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

搜索文档
GDP位居中西部第一 四川用科技挑起经济大省大梁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13:5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四川省GDP突破6.46万亿元,稳居中西部省份之首,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是核心驱动力 [2] - 绵阳科技城新区智慧路灯杆集成多种功能,重构城市运行逻辑 [2] - 绵阳2025年第一季度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35.7亿元,排名四川第二 [3] 产学研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 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脱胎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队,自研算法在机器人越障能力方面优势显著,已与多家公寓、写字楼品牌合作 [4] - 成科国重公司锂电池技术源于电子科技大学,能量密度超450Wh/kg,体积缩小30%,飞行时间延长60%~120% [4] - 四川省发布《四川省技术转移机构管理办法》,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 [4] 人才吸引与软环境建设 - 齐碳科技选择成都因生活成本与科研资源平衡,其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打破海外垄断,检测成本大幅降低 [5] - 绵阳科技城新区引进连锁咖啡品牌,某门店年销售额近200万元,成为青年工程师聚集地 [5] - 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绑定,如"科技城人才计划"最高资助2000万元,博士后最高资助90万元 [6]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发展 -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精度达毫米级,2024年欧洲市场出口额翻倍 [8] - 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系统集成 [8] - 四川省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发展,如《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 [8] 高技术产业增长 - 2024年四川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比全部投资增速高5.6个百分点 [9] - 2025年一季度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达21.9% [9]
暨南大学与仲景宛西制药左归丸临床研究项目合作正式签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8 12:42
中医药产学研合作 - 暨南大学与仲景宛西制药签署临床研究项目合作协议,聚焦老年退行性疾病肾虚证的中医药调控机制研究 [3][5] - 合作项目名为"老年退行性疾病肾虚证本质及中医药调控机制的多元学科集成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集成项目支持 [5] - 研究将探索左归丸、右归丸等经典名方在老年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现代应用 [7][9] 中医药行业发展 - 中国老龄化加速导致老年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医药在"肾虚证"防治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7] - 仲景宛西制药以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坚持"药材好,药才好"的制药理念 [9] - 此次产学研合作被视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将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路径 [9] 研究项目细节 - 项目设立三个分会场,分别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肾虚证、膝骨关节炎肾虚证和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证 [9] - 研究由朱晓峰教授、张还添教授、孙景波教授等专家主导,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案论证 [9] - 项目得到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支持,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召开方案论证会 [3]
征集启动|照亮创业征途,2025厦大火炬创业营助力硬科技创业突围
36氪· 2025-05-06 17:39
全球科技格局与创业营背景 - 全球科技格局经历深刻变革,AI、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竞争激烈,麦肯锡预测AI软件与服务、半导体、生物技术等18个高增长行业将重塑全球经济[3] - 技术迭代周期缩短,产业链重构加速,为科技创业者带来机遇与挑战[3] - 厦门大学与厦门火炬高新区联合打造2025厦大火炬创业营,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智能传感半导体、电子信息六大硬科技领域[3] 创业营核心目标与定位 - 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助力企业突破市场壁垒,推动产学研融合与科研成果产业转化[3] - 面向高校科研团队、早中期硬科技团队选拔培育项目,提供公益创业辅导[3] - 配套10亿元规模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提供阶梯式资金支持[7] 五维联动框架 - **产**:整合科技、人才、资本资源,联合六大行业领域上市公司实现产业对接[6] - **学**:链接全国高校资源,汇聚高校校友科技项目与硬科技早中期项目[6] - **研**: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转化通道,突破关键技术瓶颈[6] - **用**:提供运营指导、资源对接及市场应用支持[7] - **金**:入营项目可获1万元奖学金,优秀项目有机会获500-1000万元股权投资[7] 创业实战培训体系 - 设置投融资、法务、财务、企业管理等课程,分三期总计6-7天封闭培训[9] - 课程涵盖商业计划书撰写、股权融资、知识产权管理、税务筹划等12类细分内容[12] - 安排资源对接专场,促进学员企业与导师、高校、上市公司协同合作[10] 专属赋能体系 - 资本引擎:对接50+股权投资机构[14] - 宣传势能:国内合作媒体深度推广[15] - 生态赋能:构建产业资源链接,强化协同效应[16] - 投资机遇:优秀项目可获500-1000万元直投,高校转化项目可获50-1500万元分阶段支持[17] - 历史成果:前五期100+项目入营,20+项目累计融资超3亿元[17] 项目招募与条件 - 招募对象:高校科研团队、校友科技项目、硬科技早中期项目[19] - 行业要求:新材料、先进制造、半导体等六大前沿领域[19] - 阶段要求:种子轮至A轮,商业模式清晰且技术已验证[22] 支持机构与资源 - 指导单位包括厦门大学、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24] - 承办单位涵盖6家专业孵化器公司及交通银行厦门分行[24] - 合作投资机构包括赛富基金、松禾基金、东方富海等20余家机构[24] - 厦门创新创业园孵化规模1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3500家,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25] - 厦门高新投为国有创投,管理规模20亿元,投资领域与创业营六大方向高度重合[28]
探访活力广东,实地感受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2025-04-30 15:27
文章核心观点 广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9%的人口,创造超全国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24年GDP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在不同领域以融合发展展现活力,为经济发展积聚动能 [1] 融合产学研,新兴行业孵化 - 深圳南山区“机器人谷”位于大学城及其周边,院校云集,企业设立总部,是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集聚高地 [2] - “机器人谷”上下游产业集中,结合前沿技术研发和本地工业制造优势,创意实现效率高 [2] - 优必选部分产品线产品迭代速率缩短到不足六个月,展示的机器人有多种功能 [3] - 成熟投产的机器人可完成流水线装配、大件搬运等工作,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产品远销海外 [5] - 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编程兴趣课参与机器人制作,创新是机器人产学研融合核心要素 [5] 融合端与链,县域经济发展 - 惠州博罗县泰美镇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由三方承建,自2021年启动以来累计产值超百亿元,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6] - 基地通过标准化系统提高农产品供应效率,减少浪费和成本,保障消费者和农户利益 [6] - 覆盖2小时车程的湾区生活圈,物流仓储使蔬菜、蛋类、肉类损耗率低,入驻企业可快速配送净菜 [8] - 基地后续规划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引入研发机构,扩大服务范围,助力大湾区产业发展和中国味道走出中国 [8] 融合岛与岛,居民生活便捷 - 15年来横琴GDP从2.85亿元增至538亿元,澳资企业数量增长超400倍 [9]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后,澳门车辆通关时间从10分钟缩短到100秒,口岸通关效率提升40%,出入境流量大幅增长 [9] - 粤澳合作为澳门居民在横琴建设“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工程 [11] - 澳门政务24小时服务中心为澳门居民提供多项自助和遥距人工服务 [11] - 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为澳门居民提供妇幼保健和一般门诊服务,与珠海本地医疗机构合作方便居民就医 [11][13]
【市州党报关注】盘州刺梨产品破圈长三角
搜狐财经· 2025-04-30 08:16
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 13个试点项目陆续启动 没有舒架和购物车的"另类超市"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致兴用剑戏州调研企业发展 近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沪助黔行"学生团队凭借与贵州中志浩刺梨工坊合作的《"刺力啤·凉都功 夫啤酒"上海市场开拓调研》项目,在"正大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上海市赛中获 得晋级全国决赛的机会。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校企合作的创新力量,更标志着贵州刺梨特色产品在长三 角市场的开拓迈出重要一步。 "沪助黔行"团队以中志浩刺梨工坊旗下创新产品"刺力啤·凉都功夫啤酒"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调研上 海市场消费趋势、竞品分析及渠道策略,为品牌量身定制了科学的市场开拓方案。项目凭借扎实的数据 支撑、创新的营销思路及可落地的执行规划,从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上海市市赛一等奖。 在比赛现场,"沪助黔行"团队特别展示了"刺力啤·凉都功夫啤酒"样品供评委及观众品鉴。产品以贵州 高原刺梨鲜果精酿而成,独特的果香与清爽口感赢得高度赞誉。多位评委表示:"刺梨与啤酒的创新结 合令人耳目一新,既保留了精酿啤酒的醇厚层次,又凸显了刺梨的天然维C优势,极具市场差异化竞争 力。" 作为六盘水 ...
古贝春清代窖池窖泥科学断代成果发布——康熙年间窖池获权威认证
齐鲁晚报· 2025-04-29 10:34
清代窖池科学鉴定 - 公司老城酒厂窖池经科学手段证实可追溯至清代康熙年间(1684-1733年),破解白酒行业老窖池断代难题 [2] - 创新"多参数筛选+碳同位素修正"技术体系,将测年误差从数百年缩小至50年以内,与物证记载高度吻合 [3] - 窖泥富含锰、锌等微量元素及独特菌群,有助于提升酒体酯香成分和口感 [7] 技术研究成果 - 方法革新:攻克有机碳混杂导致的测年干扰难题,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 [6] - 科技赋能:成果对白酒文化传承保护及环境沉积物研究具有推广价值,符合国家"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战略 [6] - 国际领先:项目综合评价得分95.9分,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6] 产学研合作进展 - 公司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成为山东省白酒产业振兴政策落地的优秀案例 [9] - 下一步将深化微生物菌群培育、老窖养护技术、智能化酿造等领域的科研合作 [7] - 项目开创"产学研融合"新标杆,推动"科技+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9] 行业影响 - 研究成果为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树立标杆,挖掘老窖池"活化石"价值提供新路径 [6] - 精准数据为公司品牌历史底蕴与品质升级提供科学背书 [2] - 推动非遗酿造技艺文化内涵挖掘,助力高端产品市场影响力提升 [9]
走进百亿珀莱雅 看国货美妆“闯世界”背后的科研之力
新华网财经· 2025-04-28 18:47
公司概况 - 连续两年蝉联国货美妆行业营收榜首,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9项,累计获得229项国家专利(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1] - 中国美妆行业首家营收破百亿的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目标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1] 研发体系 - 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包括杭州龙坞研发中心(专注皮肤机理研究、新原料设计等)、上海研发中心(聚焦头皮皮肤肌理及头发洗护)、欧洲科创中心(国际前沿技术创新)[5] - 研发中心配备高精尖检测仪器,如精度达十的负九次方的设备,可检测成分分析、重金属含量等十几道质检程序[3][5] - 研发人员389位,同比增加20.81%,硕博学历占比44.99%,占公司总人数11.46%[9] 技术创新 - 推出"光学335"成分,为行业首个"双降解美白"专利组合,降解酪氨酸酶含量达92.3%,色斑痘印降解率92%[8] - 全球独家创新成分XVII型重组胶原蛋白、中国美妆首款专利环肽新原料环肽-161应用于产品[8] - 2024年在IFSCC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上作为唯一国货美妆企业发表美白研究成果[8][12] 国际化战略 - 欧洲科创中心在法国巴黎成立,整合国际研发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顶尖原料,协同国内研发中心创新[14] - 产学研融合路径: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供应链伙伴,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解决方案[1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公司通过科技力、产品力、品牌力提升国际竞争力[11][14] 市场洞察 - 2024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最关注因素:产品成分(58.8%)和产品功效(41.4%)[9] - 研发团队需多学科跨界,洞察技术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前瞻布局[9]
苏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4-28 15:02
基金发布 - 苏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正式发布 总规模5亿元 由苏州创新投资集团与苏州吴中区联合设立 [1] - 基金聚焦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初一公里"难题 标志着苏州在深化产学研融合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 [1] 基金定位与投资方向 - 基金是苏创投"伙伴计划"的重要实践 重点支持苏州大学等高校的校友企业 青年教师及知名教授团队的自主研发技术转化项目 [3] - 投资领域覆盖未来网络通信 第三代半导体 前沿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基金旨在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衔接堵点 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落地 为苏州培育更多科技型初创企业 [3] 基金集群布局 - 该5亿元天使基金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在苏州布局的第二批专项基金之一 [3] - 连同此前落地的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产业母基金 苏州战新基金集群总规模已超240亿元 [3] - 基金集群覆盖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核心赛道 [3] - 苏创投集团正加速整合千亿级专项基金网络 计划设立生物医药 具身机器人等新基金 全面支撑苏州"1030"产业体系 [3] 战略意义 - 基金发布标志着政府引导基金从单一注资向"生态构建"转型 [3] - 通过资本纽带链接高校智力资源 区域产业基础及市场化运作能力 苏州正加速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3] - 随着基金运作和更多项目孵化 苏州将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持续领跑 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
柯岚:澳门将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深化产学研融合
新华网· 2025-04-28 09:00
澳门人才引进与产学研融合 - 澳门特区政府计划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动,深化产学研融合以促进经济多元发展 [1] - 已吸引高水平专业人才和创业团队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未来将完善人才配套服务 [1] - 计划出台国际化人才政策,提升澳门国际化程度,建设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1] - 澳门高校优化了学科分布和交叉发展,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研究平台 [1] - 特区政府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已在澳门和横琴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孵化和产品对接服务体系 [1] - 澳门高校与内地高校设立联合培养机制和联合实验室,为大湾区输送高端人才 [1] 澳门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 - 澳门将继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文化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 - 澳门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中西文明交流窗口 [2] - 澳门历史城区承载中西文化交流印迹,将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并深挖其文化价值 [2] - 澳门将增强国际传播力,创新传播模式,利用数字化平台讲好澳门故事 [2]
储能联盟携手中国石油大学,加速储能产学研融合!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01 16:33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 月 2 1 日下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创始人兼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副秘书长李臻一行 到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行调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张广清、新能源与材料 学院、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的教师代表参加座谈。 双方围绕储能技术的前沿研究、产业化落地的可行性以及专业人才的培育等关键议题展开了 广泛交流。双方同时就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相关事宜进行沟通。 张广清对俞振华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他表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转 型号召,积极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 于2 0 22年获批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 台,在储能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国际交流等方面需求契合,具 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能源行业发展贡 献力量。 俞振华介绍了联盟在储能产业研究、政策推动、活动交流等方面的成果, 长期以来将推动产 学研协同发展作为重要使命, 希望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储能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及人 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ESIE2025)定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