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

搜索文档
一汽奔腾再引战投,迎战新能源下半场智电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2 08:44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启动新一轮增资引战,面向地方产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战略合作伙伴引入投资,以整合资源加速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1] - 2023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引入悦达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并完成工商变更,治理结构和资本机制显著优化 [3] - 增资引战是公司通过资本纽带重构产业生态的战略布局,旨在打通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渠道等多维度协同 [8] 技术研发与投入 - 过去三年累计投入近百亿元打造新能源序列"悦意",构建覆盖平台、三电系统、座舱、智能驾驶的完整技术架构 [3] - 自主技术集群包括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灵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实现量产应用 [3] - 公司采用"自主可控+开放合作"技术路线,与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等一流企业合作构建生态圈 [5] 产能与制造布局 - 依托长春、盐城双基地形成年产能40万+智能制造与绿色产业集群,具备显著规模效应 [5] - 在技术和制造端构筑两个桥头堡和一个科技高地,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5] 产品矩阵与市场表现 - 构建覆盖A0级到B级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包括纯电SUV奔腾悦意03、混动车型悦意07和双能旗舰轿车悦意08 [5] - 2024年一季度销量38939辆,同比增长47.4%,其中新能源销量28441辆,渗透率达73% [6] - 推出"整车及三电终身质保"服务,重塑用户信任并抢占存量市场 [6] 未来规划 - 未来两年计划推出6款新车,覆盖更广泛细分市场 [8] - 公司战略布局旨在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 [8]
盛达资源:2024年实现净利润3.9亿元 多维战略布局成果显现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09:3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13亿元,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163.56%,扣非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85.74% [1] - 业绩增长源于多维度战略布局,包括优质白银黄金矿产资源、科研创新和产能扩充 [1] 行业供需格局 - 全球光伏用银量同比增长20%至7217吨,占工业需求的19%,新能源汽车和5G基站用银量年增速超15% [2] - 全球白银供应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总产量8.24亿盎司(约25637吨),同比下降0.8%,供需缺口扩大至6003吨 [2] - 伦敦银价突破28美元/盎司,创2012年以来新高 [2] 公司业务结构 - 有色金属采选业务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5.81%,占营收比重73%,毛利率65.26% [2] - 有色金属贸易营收3.85亿元,占营收比重19.13% [2] - 白银产品在光伏银浆、新能源汽车用银触点等高端领域销售占比提升 [2] 资源储备与产能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白银储量近万吨,年采选能力近200万吨 [4] - 金山矿业完成采矿工程技术改造,采矿许可证延续20年,证载生产规模48万吨/年 [3] - 银都矿业整合拜仁达坝银金属矿区,面积6.57平方公里 [3] - 德运矿业取得90万吨/年采矿许可证,巴彦包勒格矿区银铅锌储量进入开发阶段 [3] - 东晟矿业推进巴彦乌拉银多金属矿25万吨/年采矿项目基建 [3] 新增长点布局 - 控股鸿林矿业53%股权,旗下菜园子铜金矿已探明金资源量17吨、铜资源量2.9万吨,金金属平均品位2.82克/吨 [5] - 菜园子铜金矿证载年产能39.60万吨,综合回收率90.28%,计划2025年7-9月试生产 [5] - 未来将形成"白银+黄金"双轮驱动模式 [5]
海联金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对控股子公司增资并以控股子公司 股权对外投资的公告(更正后)
证券日报· 2025-04-26 08:27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债转股方式对控股子公司湖北海立田增资,注册资本由4,600万元增至5,850万元,其中公司以1,000万元债权转增资本,智科产投以货币出资250万元,增资后公司持股80%,智科产投持股20% [2] - 公司拟以湖北海立田80%股权(作价5,126.58万元)与智科星原共同成立新余金能合伙企业,交易后公司不再直接持有湖北海立田股权,但新实体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3][6][19] - 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 合作方及合伙企业结构 - 合作方智科星原为智科产投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营技术服务、汽车销售等,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4][5] - 新余金能注册资本5,131.58万元,公司以股权出资,智科星原以货币出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智科星原,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及技术服务 [6][7] - 湖北海立田注册资本4,600万元,主营汽车零部件生产,股权清晰无质押或争议 [8][9][10] 财务与协议条款 - 湖北海立田2025年1月31日净资产账面价值5,158.23万元,增资后股权估值基础为6,408.23万元(5,158.23+1,250) [3] - 合伙协议约定管理费分阶段支付:2025-2027年累计最高270万元,按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分比例收取 [10][11][12] - 收入分配优先扣除合伙费用,剩余利润20%归执行事务合伙人,80%按出资比例分配;亏损按出资比例分担 [15] 交易目的与影响 - 优化资产结构,聚焦乘用车零部件优势业务,未来湖北海立田亏损以实缴出资为限,公司不再承担超额亏损 [19][29] - 交易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不影响当期财务状况,新实体仍纳入合并报表 [19][27][29]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更正此前公告错误,明确湖北海立田及新实体仍纳入合并报表,原公告误述为出表 [22][26][28] - 2024年三季度子公司因外汇业务违规被罚没8,470.84万元,已全额缴纳 [35] -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需追溯调整财务数据 [32][33]
中储股份扣非八年首亏2.8亿 3.92亿收购关联资产将增利6320万
长江商报· 2025-04-24 08:13
收购控股股东资产 - 公司拟以现金3 9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储集团旗下广州货代和寿阳公司100%股权[2] - 广州货代评估价值5747 82万元(增值率20 58%),寿阳公司评估价值3 35亿元(增值率163 09%)[5][6] - 交易属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旨在推动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并完善产业链布局[2][4] 被收购资产财务表现 - 广州货代2024年营收6 16亿元(净利润1163 04万元),2025年前三月营收1 27亿元(净利润294 5万元)[6] - 寿阳公司2024年营收1 31亿元(净利润5157 33万元),2025年前三月营收2862 69万元(净利润1042 21万元)[6] - 交易追溯调整将增加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6320万元[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631 44亿元(同比降6 13%),净利润4 03亿元(同比降48 76%),扣非净利润亏损2 81亿元(八年来首次亏损)[2][7] - 投资损失3 7亿元(主要因联营房企诚通建投亏损8 57亿元导致权益法确认投资损益-3亿元)[8] - 三大业务中仅智慧运输平台营收增长10 12%,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营收下降26 69%[8] 股东减持动态 - 二股东CLH 12 (HK) Limited于4月减持1486 66万股(占比0 68%),当前持股比例降至10%[3][9] - 该股东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累计减持9091 51万股,套现约5 59亿元[9] 战略布局 - 公司实施"两商两网三支撑"战略,聚焦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与专业物流运营[7] - 收购寿阳公司可优化山西物流设施布局,广州货代将强化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能力[5][6]
当升科技2024年报:营收净利双降超 陈彦彬领航下的转型阵痛与破局之道
金融界· 2025-03-31 21:22
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75.93亿元,同比锐减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滑75.48%,创近三年最大降幅 [2] - 对比2023年营收151.27亿元、净利润19.24亿元,2024年两项核心指标近乎"腰斩" [3] - 营业总成本72.03亿元,同比减少43.76%,毛利率从2023年的16.82%降至12.38% [3] 业绩下滑原因 - 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客户Northvolt Ett AB破产导致坏账计提 [3] - 国内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战加剧,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正极材料价格持续走低 [3] - 锂盐价格剧烈波动压缩利润空间,海外市场销量占比显著下滑 [3] 业务板块表现 - 主营产品高镍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面临需求萎缩 [3] - 销售费用3760.89万元,管理费用2.1亿元,反映市场拓展难度加大与内部管理成本上升 [3] 管理层应对措施 - 董事长陈彦彬领导的博士级管理团队加速技术革新与客户结构调整 [4] - 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3%以上,研发人员规模同比扩大15% [4] - 在超高镍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申请专利数量行业领先 [4] 客户结构调整 - 从单一依赖动力电池市场向储能、小型动力等多元场景拓展 [4] - 磷酸(锰)铁锂材料覆盖近百家客户,在储能领域实现批量供货 [4] 产能与现金流 - 通过子公司江苏当升、常州当升等基地优化生产节奏,存货周转率同比提升12% [5]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30.7% [5] 未来战略 - 加码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开发出纳米级固态电解质材料,与多家车企、电池厂商建立联合实验室 [5] - 强化上游资源协同,通过参股、长协等方式锁定锂、镍资源供应 [5] - 计划2025年建成从矿产到材料的一体化供应链 [5] 股东回报 -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分红总额1.01亿元,占净利润的21.47% [6]
当设计师搬进家居家电卖场,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吴晓波频道· 2025-03-27 01:09
零售行业创新案例 - 胖东来通过高品质商品体系、完善服务和售后机制赢得消费者青睐,成为四线城市零售标杆 [2] - 山姆会员店精准满足中产家庭对全球品质商品需求,实现逆势扩张 [2] - 线下实体商业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卖场的主动进化能力 [2] 家装行业痛点分析 - 2024年上半年广东房屋装修投诉量同比上升42.96%至1148件 [9] - 山东省调查显示七成以上消费者遭遇家装问题,主要涉及合同、定金和施工质量问题 [9] - 2024年全国家具类投诉量达33822件,同比上升20.95% [9] - 消费者面临设计信任建立难、信息不对称、报价虚高等问题 [7][9] - 设计师面临客户认知不健全、需求多变、行业形象受损等挑战 [9][10] 红星美凯龙转型举措 - 在全国100个卖场顶层引入20-60家设计工作室,形成"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 [5] - 截至2024年底已入驻1000多家工作室,合作设计师近5000位 [5] - 为设计师提供租金优惠,部分低至原租金的5折以下 [25] - 与建发房产等开发商合作覆盖20个城市超100个楼盘项目 [25] 转型成效与价值 - 昆明1号店为设计工作室带来20%-30%的新客流 [16] - 南昌某设计公司商城带单占比超53%,年营收达3000万元 [25] - 通过产品库和场景化展示降低消费者试错成本 [15][18] - 形成设计师评价体系与约束机制,提升行业形象 [25][26]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形成60%家居、15%电器、15%家装、10%新业态的卖场格局 [34] - 推动家电、家居、家装三行业融合生态 [34] - 通过设计能力补足原有产品服务短板,创造新流量入口 [31] - 建立"联合B服务C"模式,左手品牌商设计师,右手消费者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