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洁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HTFX外汇:天然氢或引领未来能源革命
和讯网· 2025-07-17 15:36
天然氢的潜力与全球关注 - 天然氢被视为潜在的"能源革命者",正逐步受到全球关注 [1] - 研究显示地球地壳蕴藏的天然氢资源理论上可满足人类全球数百年的能源需求 [1] - 天然氢是自然界在地质活动中生成并储存在地下的氢气资源,不同于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造的"绿色氢" [1] 天然氢的优势与商业化前景 - 天然氢若开采成本可控,可能成为无需政府补贴即可与其他能源竞争的替代方案 [1] - 天然氢在获取上可能比绿色氢更加直接与经济,因其无需庞大设备 [2] - 法国拥有目前已发现的最大天然氢储量,或有潜力成为"氢能源界的沙特阿拉伯" [2] 全球勘探与投资动态 -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ortescue已投资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钻探天然氢井,预计今年夏季揭晓初步结果 [1] - 日本企业丰田、三菱及ENEOS旗下的Xplora公司联合出资支持澳大利亚境内的天然氢开发初创企业,钻探工作预计年底启动 [1] - 法国政府已向包括Engie子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发放勘探许可 [2] 天然氢面临的挑战 - 天然氢的运输与存储基础设施仍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2] - 目前尚不清楚天然氢储量的分布范围及产量,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与投资暂时处于观望阶段 [2] 未来展望 - 天然氢有望在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中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3] - 多国资本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正在推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3] - 天然氢是关注未来能源趋势的投资者值得持续关注的重要方向 [3]
链博会“朋友圈”持续扩容 外资企业以“链”会友寻求合作新机遇
央视网· 2025-07-17 15:05
链博会概况 - 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创新味更浓 国际范更足 链接度更高 [1] - 参展企业和机构覆盖75个国家和地区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欧美参展商占境外总数50% [1] - 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 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 [1][3] 参展企业动态 - 苹果公司第三次参展 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最新技术 [3] - 普华永道聚焦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 带来中外合作项目实践成果 [3] - 英伟达联合生态伙伴展示AI终端成果 [3] - 惠普公司在中国有数百家合作伙伴 过去几年生产超过4.5亿件产品 [5] 企业高管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中国市场庞大且充满活力 拥有全球50%人工智能研究人员 [5] - 优胜美地能源CEO托马斯·霍比指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领先 将结合中国产业链优势布局未来投资 [5] - 惠普CEO恩里克·洛雷斯强调中国合作伙伴对生产4.5亿件产品的重要贡献 [5] 展会特色与创新 - 重点促进产业合作而非商品展销 以"链"会友为特色 [3] - 既有连续三届参展的老朋友 也有230多家首次参展的新面孔 [3] - 将成立中外参展商联盟 推动资源共享与产业协作 打造"永不落幕的链博会" [8] 政策与行业影响 - 链博会成为各国企业加强资源共享和技术对接的大平台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7] - 全球产供链深度融合 各国企业共生共赢态势不可阻挡 [7]
洽谈成果显著、“碳”索绿色未来、“中国方案”亮眼……第三届链博会精彩抢先看→
央视网· 2025-07-17 10:29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链博会于7月16日开幕 主宾国为泰国 主宾省为山东和广东 [1] - 山东参展企业78家 展示面积2600平方米 展品1000余件 广东组织64家企业参展并发布机器人 生物医药等领域前沿成果 [1] - 合作洽谈活动吸引泰国 塞尔维亚 墨西哥 英国 美国 韩国等多国嘉宾参与 300多家中外工商机构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3] 企业合作与技术发展 - 正大集团计划借助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全球供应链体系 与山东企业合作引入闭环回收等创新技术 未来将加大在华合作力度 [5] - 苹果亚洲运营及采购管理副总裁表示 中国制造业水平全球领先 其全球200家主要供应商中80%来自中国 生产过程中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 [5] - 韩国嘉宾认为链博会推动全球产业链合作和科技创新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角色从"参与者"转变为"赋能者" [5][7] 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 风电光伏单机容量和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世界领先 全球80%光伏组件和70%风电关键零部件由中国生产 [10] - 截至5月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达16.5亿千瓦 历史性超过火电 核电在运和在建机组总规模1.25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 [12] - 过去5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增长显著 预计2025年2.2万亿美元投向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14] 全球供应链报告 - 《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发布 首发供应链四大指数矩阵 分析全球供应链最新态势和中国实践 绘制6种产品全球供应链图谱 [19] - 2018-2024年全球供应链促进 连接 创新和韧性指数均提升 促进因素占据主流 供应链向更有效率更具活力方向发展 [21] - 调查显示促进 连接 创新指数共同上升时韧性指数才会上升 表明需全面提升发展环境 连接程度和创新能力以增强供应链韧性 [23]
美媒:比赛已无悬念!在清洁能源领域,美国落后了中国好几圈
搜狐财经· 2025-07-17 01:33
清洁能源产业格局 - 中国一年内新增风光装机量超过美国现有可再生能源总量 [1] - 中国正在建设510吉瓦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和风能容量 已并网1400吉瓦(美国总量的5倍) [3][4] - 美国目前运行的风能和太阳能容量约275吉瓦 计划到2031年新增150吉瓦但面临政策风险 [4] 中美政策差异影响 - 特朗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削减清洁能源税收优惠 导致美国未来十年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减少50% [3][4] - 中国政策驱动推动风光装机速度 510吉瓦在建项目超出分析师预期 [4][7] - 美国电价上涨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数据中心/半导体制造等产业或面临电力短缺 [7][8] 能源转型应用场景 - 中国电动汽车普及显著 北京网约车电动化率达高水平 燃料成本仅为燃油车六分之一 [7] - 中国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满足 温室气体排放未随用电量增长而增加 [7] - 美国AI产业发展受电力供应制约 清洁能源补贴取消强化中国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 [8] 行业竞争态势 - 全球能源监测组织数据显示美国在清洁能源产业竞争中已大幅落后中国 [3] - 美国智库专家认为比赛结果无悬念 中国碾压性优势确立 [3][4] - 欧洲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主导性超级大国 [8]
涉及储能合作!澳总理访华背后
行家说储能· 2025-07-16 19:55
中澳储能合作进展 - 中澳两国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有望打造世界级绿色产业链[1] - 必和必拓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子公司弗迪电池签署储能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正值澳大利亚总理访华期间[2] - 澳大利亚供应中国60%锂矿进口,中国主导全球储能供应链(2024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93%)[2] 澳大利亚储能市场概况 - 2024年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储能部署规模翻倍,预计2035年达18GW(2024年为2.3GW),2050年需求将达当前15倍以上[4] - 2025年上半年中企海外储能订单中,澳大利亚以33.858GWh占比24%(总量142.210GWh),成为最大海外市场[7] - 近期提交审批的大型项目包括300MW/1200MWh Canyonleigh项目和1000MW/4000MWh Kiar项目[7] 各州储能发展数据 - 南澳:家庭电池渗透率13.9%,拥有全球首个电网电池Hornsdale[6] - 西澳:部署全国最大电池群Collie(560MW/2.2GWh)[6] - 新南威尔士:建设全球最强Waratah超级电池(850MW)[6] - 昆士兰:屋顶太阳能覆盖率超50%居全球第一[6] - 北领地:家庭电池补贴最高达1.2万澳元[6] 中企在澳储能项目 - 宁德时代:为南澳Reeves Plains项目供货250MW/1000MWh,参与3GW/24GWh长时储能系统[7][9] - 汇川技术:开发Bundey项目1200MW/3900MWh[7] - 晶科储能:累计签约504MWh项目[7] - 海辰储能:获昆士兰州222MW/640MWh Woolooga项目[9] - 天合光能:推进南澳250MW/500MWh项目[9] 政策动态 - 澳大利亚改革容量投资计划(CIS),招标流程从9个月缩短至6个月,加速储能项目落地[6]
“大而美”法案生效 中企在美新能源产业或受牵连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17:51
清洁能源政策调整 - "大而美"法案取消多项清洁能源优惠政策 包括提前终止清洁能源税收抵免 取消购买电动汽车税收减免 [1] - 太阳能和风能行业气候专项资金被大幅削减 30%税收抵免政策将从2026年开始逐步取消 2027年底完全取消 [1] - 核电税收抵免将持续到2036年 氢能税收抵免将于2028年取消 [1] - 相关税收措施改变将使清洁能源行业负担增加40亿至70亿美元 [3] 电动汽车市场影响 - 新能源乘用车最高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优惠期将提前至2025年9月30日结束 [1] - 短期内可能刺激美国消费者在消费税抵免结束前决策提前购买新能源乘用车 [1] - 美国汽车制造商 特别是特斯拉 福特等主流车企将会因抵免政策提前终止而遭到销量下滑等影响 [2] 中国企业及供应链影响 - 中国企业被列入"受限制外国实体"范围 通过股权比例 技术合作 资金往来 原材料采购等多个维度设置限制 [2] - 美国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在美国的工厂可能拒绝从中国供应商采购相关设备 原材料或服务 [3] - 中国新能源企业通过合资或技术授权模式在美设厂模式失灵 技术输出模式遭遇系统性封锁 [3] - 宁德时代被Powin拖欠4400万美元(约合3.16亿元人民币) [4] - 厦门海辰储能前五大客户中两家美国客户合计贡献营收29.7亿元 收入占比约23% [4] 行业数据与预测 - 美国公用事业储能市场或将在2026年因当前政策不确定性而萎缩29% [3] - 取消投资税收抵免可能导致未来五年预期新增的电网规模储能系统装机量减少16GW [3] - Powin可能停止业务运营 将在7月28日或之前裁员近250人 [4] - ESS Inc 预计将在三天内关闭其位于俄勒冈州威尔逊维尔的工厂 [4] 全球能源产业影响 - "大而美"法案不仅重塑了美国国内的能源发展路径 也将对全球能源产业布局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5] - 美国在传统能源上的发力以及对清洁能源政策的削减是一种发展路线的调整 [5]
通威股份20250516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伏行业、饲料行业 - **公司**:通微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与战略 - 通微股份由通微集团控股,是大型民营科技型上市公司,有43年发展历程,04年上交所主板上市,2016年形成农业和新能源双主业协同发展模式,围绕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和安全食品供应商目标,构建绿色能源和绿色农牧两大业务板块,有六大细分业务布局 [5][6] - 公司当前将财务安全性放首位,严控资本开支,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子公司永祥股份不超100亿,截至一季度末账上约400亿可灵活资金,为穿越产业周期提升竞争力奠定基础 [16] 2024年经营情况 - **行业环境**:光伏行业终端装机高速增长,全年新增装机530GW同比增35.9%,但供给大于需求,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饲料行业总量收缩、品种分化、格局稳定,国内工业饲料总产量3亿1503万吨同比减约660万吨 [7] - **公司业绩**: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同比降3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70.39亿同比降151.86%,年底总资产1959.17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484.56亿 [8] - **各项业务** - **光伏制造**:高纯晶硅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20.76%,N型产出占比超90%,电子级多晶硅批量稳定供货;太阳能电池含自用销量87.68GW同比增8.7%,全球市占率约14%,TNC电池产能超150GW;光伏组件业务技术创新与市场突破并重,国内分布式市场销量跃升行业第一,海外业务跨越式增长,产品覆盖国家增至70个,销量同比近翻倍 [8][9][10] - **光伏应用**:新增并网河北唐山、山东辽城等地渔光一体项目共计596.81兆瓦 [10] - **饲料业务**:实现饲料总销量686.86万吨,水产饲料特水料市占率居行业前列 [13] - **食品业务**:销量同比增长10.4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43% [14] - **工程化对虾养殖业务**: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超95%,单位水体产能较传统模式提高三倍,是全国首家同时通过BAP和NFF认证的对虾养殖企业 [15] 2025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光伏行业供需矛盾缓解需时间,一季度产业链产品价格低迷,企业经营承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5.93亿 [15] 技术研发 - 2024年光伏电池和组件授权发明专利量同比增135.59%,国内专利申请同比增49.18%,境外专利申请量同比增30.09%,年底拥有授权专利2675件 [11] - TopCon技术规划电池组件一体化提效方案,有望20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提升25瓦以上;HJT技术2024年6月首条单线产能1GW的HJT中试线下线,21066版型组件功率多次破世界纪录,最高达790.8瓦,对应组件效率25.46%,形成无银化HJT方案;TPC技术产品获TUV莱茵认证,中试线210R66版型P4工艺达660瓦;前沿技术钙钛矿叠层电子转化效率达30.17% [11] 市场与业务拓展 - 光伏市场营销利用央国企投资提速契机参与国内风光大基地建设,中标央国企项目,拓展省属能源集团与民营企业,国内集中式客户全覆盖;分布式市场国内销量跃升行业第一;海外业务连续斩获多国项目订单,突破欧洲大型能源集团合作壁垒 [10] 行业展望 - 全球光伏新增需求今年将稳中有进继续增长,长期对全球光伏市场空间充满信心,国内大基地建设提速带动需求,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成海外增长极,光伏度电成本优势将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23] 应对措施与策略 - **应对贸易壁垒**:美国对东南亚光伏税率政策对公司光伏业务无直接影响,公司加大对中东、亚太、拉美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海外建厂选址考虑产业配套、生产要素和政策等,优先合作共建模式,坚持技术驱动全球化战略 [18][19] - **子公司融资**:永祥股份引入战略投资者,基于行业发展研判,以270亿估值融资,资金用于偿债和补充运营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强抗风险能力,融资持续推进 [20][21] - **电池新技术布局**:2025年依托两大平台,以覆盖主流技术、强化比较优势、动态适配市场为原则,规划TNC2.0技术路线图,提升TNC组件功率,评估IBC - XBC技术量产可行性 [24][25][26] - **资本开支与财务安全**:2025年严格控资本开支,聚焦存量项目、技术研发和升级,年度开支较2024年显著收缩,关注经营性现金流安全边际,提升单位资本开支效率 [28] - **期货风险管理**:重视衍生品工具,审慎研究多晶硅期货使用,库存管理主要通过现货市场消化,暂无期货交割去库计划 [29][30] - **固定资产减值**:2024年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约7.19亿,主要涉及PERC电池生产线及配套设施,P型电池产能已全部减值完毕,2025年固定资产减值风险充分释放,保留的N型产能无减值迹象 [32][33] - **转债价格调整**:秉承审慎负责态度,遵循规定,考量多因素后决策,此前决定不下修通二二转债转股价格,2025年6月19日前不起动下修程序 [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公司实现现金分红超40亿,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250亿,2025年因行业和公司情况不进行利润分配 [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约400亿,银行授信超1400亿,主体信用评级稳定,使用授信占比68%,与银行合作良好,光伏制造端资产负债率在安全范围内,无短期流动性风险 [27] - 公司农牧板块2024年合计申请专利88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获得授权专利35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4]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
快讯· 2025-07-15 22:05
中澳经贸合作现状 - 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十周年 过去十年中澳经贸合作展现较强韧性和活力 [1] -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 两国经济互补性强 合作成果惠及双方 [3] - 当前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两国工商界合作热情高涨 [3] 合作领域与机遇 - 贸易规模将持续扩大 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大市场将释放巨大消费潜力 [2] - 加强人工智能 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研发合作 赋能两国产业 [2] - 推进清洁能源 电动汽车 储能领域合作 打造世界级绿色产业链 [2] - 拓展经贸 农业 工业 能源资源 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 [3]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坚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形成更强发展合力 [1] - 中国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2] - 呼吁澳方公平对待赴澳中国企业 解决市场准入 投资审查问题 [2] 合作机制与参与方 - 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在北京举行 近30位企业负责人出席 [1] - 两国政府与企业需相向而行 促进市场对接和产业融合 [2]
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中国电力报· 2025-07-15 14:33
公司重组与定位 - 2015年7月15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 - 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资源的综合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3] - 公司明确"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发展方向[5] 十年发展成就 - 电力装机从重组当年1亿千瓦增长到2022年2亿千瓦再到目前2.7亿千瓦[11] - 清洁能源占比从38.47%提升至73.08%[13] - 资产总额从7738亿增长到1.9万亿增长1.46倍年度营业收入从2000亿增加到4000亿年度利润从140亿跃升至500亿[14] - 境外业务从24个国家拓展至47个国家[15] - 年发电量从3808亿千瓦时提升到7244亿千瓦时供热面积达5.8亿平方米惠及人口1500万人[16] 能源结构转型 - 光伏装机从485万千瓦增长至8673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发电企业[18] - 风电装机增长5倍达6253万千瓦海上风电从无到有装机达512万千瓦[18] - 水电装机达2653万千瓦核电装机从224万千瓦增长到1074万千瓦[19][20] - 火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6700万千瓦灵活性改造超3400万千瓦[21] 科技创新突破 - "国和一号"三代核电自主化掌握3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1.4万余件知识产权成果[25] - "国冉一号"30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首台样机满负荷试验[25] - 累计获授权专利超1.8万件突破晶硅光伏组件回收、TBC电池等核心技术[26] 多元融合发展 - 探索换电重卡电能替代和氢燃料电池氢能替代[30] - "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供热面积达560万平方米[30] - 构建"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电解铝绿电消费占比30%[30] - 建设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31] 国际化布局 - 境外装机从不到30万千瓦扩展到1267万千瓦[36] - 在哈萨克斯坦建成札纳塔斯风电、阿克莫拉风电基地在日本成为最大实体投资中资企业[36] - 土耳其胡努特鲁燃煤电厂成为地震期间唯一持续运营电厂[36]
上海电力提质增效半年预盈超17.5亿 加快绿色转型清洁能源装机占61.8%
长江商报· 2025-07-15 07:48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54亿—20.87亿元,同比增长32.18%—57.27%,扣非净利润16.94亿—20.15亿元,同比增长28.72%—53.12%,创同期最佳 [1][2] - 2025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9.25亿—12.58亿元,同比增长33.44%—81.48%,扣非净利润8.87亿—12.07亿元,同比增长30.3%—77.48%,单季度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3] - 2024年营业收入427.34亿元,同比增长0.78%,连续八年增长,归母净利润20.46亿元,同比增长28.46%,连续三年盈利增长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降至10.99%,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提升至25.89%和14.05% [3] - 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69.80%,较2024年底下降2.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6.71亿元,同比减少2.27亿元,降幅25.28% [6] - 2022年—2024年每股现金分红从0.035元提升至0.28元,年度分红总额从0.99亿元增至7.89亿元 [6] 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控股装机容量2580.1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61.83%,较2024年底提升1.78个百分点,其中风电20.29%、光伏27.51% [1][4] - 2025年1—6月合并口径发电量378.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8%,风电发电量58.83亿千瓦时(+16.94%),光伏发电量38.17亿千瓦时(+28.05%) [5] - 2025年经营目标为发电量799.86亿千瓦时,营业收入429.82亿元,重点布局西部清洁能源大基地和华东区域项目 [4][5] 运营效率 - 2025年1—6月上网电量36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1%,上网电价均价0.58元/千瓦时,市场交易结算电量278.98亿千瓦时 [5]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7.34亿元,同比增加8.81亿元,增幅47.53% [6]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提质增效、燃料成本下降及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扩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