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运作
icon
搜索文档
董袭莹最新爆料:家族资本运作的手法被曝出
搜狐财经· 2025-05-04 05:03
文章核心观点 董袭莹家族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可作为教科书案例 其家族资本操盘能力强 该案例涉及复杂利益关系和时间线 同时反映出监管漏洞需重塑监管逻辑 [2][4][23] 基金设立与人员变动 - 2015年1月北京君晓股权投资中心(普通合伙)成立 股东为董晓辉和王*君 “君晓” 大概率取自两人名字 董晓辉高度疑似董小姐父亲 [6] - 2016年1月董晓辉退出 董袭莹成为股东 [6] - 2018年11月21日董袭莹卸任君晓投资法定代表人并退出股东序列 [9] 马甲公司股权变动 - 君晓投资对外投资的朝阳君晓新能源(凌源)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3日君晓投资退出股东序列 2021年4月27日又成为股东 2022年5月18日再次退出 退出时持有股权40% [7][22] 投资项目情况 - 凌源公司2016年在凌源市建造20MW光伏项目 总投资2.7亿元 2015年8月19日获审批同意 2015年12月7日开工建设 2016年6月并网发电 2017年12月28日完成验收鉴定书 [10][11][12] - 2015年11月13日董晓辉认缴出资 “君晓投资” 开工前注资 [10] 神秘巧合 - 被投资的凌源公司位于凌源 网传董小姐的姑姑班某某出生在凌源 [14] - 与董晓辉同为股东的王彦君旗下公司北京科大朗涤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含 “北京科大” 字样 网传董小姐的妈妈、姑姑在该校任职 有叫董袭莹的姑娘曾就读于科大附小 [15] 监管建议 - 国资体系应建立高管亲属资本变动申报机制 穿透审查股权代持 私募领域须强化实控人背景与国资关联的交叉验证 [23]
造假、退市、被追债,400亿前东北首富栽了,一点也不冤
创业家· 2025-05-02 19:10
核心观点 - 东方集团因财务造假和债务危机导致退市,并被民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起诉,涉及金额达19.52亿元 [4][10][15] - 公司通过虚增营收161.3亿元和营业成本160.73亿元维持虚假财报,最终被证监会处以3900万元罚款 [15][16] - 实控人张宏伟曾通过资本运作和金融杠杆扩张商业帝国,但根基不稳导致快速崩塌 [19][20][28] 财务造假与退市 - 东方集团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触及退市条件,于4月15日停牌 [10][14] - 公司通过农产品贸易虚增营收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造假跨度达2020-2023年 [15] - 退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仍有470万手买单,散户被游资炒作吸引接盘 [16] 债务与诉讼 - 民生银行起诉东方集团及张宏伟,涉及金额10.3亿元,案件处于一审阶段 [4][6] - 公司累计新增诉讼金额19.52亿元,涉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10] - 东方集团持有的12.68亿股民生银行股份已全部质押 [24] 商业帝国发展史 - 张宏伟1984年创立东方集团,1994年上市成为东北首富,身价峰值达410亿元 [19][20][27] - 通过参股民生银行、锦州港等金融机构实现资本扩张,形成"东方系"版图 [21][23][25] - 采用"资本+产业"双驱动模式,但过度依赖财务杠杆和关联交易 [25][28] 关联企业影响 - 锦州港同样因财务造假被罚2300万元,虚增营收86亿元 [32] - 民生银行关联贷款风险暴露,泛海系贷款余额从637亿元降至856亿元 [30] - 招商银行、摩根等机构曾逆势买入东方集团股票,股东户数增至13万户 [32]
Goheal: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如何破局“库存+账期+现金荒”三连击?
搜狐财经· 2025-04-30 16:55
库存积压破局 - 引入智能预测系统,利用AI算法建立72小时滚动需求预测模型,动态调整生产计划以提升库存周转率 [2] - 通过供应链协同共享库存数据,特别是VMI系统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减少冗余库存积压并提高供应链效率 [5] - 实施ABC-XYZ矩阵分类法,精准识别需加速周转或折价清仓的商品,例如某家电企业通过直播消化滞销库存回笼23亿元 [5] - 资产证券化盘活库存,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供应链ABS释放资金8.7亿元,融资成本降低2.3个百分点 [5] 账期困局破解 - 建立信用风险评分卡体系,对客户动态评级并实施差异化账期政策,如S级客户预付30%货款,C级客户设30天账期限制 [6] - 采用商业承兑汇票+反向保理组合,利用核心企业信用背书提前转让应收账款,某光伏企业周转天数从87天压缩至41天 [7] 现金荒突围 - 设计结构性融资组合(股+债+衍生品),如可转债融资利率3.5%-4.8%,结合外汇期权对冲汇率风险 [9] - 实施精益现金管理,通过现金流压力测试矩阵模拟压力情景(如销售下滑30%时冻结非必要投资),提升资金韧性 [9] - 案例显示某公司在融资成本上升200BP时,通过应急授信和加速应收款回收应对危机 [9] 数字化赋能 - 智能资金管理平台利用区块链实现资金全链条可视化,某制造业公司闲置资金识别效率提升70%,日均归集超5000万元 [10] - 动态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提前120天预警资金缺口,某企业现金断裂风险降低58% [10] 公司背景 -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专注于全球并购控股,业务涵盖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并购重组及资本运作全生命周期服务 [13]
Goheal: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中的现金流管理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4-30 16:55
现金流管理在资本运作中的核心地位 - 稳定可控的现金流是上市公司穿越经济周期、撬动资本杠杆的关键要素 [1] - 资本运作需建立在对现金流的动态认知与严密管理之上 [1] 现金流储备与并购底气 - 某新能源上市公司在跨境并购前超前储备自由现金流,确保覆盖并购对价≥1.5倍 [3] - 现金前置战略让公司在竞标中掌握主动权并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 [3] - 缺乏现金储备可能导致错失并购机会,如某A股公司因流动性压力市值三个月内蒸发 [4] 经营性现金流与市值管理 - 经营性现金流占比≥70%的公司资本运作成功率高出行业均值42% [5] - 投资者在金融紧缩周期更青睐现金流健康的企业 [6] - 某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付款周期和加强回款督导,现金流提升近30% [6] 并购筹备期的现金流规划 - 建议采用12个月滚动现金预算并预留3-6个月刚性支出的25%安全边际 [7] - 头部公司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资产负债率≤60% [7] 支付结构的优化策略 - 2024年科创板并购交易中68%采用现金+股权混合支付,股权稀释控制在15%以内 [8] - 通过供应链ABS等债务工具创新可降低融资成本2-3个百分点 [8] 整合期的现金流协同释放 - 植入总部ERP系统可在1年内降低运营成本10%-15% [9] - 某制造业巨头通过应收账款分级催收机制缩短回款周期22天 [9] 并购中的典型风险对冲 - 商誉减值可通过设置对赌条款(如3年复合增长率≥20%)对冲,2024年补偿触发案例减少37% [10] - 跨境并购中采用外汇衍生品对冲(覆盖率≥80%)的企业平均汇兑损失降低近3亿元 [11] 数字化赋能现金流管控 - 智能现金流预警系统可提前90天发出流动性警报 [11] - 某医药公司通过资金池系统将日均闲置资金从1亿元降至2000万元 [11] 资本运作的三大机制协同 - 预算前置、工具数字化、风控结构化是资本运作的核心机制 [11]
Goheal揭市值管理底层逻辑:上市公司如何用资本运作“打破天花板”?
搜狐财经· 2025-04-29 17:03
作为行业内的领先者,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深知,市值管理并非单纯的股票价格操作,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战略布局,涉及资本运作、产业整合、品 牌提升等多个方面。如何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市值的突破?如何用资本运作打破企业的"天花板"?这些问题并非简单的股市操作,而是需要精妙的策略与深远 的布局。 "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往往能决定企业的成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何"站得更高",打破原有的市值天花板,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命 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中并购重组和资本运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打破市值瓶颈、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途 径。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在资本市场中,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突破自身发展中的瓶颈。这种瓶颈不仅来自内部,也可能源自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周期波动较 大的时期,许多企业会发现自己的增长潜力受到限制,无法突破现有市值水平。此时,通过并购重组,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成为打破瓶颈的最佳路径。 Goheal深知,优秀的并购重组不仅仅是为了短期的财务收益,更是为了长远的市值管理。在进行并购重组时,企业不仅要关注被收购方的财务状况,更要注 重其行业前景 ...
中集车辆(301039) - 2025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5:44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型为分析师会议和业绩说明会 [2] - 参与单位共 36 家,包括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 [2] - 会议时间为 2025 年 4 月 28 日下午 15:00 - 16:00,地点为线上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毛弋女士等 [2] 2025 年一季度整体业绩 - 营收 45.91 亿元,净利润 1.79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5.90 亿元,同比提升 59.07% [2] - 全球生产和制造各类半挂车 2.4 万台,全球半挂车业务营收 32.6 亿元,贡献毛利 5.3 亿元 [3] - EV·DTB 上装业务销量 0.6 万台,同比增长 11.6%,营收 6.6 亿元,贡献毛利 0.2 亿元 [3] 国内半挂车业务发展 - 国内半挂车销量同比增长 10.6%,营收同比提升 5.1%,毛利率同比提升 2.9 个百分点 [3][4] - 星链半挂车销量提升 12.0%,营收同比增长 4.4%,模块化产品销售占比约 40%,冀西市场销售收入大幅提升 180%,星链 LTP 集团一季度人均产量同比提升约 15% [4] - 雄起液罐车销量同比提升 19.6%,营收同比增长 12.3%,毛利率同比提升 3.3 个百分点,目标区域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长 120%,液罐车封头、防浪板生产效率同比提升 42% [4][5] 北美半挂车业务情况 - 北美运营平台 Vanguard Global Trailer Holding 销售半挂车 4,156 台,营业收入 1.8 亿美元,环比 2024 年第四季度销量下降 900 台,营业收入减少 2,800 万美元 [3][5] - 应对措施是完善“当地集采为主,泰国、加拿大保供为辅”的全球半挂车供应链,提升当地集采比例,在泰国建立保供备份 [6] 市值管理和资本运作规划 - 强化价值创造,聚焦主业与技术突破,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优化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引入战略投资者 [7][8] - 灵活运用资本运作工具,制定《未来三年(2024 年 - 2026 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 年累计分红 10.5 亿元,推动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 [8] - 把控风险与合规管理,明确市值管理方式,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平衡短期与长期目标 [8]
菲利华(300395):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看好下游景气复苏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公司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17.42亿元,同比下降16.68%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下降41.56% [1] - 2024年扣非净利润2.64亿元,同比下降46.71% [1] - 4Q24营业收入4.28亿元,同比下降28.14%,环比增长7.43% [1] - 4Q24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降37.50%,环比增长27.52% [1] 业务表现 - 石英玻璃材料营收10.50亿元,同比下降21.43% [2] - 石英玻璃制品营收6.56亿元,同比下降3.56% [2] - 半导体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1% [2] - 航空航天板块营收因需求回落有所调整 [2] - 2024年毛利率42.17%,同比下降7.31个百分点 [2] - 2024年净利率18.04%,同比下降7.68个百分点 [2] - 石英玻璃材料毛利率52.42%,同比下降7.92个百分点 [2] - 石英玻璃制品毛利率26.84%,同比下降4.86个百分点 [2] 研发与产能 - 2024年研发费用2.50亿元,同比增长11.98% [3] - 研发费用率14.35%,同比增长3.67个百分点 [3] - 高纯合成石英砂项目转入中试阶段 [3] - 完成新型蜂窝结构织物研制并实现自动化生产 [3] - 年产160吨合成石英玻璃材料扩产项目开工建设 [3] - 中益新材电子布项目稳步扩产 [3] 行业与战略 - 公司是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石英玻璃纤维主导供应商 [3] - 精确制导等领域需求具备较大修复弹性 [3] - 2024年4月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亿元 [3]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年净利润预测13.4%至5.80亿元 [4] - 首次引入2026年净利润预测7.37亿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42.4/33.4倍P/E [4] - 目标价47.86元,对应2025/2026年43.1/33.9倍P/E [4]
“价值赋能 聚势兴桂”广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桂林站)成功举办
全景网· 2025-04-28 15:55
广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概况 - 活动由广西上市公司协会、广西证券期货基金业协会联合主办,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桂林中山北路证券营业部协办,主题为"价值赋能 聚势兴桂" [1] - 活动吸引40余位行业精英参与,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证券经营机构代表,以及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媒体和专业服务机构代表 [1] - 活动通过标杆企业参访、专题研讨和座谈交流等形式,促进思想碰撞和经验互鉴 [5] 莱茵生物展示与分享 - 参会人员参观莱茵生物文化科技展示中心,了解公司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和产业布局 [2][3] - 莱茵生物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罗华阳详细介绍企业发展历程、核心业务布局和长远发展战略规划 [3] - 广西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黄金新强调以"强治理、促创新、优生态"为路径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 专题分享与讨论 - 国海证券李金海分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操作实务,通过经典案例为企业提供发展新思路 [3] - 原桂林旅游董事会秘书黄锡军分享董秘工作经验,强调董秘作为"合规护航者"与"价值创造者"的双重角色 [3] - 董秘私享会环节中,参会代表就工作中的共性痛点与难点展开深入探讨,形成"经验共享、难题共破"的交流生态 [3] 福达股份展示与分享 - 参会人员参观福达股份智能制造工厂生产车间,了解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的潜力 [4][12] - 福达股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范帆分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 [4] - 招商证券王子翌分享上市公司再融资、子公司引战及股权上翻、港股IPO等资本运作路径的前沿见解 [4] 活动总结与未来展望 - 活动为广西上市公司、券商机构和媒介机构搭建了深度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 [5] - 广西上市公司协会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深化"强内核、拓外延"的双轮驱动战略,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5]
Goheal:上市公司控股权收购能有多“野”?当行业准入成了资本绊马索
搜狐财经· 2025-04-27 16:34
资本市场控股权收购趋势 - 当前资本市场控股权收购已从传统资源整合转向充满博弈和战略操控的复杂游戏 [1] - 资本运作手段日益"野蛮",通过突破行业准入限制实现对目标企业的完全控制 [5] - 资本方采用"曲线救国"方式规避行业准入壁垒,快速完成控股并影响行业生态 [6][7] 行业准入与资本运作冲突 - 能源、金融、互联网等敏感行业设有严格准入要求,但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规避空间 [6] - 科技企业通过收购关联公司或股权穿透方式绕过监管,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6] - 准入政策被视为资本流动的"绊马索",平衡市场公平与资本自由成为关键问题 [12] 资本运作核心策略 - **股权结构设计**:通过部分股权收购+管理层协议获得实际控制权,避开直接准入冲突 [9] - **杠杆收购**:运用债务融资和股东贷款降低资金压力,高效完成控股权转移 [10] - **战略合作整合**:与本土企业联盟突破准入限制,逐步取得控股权实现市场控制 [11]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背景 - 专注全球并购控股业务,覆盖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重组及资本运作全周期服务 [14] - 以专业经验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与长期效益增长 [14]
邓晓峰恢复增持!紫金矿业陈景河最新交流:黄金是未来投资并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聪明投资者· 2025-03-25 11:15
核心观点 - 铜定价逻辑清晰,矿端供应刚性对价格形成长期支撑 [1][62] - 黄金是未来投资并购的重要方向,地缘政治和货币锚缺失推动金价上涨 [29][28] - 公司通过自主勘查和战略性并购实现资源储备快速增长,铜、金产量创历史新高 [51][52][53] - 2024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3036亿元,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51.8% [1] - 海外业务贡献占比提升至56%,矿产铜107万吨全球前四,矿产金73吨全球前六 [1]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3036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51.8% [1] - 全年分红总额101亿元(含半年度26.58亿元),拟每10股分红2.8元 [1] - 毛利结构:铜业务贡献40%(619亿元)、金业务30%、锌铅业务5%、其他20% [1] - 矿产铜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6%,矿产金产量73吨同比增长8% [1] 资源储备与产量规划 - 截至2024年底铜储量5043万吨,金储量1487吨,锌铅储量804吨 [2] - 2025年产量目标:矿产铜115万吨、金85吨、铅锌44万吨、碳酸锂4万吨 [2] - 西藏巨龙铜矿通过技术优化使资源量从1200万吨增至2500万吨 [52][53] - 黑龙江多宝山新增铜资源350万吨,塞尔维亚Timok新增铜当量500万吨 [53][54] 投资并购策略 - 重点并购在产项目以实现快速见效,如秘鲁La Arena铜金矿仅花费3亿美元 [21][37] - 并购标准:以碳酸锂10万元/吨为基准评估项目,不追高 [26] - 通过控股上市公司(龙净环保、藏格矿业)实现资本运作新模式 [17] - 地域选择:铜矿侧重中国周边国家,黄金聚焦南美地区 [35][34] 行业展望与战略布局 - 铜价长期受新能源/电力基建需求支撑,供应端受资本开支不足制约 [62] - 新能源电气化推动铜需求,AI发展将大幅增加电能消耗 [27] - 建立数字信息平台并引入AI技术,目标3-5年实现管理体系革命性变化 [64][68] - ESG体系作为风险控制核心,海外项目实行最高环保标准 [46][49] 资本市场动态 - 2024年股价上涨19.38%,总市值达4797亿元 [3] - 邓晓峰四季度恢复增持,高毅旗下产品合计增持721.5万股 [4][5] - 公募基金四季度减持134.4亿股,前二十大主动权益基金以减持为主 [6][7] - 管理层计划将奖金转为股票激励,强化与市值绑定机制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