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合集流体
icon
搜索文档
先导智能发布财报:订单高增 业绩拐点已到
格隆汇APP· 2025-04-29 08:5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18.55亿元,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全年归母净利润2.86亿元 [1] - 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28%,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0.22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0.98亿元(环比+12.94%),归母净利润3.65亿元(环比+213.2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64亿元,较2024年一季度-7.1亿元显著改善 [1] 行业复苏与订单增长 - 2024年下半年锂电池厂商开工率提升,头部厂商满产,宁德时代、比亚迪重启扩产 [2] - 全球锂电池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93亿元增至2029年2359亿元(CAGR 31.8%) [2] - 2025年一季度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扩产项目68个,49个项目投资额合计1409.58亿元 [2] - 公司与宁德时代合同负债从期初3.84亿增至期末11.57亿,预估在手订单增长2倍以上 [3] - 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签订单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业务订单饱满 [3] 海外业务拓展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28.31亿元(同比+26.31%),收入占比23.88%,毛利率39.32%(较整体高4.34个百分点) [3] - 公司2025年1月宣布赴港上市,以支持国际化战略 [4] 新技术布局与产业机遇 - 工信部发布2026年实施的"最严电池安全令",推动复合集流体、固态电池等技术应用 [5] - 公司推出复合集流体"磁控溅射+水电镀"方案、AI质检方案及LEADACE穹顶系列智能平台 [5] - 公司拥有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覆盖全线工艺,钠离子电池实现全工艺覆盖 [5] - eVTOL、人形机器人等新产业将拓宽全极耳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应用场景 [6]
骄成超声(688392):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多业务共振向上,2025年有望开启丰收之年
国海证券· 2025-04-28 22: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骄成超声,给予“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骄成超声多业务共振向上,2025年有望开启丰收之年,短期受益于锂电扩产复苏、线束和功率半导体业务持续放量,中期先进封装开启第二曲线,长期向半导体、医疗、机器人及其他新兴领域和海外市场拓展,有望成为全球超声技术平台型龙头 [1][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与数据 - 截至2025年4月25日,骄成超声近1个月、3个月、12个月相对沪深300表现分别为-4.4%、27.5%、5.3%,沪深300对应表现为-3.7%、-1.2%、7.3% [3] - 截至2025年4月25日,骄成超声当前价格49.65元,52周价格区间27.78 - 61.50元,总市值56.9982亿元,流通市值34.665亿元,总股本11480万股,流通股本6981.88万股,日均成交额5058万元,近一月换手2.28% [3] 业绩情况 - 2024年骄成超声实现营收5.85亿元,同比+11.30%;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29%;毛利率57%,同比基本持平;销售净利率14.52%,同比+2.24pct [4] - 2024Q4业绩拐点再次确认,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153%,环比+7%;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转正,环比+330%,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毛利率70%,同比-3.3pct,环比+16pct;销售净利率36.8%,环比+28pct [4] - 2025Q1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改善,业绩加速释放,或超出市场预期,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22%;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2152%;扣非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转正;毛利率65%,同比+9.3pct;销售净利率16%,同比+15pct [4] 业务分析 - 2024年锂电设备短期承压,线束、半导体设备及后市场业务高增。新能源电池超声波设备收入1.51亿元,同比-53.48%,毛利率48.43%,同比-8.34pct;线束连接器超声波设备收入0.81亿元,同比+352%,毛利率59.71%,同比+11.41pct;半导体超声波设备收入0.47亿元,同比+196%,毛利率56.65%,同比-2.08pct;配件收入1.84亿元,同比+70%(2024H2收入同比+78%),毛利率75.93%,同比+13.61pct;服务及其他收入1.08亿元,同比+129%,毛利率35.73%,同比+2.51pct [5] - 2025年锂电设备有望复苏,线束及配件业务或将延续高增。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锂电池头部厂商产能利用率饱满,扩产步伐加快,下游资本开支恢复增长有望带动锂电设备业务复苏,配件业务有望持续高增;超声波滚焊设备受益于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复合铝箔2025年有望先行放量,复合铜箔有望于2025年实现首批量产应用;线束业务设备适用于多种焊接应用场景,产品系列齐全,客户群体广阔,正快速抢占新能源汽车高低压线束、充电桩、储能场景等市场 [6] - 半导体方面,功率半导体封测领域快速放量,先进封装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顺利。2024年超声波端子焊接机等持续获头部客户批量订单,先进超声波扫描显微镜已获国内知名客户验证性订单并批量出货,还布局超声波固晶机等产品研发,未来有望受益于国内先进封装扩产及设备国产替代 [6] - 医疗方面,布局口腔科、皮肤科和外科相关设备,长期受益于医疗器械国产替代。2024年9月与韩国元泰成立合资公司,引入并本地化生产核心设备;控股子公司贝斡医疗已取得1项超声波口腔医疗器械注册证 [6] - 机器人方面,2025年4月7日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将在半导体先进封装、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6] 盈利预测 - 预计骄成超声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7.67/10.74/14.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2.75/3.75亿元,同比+117%/+48%/+36%,对应PE分别为31/21/15X [6]
洪田股份: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增长476.77% 加速高端装备平台化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7:10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4亿元,归母净利润1.17亿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2470.66万元,同比增长476.77% [1] 战略转型与治理优化 - 公司完成更名并焕新品牌形象,战略转型迈入新阶段 [2] - 持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内控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2] - 剥离石油钻采业务,资源配置向高附加值领域集中 [2] - 增资苏州达牛新能源科技取得15%股权,合资设立新公司强化核心技术布局 [2] - 控股子公司洪田科技设立东莞市洪星真空科技并收购龙铮真空核心资产 [2] 科技创新与研发 - 2024年研发支出超56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08% [3] - 全年新增专利申请28项 [3] - 控股子公司洪田科技发布全球首台真空磁控溅射蒸发一体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3] - 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夯实国产替代产业基础 [3] 订单与市场拓展 - 洪田科技新签订单金额达1.21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4] - 洪星真空签订订单近4000万元,覆盖行业知名企业 [4] - 自主研发设备在镀膜效率、均匀性、稳定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4] - 向以色列交付首条高端铜箔全系统定制线,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4] 行业前景 - 复合集流体作为锂电铜箔替代材料加速渗透 [5] - 2025年全球复合集流体市场规模预计达300亿元,设备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5] 股东回报 - 公司实施双轮股份回购,总金额超8300万元 [6] - 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强化员工与公司利益绑定 [6]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息1元(含税),派发总额超2000万元 [6] - 未来三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6] - 2024年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超1.0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88.60% [6] 未来规划 - 深化高端装备平台化战略,强化电解铜箔高端装备、真空镀膜技术、智能制造三位一体格局 [6] - 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提升全球综合竞争力 [6]
洁美科技(002859):全年营收超18亿元 关注离型膜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4-22 14:3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8.17亿元,同比增长15.57% [1] - 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下降20.91%,扣非净利润1.99亿元,同比下降21.94%,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 [1] - 销售量达938.98万卷,同比增长19.39%,电子级薄膜材料销售量同比增长45.9%,库存量同比下降50.2% [1] 业务发展 - 电子级薄膜材料营收1.76亿元,同比增长35.38%,MLCC离型膜已向国巨、华新科等客户批量供货,并进入韩日系客户导入阶段 [2] - 广东肇庆基地离型膜一期项目两条线投产,天津生产基地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2] - BOPET膜二期项目设备完成安装,预计2025年二季度试生产,投产后年产能将翻倍 [2] 产品与市场 - 电子封装材料营收15.71亿元,同比增长13.09%,纸质载带保持较高市占率 [2] - 菲律宾生产基地投产并向客户批量供货,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启动 [2] - 收购柔震科技56.83%股权,切入复合集流体领域,产品包括PET铝箔、PET铜箔等,已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 [3] 战略布局 - 中端离型膜已实现BOPET膜自制,支持复合铜箔生产 [3] - 新能源、智能制造、5G商用及AI终端应用推动订单量回升 [1]
东峰集团2024年经营现金流大增327%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1:0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53.44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327.08% [1]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处于战略调整转型期 全面聚焦新型材料业务及I类医药包装业务 [1] - 产品覆盖新能源隔膜 PET基膜 PVA高阻隔膜 PVC硬片 PVDC硬片 药用包装瓶 药用SP复合膜 药用包装铝箔等多个品类 [1] - 形成以印刷包装 I类药包材为基础 加速转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业务格局 [1] 医药包装业务发展 - 通过投资并购在贵州 重庆 江苏拥有五处医药包装生产基地 [2] - 成立上海东峰医药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发力I类医药包装 药用辅材 医用耗材 医疗器械等赛道 [2] - 对医药包装板块股权进行整合 将子公司股权统一转让至汕头东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2] - 提升对贵州千叶药品包装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至99.9975% [2] - 实现对多种药品包装材料的全面覆盖 [2] 医药包装产能扩张 - 首键药包拟投资4亿元在重庆涪陵建设年产120亿只药用瓶盖 120亿只药用吸管智能制造基地 [3] - 华健药包拟投资5亿元在常州建设高阻隔药品包装材料智能制造基地 [3] - 福鑫华康拟投资1.2亿元在江苏泰兴建设医药包装硬片生产项目 [3] - 东峰首键拟投资5亿元在重庆建设药用玻璃智能制造基地 [3] 医药包装客户拓展 - 与费森尤斯 武田药品 Mayoly等多家外资客户展开合作 [3] - 涉及PVC 铝箔 复合膜等多种产品 [3] - 积极推进北京拜耳 北京诺华等外资客户的开发工作 [3] 新能源材料研发合作 - 与中南大学合作"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已申请三项发明专利 [4] - 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具有阻氧 阻水 阻光 抗菌 吸氧功能的高阻隔包装材料 已实现产业化落地 [4] - 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持续推进复合集流体及涂布生产线升级项目 [4] 新能源业务拓展 - 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拓展至复合集流体及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 [4] - 投入开发复合铜箔/铝箔 泡沫铜 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 固态电池电解质复合膜和电解质涂布工艺 新能源车用涂料 CCS集成母排结构件等产品 [4] - 积极配合研发半固态隔膜 全固态基膜并开展测试工作 [4] 控制权变更 - 衢州智尚将直接持有公司20%股份并成为控股股东 [5] - 衢州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5] - 股份转让协议项下所有生效条件均已达成 [5] - 控股股东变更为国资将推动投入更多资源 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5]
【国金电新 周观点】贸易政策波动,关注风光储网内需、出口错杀、优势海外产能
新兴产业观察者· 2025-04-13 18:15
文章核心观点 在贸易政策波动背景下,光伏内需支撑及供给自律力度或加强,海外优势产能盈利能力或提升;风电需求有望维持较好水平,海风基建属性配置价值凸显;电网虚拟电厂商业模式有望成熟,关注相关投资主线;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向好,看好整车车企;锂电周期触底反转,关注龙头公司和技术变革;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闭环逐步成型,看好相关项目方向 [4][12][15][23][37][39] 新能源 - 《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4 - 2030年)》通过专家论证报请国务院批准 [1] - 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问答(2025年版)》 [1] - 南方电网发布《新能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工作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 [1] - 中电建51GW组件框采“终止”,后续将分拆至子公司重新开标 [1][5] - 高纯石英矿被列为我国新发现矿种 [1] - 隆基绿能发布BC二代Hi - Mo9升级产品 [1] - 天合光能与牛津光伏就钙钛矿专利许可达成协议 [1] 电网 - 《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目标到2027年/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2000万/5000万千瓦以上 [2][15] - 25年华北区域联采协议库存1批中标公示,宁波奥克斯(三星医疗子公司)中标份额第一 [2][16] - 一季度电网投资同比 + 28%,创历史新高 [2] - 美国总统签署总统行政令《强化电网可靠性与安全性》 [2] - 国网宣布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计划 [2] 新能源车&锂电 - 比亚迪发布25Q1业绩预告,Q1净利润85 - 100亿元 [3][23] - 吉利汽车发布25Q1业绩预告,扣除汇兑收益后净利润32 - 35亿元 [3][29] - 吉利银河星耀8开启预售 [3] - 零跑B10正式上市 [3] - 欧盟与中国开启新能源汽车关税谈判 [3] - 宁德时代获批港股上市,预计筹资至少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5亿元) [33] - 宁德时代拟回购40 - 80亿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34] - 亿纬锂能与顺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35] - 美国加征关税,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对应关税升级至132.4%/114.9% [36] 氢能与燃料电池 - 3月氢车产销分别同比上升36%与69% [4]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计划2030年绿氢产能达20万吨/年 [4] - “氢进万家”城镇输氢管道正式开建,输氢能力达3万吨/年 [4] - 新疆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总行驶里程突破20万公里 [4] - 西部“氢走廊”建设方案提出,明确2025/27年双节点打造“双千级”项目 [39] - 德国国家氢气管网东部首段管道正式投用,全长25公里、具备2700吨/年的输送能力 [41] 光伏&储能 贸易政策与内需支撑 - 中电建51GW组件框采“终止”,后续将分拆重新开标,不意味放弃光伏项目投资,小标包或利于组件企业议价 [5] - 多地市场化交易政策细则密集制定,有望为下半年装机需求创造友好政策环境 [6] - 《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4 - 2030年)》提出适建区域19.98万平方公里,理论装机近100亿千瓦 [6] - 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办法问答,助力分布式项目建设 [6] - 美国对部分国家暂停执行对等关税及豁免电子产品关税,中国光伏海外产能销售基本照常,部分美国客户倾向降低“中国产”要素占比,提升海外低关税区电池片、辅材溢价能力 [7] 隆基新品发布 - 隆基绿能发布BC二代Hi - Mo9升级版组件,版型、功率、效率、双面率等性能提升,已建设BC产能38GW +,预计到25年底形成70GW +,HPBC产品全球签约量超30GW,储备订单超40GW [8] 投资建议 - 部分型号产品价格冲高后回落正常,产业链量价右侧稳步推进,4月有望修正需求预期,触发股价追赶基本面 [9][11] - 推荐光伏玻璃、电池片、胶膜、新技术及主链龙头,以及光储龙头 [11] 风电 招标情况 - 2025年Q1央国企风电机组新增招标26.2GW,同比增长32%(国金电新统计口径),3月新增招标12.3GW,同比持平微增 [12] 项目进展 - 东方电缆中标南网阳江三山岛柔直海缆项目等,中标金额12.3亿元 [12] - 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开工,预计2026年10月完工,三山岛一至三项目整机有望年内招标并于2026年开工 [13] 投资建议 - 推荐海缆、单桩、整机、大型化铸锻件和叶片环节相关企业 [14] 电网 虚拟电厂 - 发改委、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目标到2027年/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2000万/5000万千瓦以上,预计商业模式加速成熟,关注国能日新 [15][16] 区域联采 - 25年华北区域联采协议库存1批中标公示,宁波奥克斯(三星医疗子公司)中标份额第一,长期关注全产业链布局能力头部厂商 [16] 企业业绩 - 平高电气Q1业绩超预期,24年营收124.0亿元,同比 + 12.0%,25Q1营收25亿元,同比 + 22.8% [16] - 许继电气Q1业绩略低于预期,24年营收170.9亿元,同比 + 0.2%,25Q1营收23.5亿元,同比 - 16.4% [17] - 华明装备、国能日新24年报业绩兑现度符合市场预期 [18] 投资建议 - 推荐电力设备出海、特高压线路&主网、配用电环节相关企业 [19][20][21] 新能源车整车 汽车周销量 - 4月1 - 6日,乘用车零售21万辆,同/环比 + 2%/-14%,批售21.2万辆,同/环比 + 11%/-21% [24] - 4月1 - 6日,新能源零售11.3万辆,同/环比 + 17%/-17%,批售12万辆,同/环比 + 25%/-16% [24] - 本周国产乘用车总销量33.7万辆,新能源16.9万辆,渗透率50.1%,燃油车16.8万辆 [24][25][26] 比亚迪业绩 - 比亚迪25Q1预计净利润85 - 100亿元,同比增长86.04% - 118.88%,出口量和高端品牌销量占比提升,新车势能强,成本优势下全年经营无忧 [27][28] 吉利汽车业绩 - 吉利汽车25Q1扣除汇兑后净利润32 - 35亿元,同比增长,新能源车板块扭亏,全年业绩有望超预期 [29][30] 投资建议 - 看好25年车市需求,从基本面、信息面、情绪面维度推荐相关整车车企 [32] 锂电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获批港股上市,拟筹资至少50亿美元,回购40 - 80亿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33][34] - 亿纬锂能与顺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35] 行业趋势 - 美国加征关税,锂电企业影响有限,未来将拓展全球多市场 [36] - 看好锂电周期触底反转,关注龙头公司和技术变革,如复合集流体、固态电池产业化 [37][38] 氢能与燃料电池 西部“氢走廊” - 西部“氢走廊”建设驱动产业链闭环,明确2025/27年双节点打造“双千级”项目,2025年全国氢车销量有望突破1万辆,25年电解槽招标有望达2GW [39][40] 德国管道 - 德国国家氢气管网东部首段管道正式投用,全长25公里、具备2700吨/年的输送能力 [41] 投资建议 - 看好绿氢一体化项目方向,关注制氢设备、绿色运营商、燃料电池相关企业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