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技术
搜索文档
9月氟化工月度观察
2025-10-14 22:44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氟化工行业,特别是制冷剂细分领域,以及数据中心液冷技术 [1][11] * 公司:提及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三美股份、八亿时空、新宙邦、河远气体、东阳光 [11][14][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氟化工行业整体表现优异 * 2025年9月氟化工指数跑赢申万化工指数6.39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4.41个百分点,跑赢上证综指6.97个百分点 [3] * 制冷剂公司节前发布涨价信息,符合化工反内卷背景,推动市场表现 [3] * 氟化工价格指数因上游原料和制冷剂价格上涨而上升,制冷剂价格自2023年底持续上涨,已超过2021年行业高点 [1][4] 主要制冷剂品种市场情况 * **R22**:报价稳定在每吨4万元以上,但成交价略有下调,单吨毛利润达2.5万元 [5] * **R32**:作为核心三代制冷剂,国内外需求良好,供给锁紧导致价格持续上涨,报价突破每吨6.3万元,今年以来涨幅超2万元,每吨毛利润接近5万元,长期前景受美国新型制冷剂R454B需求增加而看好 [1][5][15] * **R125**:因GWP值高(约3000)面临替代,今年涨幅不明显,报价每吨46万元,毛利润约3万元 [6] * **混配制冷剂410A**:受R32涨价带动而上涨 [1][6] * **R134A(车用制冷剂13C)**: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大(超1千克,传统车500-700克),新兴应用领域扩展,今年配额比去年减少7000多吨导致供需紧平衡,报价达每吨5.3万元,毛利润约3.7万元,是涨幅仅次于R32的品种 [8][15] * **227EA(消防领域)**:因集中打假补库需求增加和配额集中,开工率快速提升,价格从每吨4万多元涨至7.6万元,每吨毛利润超4.3万元,成为市场黑马 [1][9] 下游需求与出口情况 * **空调行业**:下游空调厂家可能将长协价模式从季度转为月度,有助于业绩顺畅兑现 [1][6] 第四季度受双十一需求带动,排产预期上调,10月份排产556.5万台,同比下滑11.5%,但较上一期预测上调11.9% [12] * **汽车行业**:截至2025年8月,中国汽车整体出口达426.5万台,同比增长13.1%,产量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 [13] * **出口**:以R32为代表的主流品种出口同比双位数增长,部分品种出口报价已高于内贸价 [1][7] 但R22、R125等因配额削减或GWP值高而出口下滑,其中R22中国削减28%的配额导致出口下降 [7] 新兴应用领域与长期前景 *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预计到2027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2019年至2027年复合增速高达51% [2][11] 氟化液因性能优异适合静默式液冷,但价格高昂且技术壁垒高,尚未大规模应用,国内已有公司布局 [11] * **长期展望**:二代制冷剂履约加速,三代制冷剂配额制度严实且产品集中度高,供给缩紧,而下游空调需求微增,汽车产出口提升,使得R32、R134A等主流品种未来长期价格有较大上行空间 [15] 其他重要内容 * 行业要闻包括河远气体产业园阶段性竣工、东阳光收购华数据增强液冷布局、印度GFL工厂R32气体泄漏事件、永和股份三季度业绩预增448~507%、三美股份业绩预增,反映价格上行在业绩端兑现 [14] * 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东岳集团及三美股份等配额龙头公司 [15]
150倍PE下的隐忧:三季度业绩环比转跌,英维克遭陆股通减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4 20:45
液冷板块龙头英维克(002837.SZ)发布2025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6亿元,同比 增长40.19%,实现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13.13%。 液冷服务器指数年内涨逾47%,创历史新高,个股普遍在三季度加速上涨,英维克当季度大涨169%, 创下89.99元的历史最高价,截至10月14日收盘,英维克股价报77.27元,总市值为754.6亿元,公司最新 动态市盈率(PE-TTM)达150倍。 伴随三季度股价加速赶顶,陆股通第三季度净卖出4519.53万股英维克股份,持股数环比下降54.95%, 持股比例由8.49%下降至3.79%,由第二大股东降至第三大股东。 整体来看业绩,受益于大规模AI基建投资带动液冷需求增长,机房及机柜温控节能产品收入增加,英 维克前三季度创下上市以来最好经营业绩。 根据财报,英维克是国内液冷领域全链条布局的企业,其机房液冷、机柜液冷产品已覆盖阿里巴巴、字 节跳动、腾讯等头部客户。今年以来,AI产业高速发展,在算力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机房的高热密度趋 势和高能效散热要求的背景下,散热优化设备需求高增,液冷技术加速导入,使得市场对产业链企业的 业绩增长抱有预期 ...
英维克(002837):从芯片侧向CSP侧全面突破
国盛证券· 2025-10-14 19:5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英维克维持“买入”评级 [7][11] 核心观点 - 公司液冷技术实现从芯片侧到云服务提供商(CSP)侧的全面突破,标志着其具备技术、产品、商务、交付“四维一体”的综合竞争力 [3] - 液冷产业确定性高,其“复杂性”不断提升,拥有全链条自研与系统协同能力的龙头厂商话语权将持续扩大 [4][5][6] - 英维克是兼具产品力、方案力与交付力的稀缺标的,其成长逻辑在于“定义标准” [6][11]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40.2%;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13% [1] - 公司存货12.3亿元,同比增长39%,反映在手订单充足,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5.3%;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8.4%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9.4%,环比提升3.4个百分点;净利率12.9%,环比提升2.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逐季提升 [2] - 报告调整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2亿元、89亿元、1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亿元、9.4亿元、12.9亿元 [11]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126倍、81倍、59倍 [11][12] 业务进展与行业分析 - 公司液冷产品覆盖冷板、接头、CDU等核心环节,形成Coolinside全链条解决方案 [3] - 在算力芯片侧,产品已获英特尔等主流芯片厂商及头部设备制造商认可并规模采购 [3] - 在CSP侧,公司发布适配谷歌的2MW Google Deschutes 5 CDU产品,实现重要突破 [3] - AI集群功耗持续攀升,液冷系统设计协同复杂性显著提升,涉及CSP、基础设施商、ODM等多方合作 [4] - 液冷竞争核心在于可靠交付与运维能力,而非价格战 [6]
祥鑫科技依托核心技术构筑液冷业务新生态
全景网· 2025-10-14 15:24
行业趋势 - 数据中心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和新能源汽车对续航与快充的需求推动散热技术从设备保障项跃升为性能核心项 [1]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形成了覆盖材料创新、结构设计、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矩阵 [2] - 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冷媒直冷新技术使传热系数较传统液冷方案大幅提升 同时简化系统结构并大幅减少零部件数量 [2] - 获得“一种带相变均导层的液冷板”专利授权 通过在板体夹层填充相变材料构建环状均热结构 有效消除局部热点并提升设备温差控制精度 显著延长芯片与电池寿命 [2] - 获得“一种多流道的液冷板”专利授权 采用可拆卸堵头组件与副流道设计 实现故障流道的快速定位与单独处理 将维修成本显著降低 [2] - 应用于服务器的微通道液冷模组产品流道宽度为0.15mm 换热面积增加250% 接触热阻低于0.03℃·cm/W [3] 市场应用与客户 - 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为超聚变、华鲲振宇、中兴康讯等头部企业供应液冷服务器核心部件 其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与AI计算基地 [4] - 在新能源领域为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厂商提供液冷板、箱体总成等核心结构件 并获得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制造商的电池下箱体及液冷板定点订单 [4] - 2024年10月中标国内某数字能源头部客户的风冷、液冷超级充电桩项目 [4] - 液冷技术还应用到工商业储能系统、低空无人飞行器等领域 [4]
铜为何是AI时代的石油?
投中网· 2025-10-14 14:29
AI发展驱动铜需求增长 - 高盛提出"铜将成为AI时代的石油"观点,强调铜在AI基础设施中的关键作用[5] - 每个高端GPU芯片需要大量铜材料用于导热和电路连接,铜导线数量直接影响芯片运行稳定性[6] - 英伟达H100 GPU内含3273颗锡球,每颗对应1-2条铜导线,核心芯片连接部分还需数千根基础导线[7] - 芯片功耗从几十瓦升至上千瓦,铜材料成为散热关键,英伟达H100芯片热设计功耗达700W[7] 数据中心与电网的铜消耗 - 数据中心铜消耗量快速增长,1GW数据中心用铜量约6.58万吨[9] - 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装机规模7.1GW,总用铜量46.7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1.7%[9] - 预计到2026年数据中心用铜量将增长至71万吨,电网设施用铜量达62.4万吨[9] - 英伟达GB200超级芯片机柜内部电缆长度近2英里,若出货35-40万台将需要铜3万吨[9] - 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激增160%,电网升级贡献60%铜需求增长[10] 铜供应与价格前景 - 高盛预计铜价将在2027年达到每吨10750美元[11] - 过去十年全球铜矿产量复合平均增长率约2.1%,2025年预计仅增长1.4%[11] - 智利矿山铜采掘平均品位从2010年1.6%降至2024年1.1%,优质铜矿资源减少[11] - 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上涨2.21%,有色ETF基金上涨2.41%,其中铜含量占比28.66%[11] 铝作为铜的替代机遇 - 铝在GPU散热领域应用广泛,散热器鳍片多为铝制,H100铝制鳍片重量估计300-700克[14][15] - 采用铝制散热器可使机柜总重量从64-96公斤降至24-36公斤,减重40-60公斤[15] - 铝制散热器成本仅为铜制40%-50%,铝合金电缆综合成本比铜电缆低约20%[15] - 瑞银对今明两年铝价预测分别上调5%和2%,2024年全球电解铝产量预计达7225万吨[16] 全球铝产能格局 - 中国是全球铝产量第一大国,2024年原铝产量约44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60.12%[17] - 中国电解铝产能设定4500万吨上限,截至2024年11月建成产能达4502万吨,利用率97.74%[17] - 2024年1-10月海外电解铝产量2482万吨,同比增长1.4%,2025年海外产量增速将加快[17] - 美国银行预测2026年铝产业将出现29.2万吨供应缺口,铝价有望达每吨3000美元[18] 液冷技术发展趋势 - 传统风冷散热上限10-15kW每机柜,液冷技术可解决高功耗芯片散热需求[20] - 水导热系数0.6W/(m·K)是空气25倍,比热容4.2kJ/(kg·K)是空气4.18倍[21] - 液冷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20%-30%,PUE可降至1.2以下,浸没式方案可达1.05[21] - 2025年全球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28.4亿美元,到2032年有望突破211.4亿美元[22] 冷却液市场前景 - 英伟达探索微通道水冷板技术,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3-5倍,可应对2kW以上功耗[23] - 全球冷却液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28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21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3.2%[23] - 受欧盟PFAS法规影响,环保型冷却液市场份额预计以18.4%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3] - 冷板式液冷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可将PUE控制在1.25以下,兼容性强且改造成本低[22]
“政策+市场”驱动液冷产业扩张
证券日报· 2025-10-14 00:16
政策驱动 - 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明确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 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1] - 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算力基建的投资潜力 液冷技术被明确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 产业价值将持续凸显 [1] - 液冷产业将从技术备选转向刚需配置 产业链企业有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快速成长 [1] 市场增长与规模 - 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出货量超23万台 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 与2023年相比增长67.0% [2] - IDC预计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2] - 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激烈 生成式AI商业化进程加速 高性能算力需求飞跃式增长 推动液冷技术在国内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 [2] 技术优势与应用 - 液冷技术的高效制冷效果显著提升服务器使用效率与稳定性 让数据中心在单位空间内布置更多服务器 提高整体运算效率 兼具节能降噪优势 余热利用有望创造额外经济价值 [2] - 液冷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高性能计算 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等领域 在搭载高功耗GPU和CPU的AI服务器中已成为主流选择 [3] - 冷板式液冷在存量改造市场确定性更强 浸没式技术升级中长期或释放更大空间 [3] 商业模式与行业应用 - 液冷行业商业模式可分为硬件销售和服务化两类 国内液冷服务器采购集中在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和政府三大领域 [3] - 互联网行业作为技术应用先行者 已率先实现液冷技术规模化部署 [3] - 电信运营商在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中 将液冷方案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路径 [3] 产业链布局 - 液冷产业链已形成覆盖服务器制造—数据中心温控—核心部件—散热材料的完整矩阵 [4] - 广东领益智造已为AMD等国际客户批量出货散热模组 具备CDU 液冷模组 液冷板等产品及系统性散热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能力 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服务器 光模块等产品 [4] - 深圳新宙邦科技产品全氟聚醚已建成2500吨年产能 用于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等多场景需求 已参与制定多项液冷领域标准及规范 [4][5] - 四川川润液冷解决方案可实现能耗降低50% PUE可降至1.05以下的目标 [5] 产业发展阶段与建议 - 液冷行业正从概念炒作迈向技术与订单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3] - 面对算力需求激增 液冷产业链上市企业应聚焦高壁垒环节 加快氟化液高纯度工艺攻关 精进微通道设计与密封技术 提升产品竞争力 [5]
飞龙股份:公司液冷产品主要以电子泵和温控阀系列产品为主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3 20:08
(编辑 袁冠琳) 证券日报网讯 飞龙股份10月13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液冷产品主要 以电子泵和温控阀系列产品为主,未来将逐步拓展至集成模块类产品。在技术路径上,现阶段以冷板式 液冷技术为主,同时也在加快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程。 ...
飞龙股份:公司液冷泵系列产品坚持平台化、谱系化和定制化的发展路径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3 20:08
公司产品技术发展 - 公司液冷泵系列产品坚持平台化、谱系化和定制化的发展路径 [1] - 通过持续技术研发,公司已将电子水泵最大功率提升至40kW,强化了技术领先优势 [1] - 相关产品已在部分客户项目中实现量产 [1]
川环科技(300547.SZ):公司液冷相关接头产品已完成初样研制
格隆汇· 2025-10-13 15:35
公司产品研发进展 - 液冷相关接头产品已完成初样研制 [1] - 产品目前处于客户推广、问题反馈及进一步优化设计阶段 [1] - 下一步将按客户流程推进后续工作 [1] 公司市场拓展活动 - 公司正在积极向液冷类客户推广自主研发的优势产品 [1] - 公司旨在寻找更多潜在的合作机会 [1]
调研速递|飞龙股份接受深圳晋和等27家机构调研,液冷业务成关注焦点
新浪证券· 2025-10-13 11:51
公司概况与调研活动 - 2025年10月11日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接待了27家机构及多位个人投资者的调研活动地点在子公司安徽航逸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 [1]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谢国楼以及子公司航逸科技总经理向晓东公司发展始于1952年历经两个主要阶段 [1] -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四个研发中心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外服务超过300个工厂基地 [1] 业务发展与转型 - 2017年前公司专注于汽车热管理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汽车水泵和涡壳产品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并开拓海外业务 [1] - 2017年至今公司在巩固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同时开拓民用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1] - 子公司安徽航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7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专注于数据中心风光储能及充电桩等非车用液冷泵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产品与技术路线 - 公司新能源热管理产品涵盖电子泵和温控阀系列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汽车服务器液冷数据中心液冷等众多前沿领域 [2] - 液冷产品现阶段以电子泵和温控阀系列为主技术路线以冷板式液冷为主同时加快浸没式液冷技术研发 [2] - 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将电子水泵最大功率提升至40kW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 [2] 客户合作与项目进展 - 公司已与服务器液冷充电桩氢能电力现代化农业器械及低空经济等六大领域的众多客户建立联系或供货 [2] - 液冷领域主要客户及建立联系的超过80家超过120个项目正在进行中部分项目已实现量产 [2] - 公司正积极拓展海外服务器液冷市场 [2] 产能与未来战略 - 公司设有四条液冷产线预计年产能最高可达120万只可根据订单情况调整扩充产能以满足业务增长需求 [2] - 未来发展战略将稳固车端热管理业务拓展海外市场延伸热管理技术应用场景至新兴领域 [2] - 公司计划推进与机器人等前沿产业融合打造长期增长引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