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体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凤凰网· 2025-10-23 17:38
据央视新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 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
外卖和电商破坏了实体经济?有人建议将二者取消,能行得通吗?
搜狐财经· 2025-10-23 10:17
实体经济发展瓶颈 - 实体经济已遇到发展瓶颈,表现为城市街道店铺冷清及旺铺招租现象普遍[1] - 与10年前商业街店铺供不应求、转租需支付高额转让费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3] 实体店经营困难的原因 - 外卖平台与电商的流行改变了消费习惯,导致实体店客流量减少,经营难度增加[3][5] - 城市商品房及商铺供应量大幅增加,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商铺价值下降[5] - 创业门槛较低的行业如奶茶店、花店、餐饮店竞争加剧,大量新进入者导致行业利润摊薄[7][8] 电商与外卖行业的双面影响 - 负面因素包括外卖品质下降,预制菜和料理包成为主流,可能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9] - 电商价格竞争激烈可能导致商家偷工减料,对行业长期发展不利[9] - 正面因素是为国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24年各大外卖平台注册外卖员约2000万[11] - 行业预计2024年外卖员总数可能超过2200万,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群体提供了就业选择[11] - 快递员总数已超过400万,电商主播等新兴互联网相关职业也成为重要的就业增长渠道[11][13]
城记丨稳在哪、进在哪?解析上海前三季度GDP增长5.5%的成色
新华财经· 2025-10-22 14:56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上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为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4万亿元大关 [1] - 按不变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5.5%,增速快于全国水平,并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1] - 经济增长展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新动能强劲的特征 [1] 金融业表现 - 金融业增加值达6965.27亿元,同比增长9.8%,显著超过5.5%的GDP平均增速 [2] - 金融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2] - 上海全市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7%,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8.4%,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11.5% [2] - 9月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8.4%;贷款余额12.89万亿元,增长7.1% [3] 外贸与工业表现 - 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3%,增速较全国高出4.2个百分点 [4] - 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4] - 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个百分点 [5] - 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3%,生物医药产业增长3.6% [5]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1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9%,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0.3% [5]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0倍,储能用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7.9倍 [5] 消费与旅游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 [6] -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302.7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6] - 前三季度上海全市旅游入境人数达636.6万人次,同比增长37% [6] - 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7%,家具类增长2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2% [7]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央视网· 2025-10-22 00:13
央视网消息:为进一步支持国家战略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创新、稳定外贸等,我国创设的新型政策 性金融工具正在各地加速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人民日报· 2025-10-21 13:34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 国家战略强调必须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 [1][2]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1][3] -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8][9] 制造业发展成就与规模 - 我国工业增加值从“十四五”初的31.3万亿元增至40.5万亿元 [8]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8] - 制造业增加值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8] - 2024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 [8] 企业创新与技术突破案例 - 洛阳轴承集团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达70% [1] - 山西太钢将“手撕钢”厚度从0.02毫米降至0.015毫米并实现最薄量产 [4] - 徐工集团蝉联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四名 [7] - 柳工集团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5% [7] - 工程机械企业推出全球最大最高风电动臂塔机、全球首台矿山电动无人装载机等创新产品 [7] 企业发展路径与产业集群 - 企业需坚持自主发展实业,心无旁骛做主业 [1][5] - 福建晋江企业坚守纺织、鞋服、食品等行业,聚焦“一双鞋”“一件衣”,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5] - 我国拥有超6300万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8] 代表性产业成果 - C919大飞机、国产邮轮、CR450动车组等高端装备取得突破 [7] - 碳板跑鞋单只重量仅160克,采用仿生材料的T恤具备自动通风功能 [5]
任平:新时代“实”字说
人民日报· 2025-10-21 11:21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实"字说,实,在信念,在品质,在方法, 在结果。 (一) 一段只有100多字的话,"实"字出现了10次:"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 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为者常成,行者常 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这段重要讲话,是一篇新时代"实"字说。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解码新时代历史性成 就和变革的一把钥匙,是新征程上"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的方向指引。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想发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实干"。中国人民拥有伟大梦想,更拥有为 实现伟大梦想而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伟大精神。 (二) 实,在信念。崇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具有明 ...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齐鲁晚报· 2025-10-21 11:08
转自:学而时习 原标题: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 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这段时间,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繁忙,从毫米级到10余米级,各类轴承接连下线。 "我们坚持走自主发展实业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这条路是走对了!"今年5月,习 近平总书记在洛轴考察时指出。 这家从"一五"走来的企业,70多年紧盯轴承深耕细作。曾经,高端产品"摸不着、碰不到",如今,洛轴 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达70%。 细细察看,不时驻足询问,习近平总书记对围拢过来的企业职工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近年来,"手撕钢"持续升级,一薄再薄,厚度从0.02毫米降至0.015毫米。"今年,我们成功实现最薄'手 撕钢'量产。"公司总经理段浩杰说。 始建于1934年,生产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张热轧硅钢片、第一块电磁纯铁,太钢以自身的坚守, 奋力挺起钢铁脊梁。 "夯实",要有"心无旁骛做实业"的坚守 ...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人民日报· 2025-10-21 10:53
"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 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1924年,阳阀的前身"永巨"作坊伴着煤炭资源开发而生。百年发展,几经跌宕。新时代以来,阳阀不断 以技术创新开辟新赛道。 百年老厂的蜕变,浓缩了一部民族工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实业兴国,实干兴邦""实体 经济不能丢"。 鲜明态度,一以贯之。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 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 战略定,方向明,使命清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夯实",要有"必须发展实体经济"的定力。 "手撕钢",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 司研发的"手撕钢":"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这段时间,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繁忙,从毫米级到10余米级,各类轴承接连下线。 "我们坚持走自主发展实业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这条路是走对了!"今年5月,习 近平总书记在洛轴考察时指 ...
多元化视角看社会融资规模
搜狐财经· 2025-10-21 06:53
社会融资规模与结构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42万亿元 [1] - 融资结构优化,直接融资拉动作用明显,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在社融增量中占比升至4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比降至48% [1] - 超过一半的新增社会融资由其他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供 [1]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 银行在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债券在银行资产中占比25%左右,全市场约七成政府债券和两成公司信用类债券由银行持有 [1] -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远不限于贷款,包括券商、基金等非银机构更多参与股权市场 [1] - 宜更多观察社会融资等更全面的统计指标,以多元视角看待金融支持力度 [1] 当前金融环境与规模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430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30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320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70万亿元 [2] - 庞大的资金规模较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难以实现以往快速增长态势,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一致 [2] - 宏观经济总体处于需求不足状态,低通胀、低利率是基本特征 [2] 未来金融政策影响路径 - 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路径,需把握好量价协同以及贷款、债券、理财等不同市场利率之间的协同 [2] - 政策目标为更好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提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 [2] - 当前经济面临需求结构失衡,突出表现为投资过度而消费不足 [2] 财政政策与支出结构转型 - 财政支出结构需从以投资为主转向以改善民生为主,未来可加强民生保障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 [2] - 财政支出将继续侧重补短板,重点放在民生消费问题,包括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 [3] - 举措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经济循环,促进需求和供给平衡 [3] 再分配制度完善 - 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3] - 重点解决城乡居民等不同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问题 [3] - 今年宏观政策思路已明显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3]
再次超越美国,中国GDP40万亿全球第一,比美国还多10万亿
搜狐财经· 2025-10-20 21:28
全球GDP格局变化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25年GDP将突破40万亿美元,美国为30.51万亿美元,中国位居世界第一[2] - 全球前十大经济体按PPP排名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17.65万亿美元)、俄罗斯(7.19万亿美元)、日本(6.74万亿美元)、德国(6.16万亿美元)、印度尼西亚(5.01万亿美元)、巴西(4.96万亿美元)、英国(4.50万亿美元)、法国(4.45万亿美元)[8] - 中美两大经济体总量超过全球三分之一,亚洲GDP全球占比预计升至48.6%,经济增长重心向东方倾斜[8][10] 购买力平价(PPP)评估方法 - PPP通过剔除汇率波动和物价差异,衡量一国真实产出和服务能力,采用“菜篮子”法比较不同国家购买同样商品所需本地货币[4] - 该算法对以实体产业为根基的经济体更为公平,能更接近真实地呈现实体财富价值,剥离金融市场影响[6][8] 中国经济结构优势 - 中国实体产业根基雄厚,钢铁产量占全球六成以上,水泥产量占据半壁江山,家电产量约占全球三成,粮食和蔬菜等基础物资产出稳居世界首位[6] - 在科技领域,澜起科技的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5%,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00亿美元,占全球三成份额[12] - 贸易多元化成效显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外贸总值42.2%,对东盟、中东、非洲出口分别增长12.5%、15.8%和10.3%[14] 美国经济面临挑战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每年债务利息支付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日均利息支出约27亿美元[14] - 通货膨胀侵蚀民众购买力,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汽油价格飙升15%,尽管消费支出占GDP超过70%,但零售销售额和耐用品消费出现环比下滑[16] 新兴经济格局与发展模式 - PPP预测预示以实体经济、产业韧性和普惠增长为核心价值的衡量标准正在形成,强国定义将更侧重于提供稳定、有形价值的能力[18][20] -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5.34%,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体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紧密相连的发展模式有效性[20]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自贸区,亚洲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基石和压舱石[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