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爱丽家居全球化布局显成效 净利润创近5年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4-28 21:41
文章核心观点 - 爱丽家居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公司通过构建北美生产基地、进行组织管理变革、加强产品研发和销售等举措保障业绩稳定增长 [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9亿元,同比增长11.30%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38亿元,同比增长77.09%,创近五年新高 [2] 生产基地建设 - 公司以构建“在北美、为北美”的区域化供应链闭环为目标,美国子公司产能逐步爬坡,墨西哥工厂完成大客户验厂即将投产 [2] - 公司对墨西哥子公司工厂AGV全过程测试落地,规划设计全工序自动化物流,实现多品种多规格更柔性化生产的智能工厂,减少管理成本 [2] 组织管理变革 - 公司进行全球组织管理变革,业务流程重塑,加强集团业财一体化管理 [2] - 公司在数据安全方面加强管理,引入堡垒机及全栈运维平台,实现全球网络节点和数据运维统一管理 [2] 产品研发情况 - 公司深耕新型材料研发,拓展产品多样性,升级现有产品,部署智能化生产线 [3] - 公司未来将聚焦生物基材料与循环经济,巩固技术优势 [3] 产品销售情况 - 公司通过创新服务、拓展合作与销售渠道,巩固与知名品牌合作,业务范围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3] - 公司与国际知名地板用品贸易商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连续多年获“最佳合作伙伴”称号 [3] - 公司被纳入HomeDepot等全球知名家居建材超市的供应链体系,间接为终端客户提供PVC弹性地板产品 [3]
施耐德电气携手Desoltik,以集成机器人解决方案赋能电子行业实现“循环”
AI与半导体行业 - 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投资者加大对支持AI的基础设施领域投入 半导体电子产品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1] - 预计2030年芯片行业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级别 [1] 电子废弃物挑战 - 电子废弃物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垃圾来源 含金 钯 银 铁 铜和稀土矿物等珍贵原材料 [1] - 2022年全球电子废弃物仅22.3%(约1400万吨)被回收 2010年以来废弃物量翻倍但回收率仅增长70% [1] - 预测2030年全球电子废弃物将超8000万吨 改进回收基础设施对行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集成机器人解决方案 - 结合协作机器人 SCARA机器人 数字孪生和柔性输送系统可提升电子产品供应链循环性 [2] - 德国初创企业Desoltik专注回收废旧电路板微芯片 通过自动化 AI与机器人技术实现高效拆解 [4] - 传统人工拆解存在精度低 速度慢 成本高问题 定制化机器成本昂贵 [4] 技术创新应用 - Desoltik与施耐德电气 KIT合作开发集成机器人方案 单一机器可处理多类型芯片和电路板 [5] - AI视觉识别技术精准定位芯片 协作机器人 SCARA机器人完成脱焊操作 [5] - 该方案延长芯片寿命 减少电子废弃物产生 降低行业碳足迹和经济成本 [5] 数字化转型趋势 -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答题 需利用新技术应对电子废弃物问题 [6] - Desoltik案例展示AI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有效减少废弃物 推动循环经济转型 [6] - 施耐德电气将持续通过自动化 数字化能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6]
君正集团: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06亿元,同比增加19.39%;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6.26%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7:09
文章核心观点 君正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良好,绿色低碳环保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链项目建成投运,公司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并计划布局绿电等产业,有望强化盈利能力和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 [1][2] 业绩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06亿元,同比增加19.39% [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6亿元,同比增加26.26% [1] - 截至2025年3月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82.81亿元,较年初增长3.83% [1] 产业链项目 - 绿色低碳环保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链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形成新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耦合乌海地区两个优势产业,实现资源、能源就地高效转化 [1] - 随着项目转产,公司增加焦炭、BDO、甲醇等产品,预计未来强化公司盈利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1] 绿色转型发展 - 2024年度,450MW的光伏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超30万吨,降低碳排放超90万吨 [2] - 2025年公司计划深入研究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措施,积极研究布局绿电、绿氢、绿氨等产业 [2] - 2025年3月公司与阿拉善盟行政公署达成“阿拉善风光制氢及绿色能源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初步框架协议,若项目顺利实施,预计巩固现有产业链条综合竞争优势 [2]
永东股份发布ESG成绩单:深耕循环产业链 彰显绿色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1:38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净利润1.1亿元 [1] 绿色发展 - 构建"煤焦油加工+炭黑生产+尾气发电+精细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获评"山西省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 [2] - 2024年环保投入达6332.58万元,重点推进污染物减排、生态修复、技术创新 [2] - 2×20MW炭黑尾气发电项目投产后,最大限度回收余热转换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 承包60亩荒山开展生态治理,种植侧柏、白皮松等固碳树种,厂区绿化面积127000余平米,绿化覆盖率提升至25.7% [2] - 研发的高分散性低电阻率导电炭黑填补国内空白,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首批"山西精品"认证 [2] 资本运作与研发 - 2024年12月发布定增预案,计划募资3.65亿元,重点投向2X10万吨/年蒽油深加工项目 [2] - 新增2项国家发明专利,累计专利达32项,获评省级绿色工厂、AA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2] 社会责任 - 推出"孝道工资"制度,为公司员工父母发放"孝道工资",组织职工运动会、技能比武等活动,建立"精一会二通三岗"培训体系,外派50名骨干参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专项培训 [3] - 连续十年为高渠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春节福利,带动周边500名村民就业 [3] - 通过"动态库存管理"与供应链优化,保障煤焦油等原材料稳定供应,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全年组织15场技术研讨会 [3] 战略规划 - 提出"双碳"路线图,计划2025年实现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炭黑优级品率提升 [3] - 推进智能工厂建设,通过APC预测控制系统、EAM设备管理等数字化工具,提升生产效率 [3] - 加快煤焦油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新材料供应商 [3] 公司理念 - 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构建"经济-环境-社会"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1][4]
上城央企总部招引实现新突破
杭州日报· 2025-04-28 09:52
公司动态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在杭州上城区正式揭牌,从首次接洽到完成注册仅用9天,创下当地招引央企总部项目的最快纪录[1] - 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子公司,定位为长三角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的核心引擎[1] - 采用"1+2+N+X"业务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铜铝双基石业务为基本盘,延伸贵金属高值化和战略金属储备化赛道,构建全国区域协同网络[2] 行业布局 - 杭州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辐射能力最强的钢铁供应链服务矩阵,并形成有色金属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3] - 上城区作为杭州大宗贸易核心承载区,2024年大宗商品交易额达1.4万亿元,聚集物产系、热联系等千亿级企业[3] - 公司将构筑"前端资源掌控点—行业生态服务网—全产业价值延伸链"模式,破解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短缺与产业分散问题[3] 区域合作 - 项目落地获得省市区三级联动支持,投促部门组建两级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包括物业匹配和手续办理[2] - 公司将深化央地合作与企企合作,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和产业生态圈构建[3]
以人工智能驱动材料创新 ——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一席谈
中国化工报· 2025-04-28 09:33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橡塑展上,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表示:"借助人工智能 (AI)驱动,科思创从传统产品研发转向更高效的创新模式。AI不仅提供应用开发新机会,还提升研 发速度和客户体验。科思创深度参与跨界融合趋势,创新聚碳酸酯解决方案,满足人工智能设备需求, 助力产业链加速推动AI变革。" 经由AI赋能,科思创得以促进一些关键领域加速发展,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循环经济。王丽强 调:"循环经济是科思创的长期战略愿景。科思创通过产品研发、产业链合作、技术创新和产能布局来 落实愿景,尤其聚焦回收材料和技术的开发。" 在产业链合作方面,科思创凭借AI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拓宽合作伙伴关系。2025年4月,科思创宣 布推出采用汽车报废车灯回收制成的消费后再生(PCR)聚碳酸酯新品系列。该产品线是德国国际合作 机构GIZ发起的一项联合项目的最新成果。该产品系列含50%回收成分,已通过德国莱茵TüV认证,可 重新用于生产汽车部件。目前,大众与蔚来正推进材料验证,未来有望将其应用于新车型设计。 在技术研发方面,科思创开发化学回收技术,探索将聚碳酸酯分解为单体再生产的闭环工艺。德国 勒沃库森总部已启动化学回收技术中试。科思 ...
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6 07:5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4.17亿元,同比增长8.17% [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35.96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73亿元大幅收窄89.97%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28.19%,主要因票据结算增加 [3]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增长90% [3] 业务运营 - 公司拥有134万吨PVC产能(包括114万吨通用PVC、10万吨特种树脂、10万吨糊树脂)、97万吨离子膜烧碱、213万吨电石、25万吨乙醇产能 [6] - 2025年1-3月生产特种树脂2.39万吨、糊树脂2.79万吨、PVC树脂28.16万吨、烧碱20.02万吨、乙醇3.03万吨 [7] - 外销特种树脂2.11万吨、糊树脂2.34万吨、PVC树脂24.29万吨、烧碱21.45万吨、乙醇2.45万吨 [7] 资本运作 -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期限不超过5年 [12] - 已使用闲置募集资金1.6亿元购买理财产品,获得收益65.7万元 [13] - 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天域融资本增持公司股份2,076万股,增持金额8,097.23万元 [14] 战略举措 - 公司以原八一制糖厂资产评估作价6,267.81万元对石河子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增资,持股20% [10][11] - 开展不超过1,000万元的PVC套期保值业务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9] - 持续推行精细化管理,煤炭、焦炭等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3] 投资者交流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9日举行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24][25] - 投资者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参与互动或提前提问 [28][29]
转转集团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子电器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快讯· 2025-04-25 11:5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与转转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废旧电子电器设备回收领域高质量发展 [1] 分组1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粤港澳大湾区展业推进会在深圳举办 [1]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子电器公司揭牌成立 [1]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与转转集团等循环经济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协议 [1] - 双方拟在手机高质量回收等领域开展框架合作 [1]
特朗普关税政策下,ESG还值得做吗
36氪· 2025-04-24 15:24
蒋南青:把握长项,坚持开放 WGDO绿色循环产业专委会秘书长、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着陆TouchBase: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会带来哪些短期影响和长期挑战? 特朗普关税大棒引发全球贸易震荡。 自4月2日起,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税率逐步提高至145%,个别商品累计各种名目的 关税已达到245%。中方打出"组合拳"坚决反制。 在中美关税交锋之下,中国企业切身感受到关税数字背后带来的风浪冲击。成本上升、市场不确定性增 加、供应链稳定性受到挑战。面对关税冲击,企业如何实现突围?ESG的进程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着陆Touchbase对话了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尝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风浪中厘清现状,在ESG 语境下,筹谋中国企业的对策。以下是对话实录。 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降低成本,以更好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毕竟市场还是在国外。 比如,现在谈的一些全球气候公约,或是对循环经济和废弃物不同的政策,是否有政策鼓励政策,是否 以固废定义等等,这些确实会带来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更重要的是评估政策的影响。 蒋南青:从现在全球布局来说,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全球领先,而美国没有自己的制 ...
专访陶氏公司李明壮:解码软塑技术突围之道与循环经济蓝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19:31
技术革新驱动包装转型,陶氏公司加码中国,锚定循环经济赛道。 近期,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在深圳举行。展会举办期间,陶氏公司展示40余项方案,推进塑料 循环及高性能材料发展。同期,陶氏公司宣布与Lovere、德联集团合作展示可追溯回收解决方案,与浙 江恒熙深化合作推动单一材质纵向拉伸聚乙烯薄膜(MDOPE)行业增长。 在这个时间节点,陶氏公司包装与特种塑料业务部亚太区商务副总裁李明壮(Bambang Candra)接受了 21世纪经济报道的独家专访。 李明壮1990年从印度尼西亚迪波内戈罗大学毕业后,便加入陶氏公司成为一名管培生。2007年,他出任 液相法聚乙烯亚太区产品总监,随后历任聚乙烯及聚丙烯亚太区产品总监、陶氏包装与特种塑料业务液 相法聚乙烯全球业务总监等职位,2017年起担任陶氏公司包装与特种塑料业务部亚太区商务副总裁。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全英对话中,李明壮为记者阐述了中国消费变化与绿色转型双重浪潮下的产业机遇, 并披露陶氏公司在华技术路径与对外投资路线图。从软塑包装技术迭代到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家跨国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支点,实现可再生材料商业化。 软塑包装革新 21世纪经济报 ...