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并购
icon
搜索文档
唯万密封推2亿收购全控上海嘉诺 标的并表首年业绩承诺完成率173%
长江商报· 2025-06-11 07:29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 04亿元收购上海嘉诺密封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从51%提升至100% [1] - 此前2024年3月公司已完成对上海嘉诺51%股权的收购 作价2 13亿元 标的整体估值保持5 02亿元 增值率102 63% [1][3] - 两次收购采用相同估值基准 未重新评估 扣除分红后标的100%股权评估值为4 18亿元 [3] 标的公司业绩表现 - 上海嘉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 56亿元 净利润7466 01万元 扣非净利润7184 26万元 超额完成首年业绩承诺(4150万元) 完成率达173% [1][5] - 2025年前5个月标的实现营业收入1 47亿元 净利润3036 81万元 截至5月末资产总额3 78亿元 净资产2 15亿元 [5] - 标的与公司业务协同性强 专注于油气装备、工程机械等密封件细分领域 与公司现有液压气动密封产品形成互补 [2] 并购协同效应 - 收购将强化市场布局优势 丰富密封材料技术及产品类型 拓宽销售渠道覆盖更多工业装备领域 [2][6] - 整合后可增强规模采购优势降低成本 优化库存管理系统减少积压风险 提升管理运营效率 [6] 财务影响 - 上海嘉诺并表后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达7 16亿元(同比+97 02%) 净利润5317 14万元(同比+43 35%) [1][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 81亿元 净利润2477 42万元 同比增速达26 92%-54 62% [6] - 对比收购前2022-2023年 公司营收增速从-17 11%/6 69%显著提升 净利润结束连续两年下滑趋势(2023年3709万元) [5]
四度IPO折戟后喜马拉雅200亿卖身腾讯,双方获利几何?
第一财经· 2025-06-11 00:30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以现金12.6亿美元及5.2%股权(总计约28亿美元/201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喜马拉雅,创始股东另获1.08亿美元A类普通股 [1] - 交易后喜马拉雅保持品牌独立、管理团队不变,但需进行业务重组 [1] - 喜马拉雅巅峰估值曾达300亿元人民币,当前交易估值缩水约100亿元 [4] 喜马拉雅经营与上市历程 - 公司成立十年历经12轮融资近百亿元,腾讯原持股5.33%为第三大股东 [4] - 四度IPO折戟:2021年先后撤回纳斯达克/港交所申请,2024年4月港交所招股书再次失效 [6] - 2023年首次实现年度调整后盈利2.24亿元,收入61.6亿元但增速从2021年43.7%降至2023年1.7% [6] - 月活用户3.03亿保持行业第一,市场份额25% [8] 交易动因分析 喜马拉雅方面 - 规避IPO不确定性风险,获取腾讯生态资源支持 [1][9] - 估值趋于理性背景下选择确定性退出路径 [5] - 管理层承认需通过资源整合应对行业变革 [9] 腾讯音乐方面 - 补充用户增长:腾讯音乐月活连续14季度下滑至5.55亿(2025Q1同比降4%) [11] - 强化音频赛道布局:喜马拉雅用户覆盖率45.52%显著高于腾讯系懒人听书29.76% [12] - 构建内容分发渠道增强用户黏性 [10] 行业竞争格局 - 交易将重塑在线音频行业格局,腾讯音乐业务版图新增重要内容分发平台 [14] - 喜马拉雅与腾讯现有懒人听书业务存在潜在竞争需观察整合效果 [13] - 腾讯音乐曾通过合并QQ音乐(2016)、收购懒人听书(2021年27亿元)扩张业务 [14] 公司治理与运营挑战 - 喜马拉雅存在战略方向多变、业务过广问题,缺乏现象级IP内容 [7] - 联合创始人分治模式被指影响决策效率 [7] - 盈利改善部分依赖成本控制:销售/行政/研发费用占比持续下降 [6]
股价巨震!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
证券时报· 2025-06-10 22:49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6月10日,腾讯音乐(TME.N,1698.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拟以12.6亿美元现金(约90.53亿元人民币)及若干股份收购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控股 (以下简称"喜马拉雅")。 财务数据方面,在2021—2023年间,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和61.63亿元。净利润方面,公司在2021年亏损了51.06亿元,但在随后的 两年中分别实现了37.00亿元和37.36亿元的净利润。经过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和2.24亿元。 此前,公司曾多次冲刺上市,但均以失败告终。2021年4月,公司向美国SEC递交了上市申请,但随后在2021年9月9日撤销了申请。之后,公司分别在 2021年9月13日和2022年3月29日两次在港交所递表,但都未能成功。2024年4月12日,喜马拉雅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主板上市。但最终, 公司选择被并购。 腾讯音乐公告截图 消息公布后,腾讯音乐美股盘前直线拉升至涨超10%,随后涨幅逐渐收窄,并大幅波动。在美股开盘后,腾讯音乐从涨超4%迅速回落,目前涨幅在1%以 内。 腾讯音乐收购行业龙头 根据腾讯音乐 ...
大涨超10%!腾讯音乐大动作,并购喜马拉雅!
券商中国· 2025-06-10 22:30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宣布以12.6亿美元现金及不超过5.1986%的A类普通股股权组合全面收购喜马拉雅 [1][2] - 交易包含额外条款:向创始股东分批发行不超过总股本0.37%的A类普通股 [2] - 喜马拉雅将保持品牌独立运营 核心管理团队及战略方向不变 [1][4] 交易细节与结构 - 对价包含三部分:12.6亿美元现金 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上限5.1986%总股本) 创始股东额外股权(上限0.37%总股本) [2] - 交易需满足监管审批及业务重组等前置条件 [2][3] - 喜马拉雅现有股东权益性证券将注销并置换为交易对价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协同 - 双方强调资源共享与联合研发 目标提升用户体验及创作者收益 [1][3] - 喜马拉雅明确"四不变"原则:品牌 产品 管理团队 战略方向 [4] - 腾讯音乐在线音乐订阅收入2024年达152.3亿元(同比+25.9%) 2025年Q1达42.2亿元(同比+16.6%) [5][6] 喜马拉雅财务与业务数据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6亿 60.6亿 61.6亿元 毛利率从54%提升至56.3% [5]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1年亏损7.18亿元改善至2023年盈利2.24亿元 [5] - 订阅收入占比超50% 广告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员工总数超2300人 [3][5] 市场反应与行业背景 - 消息公布后腾讯音乐美股盘前涨幅超10% [1] - 喜马拉雅曾多次尝试上市 2021年提交美股IPO 2024年4月递表港交所 [5] - 公司定位国内头部在线音频平台 强调AI技术驱动创新 [4]
腾讯音乐:拟议收购喜马拉雅控股,收购现金总额为12.6亿美元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6-10 18:45
腾讯音乐拟议收购喜马拉雅控股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喜马拉雅控股及若干其他订约方订立并购协议及计划,拟议收购喜马拉雅 [1] - 收购对价包括三部分:12 6亿美元现金、不超过腾讯音乐总股数5 1986%的A类普通股、以及不超过总股数0 37%的A类普通股分批发行给创始股东 [1] - 喜马拉雅相关股东及雇员持股计划参与者持有的权益性证券将在交易交割时注销 [1] - 喜马拉雅将进行与交易有关的若干现有业务重组 [1]
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100%股权
第一财经· 2025-06-10 18:33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公告 - 腾讯音乐拟全资收购喜马拉雅 交易对价包括12 6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5 1986%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 [1] - 喜马拉雅创始股东将分批获得不超过0 37%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 [1] - 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进行与交易相关的现有业务重组 [1]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快讯· 2025-06-10 18:18
腾讯音乐公告,公司与喜马拉雅及若干其他订约方就拟议收购喜马拉雅订立并购协议及计划。喜马拉雅 是中国领先的在线音频平台之一,交易交割后将成为腾讯音乐的全资附属公司。交易的交割取决于相关 监管部门的批准及若干其他交割前提条件。于交易交割时,喜马拉雅相关股东及雇员持股计划参与者持 有的喜马拉雅权益性证券须予以注销,以换取总计12.6亿美元的现金、不超过截至不晚于交易交割前五 个工作日的工作日当天腾讯音乐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5.1986%的A类普通股,以及不超过总 股数0.37%的该等A类普通股。 ...
到底卖了多少钱?
虎嗅· 2025-06-10 17:09
并购压价现象 - 当前市场存在实控人与收购方联合压价清退中小股东的现象[1][2] - 该现象在经营困难或寻求退出的企业中尤为普遍[25][26] 月子会所案例 - 10年前北京某五星酒店模式月子会所由两位股东六四分成经营[6]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会所陷入微盈利状态 运营资金难以为继[8][10] - 大股东通过信息差以极低价清退小股东 后以10倍估值转售给上市公司[17][18] - 案例显示同业并购方对资产的价值认定远高于外部投资者[20] 当前市场操作模式 - 收购方需求集中于低价全资收购并保留核心人才[27] - 实控人常通过摆烂、暴雷等手段施压小股东接受0.5-0.1折估值退出[29][38] - 补偿机制可能采用非现金形式如职位承诺或业务合作[34][35] - 典型操作包括分拆协议签署 将资产后续装入新主体[34][36] 信息不对称问题 - 投资机构因投后管理薄弱难以评估企业剩余资产真实价值[40] - 行业并购价值与财务投资价值存在显著认知差[20][40] - 部分案例中200万即可清退机构投资者 较原估值缩水超99%[39][41] 行业特征 - 濒临倒闭的独角兽企业仍可能含有高价值细分资产[25] - 医疗配套等重资产模式加剧行业分化[9] - 并购基金逐步替代实控人成为资产过手的主要通道[32]
因赛集团6.42亿重组将增5.28亿商誉 标的溢价513%超五成收入依赖大客户
长江商报· 2025-06-10 07:36
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作价6.416亿元收购智者同行8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各占50%),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21亿元 [2][4] - 交易完成后智者同行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公司商誉将新增5.28亿元,占2024年末总资产46.84%、净资产71.75% [3][6] - 智者同行整体估值8.02亿元,较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值513.62% [6] 战略协同与行业整合 - 本次为同行业并购,双方主营业务均涉及营销策划、活动执行,公司旨在补强公关传播能力并拓展汽车、科技消费品等新行业领域 [5] - 智者同行在汽车、TMT领域拥有上市公司未覆盖的战略客户资源,交易将加固现有客户壁垒并补充新行业资源 [5] 财务影响与业绩承诺 - 2024年公司营收8.83亿元(同比+64.68%),但归母净利润亏损4504.29万元(上市后首次亏损),主因子公司商誉减值7788.43万元 [7][8] - 交易对手承诺智者同行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2.16亿元(分年6300/7200/8100万元) [8] - 备考数据显示交易后公司2024年营收将增至15.77亿元(+78.53%),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657.6万元(改善85.4%) [9] 标的公司经营情况 - 智者同行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5亿元、6.9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90.62万元、5335.3万元 [8] - 存在大客户依赖风险: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89.81%,其中单一客户A公司贡献52.49%收入 [9]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1.72亿元,占流动资产43.26%、总资产41.99% [9]
业绩承压!浙江力诺拟购徐化机“寻变”,标的一季度净利亏损
北京商报· 2025-06-08 19:55
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2.6亿元收购徐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100%股权 [2] - 标的公司主营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徐州阿卡控制阀门有限公司开展,主要产品包括单座笼式调节阀、气动薄膜执行机构等各类特殊阀门 [2] - 交易对价将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支付,不会对财务和经营状态产生重大影响 [3]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标的公司总资产3.6亿元,总负债1.35亿元,净资产2.25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利润-304.08万元,归母净利润-182.24万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954.18万元,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66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3.15%,较2024年26.22%有所下滑 [5] - 2025年一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57.14万元,其中存货跌价损失652.14万元 [5] 并购战略意义 - 标的公司前身为徐州化工机械总厂,是行业内最早生产调节阀的企业之一 [3] - 并购可弥补公司在调节阀技术及品类方面的不足,增强综合实力 [3] - 标的公司存货跌价损失主要源于客户违约不提货的偶发事件,不会对未来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0-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7亿元增长至11.11亿元,净利润从6208.34万元增长至1.07亿元 [7] - 2024年营业收入9.33亿元同比下降16.05%,净利润1833.39万元同比下降82.88%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下降9.41%,净利润633.15万元同比下降5.17% [7] 行业专家观点 - 交易对价远高于公司账面货币资金3925.13万元,可能需要动用多种融资工具完成收购 [4] - 大额并购若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可能削弱资金灵活性,影响主营业务扩展 [4] - 并购整合不力可能拖累业绩,关键在于并购是否物有所值及后续整合效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