重点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 [1] - 平谷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合成生物、关键技术转化、企业集聚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 [1] - 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将建成中试生产线及AI生物设计自动化平台 [1] 关键技术成果与转化 - 自主研发的蛋鸡DNA芯片"凤芯壹号"打破国外垄断,沃德系列白羽肉鸡品种填补国内空白 [1] - 基因编辑抗蓝耳病猪实现100%抗病 [1] - 华北地区最大的815亩智能温室集群即将投入使用,集成无人机协同作业、环境智能感知等技术,亩均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以上 [1] - 通过117个"博士农场"吸引411名博士落地,推动超百项成果转化 [2] 企业集聚与前沿技术展示 - 平谷已集聚首农、拜耳、博瑞迪等多家涉农企业 [2] - 企业展示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黑金土"的技术,该技术使大豆和玉米亩产提高40%以上,并已在平谷区进行4年试验 [2]
河南与东盟粮农合作刮起“AI风”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20:01
在中国移动智慧农业展馆里,客户经理王聪展示的一套"万象耕耘农业大模型",远程对一处农田的监测 数据进行分析,由AI给出解决方案,"这套系统已经应用在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今天也有菲律宾客 商前来咨询"。 中新社郑州10月14日电 (记者 阚力)12日至14日在郑州举行的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 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上,"AI风"不仅刮进会场、展馆,更体现在合作项目上。 谈合作、寻商机、参观考察现代化农业和头部食品企业……随着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加速建 设,马来西亚KK集团创始人蔡志权将目光投向河南的AI智慧农业等领域。 10月14日,河南郑州,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 作博览会上展示的智慧农业设备。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AI水肥机器人很受东盟国家欢迎。"已接待不少东盟客商的河南腾跃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白洋和同 事,在大会期间签下超200个来自东盟国家的订单。 "东盟客户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AI技术的应用实现降本增效。未来1到2个月,至少有30家东盟企业要到 我们公司参观考察,我们也将向东盟派出5至6支 ...
托普云农入选浙江十大“领军型”数商,智慧农业领军者激活数据要素新动能
全景网· 2025-10-14 19:29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功入选浙江省十大“领军型”数商 从2024年的“成长型”数商晋升至2025年的“领军型”数商 [1] - 公司被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认定为智慧农业头部企业 在业务模式、产品体系和客户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调研团对公司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期待在“AI+农业”领域深化合作 标志着技术实力获国际组织认可 [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2亿元 同比增长10.86% [2] - 智慧农业项目营收达1.76亿元 同比增长29.81% 智能硬件设备业务收入为0.69亿元 显示业务结构正向高附加值服务转型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0.24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63% 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和生态系统监测体系 具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农业应用”全链条服务能力 [1][3] - 自主研发土壤墒情分析、作物生长评估、病虫害监测预警等一系列农业AI算法模型 并研发布局机器狗、AR眼镜等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 [3] - 推出“问稷”智能体协助农业从业人员解答复杂农业问题 推动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惠化应用 [3]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智能农业市场规模达到1050亿元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200亿元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明确将智慧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 [1] - 智慧农业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物联网、AI、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将共同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精准方向发展 [1][4] 应用案例与效益 - 在宁波协助建设的未来农场实现人力节省10%、节水10%、减肥8%、单产提高2%的显著效益 [3]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病虫害预警、产量预测等农业决策的智能化水平 [4] - 区块链技术应用将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 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机制 [4]
亩均产量1304.6公斤通辽市开鲁县再次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高产纪录
内蒙古日报· 2025-10-14 11:22
通辽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优势产区,是全国首个整市推进的玉米单产提升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 2000万亩以上。近年来,通辽市依托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团队的合作,在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攻关,大力 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集成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导航作业、密植品种等关键技术,促 进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智慧农业版图不断延伸,目前,全市浅埋滴灌面积已经达到1500万亩,组建了 由416家单位构成的社会化服务联盟,社会化服务总面积达1225.7万亩。 10月10日至11日,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民族 大学及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等相关专家对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双泡子村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地块进行了 实地测产。该种植地块面积2600亩,专家组抽取13个样点进行人工收获实测,最终确认每亩平均产量达 到1304.6公斤,开鲁县这一成绩再次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每亩1272.93公斤的千亩高产纪录,亩产量增加 31.67公斤,增幅2.48%。 2025年,开鲁县在种植业重点项目的政策支持下,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 员团队"科技包县"的支撑模式,整县制推进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 ...
2025中国(河南)一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 “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开幕
郑州日报· 2025-10-14 08:44
活动现场,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示范中心、中国(河南)—东盟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联谊会 举行启动仪式。21个重大项目进行签约,涵盖粮食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多个领域。 会前,史忠俊、麦尔丹·木盖提、王凯等到展厅巡视展馆。 国家部委、兄弟省(区、市)和我省有关省部级领导同志;驻华使领馆、东盟有关国家省州代表, 境内外专家学者、知名商协会及企业代表等参加。 10月13日上午,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 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开幕。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省委书记 刘宁致辞。省长王凯主持。 史忠俊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农业合作是双边 关系中最基础、最悠久、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合作成果丰硕。河南省是"中国粮仓",育种、仓 储、食品加工业、农业机械技术世界领先,区位优势突出,产业体系完备。期待通过此次大会,发出一 份携手合作的强烈信号,搭建一个高端务实的对话平台,挖掘一批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聚焦发展智慧 农业、构建高效供应链、加大政策沟通和能力培训力度等方面,分享合作经验,对接合作意 ...
为智慧农业注入强劲动能
河南日报· 2025-10-14 07:10
会议背景与核心观点 - 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发展交流会于10月13日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旨在深化河南与东盟的智慧农业合作 [1] -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1] - 智慧农业为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现实途径,河南在种业振兴和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方面已取得成就 [1] 河南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成果 - 河南可因地制宜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例如牧原集团的智能养殖 [1] - 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加快建设河南小麦大数据中心,旨在实现价格发现、流向跟踪、产业分析和展示发布等功能,一期工程预计年内上线 [2] - 河南在农业物联网、智能农机等领域有深耕成果,可系统性推向东盟国家 [1] 河南与东盟的合作规划与前景 - 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示范中心已启动,将作为实体化合作平台,推动双方在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合作 [3] - 下一步合作将围绕共建研发平台、共享应用成果、共育专业人才展开 [3] - 联合攻关的重点领域包括智能育种、数字农田、精准灌溉、农业具身智能等,旨在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3] 企业参与与产品推介 - 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事业部等企业在交流会上介绍了智慧农业系统等相关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